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蔡秘書

徐樹錚自己拿不定注意,而後方的段祺瑞同樣拿不定主力,讓徐樹錚去滁州段祺瑞肯定是不想的,滁州以南的江北就是馮國璋的地盤了,這第十一師去了江北後肯定是會加入第二軍的,以馮國璋拉攏人的本事和他自身的威望,要拉攏徐樹錚也不是不可能的時期,很可能就重複當初唐天喜第十師的狀況。如此一來,當初他段祺瑞費勁了心思把徐樹錚推上去可就爲他人做嫁衣了,所以他是不讓徐樹錚去滁州,而是讓徐樹錚去淮南,並讓他見機行事。

可是合肥那邊現在正打的慘烈呢,曹錕的第三師都快被打散架了,當徐樹錚聽說北洋軍第三師的獨立旅和安徽省陸軍第三師在巢湖被國民軍成建制的消滅時是倒吸了一口涼氣,他可不認爲自己這支成軍不久的第十一師能夠比老北洋,袁世凱的心腹愛將,正牌北洋嫡系第三師強多少。這第三師在合肥那邊都打的那麼慘烈,自己貿然上前的話,難道手下的這一萬多人就送在合肥了。

加上段祺瑞也是讓他見機行事,徐樹錚就是決定了在保存實力的前提下適當的增援合肥,所以他是磨磨蹭蹭的在蚌埠停下了後,派了一旅前往淮南,但是並沒有繼續南下七十多公里外的合肥,而是停了下來靜觀其變。

段祺瑞不想要讓徐樹錚消耗掉部隊,但是也不是沒有其他補救的方法的,北洋陸軍部已經把第二十師和第二十三師從東北調進來了,現在第二十師已經進駐徐州,第二十三師進駐山東,並且已經是準備讓第二十師繼續南下到滁州增援江北。

不過第二十師師長潘矩楹卻是對此大爲不滿,本來潘矩楹在東北待的好好的,這南方戰事越演越烈,北洋兵力不足就抽調了東北地區的第二十師和第二十三師南下。南邊打的戰事慘烈,至今北洋也算是損兵折將了,巢湖一戰中,安徽省陸軍第三師和北洋軍第三師獨立旅全軍覆沒,雖然安徽省陸軍第三師的幾個將官逃了回來,但是北洋軍第三師獨立旅旅長王承斌少將至今生死不明,雖然還沒有證實其陣亡或者被俘的消息,但是至今已經一個月過去了還是沒有消息傳來,估計是已經死在了亂軍中,而如果他真的死了的話,那麼王承斌也就是北洋軍中第一個陣亡的將官,也是第一個陣亡的北洋嫡系將領。畢竟哪怕是去年南京戰役中張勳第八師全面奔潰,連少將旅長都被俘虜了一個,但是至少沒有陣亡,而且那個第八師也不算是北洋嫡系,只是旁系軍隊而已。

這打的如此慘烈也不由的讓後方的諸多北洋軍將領心裡發毛,畢竟誰也不想上了戰場後部隊被打光甚至自己也陣亡當場不是。

本來說嘛,唐天喜的第十師和徐樹錚的第十一師在前,潘矩楹的第二十師和孟恩遠的第二十三師在後頭還好,至少前期是不用上前線拼殺。

可是段祺瑞爲了避免自己的嫡系徐樹錚的第十一師被消耗掉,讓第十一師主力暫停在蚌埠,只派了小部隊去了淮南。而爲了填補徐樹錚不南下的真空,就抽調了第二十師準備去滁州。

而這樣一來就讓潘矩楹相當不滿了,憑什麼你就在後頭躲着,而讓我上去打啊,而且這本來就是你在前頭我在後頭的,怎麼能夠反過來。

所以對於陸軍部的調令潘矩楹是極爲不滿,不滿之餘他也是打算繼續在徐州呆着了,一時間是沒有繼續南下的跡象。

“反正南邊現在還打着,江北和安徽那邊還有着那麼多的部隊呢,不着急!”潘矩楹也是打算學其他人,在徐州停留一段時間,先把部隊練一練,然後再擴編一兩個補充團纔是正事。

北洋那邊各將領雖然被袁世凱壓着還不敢明顯的抗命,但是磨磨蹭蹭的態度已經證明了武昌革命兩年後的今天,袁世凱對原屬的北洋部隊控制力正在快速下降,基於北洋軍下屬各部隊可以招兵甚至控制地方財源的特性,那些手握重兵的將領們生出自立的心思很正常,而保存實力的想法也就不那麼奇怪了。

畢竟誰也不想當下一個張勳!

