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冬天繁榮

十一月十五號,國民軍第一軍主力彙集蚌埠一線外,包括第一師、第二師、第四師、第九師。由於這段時間經過了初步調整,對後勤人員進行了大量的擴編,把後勤部所轄的運輸隊直接納入到各師的輜重部隊裡面,短時間內讓各師的人數編制從九千多人上漲到一萬一千多人。而徵用了這些壯丁民夫由於是附屬兵力,不會直接參與部隊的作戰,所以質量略差一些也不會嚴重影響到部隊的作戰,相反後勤人員的增加讓部隊的大範圍機動能力迅速提升,而不是和之前一樣必須時刻依賴後勤部的後勤補給供應。

如此各師人員的數量膨脹也直接讓國民軍的總兵力憑空上漲了大約六分之一,但是實際上原有的戰鬥人員還是那麼多,多出來的這些後勤人員本身也是後勤部的運輸隊,所以本質上並沒有改變多少。然而從編制上看卻是讓各師的兵力上漲到了一萬一千多人,而第九師這個經過火力擴編的特殊主力部隊人員更是達到一萬三千多人。如此就導致了第一軍的總兵力接近了五萬人。

憑藉第一軍現在的兵力就已經超過了蚌埠一線的北洋軍,現在北洋軍在蚌埠的有馮國璋的第二軍殘部兩萬多,徐樹錚的第十一師一萬多,加起來也不過三萬多點,而且由於連續戰敗導致士氣低下,並且由於在江北作戰中損失了大量的重武器,導致蚌埠守軍的火力水平已經遠遠不如北洋軍以前的正常水準。如此情況下要像擋住第一軍的進攻是很困難的事情。

更不要說國民軍在津浦線上除了一個第一軍外,還有一個第二軍呢。第二軍在之前的歷次作戰中第二軍下屬的各師損失不小,第八師和第五混成旅都必須需要休整,喪失了短時間內大規模進攻的能力,而身爲第二軍主力的第九師也被調到第一軍參與前線作戰,所以位於第一軍之後擔任預備隊性質的第二軍雖然下轄第五師、第八師和第五混成旅,但是第五混成旅還留在了江北,而第八師則是留在了滁州休整,只有一個第五師抵達北上到了明光擔任第一軍的預備隊。

儘管第二軍下屬的兩支部隊在休整,但是關鍵時刻也是能夠來出來繼續作戰的,所以津浦線上的國民軍繼續保持了兵力上的優勢。

如此兵力和火力上的優勢要是還拿不下來蚌埠的話,那麼陳敬雲就要考慮是不是要把李繼民撤下來了。

李繼民現在可謂是意氣風發了,李繼民在前段時期的軍銜和職位是很尷尬的,他是有着中將的軍銜,但是卻一直就任第一師的師長,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國民軍中唯一一箇中將師長,後來好不容易等到沈綱調到了參謀部任職參謀部總長後,他李繼民纔是名正言順的提上來就任第一軍的軍長,後續又是率領第一軍所轄的第一師和第四師以及後續增援的第十六混成旅、第十七混成旅在江北以及滁州西線進行作戰,力敵唐天喜的第十師、於有福的第二混成旅、靳雲鵬的第五師大半兵力。

後續的作戰中立功不下,並在烏衣鎮和第九師一起配合包圍殲滅了潘矩楹第二十師殘部,迫使潘矩楹投降,並且還在歷次作戰中殺傷了北洋軍第二混成旅和第五師以及第十師一部分兵力。儘管這數個月的戰事中李繼民的風頭沒有沈綱那麼響亮,也沒有和徐離善那樣一鳴驚人,也不想左玉剛那樣力纜狂瀾,但是他穩紮穩打的做派也是爲國民軍在江北戰役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想當初唐天喜第十師從滁州西進的時候,國民軍一大票將領都是提心吊膽的,生怕重演當初鎮江之敗。要知道去年鎮江之戰中,第一師可是在唐天喜的手中吃了個大跟頭,直接導致當時的第一師師長陳衛華被撤職,時間過去了一年半後的今天陳衛華都沒能重新爬上來。當時時任第一師師長的李繼民卻是擋住了,儘管當時的第一師面對齊裝滿員的唐天喜第十師處於兵力劣勢,但是李繼民卻是成功的擋住了唐天喜的西進步伐,成功掩護了第二軍在巢湖的軍事行軍。正是當初有了這份戰功,後續沈綱調任到參謀部任職參謀部總長的時候陳敬雲纔會把他提起來任職第一軍軍長。

