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

陳敬雲並沒有在北平停留太久,到了北平後的第二天,天津那邊傳來電報,說是留在天津休息的林韻病倒了,陳敬雲得知這個消息後眉宇緊皺:這是怎麼回事,之前不是說只是路途勞累嗎,怎麼會病倒了!

夫妻多年了,陳敬雲早已經是把林韻當成了至親的人,夫妻感情雖然不至於像小說裡頭那樣愛的死去活來,但是知道這個消息後也是一夜沒睡好,等到了第二天陳敬雲也是提不起興趣繼續在北平參觀了,心裡擔心着林韻的他早上就是帶着一大羣人離開北平前往天津。

由不得他不擔心,電報裡說林韻的病不輕,前些天還是身乏,但是陳敬雲前腳剛離開天津,她後腳就是病倒了,開始發燒甚至一度暈倒,當地的醫生趕來診治後說是肺炎。

在這個年頭,醫學遠遠沒有後世那麼發達,隨便一個生病感冒都可能奪取病人的生命,而這和你是不是權貴可沒有關係,那麼是富有四海染病了照樣危險,儘管天津那邊已經組織了專家醫生進行治療,並在發來的電報裡信誓旦旦的說絕對不會有事情,但是陳敬雲依舊擔心。

林韻在陳敬雲心中的地位是很特殊的,她不單單是陳敬雲明媒正娶的妻子,更是在陳敬雲起義之前就已經定親,剛起家那會就已經和陳敬雲結婚,當年陳敬雲親自帶着警衛師到蘇南抵擋北洋軍南下的時候,林韻是最擔心陳敬雲的兩個女人之一,而另外一個則是陳敬雲的母親陳俞氏。

他們兩個人這一路走過來算得上是患難與共了,雖然歷史上很多領導人都喜歡和第一任妻子離婚然後找其他女人,但是陳敬雲心裡頭可沒有過離開林韻的任何想法。

找其他女人歸找其他女人,但是妻子只能是林韻一個。

心裡擔憂着陳敬雲到了天津後,見到臉色有些慘白的林韻還在沉睡着,一邊的斯密特醫生說着:“主席放心,夫人是因爲服用了鎮靜藥才睡的!”

站起來的陳敬雲道:“你們幾個醫生要多多注意,儘量讓她好起來!”

斯密特醫生道:“夫人這一次生病,主要還是因爲旅途勞累沒有休息好,這纔到了感染,雖然病來急一些,但是現在用藥後情況已經穩定許多了,預計繼續療養三五天後就能夠完全好起來!”

陳敬雲聽罷纔是點點頭:“如此就拜託醫生了!”

陳敬雲對斯密特醫生一直都是很客氣的,斯密特醫生早年雖然只是個名不經傳的蘇格蘭醫生,不過卻一直都是擔任着陳敬雲的私人醫生,基本上陳敬雲走到哪裡他就跟到哪裡。雖然深得陳敬雲的信任,但是斯密特同樣知道假如因爲自己的醫術而導致陳敬雲或者陳敬雲家人而出現問題,恐怕現在的信任就會成爲他的催命藥,所以這些年來他一直沒有停止過對醫術的研究,畢竟他除了是陳敬雲的私人醫生外,同樣還是南京醫院的特聘副院長,常年坐診南京醫院的。

斯密特醫生的確也是有能力,這兩天後,林韻的病就已經去了一大半,看着坐在牀邊的陳敬雲,林韻露出歉意:“都怪我這身子,讓你的行程都拖延了!”

陳敬雲把削好的蘋果切了一小塊後拿過去:“不礙事,反正現在時間也多,在天津這邊多停留幾天也沒事!”

說是沒事呢,但其實上陳敬雲的全國巡視行程都是安排好了的,在這個城市待幾天,路上要多久下面人都是有着周密安排的,如今陳敬雲在天津多待了好幾天後,後面的行程全部都得往後推,不過卻也沒人敢爲此抱怨什麼。

三天後,密斯特醫生仔細的檢查過後道:“得益於夫人平日裡的保養較好的身體,現在這病已經是好了!”

這病好了也終於是讓陳敬雲送了一口氣,既然林韻沒事了,而陳敬雲也不好繼續留在天津,他還得去東北四省巡視呢,那邊的官員爲了等待他的這次巡視,可是從年初的時候就開始準備了,他也不好繼續這麼拖下去。

“你先留在天津這邊療養一段時間,我先去東北那邊看一看,等我回來了後再看你。接下來的南下行程你也不要陪着我走了,先回南京休息。”陳敬雲如此說着,他的全國巡視一是漫長的路途,可是會持續很久的,繼續讓林韻跟着他走也不好。

說到這裡陳敬雲想了想後又道:“我讓羅漓和雨薇也和你一起回去!”

