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殿裡燈火昏暗,卻已經聚集了四百多人,大部分是妃嬪嬙御,還有一些寢宰、宮女,二玉的心腹寢宰周、寢宰合在兩邊維持秩序。
淳維帶着堪離、尞樊、希孟、皋鳴四位王子,還有曹彥、幹放、斯仲、斯伯、跂踵廣等人,三百兵丁圍繞着。
淳維焦躁地在衆人面前來回地走動:“該說的本世子都說完了,你們都得跟本世子走,沒什麼意見吧?”
衆女聽了,一陣騷動,有的還抽泣起來,但是沒人敢說反對。
這時,突然中間有個女聲說話了:“對不起世子,臣妾不想跟您走。”
“啊?誰?出來!”淳維說。
一個女子從中間的隊列裡走出來,淳維一看,長得真不錯,挺漂亮,問:“你是誰?”
“回世子大人,臣妾賤名霞依,君上的女嬪。”女子很從容:“小女子也給世子侍寢過,當然當時很多女子一起,您可能不記得我。”
“那麼,你也是本世子的女人。”
“可妾身實際上是君上的女人,本來給您侍寢已經是大罪,如果跟您走了更叛君大逆之罪,妾身身爲女子,不想背這個罪名,否則族人不保,所以妾身不能跟您走!”
霞依這麼一說,又有三個女子站出來,表示不想走。
“你們想好了,別後悔!”淳維惡狠狠地說。
“世子,想好了,大不了是個死,死在這裡,反而落得名聲清白!”霞依非常堅定。
淳維對曹彥一揮手,曹彥和三名軍士過來,拔出刀劍就刺,霞依等四名女子一齊倒在血泊裡。
下面傳來一疊聲的驚叫。
“還有誰不想走的?”淳維惡狠狠地問。
一片肅靜,連哭泣聲都沒了。
這時,二玉帶着金槌急急忙忙跑進來,把金槌交給淳維:“世子,得到手了。”
淳維接過金槌,高高舉起,興奮地狂笑起來:“哈哈哈哈,金槌,有夏君權的象徵,我拿到了,拿到了,你們都睜大眼睛仔細看看,仔細看看,現在我就是夏後!誰敢不聽從,就與此同類。”
他用金槌一指地上躺着的四名女子。
曹彥等人急忙給淳維行禮:“恭喜君上,賀喜君上!”
“哈哈哈,走!”淳維狂笑着一揮手。
士兵挾持着衆人,趁着黑夜魚貫從後宮的偏門走出了牧宮後宮,門前已經停了五十多輛特製的大蓬馬車,每車可以乘坐十多人,衆女都被趕到車上,拉着就走。
一直走到夏邑的北門,那裡已經聚集八千多人,大車數百輛,但沒掌燈、沒點火,都在黑影裡。
淳維等人來到,祉秀等人迎上來:“世子大哥,怎麼樣了啊?”
“成了,都在這裡。”
“喲喲,金槌也拿到了,太好了!”祉秀大喜。
“都是二弟計謀高明,這還在話下!”淳維一揮金槌:“開城門,放吊橋,開拔走人!”
北門在黑夜裡緩緩打開,軍隊夾着大車,出了北門,沿着大道迤邐而行,消失在黑夜裡。
淳維等人逃出夏邑,真的和妺喜預料的一樣,過了一兩年顛沛流離的日子,被風雨,犯寒暑,還不斷遭到土人的襲擊,當然他們也襲擊、剽掠別人,居無定所,直到他們輾轉到達山西。
根據古書的記載來看,淳維他們是一路北行,北渡濟水(今黃河下游一段),逆流而上,進入山西,先在後來的安邑一帶駐紮下來,與早已經到來的仲貢的敢方匯合。
在這裡建立了城邑,仍自稱“下土方”,也就是夏方,不過商人爲了和他們立異,稱他們爲“土方”,也就是殷墟卜辭中的土方。
爲什麼在這裡呢?因爲此地離商人的勢力範圍較近,便於找機會反攻,重新打回故土。
淳維在這裡以新任夏後之名發佈詔令,要求所有夏屬方國都到這裡來匯合,結果就造成了中國古代第一次方國大遷徙,有近千個夏屬方國、部族都拋棄故土,開始向北和西北遷徙,圍繞着安邑形成了一片新的有夏勢力範圍,成爲商周時期北狄和西戎的主幹,這裡就成爲夏朝滅亡之後夏人的主要聚居地,實際上是夏人方國聯盟的延續,可以稱爲“後夏聯盟”,史稱“西夏”。
其中勢力最強大的就是淳維領導的土方,也就是夏方,是這個後夏聯盟的盟主方國,淳維被推爲夏後;其次就是夏耕之子仲貢的敢方,還有晉方、唐方、苟方、馬方、龍方等無數大大小小的方國。
他們在這裡生息繁衍,安定了數年之後,淳維調動了八萬之衆大舉進犯商朝,屢戰屢勝,幾乎打到了黃河邊上。
商湯親自帥兵反擊,在崇石原一戰,商師聯軍把淳維領導的夏師聯軍打得一敗塗地,幾乎全軍覆沒,淳維身中數箭,差點沒了命。
後來又連續幾次作戰,夏人一敗再敗,商師直逼安邑。