而任職第一軍軍長後,李繼民也是沒讓陳敬雲失望,牢牢的牽制住了唐天喜的第十師和第二混成旅以及江北的第五師,保證了第二軍進攻合肥時沒有後顧之憂。等到拿下合肥後,他又是積極配合其他部隊發起猛攻,最後和其他各部隊一起奠定了江北戰役的勝利。

雖然說李繼民在數個月的戰役中沒有出很大的風頭,但是他的功勞卻是有的,所以在後續的津浦線作戰中,陳敬雲就用第一軍擔任主力,並把第九師調給了第一軍。如此安排也自然就是讓李繼民獲得蚌埠戰役的指揮權。如果說陳敬雲不信任他的話,那麼陳敬雲就會讓袁方的第二軍指揮部去指揮這個戰役,要知道國民軍的軍指揮部可是單純的戰役指揮部,要指揮作戰的話直接編入各部隊就可以了,讓袁方指揮的話完全就可以把第一軍的幾個主力師調到第二軍下轄。

但是陳敬雲沒有這樣做,說明他還是信任李繼民的指揮能力的。

能夠混到今天這個地位的李繼民自然對這裡頭的彎彎繞繞清楚的很,明白自己此時身上擔負的重要責任,更加明白現在這個時候就是到目前爲止自己最風光的時候。只要蚌埠這場仗大好了,下一步進攻徐州乃至繼續北上的戰役也可能會交給自己指揮,到時候他李繼民在國民軍中足以和沈綱相提並論。

懷着如此心思,十一月十五號抵達蚌埠之後,李繼民就是指揮部隊迅速發起了進攻!

他要在寒冬來臨之前打到徐州乃至山東去,徹底實現參謀部對於今年寒冬來臨之前佔領江蘇和安徽的戰略構想。

十一月的天氣在南方諸省中雖然還保持着溫熱涼爽的天氣,但是在北方地區氣溫已經慢慢降低,自從立冬過後蚌埠、徐州這些地區晚上的氣溫也變得很低了,國民軍後勤部已經是開始給靠近北方作戰的部隊優先配發冬裝了。

現在天氣只是涼爽還好,但是隨着時間繼續過去,而且隨着國民軍繼續北上的話,那麼寒冬大雪天氣就會對國民軍的行動造成相當大的麻煩,到時北洋軍也能夠利用寒冷的天氣爲防守增加一定的籌碼。

所以參謀部內是早已經有了預備方案,那就是希望在大雪天氣來臨之前儘量的把戰線往北推進,最好是佔領徐州,而天氣真正到了大雪飛揚的時候,那麼國民軍就是暫停攻勢,停下來休整,補充人員和物資,準備來年的春季攻勢,再一口氣打到北京去。

國民軍從七月份宣佈北伐到現在已經有五個多月,而從八月份開始渡江作戰到現在也已經有了三個半月,如此長時間的連續戰鬥讓國民軍的戰爭物資消耗衆多,儘管之前國民軍已經爲了這場戰爭準備了足足一年,在蘇南地區儲備了大量的補給物資和彈藥,但是前線部隊一直持續高強度的戰鬥到現在,也讓國民軍的彈藥儲備下降到了比較低的層次,根據後勤部的預計,目前後勤部的彈藥儲備還能夠支撐各部隊進行大約一個月左右的進攻所用,而時間繼續延長的話那麼各部隊的彈藥供應就會出現短缺,到時候就只能是福州兵工廠生產多少前線部隊用多少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可以直接利用彈藥儲備。

冬天的來臨給國民軍的行動帶來了極大的麻煩,但是對於其他人來說卻未必是壞的,對於馮國璋等人來說自然是希望冬天大雪天氣越早來越好,只要支撐下去緩過了這個冬天,北洋軍就能夠重新集結兵力,來年發動反攻奪回江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在南方各省的人們也沒有因爲冬天的來臨而停息了激情,甚至很多商家都因爲冬天的來臨而發了大財,比如給國民軍供應軍服、軍被、軍鞋等物資的廠家更是賺了的鉢盆滿盈。現在國民軍的總兵力可是一天天都在大規模增加中,到目前爲止,國民軍的陸軍兵力已經接近二十萬人,加上其他非戰鬥兵力的以及海軍和空軍的話,總兵力超過二十五萬沒有問題。而到明年這個數字還會繼續擴大,到時候國民軍擁有超過三十萬的總人數是可能的。、

