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

猛人劉存平了杜洪,佔領了鄂州,被任命爲鄂嶽觀察使。

後來淮南將領陳知新又攻破了嶽州,被任命爲嶽州團練使。這樣一來,之前杜洪的全部轄區全都歸屬了吳國。

在消滅杜洪的戰役中,馬殷派軍增援杜洪,由於吳軍推進得太快了,湖南援軍還在半路上走着呢,杜洪已經城破被俘了,所以楚軍只能打道回府。

你雖然打道回府了,我也不能饒你,楊渥感覺要好好教訓對方一頓,讓馬殷知道疼。

楊家小哥兒大筆一揮,指令劉存、陳知新盡起大軍,合兵三萬,南下滅楚。

馬殷之前被楊行密打怕了,現在聽說吳軍洶洶而來,大懼,召集衆將商量對策。

大家面無人色,都不知道說什麼好。

這時候靜江軍使楊定真抽風似的大笑,向馬殷道賀:“恭喜大王,賀喜大王,這是要打勝仗了呢!”

馬殷正在上火呢,聽到這句沒頭沒尾的話恨不能抽對方兩巴掌,耐着性子問道:“此話怎講?”

楊定真:“俗話說知懼則勝,驕兵必敗。現在吳軍長驅直入,奔赴吾城,這是驕兵輕敵的緣故;而大王您臉上有懼色,肯定會打勝仗的。”

衆人一聽,有道理啊,紛紛附和,就跟嘴皮子上下一碰就能打勝仗似的。

馬殷氣得牙疼,捂着臉不說話了。

話可以不說,仗不能不打啊。

馬殷派大將秦彥暉帶領水軍三萬前去迎敵,另外聚集三百戰艦屯紮在瀏陽口,隨時準備救急。

這時候老天爺出來說話了,天降大雨,連月不開,劉存進軍受阻,向後退到越堤北。

這樣一來,吳軍的銳氣盡失,軍心不穩。

秦彥暉瞅準機會,尾隨急追。雙方先後打了幾仗,吳軍戰事不利,頻頻敗北。

秦彥暉打着打着就紅了眼,想要一鼓作氣把三萬人的吳軍吃掉,一口咬住對方不鬆口了。

劉存急了,心想你特麼是屬瘋狗的嗎,這仗還沒怎麼打呢你就把吃奶的勁兒都用上了,不怕用力過猛把自己填進去嗎。

秦彥暉卻不管不顧,越打越歡。

劉存受不了了,開始用計。

他給馬殷寫了一封信,說你讓手下人別打了吧,我投降!

馬殷信了,召秦彥暉回去。

秦彥暉不回去,他派人告訴馬殷:“對方這是詐降呢,勿聽勿信!”

劉存緩兵之計沒起作用,秦彥暉像是炮筒裡打出來的一發炮彈,呼嘯前衝,概不收回的。

雙方隔着一江之水列陣,劉存大概是真的急了,臨陣大呼:“秦彥暉你瘋了嗎,我都已經投降了,你還來打我,殺降不祥你沒聽說過嗎,給自己子孫積點德行不行!”

秦彥暉:“如果賊寇入侵我都不打回去,還能顧及什麼子孫呢!”說完鼓譟前進,馳擊劉存。

劉存退走,半路上又殺出一路湖南兵馬,與秦彥暉前後夾擊,把劉存困在中間一頓猛打。

劉存大敗,本人和陳知新被俘,手下裨將戰死百餘人,士兵幾乎全軍覆沒,戰艦被繳獲八百餘艘。

對馬楚政權來說,這是一場實打實的大勝。

可秦彥暉還不知足,乘勝進軍,攻克嶽州,把剩下的吳軍都趕回老家去了。

馬殷聞訊大喜,這是馬楚政權建立以來少有的勝仗,他高興之餘又起了惜才的心思,想要收伏劉存、陳知新。

兩個人卻都是硬骨頭,破口大罵:“大丈夫以死報主,豈肯事賊乎!”

