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

目前國民軍雖然通過外購裝備了四個團的七十五毫米炮兵團另外還有一個105榴彈炮營,但是這些都是獨立炮兵,不歸屬各旅統轄,而是歸屬於司令部直接管轄,這樣戰時要調動炮兵團的話就得陳敬雲親自下令。

本來這樣模式是以前陳敬雲在缺少炮兵團的時候才用的,那時候陳敬雲預想的是六個步兵旅,但是手頭上只有一個炮兵團,這樣的情況下炮兵團自然是要親自指揮,把炮兵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但是後來的日本貸款卻是讓這個情況發生了轉變,一下子購置了三個日造炮兵團,加上以前購置的德國火炮,就讓國民軍擁有了四個炮兵團和一個105榴彈炮營的炮兵火力,按照兩個旅一個炮兵團來配製的話,甚至還能剩下一個炮兵團來。這樣的模式下,現有的軍隊體制就變得很不恰當了。

而解決這個問題也簡單,那就是擴旅爲師,再把炮兵團配屬到師。這樣就能建立和北洋軍一樣的模式,完成一個鎮的建制。

但是有時候問題還得從多方面來看,目前國民軍的六個步兵旅加上一個警衛旅是陳敬雲心中規劃好的,除了軍隊戰鬥力外還有更重要的軍隊將領的忠誠問題。退一步說就算這幾個旅當中有一個叛變了,那麼也不會影響太大,陳敬雲還有能力掌控全局,但是如果編成師的話,就剩下三個師加一個警衛旅,到時候要是來一個師叛變的話估計陳敬雲能氣的吐血。

正是因爲這種顧慮讓陳敬雲遲遲不把六個旅合編成爲三個師,而是謀劃着等以後佔據了浙江或者廣東後,再將這六個旅統一擴編爲師,這樣就能繼續保持目前的均衡格局。

可問題是現實的,目前以六旅爲國民軍核心的規劃已經不適應國民軍的發展了,那麼就得變,至於如何變,陳敬雲還在思索當中,但是肯定不是說把兩個旅簡單的合併爲一個師。

衆人見陳敬雲在思索,低下的將領們也不好繼續大聲說什麼,如此一來,關於迫擊炮的編制以及炮兵團的編制問題就無疾而終。

衆人散了後,陳敬雲回到都督府書房裡關上門,然後在獨自謀劃着軍隊的編制問題,除了戰鬥力外還在考慮各部隊的主要將領以及部隊叛變的風險,另外還得考慮軍隊編制給財政帶來的影響,以及會不會對國內各個勢力造成影響,這裡面的考慮有很多,一時半會是理不清頭緒的。

陳敬雲也沒指望一天兩天功夫就能想清楚了,他要時間來慢慢考慮。

反正一時半會的也不可能出現大規模的戰爭,現在南北和談還在繼續,國民軍在浙江和湯壽潛浙江軍政府的也是相安無事,至於廣東那邊,胡漢民以前雖然想要邀請國民軍西進,但是陳敬雲沒答應,前些時候胡漢民對廣州局勢深感無奈之餘就答應了孫文的邀請,去孫文一起去了南京,目前已經在南京臨時政府任職。廣州方面已經夠讓陳炯明代理都督。

陳炯明早就對胡漢民的行爲不滿了,等胡漢民一走,他就聯絡了龍濟光,不但給了龍濟光兩個師的編制,還讓龍濟光擔任了軍務總長一職,總管廣東軍務,這麼一來龍濟光可謂是春風得意了,接受了任命後第二天就把部隊開進廣州城,開始驅趕作亂廣州城多日的民軍土匪。於此同時,陳炯明也防了龍濟光一手,趁着龍濟光驅趕民軍的時候,他從這些民軍當中挑選了一些人補充,然後又新招了一個師的兵力,期望和龍濟光在軍事上行形成對持。

