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節 彙報

劉德進了殿中,就看到便宜老爹全副武裝,穿着甲冑,拿着木劍,在殿中跟晁錯比試着武藝。

漢人尚武,上至天子,下至黎庶,人人爭相習武強身。

在此時,一個士子孤身跋涉幾千裡,遊覽全國的例子並不罕見,後來的太史令司馬遷爲了寫《史記》,周遊全國,考查了幾乎了所有著名戰役與事件發生的地方,逐一詢問鄉間長者對於那些事情的記憶,就是司馬相如這種看似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也能深入西南羣山峻嶺。

這在後世那羣靠腦補就腦補出天下形勢的文人來說,簡直不可想象!

足不出戶,就知天下大勢?

“呵呵……”劉德在心裡吐槽道:“就是後世的鍵盤政治家,也不敢這樣說呀……”

一邊吐槽着,一邊乖乖的站在一邊看着便宜老爹跟晁錯兩人砰砰砰的打來打去。

大概過了一刻鐘,便宜老爹有些吃不消了,丟下手裡的木劍,道:“哎,朕年紀大了,使不動劍了,要是十年前,朕就是讓愛卿一隻手都行!”

咳咳……

這就是吹牛逼了……

在劉德的記憶裡,便宜老爹的武藝也就是個皇帝的新衣的水平。

但晁錯作爲臣子,怎麼敢有異樣,只能違心的道:“就是現在,臣也遠不如陛下啊……”

然後,晁錯就轉身對劉德行禮:“臣錯拜見殿下……”態度比起最初好了不知道多少,至少,沒把劉德當成路人了。

對於法家大臣來說,見風使舵,是必修功課,如今劉德的勢頭,不是瞎子都能看出來!

所以,晁錯的轉變,也不稀奇了。

天子劉啓見了劉德,臉上露出笑容,道:“劉德,你來與晁錯比試比試,讓朕看看,你的武藝是否有所進步?”

劉德連忙乖巧的點頭道:“謹遵父命!”

這老劉家的皇帝們,從太宗孝文皇帝開始,心裡頭就憋着一個將軍的夢想。

當年,濟北王剛剛舉起反旗,太宗孝文皇帝立即就御駕親征,帶着十幾萬大軍掃平了那個反叛的諸侯王,算是圓了他的夢,也向天下證明了,他纔是高皇帝真正的好兒子,繼承的都是高皇帝最優良的基因,能文能武!

但便宜老爹就沒這麼好的機會了,形勢的發展,也使得漢家天子不太可能再統兵到處征討。

於是,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宮裡面COS將軍,靠YY來滿足一下夢想。

劉德雖然是個穿越者,但其實,心裡面也藏着一個提兵百萬單于庭,勒馬兩河問羅馬的幻想。

但有了前世經歷後,他也明白了自己的斤兩。

YY可以,但真要把YY付諸實際,那就是腦殘了!

但作爲男人,特別是漢家的皇子,沒有一身好武藝怎麼行?

因此,前後兩世,劉德都有着鍛鍊和學習劍道,雖然水平不咋的,但,有這麼一個機會秀一下自己的實力,劉德還是很喜歡的。

於是,劉德在宦官們的幫忙下穿上甲冑,拿起木劍,走到殿中,對晁錯鞠躬道:“小子劉德謹請教錯公!”

晁錯也連忙回禮:“臣不敢!”

做陪練這種事情,晁錯算是業餘嫺熟了。

因此,一比試起來,劉德就發現了,晁錯總是會在恰當的時候收力,適當的時候後退,時機把握的恰到好處,至少在表面上,他是跟劉德斗的‘不相伯仲’,而且不是局內人,根本感覺不到!

“果然是盛名之下無虛士!”劉德感覺,就算憑着這手功夫,晁錯哪怕扔到後世,也能在天朝混的風生水起。

這種對上位者的奉承能力和尺度的把握能力,可不是隨便能修煉出來的!