淳維不得不放棄安邑,繼續北遷,又遷到翼城一帶,據說還曾經遷都到今天的太原(但是這個太原應該不是河北的太原,而仍應該在山西境內的某地)。
從此直到商湯去世,淳維都沒敢再興兵伐商,老實了半個多世紀。直到商王雍己時期,因爲商政沒落,諸侯不至,國力衰微,後夏聯盟覺得機會又來了,又開始興兵侵伐大商,可惜一直沒成功,後來征伐商朝的戰爭變成了以掠奪資源、人口爲目的的掠奪戰爭。
此後,西夏和商的戰爭就一直持續不斷。
到了殷商時期,土方、敢方聯盟危害殷商特甚,商王武丁和王后婦好聯合大舉興兵西北,征伐土方及其聯盟,經過多年的苦戰,征服消滅了八十多個方國,終於把土方滅掉,佔據了他們的都邑唐邑,把少部分投降的夏人被轉移到另外的地方建立城邑居住,那地方就是杜邑,其實就是土邑,也就是夏人的城邑,形成了後來的杜國——從此殷商西北的夏人威脅被大部分消除。
大部分土方遺民繼續北遷,到殷商後期,夏人在受殷商人壓迫的同時,又受到周人的威脅,所以只好再次北遷,進入今蒙古、甘肅等地,並逐漸與敢方合併,又融合了許多當地的土著部族,成爲以遊牧爲主的民族,形成了獫狁的主幹,也就是後來讓周秦漢人頭疼無比的匈奴。
所以,後來匈奴人在追述自己的祖先時,就是以淳維爲初祖,比如《史記-匈奴列傳》裡說:“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漢書音義》也明確地說:“淳維,匈奴始祖名。”樂產《括地譜》的說法更詳細些:
“夏桀無道,湯放之鳴條,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即淳維)妻桀之衆妾,避居北野,隨畜移徙,中國謂之匈奴。”
從現實上來講,淳維要開創一片新天地、建功立業的目的完全達到了,夏朝滅亡之後,他又讓有夏聯盟存在了數百年,其後人也沒斷絕,一直縱橫西北,危害中原。
夏人在安邑、翼城、太原等地聚居的時間較長,留下了大量的夏文化遺蹟,所以自殷周以來,人們多以爲夏人的故國是在山西,並把夏遺民聚居過的地方稱爲“夏墟”了。
古書還記載禹都安邑、陽城等等,其實是誤解,那只是夏亡後夏朝遺民聚居之地,因爲他們仍然稱自己爲夏,所以其地仍稱“夏墟”,嚴格地說那是“後夏墟”,而非夏王朝的故國。夏朝遺民把有關祖先的傳說也帶到新地,所以山西一帶也有有關夏人先王禹、啓的傳說,這都是不奇怪的。
這裡還要說明的是周人。
周人也隨有夏聯盟的其他方國向西北遷徙了,在不窋和伯鞠的帶領下,到達了豳地,也寫作“邠”,在今陝西彬縣、旬邑縣一帶,《史記·周本紀》說“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務,不窋以失其官而犇戎狄之間”,其實是打敗了遷國,並且變成了戎狄的一支,因爲後來周人又投靠了商人,和戎狄開戰圈佔地盤,不肯自認爲戎狄。
他們經常參與夏人侵犯殷商的活動,所以自然也常受到商人的征伐,殷墟卜辭中就記錄了不少“伐周方”的卜辭。
到了古公亶父之時,大概被商人打得在豳地呆不住了,只好向西遷徙到了岐山周原,當然周人自己不會這麼說,因爲商被他們滅了,不能說是被商人逼得遷國,而是說“爲戎狄所逼”,只是一種打馬虎眼的說法,因爲他們其實本身就是戎狄,和戎狄是一夥兒的。
周人一直野心勃勃,覬覦殷商的天下。
在周王季歷的時候,他們投靠了殷商,並依靠殷商的支持,在西戎屢興征伐,開疆拓土,發展勢力,勢力飛速壯大,就開始謀劃征伐大商;商王文丁發現了季歷的野心,把季歷召到商囚禁在塞庫,並把他殺死,從此商周結下冤仇。
季歷的兒子昌即位,就是周文王,爲了爲父報仇,更是積極地謀劃伐商。後來在文王、武王父子的努力下,終於滅商成功,得了天下。
得天下之後,周人仍自稱“夏”,《尚書-周書》裡周公經常自稱“我有夏”、“區夏”就是這個意思,因爲他們一直認爲自己是夏人,所以周人滅商,實際上也相當於夏人復國。
以上是敘述了一下淳維出走之後的一些故事,不是本書正文,大家粗略瞭解一下即可,下面繼續說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