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

話說唐僖宗李儇在長安光復後跋山涉水終於又回來了,這個路途有點長,而且從成都到長安的路也不好走,幸虧半路上有楊復光留下的“忠武八都”去護駕,李儇才走的安心了一些。

李儇回到長安後看到了滿目瘡痍的一幕,很受打擊。

我的天,這還是長安嗎,朕的長安以前不是這個樣子的啊。黃巢你個天殺的,你賠朕的長安城,你賠朕的馬球場!

李儇要恢復長安的繁華,最重要的是他要打馬球,他把這一重任交給了自己的“阿父”田令孜。

田令孜有個優點,李儇提出的要求他都會照辦,但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手中沒錢辦不成事啊。

田令孜先在“忠武八都”的基礎上組建了一支新的神策軍,手裡有了兵之後他感覺有點底氣了,然後他就向別人要錢。

向誰要呢?誰有錢向誰要!

田令孜感覺河中的王重榮挺有錢的,因爲對方手裡控制着一個大鹽場。在那個年代鹽場跟金礦差不多,有了鹽就什麼都有了。

田令孜跟王重榮說:朝廷現在沒錢,你進貢點過來!

王重榮:地主家也沒餘糧啊。

田令孜:你不是有鹽場嗎!

王重榮:我每年都給朝廷運三千乘鹽過去了啊,還不夠嗎?

田令孜:當然不夠!

王重榮:那就沒辦法了,剩下的鹽我換了錢之後還要養兵呢!

田令孜:你不聽是吧,不聽我讓皇上下旨了啊!

結果聖旨到了王重榮那裡也不管用,人家還是不聽。

田令孜怒了,他決定釜底抽薪把王重榮給換掉。

我不讓你在河中呆了,你總不能再霸着鹽池不放了吧。

公元885年7月,朝廷下詔調任王重榮爲兗海節度使,讓義武節度使王處存取代王重榮做河中節度使,兗海節度使齊克讓調任義武。

這個三角輪換關係大家也許看得有點頭暈,不過也不用深究,知道意思也就行了,田令孜就是想換掉王重榮。

爲了避免節外生枝,他還順帶給河東的李克用下了一道詔書,讓他率兵進駐河中,以防王重榮不聽號令。

這一番操作田令孜認爲天衣無縫,在他的眼裡王重榮只能夾着尾巴灰溜溜到兗海去赴任。

但是田令孜忽略了一點,那就是李克用與王重榮的關係,以及王重榮本人的狡猾程度。

王重榮被田令孜這一波組合拳打慌了,但驚慌之後他迅速找到了對策,對策就在李克用那裡。

王重榮給李克用寫了一封信,信中是這麼說的:

“我奉了朝廷的密詔,讓我在河中等你,等你來了之後擒住你送到京師問罪,這是田令孜、朱溫兩個人給你下的套兒,你可不能鑽啊!”

信的末尾王重榮還和李克用套近乎:我是因爲和你關係好才告訴你的,冒了天大的風險,你心裡要有數啊。

爲了讓謊言更逼真,王重榮還僞造了朝廷的詔書送給李克用看。

李克用看到來信之後,信了!考慮到兩點他不得不信:

第一,朝廷在李克用眼中是有前科的。之前李克用爲大唐討平了龐勳之亂,朝廷卻卸磨殺驢把他父子兩個打發到韃靼放羊去了;現在黃巢之亂又討平了朝廷完全有可能再對自己下手。

其實李克用的內心深處一直在爲自己沙陀族的出身而感到自卑,自卑會導致敏感、猜疑,也容易在這一點上動怒。

第二,朱溫這個王八蛋肯定會對付我!李克用在上源驛事件中充分領教了朱溫的狡猾、陰狠,如果說朱溫聯合宦官對付他完全有這種可能。

基於以上兩點,李克用已經相信了王重榮的說法,但他還要求證一下,求證的方式是請求朝廷允許自己出兵討伐朱溫。

李克用連續八次上表,朝廷的回覆就兩個字:不準!

李克用怒了,他最痛恨的就是別人背叛自己,前面有個朱溫,現在就連自己信賴的朝廷也要置自己於死地,這是爲什麼!

我們在這裡要分析一下李克用江湖大哥的性格,因爲只有瞭解了他的性格特點,我們才能理解他爲什麼會怒火中燒。

李克用是在沙陀族的征戰中長大的,他一直在與衆多少數民族打交道,而邊疆少數民族生存環境惡劣,家族之間、部落與部落之間要經常聯合在一起抵禦自然災害、外族入侵,所以他們養成了抱團取暖的習慣。

他們之間的聯合不用籤合同,不用下詔書,一聲兄弟,一碗酒就能達成生死之盟,在他們眼裡最高規格的結盟就是歃血爲盟,指天爲誓,永不相負。

他們很重約定,很講信義,打個比方,兩個人在草原上被狼羣圍攻,他們最好的選擇就是把後背交給對方,這樣才能做到360度無死角防禦,假如這時候背後的那個人抽冷子捅了你一刀那會是什麼感覺?所以說歷史上少數民族與中原民族締約後都很少背盟,反而是農耕民族的漢族習慣將結盟稱之爲“權宜之計”,奉行“兵不厭詐”的詭術,在自身強大後撕毀盟約大舉進兵(漢朝對匈奴、唐朝對突厥,甚至是北宋對契丹都是這樣)。

