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嶺南的對策

大漢天福十二年秋,李唐以邊鎬爲帥、查文徽爲監軍,派遣大軍8萬人從虔州(今江西贛州)出發,進攻雄州(今廣東南雄),取道韶州(今廣東韶關市),直撲興王府(今廣州)。與此同時,楚王馬雲正式頒佈王令,親帥近衛軍以及馬氏第四軍第二師(防禦使張文表)、第三師(防禦使陳誨)共計三萬人南下,會同馬氏第二軍主力,進攻廣南西道。

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興王府,大聖文武大明至道大光孝皇帝劉晟急了,再也沒有心情和盧美人了,趕緊召集羣臣商議事情。劉晟着急,下面那羣沒有了卵子的傢伙就更是急得面紅耳赤,着急是着急,可這羣傢伙大眼瞪小眼,愣是沒有一個開口說話的。這次形勢,可以說是劉氏在嶺南建國以來,局勢最爲惡劣的一次了。自己北面的兩個大國同時向嶺南發動了進攻。李唐號稱大軍十五萬,楚國號稱雄兵十萬,出動了這麼多兵馬,要是打不出個所以然來,肯定是斷難罷兵的。

劉晟看大家都不發言,他忍不住點名問道:“林愛卿,你覺得這事情應該如何處理啊?”

林延遇正在心裡一直默默唸叨:千萬不要點我名,千萬不要點我名。沒想到,劉晟第一個點的就是他,這也是正常,是讓他是劉晟眼皮子地下第一紅人呢?

林延遇壯着膽子說道:“陛下無憂,我大漢龍氣正盛。昔年楚國多次來攻,都盡皆敗退,今年想必也是如此。更何況,我們大漢有雄兵十數萬,豈是輕易可辱的?只要陛下傳詔邊關,督促邊關守將,嚴加防範,想必敵人不久必退。”

劉晟略安了安心,問道:“那……那這些告急文書,朕該當如何處理啊?”

林延遇膽子再大,他也不敢勸皇帝置之不理,只是推諉說道:“莫若……莫若派人去軍前監督,以免將士不用心作戰。”

這話音一落,別的太監聽的是心驚肉跳,派人做監軍,這個林延遇肯定不是會被派出去的,自己這些人十有是逃不掉的,太監陳延壽站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爲,臣以爲,這個,兩國同時發兵對付我朝,想必事先一定是有串謀的,可是這種事情,利益相關,兩國未必能親如手足,臣以爲……臣以爲,這個……這個不如派個舌辯之士前往遊說兩國,是他們互相有嫌隙,這樣我們在從中周旋一二,想必就可以輕鬆將他們擊退。”

“對啊,陛下,臣以爲陳大人所言甚是,這個楚國是咱們的世仇,可是李唐和咱們向來是井水不犯河水,這次南下想必是受了楚國的蠱惑。不如我們派遣使者,出使李唐,遊說他們,說不定就可以將他們說服,這樣只剩下楚國,我們就不用懼怕了。”太監郭建嶽說道。

林延遇眨了眨眼睛,陳延壽和郭建嶽的意思,他聽明白了,這兩傢伙反對自己的計策,肯定是怕被派出去,遭了戰火。一個好漢三個幫,他眼睛一轉,隨聲附和道:“陛下,臣突然也覺得這個陳大人的主意不錯,而且臣還有一個人選,向大王推薦,就是工部郎中鍾允章,此人見識不凡,果敢幹練,可是最好的使者。”

這鐘允章在漢高祖(指劉晟的爹劉巖,不是西漢的劉邦,也不是後漢的劉知遠)時期就是朝廷重臣,工部尚書。等劉晟殺了親哥哥奪了權,當了皇帝之後,又是殺手足,又是橫徵暴斂,這鐘允章看不順眼,就勸了兩句。劉晟還沒什麼反應,反倒把林延遇給惹翻了(劉晟橫徵暴斂糾,林延遇從中撈了不少好處),糾結一幫子太監,整天在劉晟跟前說鍾允章的壞話,劉晟方纔將鍾允章給降了五六級,變成了個小小的郎中。林延遇推薦鍾允章可沒按什麼好心,鍾允章說成了,功勞是林延遇的,如果說崩了,林延遇不就輕而易舉的要了鍾允章的小命了嗎?

劉晟想了想,點了點,命人傳旨招鍾允章覲見。劉晟雖然信任太監,可是太監兄弟們不出頭,他也只能召喚外臣了。他也明白眼下是關鍵時刻了,要是搞不定,自己說不定就要被請到金陵或者長沙喝茶去了。自己好好的皇帝不當,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當癟三,他也不想幹啊。

不多時,鍾允章就來到了大明宮。建立完畢之後,劉晟就把陳延壽的主意說出來,詢問鍾允章是否願意去。這種時候,強扭的瓜不甜,這鐘允章不想去,自己強迫他去,萬一他去了以後,把自己給賣了,那還不如不讓他去呢。

鍾允章聽了以後,反而問道:“陛下,可知楚軍的進攻方向是那裡嗎?”

劉晟道:“當然是建武節度使了,陳守忠天天給朕寫求救文書。”

鍾允章又問道:“那寧遠節度使潘崇徹在做什麼呢?”