通過跟晁錯比劍,劉德更察覺到,晁錯在有意修補跟他之間的關係,所以,表演的非常賣力。

讓便宜老爹在一旁看的津津有味……

嗯,跟他的武藝一樣‘出色’的是他的鑑賞能力。

基本上,劉德便宜老爹對武技的鑑賞和評判能力跟後世的僞球迷差不多……

只是因爲他是天子,所以,從沒有人敢揭穿他的真面目。

於是,他就一直以爲自己很牛掰!

劉德跟晁錯比了大概一刻鐘,劉德就覺得累了,畢竟穿着幾十斤的甲冑在五月跟人鬥劍,本身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於是他放下木劍,拱手道:“錯公高藝,小子甘拜下風!”

晁錯連忙頓首道:“不敢,殿下技藝已然十分高超,只是缺乏練習,倘多加練習,臣就要輸的極爲悽慘了!”

“信你的纔有鬼了……”劉德在心裡吐槽道,要知道晁錯可是曾經在早朝上打的竇嬰竇鼻青臉腫的高手。但在表面上,劉德卻是非常熱情的道:“那以後小子就會常常找錯公請教了!”

晁錯一愣,他哪裡聽不出劉德話裡的特意示好?喜道:“殿下若來,臣必掃榻以待!”

劉德也道“固所願爾!”

但劉德卻並非是真心要跟晁錯修補關係,他只是想借機跟晁錯透露一些晁錯所不知道的事情。

譬如他養的狗有了自己的意志……

然而,在一旁的天子卻是很高興的。

劉德能跟晁錯談的如此投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他心裡的一些擔憂。

畢竟,朝廷內外都風傳說什麼劉德跟晁錯不和。

現在看來,空穴來風嘛!

他永遠都不會知道,他的兒子跟心腹大臣,各自在某些事情上瞞了他一手……

劉德脫下甲冑,這才發現,身上都已經汗水浸透。好在周圍的宦官很機靈,立刻就拿了一條毛巾過來爲他擦拭汗水。

“劉德,你的考舉聽說已經考完第一場了,情況怎麼樣?”趁着宦官給劉德擦拭身上的汗水的機會,天子劉啓問道。

“回父皇,一切順利,兒臣這次來拜見父皇就是來向父皇稟報此事的……”於是劉德立刻將他這個考舉第一場的成績撿了重要的彙報。

當天子劉啓聽到一個小小的考舉,竟然順便把士子們的學派跟籍貫都摸了一個底,臉上露出笑容讚賞道:“做的不錯!”

“那些士子的身份資料你放在哪裡了?一定要好好保管!”天子劉啓叮囑道:“另外叫人給朕也抄錄一份來,還有,劉德你做的白紙很不錯,特別是那個更衣所用的紙,太后很喜歡,你多造一點,送去長樂宮,明白嗎?”

“諾!”劉德連忙答應下來。

所謂的更衣,可不是什麼換衣服,而是後世的WC……

在白紙製造進入正軌之後,劉德就特地去了此作坊裡,把最好最柔軟的那一批挑了出來,拿回宮裡,作爲衛生紙使用,所以比之後世的衛生紙自然是各種不足,但比起現在廁所所用的廁籌,那就先進了不是一個兩個時代了!