北方少數民族最敬重作戰勇猛、講義氣、重信用、心胸寬廣的人,李克用恰巧具備上述幾種品質,所以他能夠得到北方各民族的擁護,最終召集起自己的黑鴉軍,這支軍隊因義氣結合在一起,作戰勇猛,是李克用的底牌。

這也是爲什麼李克用會有那麼多義子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爲他有發掘人才的眼光,另一方面義子們被李克用身上的江湖義氣所吸引,他們統稱十三太保,一起帶領着黑鴉軍爲李克用賣命。

最後得出結論:講信義、重約定是李克用軍團的核心價值觀,這是他們的底線,李克用作爲江湖大哥當然要在這方面做表率,這也就是他爲什麼那麼痛恨背信棄義、背後捅刀子的人的原因了。

李克用把朱溫和大唐政府都划進了黑名單,他現在不想入主中原,不想爭霸天下,不想李氏名分,只想報仇!

而田令孜的一個舉動直接導致了李克用的爆發。

因爲田令孜發現李克用不聽使喚了,不僅不聽使喚,他還和王重榮兩個人眉來眼去的,這可如何是好。

既然李克用不可用,那就找別人吧,於是田令孜找到了邠寧節度使朱玫、鳳翔節度使李昌符、夏州節度使李思恭,再加上朝廷的神策軍,四路大軍向王重榮轄區殺來,大軍駐紮在沙苑。

敵人來勢很猛,王重榮慌了,他說李克用你快點來,老哥快挺不住了!

李克用說朱溫在哪裡,我要去打朱溫!

王重榮說先別管朱溫了,先打長安,江湖救急,算是老哥求你了!

李克用經不住人求,畢竟江湖救急的話都從老王嘴裡說出來了,李克用還真不好推脫,而且想打朱溫也要從王重榮轄區借道啊。

沒辦法,那只有先打朝廷了。

雙方在沙苑大戰一場,朝廷聯軍大敗,朱玫、李昌符迅速帶兵撤出戰場逃回本鎮,田令孜的神策軍也被殺得潰不成軍,一溜煙跑回了京師。(也許有人會問不是四路大軍嗎,另外一路呢?不好意思,夏州節度使李思恭根本就沒來)

仗都已經打到了這個程度了反悔是來不及了,那就只能做到底。李克用與王重榮合兵一處向西進逼長安。唐僖宗李儇剛回到長安屁股還沒坐熱呢又一次被田令孜裹挾着向四川逃去。

在護送李儇西逃的路上有一個人開始發跡了,這個人的名字叫王建。王建起初在楊復光手下任都頭,統帥着“忠武八都”中的一都,楊復光病逝后王建等人去西川迎接李儇,被田令孜收爲義子編進神策軍,抵達長安后王建帶兵宿衛宮中,深得僖宗皇帝李儇的信任。

現在李儇又一次出逃,王建被任命爲清道使,負責保護玉璽,同時帶兵護駕。王建保護李儇很賣命,入蜀的路上棧道被燒燬了,王建就把玉璽背在背上,拉着僖宗的馬冒着煙火突圍。

出逃的路上環境有點差,那時候也沒有行軍牀什麼的,半路休息的時候李儇枕着王建的腿睡着了,醒來後感覺很不好意思,就把自己的御衣賜給王建,可見當時兩個人有多麼親密。

等到逃亡隊伍抵達興元之後,李儇任命王建遙領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開創了禁軍將領遙領州鎮的先河。

這個時候,田令孜倒臺了,因爲李克用、王重榮一個勁兒地上表“請誅田令孜”,而出逃的時候文武百官又一次被田令孜扔在了半路上,大家很是惱火,田令孜這次犯了衆怒。

田公公再呆下去估計要有殺身之禍,他把事務都交付給了太監楊復恭,然後向李儇請辭,討要了一個西川監軍的職位,到四川找自己的弟弟西川節度使陳敬瑄去了(田令孜非其本名)。

田令孜沒想到的是隨後王建也去了四川,而且最後還和自己槓上了。

楊復恭上臺後開始清洗田令孜的親信,王建作爲田令孜的義子當然在清洗的範圍之內。

楊復恭對王建說,你乾爹都到四川去了,你還呆在我這裡合適嗎?

王建說,其實我也挺想他的。

既然這樣那就好辦了,結果田令孜前腳剛走,楊復恭後腳給王建委派了一個利州(今四川廣元)刺史的職務,把他也踢到四川去了。

王建到了四川之後就不安分了,他先是率兵順嘉陵江而下擊破了閬州(今四川閬中),自封爲閬州防禦使。佔領閬州后王建開始招兵買馬網羅謀士,不斷地擴張勢力,同時他還和東川節度使顧彥朗(在禁軍中待過,和王建兩個人很熟)關係處的火熱。

王建的發展引起一個人的不安,這個人就是西川節度使陳敬瑄,作爲西川節度使的陳敬瑄權力很大,他不僅管着西川,還監管者東川、山南西道、三峽地區。

說白了,他就是四川的土皇帝。

陳敬瑄就想啊,你王建上躥下跳又是擴充勢力又是聯合東川的你想幹嘛,答案很明顯,人家肯定是想謀取你的西川啊!