馬殷鬧了個灰頭土臉,感覺很沒意思,喊來刀斧手幫忙,把劉存、陳知新兩個給砍了。

看到這裡大家也許很納悶,劉存不是猛人嗎,怎麼到了湖南突然就不猛了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人是不可能勝天的。

老天爺說我要下雨,你別打仗,劉存非要打,所以就要敗。

他敗在了天氣手裡,也擺在了環境手裡。

湖南這個地方比淮南的水還要深,山還要多,地形還要複雜,你劉存、陳知新哥兒倆帶着三萬大兵就撞進來了,也不翻翻地圖(估計沒有),又不看看天氣預報(真心沒有),兩眼一抹黑,不打敗仗纔怪。

要知道,當年日寇侵華,從東北一直打到湖北,到了湖南硬是打不過去,爲啥?四個字兒:地形、環境。

跟誰過不去,別跟自然規律過不去。戰神拿破崙打俄國,一敗塗地;戰犯希特勒不信邪,接着打,敗得更慘。這絕不是實力不夠,力量不夠這兩個人也不會去打,相反,問題是實力太夠了,還是沒打過。

原因很簡單,你不能跟自然規律較勁,因爲西伯利亞的冬天太冷了。

劉存敗了,填進去一條命;秦彥暉勝了,開始放飛自我。

這是馬殷手下頭號大將,他的表演遠沒有結束。

在打敗了劉存以後,他又把精力放在了朗州(今湖南常德)。

當時朗州是武貞節度使雷彥恭的大本營,荊南的高季昌想要擴張地盤,要對雷彥恭動武。

但他心裡沒底,這就要拉幫手了,於是找到了馬殷。

馬殷一直唯朱溫馬首是瞻,高季昌又是朱溫的乾兒子,對方來求援,豈有不出兵的道理。

於是秦彥暉又帶兵去打雷彥恭的朗州。

事實證明秦彥暉的能力不是蓋的,他組織了敢死隊,趁着夜色混進城去,裡應外合把朗州給拿下了。

雷彥恭狼狽而逃,從此喪師失地,漸漸沒落下去。

這個人一旦沒落下去,轄區的各大城主就要找尋新主子了。

而湖南的馬殷離得又近,說話又好聽,待人也和善,去投奔他是個不錯的選擇。

於是乎澧州(今湖南澧縣東南)、辰州(今湖南沅陵)、漵州等地爭相歸附,自此,馬殷的轄區基本上囊括了整個湖南以及貴州東部地區。

馬殷終於揚眉吐氣了一回,然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吳國的楊渥。

他捏馬殷這顆柿子硌了手,在湖南戰場上折損了兩員大將,感覺很不好受,對外的擴張也就告一段落。

既然不向外邊打了,那就收拾收拾家裡的事情吧。

楊渥開始報仇。

首先倒黴的是王茂章。

當時王茂章很不給楊渥面子,被這小子划進了黑名單,現在人家成了老大,肯定要把場子找回來啊。

楊渥找場子的手段很簡單:派兵打過去。

王茂章是死忠於楊行密的,他現在已經是宣州觀察使,兵強馬壯,真要是打起來,他也不一定會吃虧。

但是他根本就沒有打,這是個忠於楊行密的人,不想搞內鬥。

既然不想鬥,那就跑吧。

王茂章撒腿就跑,到吳越的錢鏐那裡去避難。

錢鏐開心得很,平白得了一員猛將,嘴巴都咧到耳根子後面去了。

然而王茂章在錢鏐那裡也沒有待多久,因爲朱溫開口向吳越要人了。

朱溫早就在征討王師範的時候就見識了王茂章的神勇,從此就惦記上人家了,很想把他收歸麾下。

但當時楊行密還活着,這個人威信很高,挖他的牆角不太可能,朱溫就只能忍着。

這時候楊行密死了,王茂章還遭到了排擠,朱溫認爲機會來了,因此向錢鏐要人。

錢鏐不想放人,但更不敢違拗朱溫,思來想去只能把人送過去了。

王茂章到了朱溫那裡被委以重任,跟河東的晉軍打得難捨難分。在這裡我們先埋個伏筆,到後文那裡去看好戲。

王茂章被趕走之後,楊渥又惦記上了節度判官周隱。

周隱是楊行密的重臣,但在挑選接班人的問題上頻頻對楊渥使絆子,後者恨死了他,肯定不能讓他活着。

像王茂章這種武將,楊渥弄不死人家,但想弄死一個文官還是很容易的。

楊渥殺周隱,只費了一句話。

這句話是在奪取江西之後對着周隱說的:“你出賣我們的國家,有什麼臉面再見我呢!”

