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抗菌素’

和這年頭的其他軍閥一樣,陳敬雲最爲關心的就是軍隊了,只有手下的軍隊強大了,那麼自己的權勢才能保障,自己的生命纔有保障。所以上不管是陳敬雲還是其他人,比如袁世凱和陸榮廷或者唐繼堯,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軍隊而進行的,不管是袁世凱的善後大借款還是陳敬雲弄的中美援助計劃,說到底還是爲了獲取軍費而已。哪怕是陳敬雲這兩天來大力支持的發展工商業,建立多個經濟開發區以及以華夏銀行爲核心,投資發展衆多工業這些雖然表面上是爲了發展國家工業,但是對於陳敬雲乃至現在的整個閩浙軍事集團體系而言,這些措施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爲了軍隊!

發展工商業是爲了收取更多的稅收,這些稅收至少有半數都是會被當成軍費!

而發展重工業,核心目標也是爲了實現武器的生產,縱觀華夏銀行控制下的各企業,幾乎可以發現都是和軍工行業聯繫密切的行業,福州兵工廠不用說了,兩個船廠也是再造軍艦,福州飛機制造廠更是爲國民軍空軍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而優秀的作戰飛機,而被號稱爲工業源頭的鋼鐵行業和化工行業,現在也是直接爲軍工行業服務,東南鋼鐵公司的鋼鐵產量現在可沒有多少用於民間產品,大多數都是被兩個船廠和福州兵工廠吸收了。而化工行業就更不用說了,現在中國的化工行業幾乎是和炸藥工業同一個代名詞。

陳敬雲這兩年來所做的這一切,幾乎都是爲了軍隊而服務,儘管他發展商業,發展重工業也給這個國家帶來了最基礎的工業體系發展,但是無法掩蓋這些事情的最直接目的:軍事!

而在這些傳統項目之外,陳敬雲還費勁了心思尋找其他方法來增加更多的軍費和軍隊的戰鬥力!

磺胺和嗎啡就是陳敬雲策劃之中的諸多項目之一,並且是少數已經取得了成功的項目。

磺胺、這種現代藥物中最常用的抗菌藥物陳敬雲早就已經開始策劃,他是知道磺胺這個名字的,也是知道磺胺的一些小故事,知道磺胺是從一種紅色染料中發現的,雖然除了這個信息外陳敬雲已經沒有其他的消息,但是他依舊找來了一羣的化學專家成立了一個實驗室,給了他們充足的經費後陳敬雲也告訴了他們一些磺胺的相關信息,最後道:“把它給我找出來!”

雖然對陳敬雲的話不太相信,但是化學實驗室裡的專家們還是蒐集了無數紅色染料,然後一個接着一個試驗。這種有着明確目的性的尋找雖然也困難,但是總比大海撈針要容易的多,實驗室的專家們在1914年的新年剛過,就是給陳敬雲帶來了好消息,說他們已經找出來了陳敬雲口中的磺胺。

負責磺胺項目組的負責人乃是東南大學化學系主任俞同奎,此人乃是現今少有的化學專家了,生於1876年,先入京師大學堂師範館,隨後留學英國利物浦大學學習化學,並順利獲得碩士學位,1910年迴歸後被清政府授予格致科進士,任職京師大學堂理科教授兼化學門研究所主任。辛亥後陳敬雲籌辦東南大學,到處邀請成名教授學者,而俞同奎這個人自然也在邀請之列。

說到這裡得提一提,這個俞同奎乃是陳俞氏孃家的遠方族人,雖然親戚關係差了好幾代,但是這個人和俞若飛可是正兒八經的同族堂兄關係。這樣一來也就和陳敬雲扯上了關係,加上當初籌備東南大學的林長明給他去了親筆信,並承諾在東南大學籌建化學系,並且邀請他擔任化學系主任一職,然後說明東南大學是得到了諸多人士的支持的,資金來源不但有着政府撥款,而且還有諸多熱心教育事務的富商捐款,更有來自美國的友人的資金和師資支持。

如此情況下,俞同奎這纔到了浙江杭州任職剛成立的東南大學化學系主任。

當然那個時候他還沒有接觸到陳敬雲創辦的化學實驗室,陳敬雲剛設立化學實驗室的時候,只有少數專家,而且還都是化工部門裡玩炸藥的那羣人,對於化學病理可是不懂的。但是由於陳敬雲要求的時間比較急,而且華夏銀行那邊直接給予的資金支持也不小,所以這個化學實驗室的規模不斷擴大,除了研究磺胺外也開始設計其他化學領域。