廣州局勢如此,那麼潮州自然也就沒什麼問題了。

江西那邊更亂一些,甚至比廣東還亂,大大小小十幾個都督府盤橫江西各地,雖然孫文已經命李鈞烈爲江西都督,但是李鈞烈要整頓好江西的話,估計沒幾個月功夫是不行的,再者李鈞烈這人算得上是孫文的死忠,和黃興一個德行,恐怕眼裡都盯着北洋呢,估計不會有擴佔地盤之類的事,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像陳敬雲、陸榮廷以及唐繼饒這樣一門心思只想着佔地爲王的,這時候的很多人還是心懷共和和南京臨時政府裡的孫文的。

至少短時間裡了,國民軍的態勢還算是比較安全的。

從書房中出來和羅漓一起吃飯,這小丫頭現在看起來已經有了一種貴小姐的氣質了,至少嘴巴在這幾個月裡是養叼了,吃飯的時候很多菜不喜歡吃,還特地請了好幾個西式廚師,然後也學着別人吃起學淋淋的牛排來,開始吃的時候還說好吃,吃到一半就忍不住吐了。

所以今天她是再沒有讓廚房做西式餐點,然後讓廚房做中式的了。

吃了晚飯,羅漓和幾個丫頭玩牌,還來問陳敬雲要不要一起玩,陳敬雲對這些是沒興趣的,只是在邊上看了一會,時不時能聽見幾個丫頭的笑聲,也覺得心情不錯。看了會後就是回房,就這麼躺着想事,其中自然是軍隊事務居多。

第二天一大早,陳敬雲就把裝備部的歐陽天叫了過來商談事情,下午時分見了唐輝康也談了一個多小時,傍晚時分去了趟參謀部,和馮勤也交換了關於軍隊編制的意見。

數天走下來,陳敬雲對軍隊的改編已經有了大體上的方向!

以前的六旅規劃事關陳敬雲對軍隊將領的佈局以及忠誠問題,是不能輕易把這些部隊合編的,要改制的話只能選擇其中一部分進行擴編爲師,可是這樣一來又涉及到了部隊擴編,軍費必將會大幅度上漲,以目前福建的財政不可能支持這樣的方案。

苦思良久後,陳敬雲還是屈服於財政壓力,選擇了一個折中的方案,第一個關於六旅規劃,以浙江的第一旅、第五旅、第一炮兵團組建國民軍第一師,馬成任師長,林飛泰任副師長,同時保留旅一級編制,但是撤銷旅轄炮兵,輜重,工兵等技術兵種,馬成和林飛泰都繼續兼任旅長,這樣就能保障馬成和林飛泰手底下都有實權,防止其中一人獨掌一師大權,而有了師一級的指揮部後,可以直接指揮炮兵團,不用上報司令部後再調炮兵團,簡化了炮兵指揮層。

這樣一來國民軍第一師雖然存在着馬成和林飛泰兩人的權利之爭,但是可以最大限度的確保部隊的忠誠問題同時還可以方便炮兵。另外撤銷旅一級別的炮兵連,也就是把原有的旅配製的六門六十毫米山炮抽調出來,再給團直接配屬相當數量的迫擊炮。

因爲國民軍的編制和以前的新軍編制是一樣的,並沒有改動過,師轄兩旅四團,團轄三營,營轄四連,連轄三排,排轄三班。編制上來說和北洋幾乎沒有任何改變。在戰爭實際,貿然改動部隊的編制不是個好主意,畢竟下面的軍官們都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編制,貿然改動的話除了部隊調動範圍太大外,也容易讓軍官產生不適。

師一級別的直轄部隊同樣根據以前的新軍建制配屬輜重營、工程營等技術輔助兵種,騎兵的話由於國民軍極度缺乏馬匹,連拉炮的馱馬都沒多少,更加不用說乘騎戰馬了,所以先暫設一個騎兵連的編制,實際上就是充當通信兵用的。

這樣的話一個師就是四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以及相當數量輔助兵種,基本上和北洋軍的編制相差無幾,具體差別就是國民軍沒騎兵,而北洋軍沒迫擊炮和輕機槍,其他方面倒是差別不大。而這樣的大師團編制平時作戰時是不太可能用上整個師的,一般都是用一個旅或團加上部分技術兵種以及加強炮兵後後組建一個混成旅或加強團用於具體作戰,北洋軍是這個做法,一戰乃至二戰期間的日軍也都是這個做法。

從這方面來說,可以認爲師是基本戰略單位,旅、團纔是平時的戰術單位,而更高的軍一級則是一個戰線上的戰略單位

將第一旅、第四旅改編爲國民軍第一師後,在浙江方面的作戰也將會更加簡便,相對而言可以間接加強不少戰鬥力。

福建省內以及潮州的第三旅就有些不太好辦了,陳敬雲苦思好半天后纔對下面的將來宣佈組建國民軍第二師以及第三師,但是具體方案卻是沒有給出來,而是拖着,這讓下面的袁方和李繼民等人是急破了頭啊!