陳敬雲如此安排,林韻自然是低聲說好,雖然心裡因爲陳敬雲一路上就和蔡凝那個女人待在一起有些不舒服,但是也沒說什麼。

次日,陳敬雲說過讓林韻好好休息後就是再一次啓程去東北,這一次他身邊的女人就只剩下了蔡凝一人了,至於其他的軍政要員也是有些替換,李連陽和燕井鄺這兩個人是繼續跟着,而洪子泰則是留在了北平。

一路上燕井鄺卻是有些不太甘心,原本他都打算着要花些心思把陸小曼送到陳敬雲牀上去的了,但是沒有想到林韻的生病讓陳敬雲提前離開了北平,這人都走了他自然也就不好繼續把這事辦下去了,不過現在的燕井鄺卻是沒有死心,因爲根據陳敬雲的全國巡視安排,等去了東北四省後,他還得往南邊去,到時候是沿着京廣鐵路走,那時候還得再路過北平一次。燕井鄺就想着,等到了北平後自己再想想辦法,把那女人送到陳敬雲牀上去。

陳敬雲可不知道燕井鄺心裡的這些小心思,因爲林韻的生病,讓陳敬雲這些時候的心情也是不太好,到了東北後也是懶得去看什麼風景名勝了,基本上剩下的全都是工作行程。路過唐山的時候,陳敬雲去了唐山鋼鐵廠,這個唐山唐鐵廠乃是唐山鋼鐵公司的主要鋼鐵廠,雖然唐山鋼鐵公司在北平、天津都有着另外兩家的鋼鐵廠,但是唐山鋼鐵廠無疑纔是最大的那一家。

這家鋼鐵廠同樣是華夏銀行和伯利恆公司合資企業,號稱是好建設亞洲第一家鋼材產能超過兩百萬噸的超大型鋼鐵企業。

不過這家鋼鐵廠還沒有完工,現在還在施工建設當中,陳敬雲去到所能看到的也只是一片工地而已,所以匆匆看了一番後就是繼續奔赴東北四省。

這一次來東北,陳敬雲不但要看當地的軍事國防,還有一個極爲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支持東北的工業發展,在陳敬雲還沒有到瀋陽的時候,經濟發展司的司長劉大均、工商部總長周學熙等一大票重要官員已經提前抵達瀋陽,爲發展東北工業已經提前進行了多項的準備工作。

除了政界高官外,此外還有大批的國內實業界和金融界的人也是組團陸續抵達瀋陽。所爲者就一個,那就是開發東北。

“東北的資源豐富在前清時代就已經被初步發現,主要集中在鐵礦和煤礦,此外其他的銅、金、鋅礦產資源也極爲豐富!國內統一後雖然也初步開發了東北的資源,但是受限於國內技術和資本,此外以及國防安全的緣故,所以開發力度一直不大!只重點開發了撫順煤礦和遼寧鐵礦!而這兩處的開發在力度上也遠遠不如國內其他礦產的開發!”剛到了瀋陽,新任工商部總長周學熙就是開始對陳敬雲解釋着東北現在的初步概況。

周學熙,這個人算得上是老北洋了,在前清時代就是重要實業界的強人,隨後在北洋政府裡也擔任財政部總長這個要職。後來北洋崩潰後,他跟在段祺瑞等人後面主動投誠了南京共和政府,由於他主要涉足的是實業經濟方面,並不像段祺瑞那些軍方大佬一樣讓陳敬雲忌憚,所以段祺瑞等一大批北洋的重要角色被陳敬雲安排了虛職,不久後更是陸續退出高層位置。但是周學熙卻是一直活得滋滋潤潤,國民軍攻佔北平後,他就是擔任北平特別市的市長,對國民軍初步控制北平局勢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後來在發展北平的工業經濟上也是卓有成效。

對於有能力而沒有威脅的人,陳敬雲向來是大膽用的,所以很快就被調任到了浙江省任職副省長,不久又是調任工商部任職商務司司長,並在1921年調任上海任職上海市市長,任期裡爲發展上海工業經濟可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勞,憑藉着這些資歷以及他的能力,才能夠在1925年籌備第三屆內閣的時候,被陳敬雲看重調入內閣任職工商部總長。

周學熙也算得上是老北洋派系裡僅次於唐紹儀的重要角色了,而擔任工商部總長後,陳敬雲就告訴過他,他的任期裡重要的事情就一個,那就是把東北的工業給發展起來。所以剛上任不久就是他就是開始研究東北的資源概況以及發展的方向,並且在陳敬雲到達東北瀋陽之前,提前半個月到了瀋陽進行前期的準備工作。

站在周學熙身邊的乃是新任經濟發展司司長劉大均,這人可比周學熙年輕的多,不過三十四歲,對於一個經濟官員而言,這是很年輕的年齡了。

“東北這邊不但礦產資源豐富,而且農業資源也極爲豐富,現今國內其他省份移民來的新移民雖然已經開發了不少東北土地,但是還是可以繼續移民的,如此不但能夠解決關內省份人多地少的問題,而且還可以最大程度上開發東北的土地資源,假以時日東北成爲我國的重要糧倉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劉大均的年齡雖然比較輕,但是他資歷也不算淺了。他辛亥年前往美國留學,1915年從美國密歇根大學畢業,獲得了經濟學學士學位,回國那會國內剛剛統一,對各方面的人才都緊缺無比,他這些的人才自然是能夠輕易被得到重要的,先是在東南大學擔任經濟學教授,隨後受時任經濟發展司司長的馬寅初的邀請,進入經濟發展司中任職,擔任經濟發展司經濟調查處主任,1921年升任經濟發展司副司長,成爲國內的少數幾個政府經濟學家中的一員。馬寅初在今年的內閣換屆後進入內閣擔任財政部總長,他劉大均也是順勢起來擔任經濟發展司司長了。