陳敬瑄坐不住了,他問自己的哥哥田令孜:“哥,你說咋辦?”

田令孜說:“這有什麼犯難的,王建是我乾兒子,我只要寫一封信,他立馬就能過來爲你效力。”

陳敬瑄說這感情不錯,那哥哥你趕快寫吧!

王建接到信後非常高興,他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顧彥朗說道:“義父要召我到西川去,我也正好可以見到陳敬瑄,向他討要一個節度使的位置,這樣一來我就能大展宏圖啦!”

隨後王建把自己的家眷託付給顧彥朗照顧(也有送作人質聯合對方的意思),自己帶了兩千精兵向成都進發。

誰知王建剛剛走到鹿頭關(今四川德陽東北)就接到了陳敬瑄的一道命令:你不用來啦,回自己的駐地去!

原來現在陳敬瑄想通了,他認爲王建這個人是不會安安分分爲自己所用的,這次把對方召來很可能是引狼入室,所以半路就把對方叫停了。

沒想到的是請神容易送神難,現在王建不幹了:你讓我來就來,讓我走就走,憑什麼啊!

王建大怒,大怒後的他直接領兵攻破鹿頭關,隨後又在綿竹打敗漢州刺史張頊,奪取了漢州(今四川廣漢)。

這還不算完,王建打下漢州後一邊招募士兵,一邊找幫手,讓東川的顧彥朗派兵支援,顧彥朗隨後派弟弟顧彥暉帶兵助戰,兩人又帶兵擊敗西川偏將句惟立,打下了德陽城。

這樣一來陳敬瑄跳起來了,他派人來責問王建:“你想幹什麼!”

王建說:“義父召我來成都,半路又讓我回去,東川的顧彥朗肯定懷疑我別有用心,我沒有退路了啊!”

沒有退路就只能接着打了,隨後王建、顧彥暉兩人勢如破竹,直接帶兵圍困成都。

陳敬瑄、田令孜倆兄弟也急了,王建你個王八蛋是屬瘋狗的嗎,怎麼亂咬人,想吃下我的成都是吧,怕是你還缺一副好牙口!

陳敬瑄、田令孜死守成都,王建圍攻了三天硬是沒打下來,他望着雄偉的成都城嘆了口氣,別說三天,三十天也打不下來啊,算了,既然打不下來那就回去吧!

王建把西川劫掠一番回漢州去了。

四川的事情剛告一段落,大唐中央政府這裡又出事了,事情還要從田令孜、王建被貶到四川的那一刻說起。

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六十四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二)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結局(二)第九十五章 蘇州之圍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的興起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四十三章 胡柳坡之戰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九十一章 潑皮無賴也有自己的無奈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前夜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謙第三十二章 戰神李存孝(一)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與阿保機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三十八章 李存孝的怨氣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九十九章 柏鄉之戰(一)第九十一章 潑皮無賴也有自己的無奈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二百一十五章 書生意氣第四十七章 清口戰役第五十五章 鳳翔之圍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貞其人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七十一章 淮南之變(一)第一百零四章 朱溫的獨角戲第九十二章 高賴子第二十九章 河陽之亂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溫的手段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一百七十五章 劉皇后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事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雨飄搖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二百一十七章 遊子歸故里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保機第十五章 決戰汴州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之後第九十九章 柏鄉之戰(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謙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四十章 王鎔的魅力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羅紹威第三十章 羣毆李克用(一)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雨飄搖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一百零四章 朱溫的獨角戲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十四章 朱溫的崛起第七十四章 極品刺客第十章 李克用與朱溫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謙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雨飄搖
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六十四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二)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結局(二)第九十五章 蘇州之圍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的興起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四十三章 胡柳坡之戰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九十一章 潑皮無賴也有自己的無奈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前夜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謙第三十二章 戰神李存孝(一)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與阿保機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三十八章 李存孝的怨氣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九十九章 柏鄉之戰(一)第九十一章 潑皮無賴也有自己的無奈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二百一十五章 書生意氣第四十七章 清口戰役第五十五章 鳳翔之圍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貞其人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七十一章 淮南之變(一)第一百零四章 朱溫的獨角戲第九十二章 高賴子第二十九章 河陽之亂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溫的手段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一百七十五章 劉皇后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事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雨飄搖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二百一十七章 遊子歸故里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保機第十五章 決戰汴州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之後第九十九章 柏鄉之戰(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謙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四十章 王鎔的魅力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羅紹威第三十章 羣毆李克用(一)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雨飄搖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一百零四章 朱溫的獨角戲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十四章 朱溫的崛起第七十四章 極品刺客第十章 李克用與朱溫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謙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雨飄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