自從陳敬雲宣佈組建國民軍第一師並任命馬成爲師長,林飛泰爲副師長後,大筆一揮就是把馬成升爲了少將,而陳敬雲也絲毫沒有廉恥之心給自己封了一個國民軍上將的頭銜,順帶着還把三部總長的馮勤,歐陽天,孫廣亮也升爲少將,就連副司令林肇民也給升爲少將了,幾乎一夜之間,國民軍少將就從陳敬雲自己一個人變成了五人之多。少將和上校的區別任何人都知道,當了少將你在別人面前纔好意思自稱將軍啊。

實際上國民軍軍銜過低的情況一直存在,馬成前些時候甚至都不願意接見杭州方面的人,因爲對方隨便來一個就是將軍,而馬成還頂着一個上校的軍銜,雖然大家的名稱不同但是基本眼延續清末軍制,不可能因爲你說自己是大都尉就不是上校不是中等第一級了,也不可能說你是個右將軍就敢說自己不是少將了。雖然名稱不同,但是在衆人眼裡還是高下立判,所以爲了避免讓自己鬱悶馬成向來是不太願意主動見浙江方面的將領的。

現在馬成如願的當上了少將,那麼剩下來的好幾個旅長哪一個不是眼巴巴的盯着陳敬雲啊!可是陳敬雲雖然宣佈要組建國民軍第二師,國民軍第三師,但是宣佈過後就沒有了下文,沒有具體的調令甚至都不知道這個國民軍第二師、第三師到底是新組建還是按照第一師的規矩用舊旅合編。

在一大票將領望遠欲穿之時,繼袁方後,李繼民也藉着述職的名義回到福州,顯然是爲了師長之位而來。

這麼拖下去自然不是辦法,而陳敬雲也不是成心拖着,只是前些時候有些猶豫,同時也在調動部隊爲編練第二師、第三師做準備,師長的人選甚至都已經確定好了。

然而,還沒有等陳敬雲完成第二師、第三師的整編,南京那邊卻是給福州發來了一封電報,與此同時伴隨而來的還有一大批的任命狀以及一系列的軍令。

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546章 伯爵夫人(二)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422章 我要做你女人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119章 反攻開始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652章 雷達計劃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233章 喜與憂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795章 中俄戰爭第91章 福州冬日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392章 吳佩孚的怒氣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128章 紈絝與良家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860章 帝嚳號危機(一)第1038章 f12對f80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160章 作戰司推演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533章 59號戰艦第47章 復古風情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553章 戰後經濟危機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96章 福州體系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919章 自亞號事件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872章 乙隊攻擊第345章 巢湖激戰(二)第160章 作戰司推演第602章 收回上海租界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156章 航空聯隊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164章 陸榮廷的野望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951章 進軍伊朗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6章 孫府逸事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1008章 破碎的水晶(三)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
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546章 伯爵夫人(二)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422章 我要做你女人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119章 反攻開始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652章 雷達計劃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233章 喜與憂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795章 中俄戰爭第91章 福州冬日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392章 吳佩孚的怒氣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128章 紈絝與良家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860章 帝嚳號危機(一)第1038章 f12對f80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160章 作戰司推演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533章 59號戰艦第47章 復古風情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553章 戰後經濟危機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96章 福州體系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919章 自亞號事件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872章 乙隊攻擊第345章 巢湖激戰(二)第160章 作戰司推演第602章 收回上海租界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156章 航空聯隊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164章 陸榮廷的野望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951章 進軍伊朗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6章 孫府逸事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1008章 破碎的水晶(三)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