經濟發展司司長這個職位在中國現今的政府體系裡一直都是較爲特殊的,雖然沒有明確的權力,表面上指示經濟顧問,智囊團的角色,但是實際上呢,經濟發展司可是掌控着中國整體經濟發展的大方向,裡面是的雖然說都是官員呢,但是清一色是經濟和工業方面的專家出身,做的也都是經濟研究之類學術性的工作,和周學熙、莊楠這種傳統性質的官員不同。

而現今政府體系裡大批重要官員都跟着陳敬雲彙集在瀋陽,而且還有大批財團的人員也是彙集到瀋陽,可見政府開發東北資源的決心已經彰顯無遺。

就在陳敬雲剛抵達瀋陽的第三天,就是召開了一個擴大規模的會議,不但有着諸多政府官員出席,還有着大批的商界人士出席,會中陳敬雲明確表示,國家開發東北資源的決心是不可動搖的。

而爲了吸引金融在東北進行投資,當天就是宣佈政府將計劃把撫順煤礦、遼寧鞍山鐵礦建設成超大型的礦區,並計劃在這一地區興建一做超大規模的鋼鐵企業。

兩開發這兩個超大礦區,並且建設一個超大型的鋼鐵廠,所需要花費的資金自然是天文數字,但是在鉅額投資的背後所代表着的卻是海量的利潤。

中國的經濟發展一天比一天比,尤其是1924年下半年開始,受益於美國經濟擺脫戰後經濟危機影響並進入繁榮增長階段,哪怕是隔着萬里大洋也是讓中國的經濟發展得到了極大的好處。如今中國到處都在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其他工業產量先不論,但是這鋼鐵的需求卻是一天比一天大,要不然人家伯利恆公司嫌錢多了要和華夏銀行合資興建唐山鋼鐵公司啊,不就是看中了中國日益增大的鋼鐵市場嘛。

所以這年代在中國投資鋼鐵行業,基本就是穩賺不賠的生意。所以東北要大規模開發煤礦和鐵礦的時候,國內的大批金融財團都是聞風而來,不但有着金融老大華夏銀行,還有着東南銀行以及華興銀行等國內一大批金融資本。除了這些金融資本外,國內固有的數大鋼鐵企業也是跟在一邊,意圖擴大規模。

不但有着國內的資本,就連國外的資本也是跟了進來試圖分一杯羹而陳敬雲的到來,正式拉開了大規模開發東北資源的序幕!

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67章 關餘貸款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974章 南京談判(二)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775章 演講第59章 蘇浙局勢(二)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690章 上海和談第215章 陳俞氏的決斷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67章 關餘貸款第18章 整編行賞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7章 林家有女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183章 杭州晚宴第833章 直升機第27章 袁氏復出第97章 航空工業第860章 帝嚳號危機(一)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34章 激戰福鼎(一)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98章 航空部隊第355章 第五混成旅(一)第797章 烏蘭烏德戰役(二)第40章 亨利歸來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824章 印度洋是我們的!第127章 夏遊寂音寺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129章 夏日情第455章 北京肅清第978章 我們需要戰爭(二)第621章 陸小曼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466章 段芝貴入川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954章 援助伊朗第560章 此戰必勝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607章 二十個軍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87章 洪府娶親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865章 慘烈(二)第1025章 縮頭烏龜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835章 h1直升機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250章 第二次轟炸(一)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429章 ‘抗菌素’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1011章 破碎的水晶(六)第790章 進軍緬甸(一)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24章 殺人奪權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173章 陸榮廷的雄心
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67章 關餘貸款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974章 南京談判(二)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775章 演講第59章 蘇浙局勢(二)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690章 上海和談第215章 陳俞氏的決斷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67章 關餘貸款第18章 整編行賞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7章 林家有女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183章 杭州晚宴第833章 直升機第27章 袁氏復出第97章 航空工業第860章 帝嚳號危機(一)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34章 激戰福鼎(一)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98章 航空部隊第355章 第五混成旅(一)第797章 烏蘭烏德戰役(二)第40章 亨利歸來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824章 印度洋是我們的!第127章 夏遊寂音寺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129章 夏日情第455章 北京肅清第978章 我們需要戰爭(二)第621章 陸小曼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466章 段芝貴入川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954章 援助伊朗第560章 此戰必勝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607章 二十個軍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87章 洪府娶親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865章 慘烈(二)第1025章 縮頭烏龜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835章 h1直升機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250章 第二次轟炸(一)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429章 ‘抗菌素’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1011章 破碎的水晶(六)第790章 進軍緬甸(一)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24章 殺人奪權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173章 陸榮廷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