由於陳敬雲設立的這個私人化學實驗室有着充裕的資金和設備,也吸引了更多的專家加入進來,畢竟在年頭搞學術,尤其是需要大量實驗支持的學術性研究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是不可能辦到的,比如東南大學的諸多化學系的專家也是加入了進來,俞同奎就是這樣的情況下進入到陳敬雲設立的這個私人化學實驗室。

磺胺項目組的進展可以說是緩慢而順利的,他們太多的捷徑可走,只能是一個試驗接着一個試驗,這足足弄了一年多後纔是把陳敬雲口中那種可以滅菌的磺胺給找了出來。

得知磺胺找出來後,陳敬雲欣喜若狂,當即就是親自給華夏銀行那邊傳話,讓他們給予化學實驗室更多的資金支持,並對參與項目的科研人員給予重獎。

而另外一方面,陳敬雲就是開始着手大量生產磺胺,華夏銀行全資投資的同奎藥業正式成立!之所以取同奎藥業這個名字,這是因爲感謝俞同奎在尋找磺胺的過程中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在同奎藥業的工廠建設完成之前,大規模生產是不可能的,但是少量的生產還是可以辦到的,於是乎採用實驗室生產模式的少量磺胺開始進入到國民軍當中。

爲了保證磺胺的利益最大化,陳敬雲給項目組的人下了封口令外,也讓科研人員在磺胺的量產品中加入了大量無意義但是不影響藥效的東西,然後以抗菌素的名義進行生產和銷售!

雖然這樣也無法避免讓外國的那些科學家們從這成品當中把有效的磺胺成分給找出來,但是至少也能夠拖延時間不是。現在陳敬雲要做的就是,在外國科學家把磺胺的藥效成分破解出來之前撈到足夠的利益!而這個過程也不用太久,只要那麼三四年就可以了,在一戰期間陳敬雲就能夠利用磺胺帶來龐大的外匯收入,至於銷量這一點不用擔心,價格也不用擔心。

新產品,尤其是新型藥物的定價向來都是高昂的,這一點和生產成本乃至研發成本都無關,關鍵的是這玩意只有一你家有,其他沒有,而起還沒有代替品,那麼人們就必須購買你的產品,一元一件也得買,一百元一件也得買,這就是壟斷的優勢。而爲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定價和銷量就需要仔細研究了,定價太低利潤不大,定價太高銷量會降低,不是每個政府都願意爲了士兵額外花費大價錢的。這中間就要在銷量和價格之間做一個取捨,但是不管怎麼樣,陳敬雲都是有的賺的。

爲了向未來參與世界大戰的各國推銷磺胺,現在就開始大規模的宣傳推廣也是非常必要的,同時爲了避免人們從名字上猜測到什麼,直接把這種新型藥物命名爲抗菌素。這年頭可沒有其他什麼抗生素,抗菌素之類的產品,而同奎藥業生產的磺胺將會是第一種,而抗菌素這個名字也不會讓人們造成胡亂。

在推廣上,由於這年代沒有網絡,沒有電視,甚至連廣播都沒有,所以要在短時間內進行宣傳的話,那就只能通過報紙了,爲此陳敬雲給國社黨的宣傳部門下了命令,要求國社黨的宣傳部配合同奎藥業把抗菌素給造出勢來,要求短時間讓讓抗菌素這三個字傳遍大江南北。而且說明這是一個嚴峻的政治任務!

於是乎,在同奎藥業還沒有進行大規模量產的時候,抗菌素這三個字就已經開始頻繁出現在諸多報紙上面,上面訴說着抗菌素的神奇藥效,更是報多了諸多例子,有受傷的國民軍士兵,有受傷感染的普通民衆,這些例子加上宣傳部那密集的報紙宣傳,讓抗菌素在短短半個月內就幾乎傳遍了南京和上海等各大城市。

導致了人們生病了去醫院都會說:“給我用抗菌素吧!”