君不見張勳現在有多苦逼,去年蘇南戰事爆發前,他張勳乃是第八師師長,手下兵力接近一萬五千餘,而且士兵多有訓練,裝備也不差。當初可是蘇南戰事裡的主力部隊,可是蘇南戰事中第八師幾乎被全殲,只逃回了部分高級將領和小一千號人。接下來張勳的地位也是一落千丈,最後是失意的率領殘部返回清江浦,加大了搜刮力度的,甚至把自己的棺材老本都拿出來了,張勳現在也才重建了一旅五千兵力而已,而且還嚴重缺乏重武器,炮兵團更是連影子都沒有,而聽聞陸軍部已近有意裁撤第八師,縮編爲一混成旅。

儘管張勳並非北洋嫡系,只是北洋旁支將領,但是如今張勳落了這個下場,其他北洋嫡系看在眼裡是高興,想着總算是能夠把第八師的番號拿回來了。而那些旁系將領,尤其是那些地方省軍將領看在眼裡卻是心中憂慮無比。但是不管是北洋嫡系還是旁系將領,他們誰都不想步張勳的後塵!

這些將領們的自保心思也是造成了現今安徽戰事北洋軍不利的主要原因。如果說袁世凱能夠和陳敬雲一樣,對屬下的部隊可以隨意指揮的話,那麼他早就調第十一師、第二十師、第二十三師南下了,前線部隊得到這三個師的增援後,情況必然大爲改觀。可是袁世凱不能,他要調動兵力的話考慮的除了軍事因素外,還有很多。

就算他手中有着多餘兵力,也不可能直接派往江北讓馮國璋指揮,在江北待得太久的馮國璋已經有逐漸脫離他掌控的苗頭,他不可能繼續加強第二軍的力量,也許重新成立一個軍來指揮其他部隊纔是好的。

北洋的種種麻煩袁世凱擔心着,可是陳敬雲此時的心情卻是極好的!

合肥戰事正在順利進行中,第二軍的主力第九師和第八師,後方的第五混成旅已經完成了休整並北上,並和第五師組成了總預備隊。袁方已經提出了總攻計劃以及三天內對合肥發動總攻,而參謀部已經批准了這一計劃,並調動了剛進駐巢湖不久的空軍對陸軍部隊進行空中支援。

國民軍新一輪的擴軍計劃也得以順利施展,第十一師雖然依舊還缺一個炮兵團,但是在補充了一個一百二十毫米的重型迫擊炮營後暫時也能發揮一定的戰鬥力。而緊急擴編的四個混成旅也快速成軍,由於這四個混成旅都是直接抽調原主力師的部隊,並且還是成建制的抽調,所以不存在新編和訓練的時間,頂多就是一些磨合時間而已。實際上,這些部隊中的第十五成旅早在半個月前就已經進駐安慶,而第十六混成旅也已經進駐蕪湖。這兩個混成旅分別抽調之第二師、警衛師。而這兩支部隊都是在南京,南京本來就是兵力衆多,所以短時間內抽調走部隊的話影響也不會太大,加上還可以通過河運,在海軍的護送下快速抵達蕪湖和安慶所以走的很快。

而第十七混成旅抽調之鎮江第七師,部署的時間要晚一些,現在也不過才抵達南京,準備繼續西進蕪湖,而原來部署在蕪湖的部隊則是進駐巢湖,準備支援第二軍作戰。

抽調之第三師的第十八混成旅成軍時間最晚,加上第三師在廣東的時候就被成建制的抽調了一部分部隊組建第一混成旅,所以這一次抽調部隊的時候也不能全部成建制的抽調,只能是抽調半數部隊,然後加入了半數的新兵。導致第十八混成旅短時間無法形成戰鬥力,現在正在南京南郊加緊訓練,等時間略晚一些也是會抽調到安徽那邊或者是江西那邊去的。

從大局上來看,現在的國民軍是進展順利,並沒有什麼值得讓陳敬雲擔心的,這軍事大局進展自然也就讓陳敬雲心情好恨多的,這平日裡見了下屬也是多以抱以微笑。

讓一些下屬官員們看見陳敬雲的微笑都覺得有些意外,這不,剛從杭州前來述職的一個官員走出了陳敬雲的辦公室後,還是覺得剛纔的景象和自己預料都有些不一樣,他以前也是見過陳敬雲的,那時候的陳敬雲可沒有這樣的好臉色,訓話的時候都是板着臉沒有其他語氣的。而剛纔卻是笑眯眯的,而且還是好好的勉勵了他一番。

“難道是有什麼好事不成?”這官員心裡嘀咕着,而另外一邊也是有人心底嘀咕着:“這人這幾天似乎心情很好!難道是因爲美國那邊的來信?”