這是沒頭沒尾的一句話,意思是周隱犯了叛國罪,應該受到嚴懲。

人家周隱怎麼叛國的呢,因爲楊渥說他叛國了,所以他即使沒叛也叛了。

有句話說得好,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呢。

然後周隱就被幹掉了。

周隱一死,吳國上下人人自危,楊行密時期的老將們都嚇壞了。

爲什麼這麼害怕呢,因爲周隱是楊行密時代反對楊渥的第一人,而當時吳國軍政兩界有頭有臉的人物都是反對楊渥的(徐溫除外),現在帶頭人被殺了,他們能不害怕嗎。

黑雲都指揮使呂師周是最害怕的,他是三國時期呂蒙的後代,戰力十分強橫,是楊行密的愛將。

而黑雲都作爲吳國最高戰力,楊渥肯定想把這支軍隊掌握在自己人手裡,自然而然就把呂師周視爲眼中釘。

呂師周不是傻子,他不可能坐以待斃,所以想要換個東家。

他找來了黑雲都副使綦章,對他說道:

“我現在不容於主上,想要去投奔楚國的馬殷,你覺得怎麼樣呢?”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爲事關自己的身家性命。

你如果回答不同意,估計就要被呂師週一刀給砍了;如果回答同意,那也要讓人家相信才行。

綦章心思電轉,說了這麼一句話:

“這件事我不好多說,你還是自己考慮吧。但有一點你可以放心,我的舌頭可以斷,但絕不會把這個秘密泄露出去!”

呂師周要的就是對方這句話,當即下定決心,奔赴湖南。

呂師周逃走的時候正領軍在外,妻子兒女都在家裡呢,沒來得及帶走。綦章很夠意思,隨後把對方的妻兒全都送到了呂師周跟前,這兄弟當的,太夠意思了!

呂師周到了楚國之後被馬殷委以重任,在之後討伐南漢、平定蠻夷的戰爭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因功被加封爲宰相。

我們再來看楊渥。

吳國大將劉存、王茂章、陳知新、呂師周死的死,逃的逃,頭號文臣周隱也被砍了腦袋。這小子一番折騰下來把老爺子楊行密留給他的家底基本上都敗光了。

而現在楊渥在敗家的路上纔剛剛起步,他要用實際行動證明天底下沒有敗不完的家,只要你會作,萬事皆有可能。

楊行密死後沒多久,楊渥就開始在服喪期間日夜飲酒作樂。白天沒玩夠,晚上接着玩。

他在球場周圍點燃腰圍粗的蠟燭用來照明,和手下人一起打馬球。而這些蠟燭每一支都價值數萬銀錢。

玩兒嗨的楊渥還經常單獨一個人騎馬出去搞自助遊,連最貼身隨從都找不到他,幸虧淮南治安狀況比較好,不然楊渥這條小命早就不知丟了多少次了。

一個人的心一旦玩野了,那就很難剎得住車了。

問題是楊渥不是一般人,他手底下握着整個淮南的軍政大權,日常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啊。

你這裡三天兩頭見不到人,一些軍機大事找誰來簽字蓋章呢。

接下來託孤重臣張顥和徐溫兩個人登場了。

他們找到楊渥,哭着勸說他不要再玩了,再玩下去楊家的基業就要被斷送了。

勸說的次數多了,楊渥不樂意了,他大吼出了一句十分匪夷所思的話:

“你們如果覺得我沒有才能,爲什麼不把我殺了自己來做節度使呢!”

這句話一說出口,張顥、徐溫兩個目瞪口呆,冷汗直流。

他們被嚇傻了,因爲做主子的能夠說出這句話,不是真的是想讓手下人幹掉他。恰恰相反,他是想要殺掉手下的人了。

楊渥的意思很明白,你們再敢在我耳邊聒噪,我就砍了你們兩顆死人頭!

