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韓國求救

看着一臉興奮的蕭何,龐癝叮囑道:“陳郡乃是楚國故地,其中多楚國權貴之後,這些人不畏王法,時常做些令人震驚自事,還有就是因爲權貴連年壓榨的緣故,陳郡的百姓並不富裕,故而想要坐穩這個郡守之位就要看你有多少能力了!”

蕭何保證道:“相邦放心,別的下官不敢保證,但處置這些權貴,使陳郡百姓富裕起來下官還是能夠保證的。”

聞此龐癝搖頭笑道:“本相併不是要讓其成爲如法家那樣的酷吏,而是要讓陳郡在最短的時間內徹底穩定下來,對於那些楚國權貴之後也不能太過刻意的打壓,要不然會適得其反的。但也不能刻意縱容,使其刻意欺壓百姓。本相想要的是讓陳郡徹底成爲我魏國的一部分,明白了嗎?”

“下官明白!”蕭何這才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數百年來,除非想秦國那般用酷法嚴刑,否則佔領別國的土地極其難以治理。

不說旁的,單單說齊地之所以歸心,可是用了三十二顆官吏血淋淋的人頭換來的。

像這樣的事情,龐癝、魏無忌等監國可以容忍一次、兩次發生,可如果真的發生的次數多了,也不是他們願意看到的。

諸子百家之人又不是傻瓜,如果他們明白了自己等人只是龐癝這些監國維持地方穩定,使百姓歸心的隨時可以拋棄的工具的話,只怕就不會再有諸子百家之人進入朝堂爲魏國服務了。

魏國的富強,離不開諸子百家的支持,如果諸子百家真的和魏國離心離德了的話,只怕造成此事的‘罪魁禍首’將成爲龐癝等監國緩和同諸子百家關係的犧牲品了。

當然,這些罪魁禍首中並不包含龐癝、魏無忌等人······

現今秦、魏雙雄並立的局面已經逐漸明朗化,對此楚國遷都江東遠遠的避開中原的戰火,趙國有李牧這員大將在,誰都不能從其口中得到多少利益,燕國又遠在北地,秦、魏兩國是鞭長莫及。

只有韓國,夾在秦、魏兩個大國中間,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韓國這搖擺不定,誰都不想得罪的做法自然也引起了秦、魏兩國的厭惡。

魏王平二年十月,秦國發兵十萬,由魯陽出發,直指韓國重鎮陽翟。韓國急忙向魏國求救,因爲韓國先前並沒有接受魏國的‘好意’的原因,魏國惱怒之下對其置之不理。

十二月,秦國大軍攻佔陽翟、雍氏、濁澤、新城等韓國十餘座城池,兵峰直到韓國都城新鄭城下方纔停下。

韓國再一次向魏國求救。

韓國君臣都知道,現今天下除了魏國,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救韓國了。爲此,韓王不惜修書一封與在魏國做官的公子韓非。

和同父親的關係一樣,韓非同自己的兄長韓王安的關係也不是很好。但眼下韓國已經到了亡國之際,韓非收到兄長韓安的書信後一下子就做不出向龐癝、魏無忌等人求情。

龐癝見到韓非之後道:“韓廷尉應該知道,眼下秦、魏兩強爭霸,韓國夾在兩強中間,即便現在不被秦國所滅,我魏國也是對韓國人口、土地誌在必得的。”

韓非道:“這一切下官都明白,可下官畢竟是韓國的公子,身上流淌着韓氏的血脈,如果真的坐視不理的話,那麼下官將一輩子心中難安。故而下官這纔來求相邦能夠網開一面,看在下官這些年在魏國兢兢業業的份上救救韓國。”說着韓非恭恭敬敬的向龐癝一拜。

“唉!”龐癝幽幽一嘆道:“本相雖爲魏國相邦,可國事並不是本相一人能夠做主的,你且先回去,待本相與上將軍及太尉商議之後再給你答覆!”

“下官多謝相邦!”韓非告辭而去,但並未返回家中,而是又去了信陵君魏無忌家中請求其發兵救韓,可魏無忌的回答和龐癝是一模一樣。

辭別魏無忌,韓非坐車回家的路上充滿了絕望。

魏國雖然由龐癝、魏無忌、尉繚三人監國,可明眼人一看就都明白魏國的實際掌權之人是魏無忌。畢竟魏無忌可是魏王平的叔爺,之前魏王更是魏無忌的養孫,而魏無忌身爲魏國上將軍,掌握着魏國所有兵馬的調動,如果其堅持救韓國的話,即便是龐癝、尉繚二人也反對不了。

只不過因爲龐癝、尉繚兩人對魏無忌影響太深了,使得不瞭解情況之人大都以爲龐癝、尉繚兩人的權利很大,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

現今的龐癝也算是魏國公族,畢竟其夫人魏雨萱可是當今魏王的親姑姑,當年魏王圉之時其在朝堂上的話語權甚至超過魏無忌。

可這些都是假象,魏無忌掌管魏國軍權已有二十年時間了,其勢力又豈是龐癝能夠比擬的?