於是,劉德就果斷將這些白紙拿去拍馬屁了。

……………

等下12點後再更第三章,繼續閉關碼字去~~~~~~~

嗯,今天有點頹廢,居然沒寫多少~擦,估計存稿今天增長爲零這我去~嗯,下次再也不去論壇灌水了。。。

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1548節 諸儒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1468節 在安東(1)第1476節 見聞(2)第982節 以胡制胡第1294節 帝國的毀滅(3)第249節 從今天起做太子第1596節 戰起(3)第1607節 河西!河西!(2)第27節 定策第882節 富裕的大宛第760節 交易第948節 整頓(3)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1305節 問題第488節 移民(1)第342節 背鍋俠(1)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1009節 高闕會戰(2)第1419節 鹿鳴宴(2)第1330節 秩序與交通第372節 警告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1401節 雜家的官僚(3)第1287節 上谷之戰(1)第669節 鮮卑人的算盤第171節 投名狀第1327節 李廣出擊(1)第1418節 鹿鳴宴(1)第355節 決定第1473節 衆智(1)第1503節 接班(1)第767節 軟弱的官僚(1)第820節 匈奴的絕望與漢軍的幸福第1261節 居庸關第1058節 大鐵礦第1321節 困獸之鬥第639節 廟算(1)第1461節 睜大眼睛第84節 籌劃第112節 父親第437節 收買(2)第1438節 司馬遷的疑惑(2)第596節 烏孫的狼性第96節 趙胡第207節 調查(1)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2)第1353節 決戰(5)第1129節 撫慰第408節 考舉(1)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1)第984節 俘虜的改造(2)第1592節 統治(2)第408節 考舉(1)第995節 廟算(1)第1358節 自作孽第783節 捕鯨業奠基第50節 五銖第391節 馬政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701節 移民政策第32節 入宮第1390節 權貴下場第348節 諸王議政(1)第440節 設計第1038節 望城止寒第199節 要走正路啊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1058節 大鐵礦第1592節 統治(2)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514節 張湯的野望第897節 租船(2)第1009節 高闕會戰(2)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577節 漢匈必有一戰!第1050節 郅都的應對第962節 官員倒逼戰爭第28節 竇嬰第524節 護濊別部司馬第91節 舊恩第347節 兄弟們(3)第1464節 甜棗第417節 匈奴公主(4)第607節 定策(1)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1025節 恐怖的安東(2)第296節 迷霧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157節 仁德無雙第552節 誘餌第395節 無題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239節 回長安第922節 土雞瓦狗(1)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1289節 上谷之戰(3)
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1548節 諸儒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1468節 在安東(1)第1476節 見聞(2)第982節 以胡制胡第1294節 帝國的毀滅(3)第249節 從今天起做太子第1596節 戰起(3)第1607節 河西!河西!(2)第27節 定策第882節 富裕的大宛第760節 交易第948節 整頓(3)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1305節 問題第488節 移民(1)第342節 背鍋俠(1)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1009節 高闕會戰(2)第1419節 鹿鳴宴(2)第1330節 秩序與交通第372節 警告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1401節 雜家的官僚(3)第1287節 上谷之戰(1)第669節 鮮卑人的算盤第171節 投名狀第1327節 李廣出擊(1)第1418節 鹿鳴宴(1)第355節 決定第1473節 衆智(1)第1503節 接班(1)第767節 軟弱的官僚(1)第820節 匈奴的絕望與漢軍的幸福第1261節 居庸關第1058節 大鐵礦第1321節 困獸之鬥第639節 廟算(1)第1461節 睜大眼睛第84節 籌劃第112節 父親第437節 收買(2)第1438節 司馬遷的疑惑(2)第596節 烏孫的狼性第96節 趙胡第207節 調查(1)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2)第1353節 決戰(5)第1129節 撫慰第408節 考舉(1)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1)第984節 俘虜的改造(2)第1592節 統治(2)第408節 考舉(1)第995節 廟算(1)第1358節 自作孽第783節 捕鯨業奠基第50節 五銖第391節 馬政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701節 移民政策第32節 入宮第1390節 權貴下場第348節 諸王議政(1)第440節 設計第1038節 望城止寒第199節 要走正路啊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1058節 大鐵礦第1592節 統治(2)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514節 張湯的野望第897節 租船(2)第1009節 高闕會戰(2)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577節 漢匈必有一戰!第1050節 郅都的應對第962節 官員倒逼戰爭第28節 竇嬰第524節 護濊別部司馬第91節 舊恩第347節 兄弟們(3)第1464節 甜棗第417節 匈奴公主(4)第607節 定策(1)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1025節 恐怖的安東(2)第296節 迷霧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157節 仁德無雙第552節 誘餌第395節 無題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239節 回長安第922節 土雞瓦狗(1)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1289節 上谷之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