而如此大規模的軍隊所需要的各種軍事物資可不是一般都多,軍服、軍被、軍鞋這三大項可是讓國民軍轄區內的衆商家賺足了錢,不但華夏銀行直屬的福鼎紡織公司接下了一大批的訂單,而且還有衆多公司也是獲取了大批的訂單,畢竟福鼎紡織公司的產能有限,要短時間內供應數十萬套的軍服也是有着極大困難,所以就讓福杭紡織公司等紡織企業也獲取了一大批的訂單,甚至由於軍服的冬裝需求緊迫,這些紡織企業生產不過來就會外包給那些小型家庭作坊,不但是軍服軍被,其他的一些低技術含量的軍事物資大多也是這個模式,所以讓國民軍轄區的衆多企業得到了大批軍事物資訂單的同時,也讓國民軍轄區內,尤其是上海、杭州周邊的小型民營企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這些家庭式作坊興許只有那麼十來個人甚至只有幾個人,但是他們的數量衆多,不但能夠有效的補充大型工廠的產能不足,而且還能繁榮地方經濟。

而這就是所謂的用戰爭帶動經濟發展的一個明顯例子。

這一點同樣包括在軍械生產方面,雖然國民軍的軍械生產都是在福州兵工廠內,但是福州兵工廠要生產出來產品,就要僱傭大批工人,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福州兵工廠從國民軍獲取的大量軍事物資採購費中有極大一部分都是工人的薪資費用,而這些工人的收入增加後就會花出去,比如要吃飯,比如要穿衣服,要修建房子,要買火柴、肥皂等生活用品。而這些錢又會流入到其他行業當中,並帶動整個社會產業鏈的發展。

所以不管是軍工生產還是其他軍事物資的生產,都能夠一定程度上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而這個也是陳敬云爲什麼堅持要用軍費自購軍械乃至其他軍事物資的原因,因爲這些錢在自己的地盤裡花出去之後除了能夠得到自己需要的軍械和彈藥外,還能夠創造衆多的就業崗位,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從而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而人民的消費過程中又能夠給政府增加稅收,而這些稅收又是變成了軍費,如此形成了一個循環。

但是如果把大批軍費都用於外購的話,那麼就無法得到這些好處了,所以能夠自產的東西還是要自產的好。

當然,這不是說天天進行戰爭就能帶動經濟發展,只是說在必須進行戰爭的情況下,把大量的軍費在內部消化掉要比直接外購軍械好很多,哪怕後者的軍械更便宜和質量更好。

在戰爭的刺激下,南方諸省,尤其是浙江和蘇南地區這一片長江三角洲的經濟獲取了畸形的發展速度,而這種繁榮假象也讓工商階層更爲支持陳敬雲。

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95章 北京兵變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89章 政治聚會第575章 伏擊戰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421章 初冬陽光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575章 伏擊戰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760章 xb10項目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456章 北巡(一)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869章 百機混戰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281章 參謀部會議(一)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564章 爲什麼當海軍第351章 蔡凝(二)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564章 爲什麼當海軍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350章 蔡凝(一)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90章 蔡鍔心思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317章 湖南生變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226章 參謀部總長(二)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795章 中俄戰爭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984章 克桑西之戰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89章 政治聚會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1056章 分析(二)第66章 福寧公司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833章 直升機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1020章 爲了德國第623章 財團壟斷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160章 作戰司推演第319章 南北,戰!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91章 福州冬日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943章 日本投降(二)第686章 元山空戰
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95章 北京兵變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89章 政治聚會第575章 伏擊戰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421章 初冬陽光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575章 伏擊戰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760章 xb10項目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456章 北巡(一)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869章 百機混戰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281章 參謀部會議(一)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564章 爲什麼當海軍第351章 蔡凝(二)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564章 爲什麼當海軍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350章 蔡凝(一)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90章 蔡鍔心思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317章 湖南生變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226章 參謀部總長(二)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795章 中俄戰爭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984章 克桑西之戰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89章 政治聚會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1056章 分析(二)第66章 福寧公司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833章 直升機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1020章 爲了德國第623章 財團壟斷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160章 作戰司推演第319章 南北,戰!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91章 福州冬日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943章 日本投降(二)第686章 元山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