蔡凝被於世峰提到了二等秘書之後,多少倒也能接觸到陳敬雲的一些事務了,加上之前她的哥哥乃是陳敬雲的隨行秘書,也告訴了蔡凝一些關於蔡凝的事情,至少蔡凝就知道陳敬雲這大半年來一直是和一個叫琳娜的英國女人進行通信的,近期內甚至連信件的收發都是她做的,雖然她不知道陳敬雲和琳娜在信上說什麼,但是看這五六天就有一封信寄來的密度,加上那些信封上的噴灑過的香水味來看,顯然不是商討什麼國家大事,也不可能是普通朋友之間的普通交談,畢竟沒人會隔三五天就發一封遠洋信件的。

基於女人的敏感,蔡凝猜測陳敬雲和那個叫琳娜的英國女人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而後還專門給她哥哥蔡誕去了一封電報,旁敲側擊的問了問,結果她哥哥雖然沒敢明着說陳敬雲的閒話,但是還是默認了此事。

“他不是有了夫人了嗎,而且還有兩個姨太太,難道這還不夠還要去招惹更多的女人?而且還是個英國女人!”雖然留學了數年,思維放開了蔡凝任舊是不能理解中國男人和白種女人的結合的。

心裡替林韻感到不值的蔡凝用手支着下巴,眼睛不時的掃過陳敬雲辦公室那緊關的大門,然後又是想起了這段日子裡她不經意聽到的一些流言,流言裡是關於她和陳敬雲的,很多人說她是陳敬雲的新女人,這讓蔡凝有些無可奈何。

按照陳敬雲現在的樣子來看,很明顯不是那些一夫一妻制擁護者的人,而是和其他男人一樣都是三妻四妾的,加上蔡凝的身份有些特殊,讓外人有着如此懷疑是很正常的,這讓蔡凝對陳敬雲也有些惱了,如果陳敬雲只有一個夫人沒有其他女人的話,那麼就不會有這種閒話了,想着想着就是皺起了眉頭。

陳敬雲看着眼前這個女人皺緊眉頭的樣子有些奇怪,然後是出口:“蔡秘書!”

陳敬雲的聲音響起了後,那蔡凝纔是醒悟過來,然後轉頭一看就是看見陳敬雲就站在自己的桌前,此刻正面帶着微笑看着他呢,似乎還對着自己正在說話,只是這樣看上去的他似乎要好很多呢,比平時板着臉的時候可愛多了!^-^^-^

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318章 南京國會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514章 經濟騰飛第351章 蔡凝(二)第857章 第21分艦隊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46章 丫頭換裝第969章 北非第908章 日軍的反撲第336章 總攻命令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7章 林家有女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825章 伊朗和中東局勢第51章 胡陳之爭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804章 主動出擊(一)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171章 沈綱之計劃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964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二)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533章 59號戰艦第263章 閒扯一二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842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二)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990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四)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553章 戰後經濟危機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1002章 兄弟(一)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157章 長樂號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891章 趙臨東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235章 岑春煊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196章 鎮江之戰(五)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969章 北非第410章 商務酒會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28章 購軍械(一)第231章 酒和女人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第576章 蘇俄參戰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
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318章 南京國會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514章 經濟騰飛第351章 蔡凝(二)第857章 第21分艦隊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46章 丫頭換裝第969章 北非第908章 日軍的反撲第336章 總攻命令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7章 林家有女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825章 伊朗和中東局勢第51章 胡陳之爭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804章 主動出擊(一)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171章 沈綱之計劃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964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二)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533章 59號戰艦第263章 閒扯一二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842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二)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990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四)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553章 戰後經濟危機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1002章 兄弟(一)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157章 長樂號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891章 趙臨東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235章 岑春煊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196章 鎮江之戰(五)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969章 北非第410章 商務酒會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28章 購軍械(一)第231章 酒和女人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第576章 蘇俄參戰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