後記

bookmark

真實人生中的我,就是這樣的。

回顧我的一生,我的所作所爲,有對有錯。我的遭遇和經歷,有的是天意,有的是人爲,不管怎樣,都充滿了戲劇化,使我至今深信,“人生如戲”。我生命裡的每個人物,都有他們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背景,在我生命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我寫這本書,不可避免的要寫我生命裡的人,我儘量求真,記載一些真正發生過的事。由於發生過的事實在太多太多,我必然作過刪減和選擇。我想說明的一點是,在我寫的時候,我筆端心底,滿溢着愛。但願我生命中的每一個人:愛過我的,不再愛我的,關心過我的,不再關心我的,仍在我身邊的,已遠離我而去的……都能懷着一顆寬容的心,原諒我的“錯”,包涵我的“真實”!

關於此書中的人物,相信讀者們有興趣知道得更多,我把他們的現狀,再一一簡述如下:

一、我的父親,已從教育界退休。年雖八十,身體還很健康。母親身體卻不太好,常常出入醫院,要強好勝的個性依然不改。去年,他們搬離北投,遷入我給他們買的新居之中。新居坐落於臺北東區,在一棟十四層樓的大廈裡。這樣,我和兩個弟弟都可以就近照應他們。因母親多病,不良於行,我們爲他們請了護士和女傭,二十四小時,終日照顧着。

二、麒麟在美國獲得碩士學位,曾留在美國八年,當工程師。然後回臺灣發展,棄學從商,辦了一家貿易公司,專營小五金的進出口貿易。和小霞的婚姻恩愛,有一子一女。

三、小弟在美國唸了一年書,就回國了。他天性灑脫,不喜拘束,完全是藝術家的作風。回國後就專心從事藝術生涯。早已結婚,也有一子一女。

四、小妹和阿飛在美國結婚,雙雙取得博士學位,留在美國發展事業,一帆風順。自組一家顧問公司,目前有職員數百人。優秀的小妹,畢竟是優秀的!

五、我的老師十年前去世。去世前,我們曾輾轉取得聯繫,間接通信,彼此都沒有勇氣再見一面。知道他去世的消息,我哭了好幾天。六、慶筠和我離婚數年後,再度結婚,這纔得到真正的幸福,從此不碰賭。又生了兩個兒子,妻賢子孝,生活非常美滿。只是,他徹底放棄了寫作,不再夢想,也不再失意。他終於從寫作的桎梏中解脫出來。

七、鑫濤的前妻也已再婚,嫁給一位畫家,她自己也學畫,夫唱婦隨,平靜安詳。

八、鑫濤的三個子女都已長大成人。由於鑫濤事業發展得很快,當初那小小的“《皇冠》雜誌社”已擴建爲七層樓的大廈,包括“雜誌社”、“出版社”、“舞蹈工作室”和“畫廊”,正名爲“皇冠藝文中心”。三個子女,在“中心”裡各司其職。都遺傳了父親的事業心和衝勁,在那兒努力的“衝刺”。

九、小慶順利考上大學,畢業於輔仁大衆傳播系,服完兵役後,立即加入我們自組的“怡人傳播公司”,去當執行製作,拍攝電視連續劇,忙得不亦樂乎。小慶天性樂觀,笑口常開,完全沒有“單親家庭”的後遺症。他和鑫濤之間,宛如親生父子,這一點,是我最大的安慰。去年年底,他和同班女同學何瓊訂婚,預計明年要結婚了。

十、我心愛的小雪球,活到十一歲病逝,我大哭不止。鑫濤見我如此傷心,又買了一對小衝狗送給我,我給它們取名叫“歡歡”、“樂樂”,整日伴我寫作。

我身邊的人,大概情形就是這樣。年輕的一代在衝刺,年長的一代已退休。我自己,仍在“傳統”中,找尋一些“反傳統”的樂趣。隨着年齡的增長,我變得比以前開朗,我喜歡開懷大笑,常常一笑就不停。我仍然很愛哭,心腸越來越柔軟,碰到一些感動的事,就會掉眼淚。我已停止感懷自傷,把以前的傷心事都當成生命裡的必經之路,能以一種寬容的心態,去回想過去,迎接未來。對我所做過的選擇,不論是對是錯,我都不悔!我似乎有些“成熟”了,但,有時還是會做一些傻里傻氣的事。我依舊認爲,人來世間,是一趟苦難之旅,如何在苦難中找尋安慰,是最大的學問,我一生中,坎坷的歲月實在不少,痛楚的體驗也深,我能化險爲夷,完全靠我自己的迷信,迷信人間有“愛”就是最大的原因。假如有一天,我發現世間的人,都失去了愛的本能,我相信,我的精神支柱也就會隨之倒塌了。我但願,這一天永不會來臨的!