而加上磺胺作爲人類所發現的第一種有效的抗生素,其藥效自然是有效而巨大的,雖然和人們所吹噓的包治百病想去甚遠,但是對於滅菌的的效果還是非常顯著,而當同奎藥業緊急小批量生產出來的抗菌素投產後,首先供應的自然不可能是外界的普通市場,而是大量的國民軍傷兵。

雖然那些治療傷兵的醫生們對報紙上吹噓的抗菌素還有些不相信,但是給傷兵們用抗菌素可不是他們能夠決定的,而是國民軍自身決定的,或者說是陳敬雲親自決定的。

然而接下來的事情卻是讓他們頭一次認識到了抗生素的絕大作用,很多他們斷定已經受到了嚴重感染,不得不進行截肢的傷兵在傷口上撒上了抗菌素藥粉後,受到了感染的傷口竟然是奇蹟性的出現好轉,最後竟然是不但保住了性命而且還保住了傷腿、傷臂。

如此情況讓那些醫生們也是正視了抗菌素的巨大藥效作用,然而醫生們自身也是口頭宣傳起來,一種藥物的宣傳沒有比醫生們口頭主動宣傳的的方式更管用了。畢竟在報紙上吹噓抗菌素有多麼大的作用只能讓人們知道這個名字,但是有沒有效還得醫生說算,更進一步的推廣也得先征服那些醫生們。

抗菌素的宣傳在一個月內幾乎是達到了高潮,由於同奎藥業的廠房和設備都沒有建設完成,現在只是小規模的試生產,而生產出來的抗菌素也被國民軍後勤部全部徵用,然後配發部隊,實際上現在都不能做到給每個士兵配發,只能是直接用在傷兵身上。

由於外部途徑無法得到抗菌素,但是抗菌素通過這一個月的密集宣傳讓那個人們都相信了有這麼一種包治百病的神奇藥物,所以就造成了市場上沒有抗菌素,但是衆多人開出了高價求購,如此情況下抗菌素的黑市自然也就產生了,黑市裡面的一包國民軍標準一次性急救用量的‘抗菌素’已經被炒到二十元一包,而且還是有價無市。

如果抗菌素只是有名無實的虛頭產品的話,那麼即便是通過宣傳炒作一個月,但是時間久了自然也就慢慢淡下去,關鍵這並不是虛的,而是實實在在的存在抗菌的效果。

如此情況下,這來自遠東中國研究發明了一種抗菌素的消息也就傳到了國外,而隨着多名著名醫生建議使用抗菌素之後,同奎藥業生產的抗菌素已經得到了醫療界的普遍認同。

這個時候,同奎藥業緊急建設的廠房和添置的設備也開始投產,產量急速上升。產量急速暴漲之餘,同奎藥業生產的抗菌素除了滿足國民軍的需求外,也開始向民間市場供貨。雖然之前同奎藥業給國民軍內部供貨的抗菌素價格不高,但是在對外部市場公開供貨的時候,價格卻是極爲高昂的,一份用量的抗菌素粉價格高達十五元。這個價格在當時而言是超級昂貴的,當時的人們月收入不過四五元,哪怕是屬於高收入人羣的中產也不過數十元一個月而已。

所以十五元的一次劑量別說普通窮苦人民了,就連中產階層的人都是無法用得起的。

但是同奎藥業那邊定出那麼高的價格,自然是有着自身的考慮的,首先同奎藥業的產量雖然那大幅度增加,但是對於市場的龐大需求而言依舊無法滿足,再者同奎藥業要進行擴大規模,積累資金建設更大規模的廠房,購置更多的設備,這沒有錢可不行,同奎藥業的前期數十萬元的投資雖然來之於華夏銀行,但是華夏銀行可不能繼續無止境的拿出大量的投資給同奎藥業,陳敬雲可沒有想過讓華夏銀行給同奎藥業輸血,而是想要同奎藥業給華夏銀行輸血的同時造就更多的就業崗位和稅收。

所以爲了前期發展,價格定得高一些是正常的,反正自身的產量還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不用擔心賣不出去。至於因爲價格定得過高而無法服務普通民衆,這個基本上不在陳敬雲的考慮範圍之內,這個年代的中國人大多數是買不起藥的,不管磺胺粉是十五元一包還是一塊五一包,買不起的終歸是買不起,也捨不得買。

當然了,磺胺粉的價格適中是會降下來的,到時候大規模量產,生產的成本降低之後磺胺的價格就能夠降低到普通民衆也能接受的水平。

但絕不是現在,現在陳敬雲要做的是儘快的發展壯大,而不是抱着普世價值觀跳下死亡深淵!