徐溫、張顥終於閉嘴了。

然而嘴巴閉上了,手腳卻沒閒着,他們開始聚集力量,謀求自保。

楊渥不是傻子,爲了自己能夠一直開開心心地玩下去,他也開始鞏固發展自己的力量。

楊渥在軍中挑選壯士,組建“東院馬軍”,作爲自己的親衛力量,同時廣泛在軍隊中安插自己的親信,用來把控軍隊。

這些事情做的還都在點子上,但問題是所託非人。

楊渥提拔任用的這些人帶兵不行,做事也不行,但專橫跋扈欺男霸女很行。他們仗着有楊渥撐腰,欺凌之前的一些功臣舊人,把吳國軍政兩界搞得烏煙瘴氣、怨聲載道。

這還不算完,楊渥接下來還廢除了一項十分重要的制度,而這項制度的廢除,直接導致了他的滅亡。

楊行密在世的時候,一直有數千名親軍駐紮在節度使居所的牙城之內,用來保護自身安全。

楊渥上位之後,感覺這些人待在身邊礙事,就把他們遷到城外去了,然後把騰出來的空地改造成了演武場,經常帶人在裡面打馬球。

這樣一來,家裡自備馬球場,楊渥玩得更嗨了,而張顥、徐溫可就沒有忌憚了,他們開始謀求兵諫。

而在兵諫的道路上有一股勢力在擋路,這股勢力是楊渥從宣州帶來的嫡系軍馬。

楊渥繼位之前在宣州待過一段時間,發掘任用了朱思勍、範思從、陳璠帶領親兵三千人作爲護衛。

繼位之後,楊渥把這三千人召到了揚州,繼續保護自身安全。

如果想要兵諫,這三個人所帶領的三千大兵是最大障礙。

爲此張顥、徐溫很是動了一番心思。

第一百零一章 朱溫很憋屈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三十二章 戰神李存孝(一)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局(一)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一百九十九章 魏州之亂第一百章 柏鄉之戰(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處直的悲劇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十五章 決戰汴州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一百三十七章 短命的李存矩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一百二十七章 鎖城術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八十三章 好員工牛存節第二十四章 王氏三龍(一)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五十五章 鳳翔之圍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一章 憤青是怎樣煉成的第一百六十五章 德勝之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四十七章 清口戰役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處直的悲劇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謙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一百二十章 徐溫父子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一百七十五章 劉皇后第九十五章 蘇州之圍第一百六十五章 德勝之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韓延徽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二百一十五章 書生意氣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四十章 王鎔的魅力第二百一十三章 鬧心的魏博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將李存審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二百一十三章 鬧心的魏博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進的隕落第六十三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一)第八十八章 王牌對王牌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六十二章 田頵的怨氣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第十七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一)第七十三章 張顥和徐溫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一百五十三章 劉掞第三十一章 羣毆李克用(二)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幽你一默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一百零一章 朱溫很憋屈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局第五十一章 牛人葛從周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一百五十章 嚴可求的算計第五十六章 東征西討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
第一百零一章 朱溫很憋屈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三十二章 戰神李存孝(一)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局(一)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一百九十九章 魏州之亂第一百章 柏鄉之戰(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處直的悲劇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十五章 決戰汴州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一百三十七章 短命的李存矩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一百二十七章 鎖城術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八十三章 好員工牛存節第二十四章 王氏三龍(一)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五十五章 鳳翔之圍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一章 憤青是怎樣煉成的第一百六十五章 德勝之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四十七章 清口戰役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處直的悲劇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謙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一百二十章 徐溫父子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一百七十五章 劉皇后第九十五章 蘇州之圍第一百六十五章 德勝之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韓延徽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二百一十五章 書生意氣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四十章 王鎔的魅力第二百一十三章 鬧心的魏博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將李存審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二百一十三章 鬧心的魏博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進的隕落第六十三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一)第八十八章 王牌對王牌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六十二章 田頵的怨氣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第十七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一)第七十三章 張顥和徐溫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一百五十三章 劉掞第三十一章 羣毆李克用(二)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幽你一默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一百零一章 朱溫很憋屈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局第五十一章 牛人葛從周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一百五十章 嚴可求的算計第五十六章 東征西討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