人,是羣居的動物,沒有生命會從石頭裡蹦出來。我,不是由一個單純的“我”造成的!我,是由我生命裡所有的人造成的。因而,這本《我的故事》,牽連着許許多多的人,對他們每一個,我都有愛,我都有感激!

瓊瑤

一九八九年二月廿五日深夜

寫於可園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十章 騎馬第二章 絕望的“初戀”第二十八章 在上海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七章 慶筠第六章 在柴房中第八章 夜半,穿越火線第二十一章 瞿伯伯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五章 二十歲第八章 結婚第二十二章 幸福的“聲音”緣起第十二章 痛苦的婚姻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二章 四歲以前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二十八章 在上海第十章 騎馬第二十五章 《紅薯熟了!》第十五章 難民火車第五章 在山溝裡第六章 在柴房中第二十九章 再度回鄉第七章 “中國人”第六章 在柴房中第二章 四歲以前第十五章 難民火車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二十二章 撿柴第二章 絕望的“初戀”第一章 少年“嚐盡”愁滋味第十三章 投河第三章 落榜第十章 騎馬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第一章 少年“嚐盡”愁滋味第十三章 投河第二十五章 《紅薯熟了!》第十六章 弟弟找到了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十八章 打擺子第六章 在柴房中第七章 慶筠第二十二章 幸福的“聲音”第九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十四章 《窗外》出版,愁雲滿天第十六章 1964年,離婚·寫作·出書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四章 小錦旗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十二章 痛苦的婚姻第六章 在柴房中第十章 離別與兒子第十五章 難民火車第九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七章 “中國人”第九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九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二十四章 強盜與縣長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緣起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第七章 “中國人”緣起緣起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三十章 初抵臺灣第七章 慶筠第二十一章 瞿伯伯第二章 四歲以前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第一章 少年“嚐盡”愁滋味第五章 二十歲第十四章 《窗外》出版,愁雲滿天第十一章 小慶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二章 絕望的“初戀”第二章 絕望的“初戀”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二十一章 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
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十章 騎馬第二章 絕望的“初戀”第二十八章 在上海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七章 慶筠第六章 在柴房中第八章 夜半,穿越火線第二十一章 瞿伯伯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五章 二十歲第八章 結婚第二十二章 幸福的“聲音”緣起第十二章 痛苦的婚姻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二章 四歲以前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二十八章 在上海第十章 騎馬第二十五章 《紅薯熟了!》第十五章 難民火車第五章 在山溝裡第六章 在柴房中第二十九章 再度回鄉第七章 “中國人”第六章 在柴房中第二章 四歲以前第十五章 難民火車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二十二章 撿柴第二章 絕望的“初戀”第一章 少年“嚐盡”愁滋味第十三章 投河第三章 落榜第十章 騎馬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第一章 少年“嚐盡”愁滋味第十三章 投河第二十五章 《紅薯熟了!》第十六章 弟弟找到了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十八章 打擺子第六章 在柴房中第七章 慶筠第二十二章 幸福的“聲音”第九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十四章 《窗外》出版,愁雲滿天第十六章 1964年,離婚·寫作·出書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四章 小錦旗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十二章 痛苦的婚姻第六章 在柴房中第十章 離別與兒子第十五章 難民火車第九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七章 “中國人”第九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九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二十四章 強盜與縣長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緣起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第七章 “中國人”緣起緣起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三十章 初抵臺灣第七章 慶筠第二十一章 瞿伯伯第二章 四歲以前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第一章 少年“嚐盡”愁滋味第五章 二十歲第十四章 《窗外》出版,愁雲滿天第十一章 小慶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二章 絕望的“初戀”第二章 絕望的“初戀”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二十一章 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