林延遇跳出來,告黒狀道:“據說潘崇徹收斂寧遠節度使下的兵力,集中在義州和封州,說不定,他是圖謀不軌呢。不然,他離邕州最近,爲何不救,反而收斂兵力呢?”他剛纔就想告潘崇徹的黑狀,可是這姓潘的,也是太監,還算頗受劉晟的重用,在太監羣裡面,人緣還算不錯,所以,他找不到好時機,他是萬萬不會下嘴狠咬的。

果然,劉晟皺了皺眉頭,有些不滿的說道:“這個潘崇徹,看來要敲打敲打他了。”

鍾允章說道:“陛下,臣以爲,潘將軍所做可謂是明智之舉。陛下請想,建武節度使轄地偏僻,人口稀少,物產賦稅更是寥寥無幾,那裡對我們大漢來說,簡直就是雞肋。雞肋,食之無味啊。既然楚國想要,不如就送給他們罷了。臣以爲,要想離間楚唐聯盟,出使李唐,不如出使楚國,爲何?不管是雄州還是韶州,地勢險峻,乃是我們大漢的北面門戶,李唐要是想要這些地方,我們萬萬不能答應的。可是楚國則不同,如果我們能以建武節度使府爲餌,說不定就可以是楚國暫時罷兵,然後我們集中兵力,北擊李唐,先敗李唐,然後挾勝勢西進,重新收復建武節度使府。猶未晚矣啊。”

劉晟眨了眨眼睛,有點被鍾允章給說動了,他掃視了一眼自己的太監相國們,問道:“衆卿家以爲如何啊?”

衆人看了眼林延遇,林延遇說道:“臣以爲鍾大人之言,可以一試。”

衆人連忙附和,劉晟點了點頭。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112章 夜宴(三)第157章 收復涼州第7章 火藥第120章 歸程(下)第30章 往事如煙(下)第10章 最像諸葛罵王朗第92章 親嘴的後果第168章 戰事再起第63章 我冤!我冤!第166章 幫人砍砍價第89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55章 連番用計第63章 堅守第11章 岳陽樓(上)第212章 摟草打兔子啊第123章 汴京動盪第9章 讓涇州第3章 突擊檢查第17章 謀臣(2)第32章 定策(中)第188章 誰都沒法拖下去第39章 李唐的反映(4)第170章 益津關第28章 武忠王之後第37章 聲東擊西(上)第92章 進位九千歲第32章 定策(中)第64章 收編第21章 捕風房第101章 逃亡第119章 王爺出使第27章 物價暴跌第39章 茅山道長第61章 打死你丫的第88章 援兵4第133章 刺客來歷第146章 黃袍加身(3)第54章 商討第147章 黃袍加身(4)第19章 血戰(二)第11章 岳陽樓(上)第43章 三使南唐(4)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103章 她答應了嗎第35章 大相國寺半日遊第27章 限制党項(6)第119章 李唐猝亡(3)第13章 突襲楚軍第28章 請君入甕第103章 高舉旗幟不動搖第111章 夜宴(二)第60章 跟我走一趟第116章 含元殿第65章 攻城第2章 丁思覲是誰?50第40章 一戰關中(1)第103章 會戰(2)第19章 血戰(二)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第15章 巧奪向城第108章 臨江第123章 汴京動盪第101章 逃亡第98章 罪狀第78章 蒙汗藥第16章 架起油鍋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第32章 封州之戰(中)50第64章 祭孔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44章 黃土鎮第104章 會戰(3)第23章 召回第32章 小寶與平沙落雁式27第1章 馬邑之戰(中)第94章 全國大吹捧第32章 小寶與平沙落雁式第203章 謀蜀第94章 全國大吹捧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11章 典軍的麻煩第173章 伏擊益津關第76章 詐筆銀子第71章 單挑第113章 周府議事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114章 遠交近攻第131章 使者第79章 截擊第80章 議徵安南第37章 裁軍第39章 重組軍隊第107章 明詔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56章 專權第103章 會戰(2)第136章 詩賊(3)
第112章 夜宴(三)第157章 收復涼州第7章 火藥第120章 歸程(下)第30章 往事如煙(下)第10章 最像諸葛罵王朗第92章 親嘴的後果第168章 戰事再起第63章 我冤!我冤!第166章 幫人砍砍價第89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55章 連番用計第63章 堅守第11章 岳陽樓(上)第212章 摟草打兔子啊第123章 汴京動盪第9章 讓涇州第3章 突擊檢查第17章 謀臣(2)第32章 定策(中)第188章 誰都沒法拖下去第39章 李唐的反映(4)第170章 益津關第28章 武忠王之後第37章 聲東擊西(上)第92章 進位九千歲第32章 定策(中)第64章 收編第21章 捕風房第101章 逃亡第119章 王爺出使第27章 物價暴跌第39章 茅山道長第61章 打死你丫的第88章 援兵4第133章 刺客來歷第146章 黃袍加身(3)第54章 商討第147章 黃袍加身(4)第19章 血戰(二)第11章 岳陽樓(上)第43章 三使南唐(4)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103章 她答應了嗎第35章 大相國寺半日遊第27章 限制党項(6)第119章 李唐猝亡(3)第13章 突襲楚軍第28章 請君入甕第103章 高舉旗幟不動搖第111章 夜宴(二)第60章 跟我走一趟第116章 含元殿第65章 攻城第2章 丁思覲是誰?50第40章 一戰關中(1)第103章 會戰(2)第19章 血戰(二)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第15章 巧奪向城第108章 臨江第123章 汴京動盪第101章 逃亡第98章 罪狀第78章 蒙汗藥第16章 架起油鍋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第32章 封州之戰(中)50第64章 祭孔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44章 黃土鎮第104章 會戰(3)第23章 召回第32章 小寶與平沙落雁式27第1章 馬邑之戰(中)第94章 全國大吹捧第32章 小寶與平沙落雁式第203章 謀蜀第94章 全國大吹捧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11章 典軍的麻煩第173章 伏擊益津關第76章 詐筆銀子第71章 單挑第113章 周府議事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114章 遠交近攻第131章 使者第79章 截擊第80章 議徵安南第37章 裁軍第39章 重組軍隊第107章 明詔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56章 專權第103章 會戰(2)第136章 詩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