市面上出現了抗菌素後,除了大部分都被國內消化了外,少部分也是開始流傳到了國外,這也是讓西方的那些醫生們頭一回感受到了來自東方的神奇魔力,抗菌素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多月後少量的出現在了歐美國家裡,不過在這裡它並沒有被當成外科傷病感染的主要藥物,很多醫生是把它當成了‘梅病’的特效藥來使用的,當然價格也是更爲高昂,一小包的價格已經從中國地區的十五元攀升到了十英鎊,價格直接飆漲十倍以上!

磺胺的推廣在宣傳部和同奎藥業的共同努力下,在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內就傳遍了各大城市,並且向世界範圍內流傳,而且受限於同奎藥業的產量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所以也就讓市面上的抗菌素價格一漲再漲,而這種非理性的追捧更是讓諸多人認爲抗菌素是包治百病的,隨便什麼病都想着磺胺來治。

對於磺胺的宣傳效果陳敬雲是相當滿意的,而對於同奎藥業取得的成功也是極爲滿意的,同奎藥業在前期一個月的試生產由於產量過少,加上也沒有明確的定價,所以銷售額不納入統計,但是在第二個月大規模投產後,僅僅一個月的時間銷售額就已經達到了五十萬之巨,雖然其中有半數都是來至於國民軍的訂單,但是來自民間市場的銷售額也是高達了二十多萬。而這個銷售額對於剛成立兩個多月的同奎藥業來說,可以說已經是超過了他們的前期投資額。要知道華夏銀行一共也就給同奎藥業三十多萬的投資而已。排除生產成本外,同奎藥業下個月就能夠收回全部投資並進入純盈利階段,而這僅僅是開始,現在同奎藥業還在不斷的進行大規模擴建當中,位於南京郊外的廠房正在進行大規模建設,這些廠房和增添的設備陸續到位之後,產量將會持續攀升,到時候同奎藥業所帶來的利潤足以讓中國國內現今任何一家企業都望塵莫及,同時也能給投資方華夏銀行帶來巨大的利潤支持,爲華夏銀行的資金鍊提供更大的保障。

除了企業自身的發展外,還會對國民軍的稅收起到極大的支撐作用,由於磺胺這種東西屬於戰略性產品,而且陳敬雲認爲這種東西不屬於單純的商業產品,並且在研發和推廣的過程中都是得到了來自國社黨以及政府部門的支持,所以陳敬雲的心裡就把這磺胺定位和菸草、嗎啡、鴉片同樣的特殊產業,並親自下令財政部對同奎藥業徵收重稅。

同奎藥業出售的抗菌素每包是十五元,而其中有五元就是財政部所徵收的稅收!徵稅率絲毫不弱於菸草和鴉片行業!

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493章 南通紡織公司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223章 滇軍和四川(二)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196章 鎮江之戰(五)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969章 北非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第564章 爲什麼當海軍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950章 主戰爭論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235章 岑春煊第2章 危急四伏的軍營第24章 殺人奪權第40章 亨利歸來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83章 軍制改革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92章 定都之爭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457章 北巡(二)第663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二)第85章 續 暗殺風雲(二)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264章 小別新婚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225章 參謀部總長(一)第1014章 第十集團軍第564章 爲什麼當海軍第264章 小別新婚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1053章 戰損(一)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478章 97號陣地第166章 戰火紛飛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1057章 巴格達談判(一)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228章 泰山鎮(二)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94章 軍校演講第668章 陳家兄弟(一)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46章 丫頭換裝第872章 乙隊攻擊
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493章 南通紡織公司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223章 滇軍和四川(二)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196章 鎮江之戰(五)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969章 北非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第564章 爲什麼當海軍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950章 主戰爭論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235章 岑春煊第2章 危急四伏的軍營第24章 殺人奪權第40章 亨利歸來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83章 軍制改革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92章 定都之爭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457章 北巡(二)第663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二)第85章 續 暗殺風雲(二)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264章 小別新婚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225章 參謀部總長(一)第1014章 第十集團軍第564章 爲什麼當海軍第264章 小別新婚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1053章 戰損(一)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478章 97號陣地第166章 戰火紛飛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1057章 巴格達談判(一)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228章 泰山鎮(二)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94章 軍校演講第668章 陳家兄弟(一)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46章 丫頭換裝第872章 乙隊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