不過因爲龐癝和魏無忌兩人間的關係很是融洽,這才使得這些年來魏國大多的政務均都出於龐癝之手罷了。

可實際上呢,軍國大事如果不能徵得魏無忌的同意,龐癝即便有天大的能耐也無法調動一兵一卒,故而韓非前來請求發兵救韓之時龐癝纔沒有答應於他。

至於魏無忌又爲何沒有答應出兵救韓,當然是因爲魏無忌有自己的打算。

在魏無忌看來,夾在秦、魏兩國中間的韓國這些年來看着越來越礙眼了。可爲了保持三晉之間特別是和趙國之間目前不算太過緊張的關係,魏無忌不好對三晉之一的韓國動手。

故而魏無忌打算趁秦國攻打韓國之機使得韓國這個國家徹底被除去,而後自己再以三晉同盟的名義出兵攻打秦國,一舉拿下現今的韓國土地。

畢竟韓國都城新鄭就在魏國都城大梁的家門口不遠,如果真的任由秦國滅了韓國而自己坐視不理的話,只怕魏國自己也就同意危險了,因爲新鄭與大梁之間全都是遼闊的平原,並無絲毫山川險阻。

第二天當魏無忌將自己的想法告訴龐癝、尉繚兩人之後,尉繚很是贊同魏無忌的觀點:“韓國遲早是要滅的,而且晚滅不如早滅,不然一直夾在秦、魏之間,一旦秦、魏決戰之時韓國生了什麼歹心的話,只怕後果不堪設想!”

二十七、戰報三十五、趙國求和十、龐癝說魏王(四)一百九十二、司馬尚挖坑五十三、交鋒三十七、山雨欲來九十一、未成年人張良三十、定論五十、三公就位一百三十、迴歸十二、韓非入魏二百五十一、楚國滅七十八、楚王及王后二十一、民心之爭一百零九、決戰在即十、龐癝說魏王(四)二百三十八。大軍西進九十七、王翦的洞察力五、聘禮二百一十三、廢太子七十七、蕭何求見七十七、唐雎使楚十五、虛張聲勢一百零七、李牧出征六十六、意外消息一百一十、戰序二十八、血戰滎陽城上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六十二、如姬來訪二百一十八、身份道明六十三、龐衛從軍二十三、上黨歸屬(收藏、推薦)二百三十六、魏郊病重一百四十二、楚國朝堂一百六十七、歷史改變二百三十、伐蜀前夕八十三、虎符二十五、魏王之殤二百一十七、扣押龐癝二百二十一、劉季到來十四、對錯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一百四十四、使魏一百一十六、兄弟初見一百七十七、荊軻刺李牧五十六、韓國俯首二百四十八、渡江二百四十五、破城五十八、審理六十九、太子魏增四十一、見秦王八十八、秦國意圖七十七、唐雎使楚九十八、龐衛六十三、龐衛從軍一百四十、淮南策二百、魏王平的心思一百八十一、引發矛盾一百七十一、楚國撤兵八十六、軍中無父子四十三、落幕九十三、王翦評劉季七十八、楚王及王后十一、一朝得所願,志氣萬里長九十五、張良計二十五、踐踏(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五十二、秦策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二百零二、暗鬥五十二、洛邑會盟四十一、迫在眉睫七十、秦、楚對峙一、暗潮一百五十一、替罪羊一百零五、魏鼓催人二百一十九、劉季南下一百一十三、沉重五十五、秦王之宴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七十五、論戰一百一十七、楚軍敗一百五十四、王賁對劉季五十二、角逐七十八、方略一百七十、合謀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三十五、趙國求和一百五十七、巡視三十八、龐癝使秦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一百四十八、魏郊氣太后二十二、荀況入魏一百零九、決戰在即七十、秦、楚對峙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一百二十一、秦國撤兵二百四十七、南下準備一百五十、弄巧成拙二百二十四、諸事定,伐秦始十七、幕後黑手
二十七、戰報三十五、趙國求和十、龐癝說魏王(四)一百九十二、司馬尚挖坑五十三、交鋒三十七、山雨欲來九十一、未成年人張良三十、定論五十、三公就位一百三十、迴歸十二、韓非入魏二百五十一、楚國滅七十八、楚王及王后二十一、民心之爭一百零九、決戰在即十、龐癝說魏王(四)二百三十八。大軍西進九十七、王翦的洞察力五、聘禮二百一十三、廢太子七十七、蕭何求見七十七、唐雎使楚十五、虛張聲勢一百零七、李牧出征六十六、意外消息一百一十、戰序二十八、血戰滎陽城上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六十二、如姬來訪二百一十八、身份道明六十三、龐衛從軍二十三、上黨歸屬(收藏、推薦)二百三十六、魏郊病重一百四十二、楚國朝堂一百六十七、歷史改變二百三十、伐蜀前夕八十三、虎符二十五、魏王之殤二百一十七、扣押龐癝二百二十一、劉季到來十四、對錯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一百四十四、使魏一百一十六、兄弟初見一百七十七、荊軻刺李牧五十六、韓國俯首二百四十八、渡江二百四十五、破城五十八、審理六十九、太子魏增四十一、見秦王八十八、秦國意圖七十七、唐雎使楚九十八、龐衛六十三、龐衛從軍一百四十、淮南策二百、魏王平的心思一百八十一、引發矛盾一百七十一、楚國撤兵八十六、軍中無父子四十三、落幕九十三、王翦評劉季七十八、楚王及王后十一、一朝得所願,志氣萬里長九十五、張良計二十五、踐踏(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五十二、秦策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二百零二、暗鬥五十二、洛邑會盟四十一、迫在眉睫七十、秦、楚對峙一、暗潮一百五十一、替罪羊一百零五、魏鼓催人二百一十九、劉季南下一百一十三、沉重五十五、秦王之宴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七十五、論戰一百一十七、楚軍敗一百五十四、王賁對劉季五十二、角逐七十八、方略一百七十、合謀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三十五、趙國求和一百五十七、巡視三十八、龐癝使秦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一百四十八、魏郊氣太后二十二、荀況入魏一百零九、決戰在即七十、秦、楚對峙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一百二十一、秦國撤兵二百四十七、南下準備一百五十、弄巧成拙二百二十四、諸事定,伐秦始十七、幕後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