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

莊先河苦思冥想着北洋軍是不是有這麼陰謀詭計,生怕着自己踏進了北洋軍的陷阱和陰謀當中,所以拿下了東關鎮後並沒有急於前進,而是打算穩妥一些,等彙集了本部主力,尤其是炮兵團等部隊後,他纔是會準備着慢慢前進。反正第二軍指揮部只是命令他繼續朝巢湖前進,並沒有然他要多少時間內抵達巢湖城市,顯然第二軍司令部也是怕第九師輕裝前進太快而受到損失。

要知道第九師現在可是第二軍的絕對主力部隊,作爲國民軍十幾個師裡頭第一個完成擴編滿員的部隊,第九師的兵力和武器裝備已經超出了任何一支國民軍的部隊,這也是第二軍爲什麼讓第九師擔任全軍先鋒的原因所謂,要擔任全軍先鋒,沒有龐大的兵力和武器裝備可不行。

而就在莊先河緩慢北上的時候,巢湖內,王承斌卻是愁眉苦臉的看着手中的電報,電報乃是他的頂頭上司曹錕所發,電報上說曹錕已經向馮國璋第二軍求援,但是援軍要抵達安徽尚有一段時間,期間內讓王承斌務必堅守巢湖,不得退去。

電報雖然說不久會有援軍來,但是王承斌卻是很清楚,這所謂的第二軍援軍怕是很難來巢湖了。他很清楚曹錕已經多次向馮國璋求援,但是馮國璋愣是沒有動,說沒有發現國民軍主力部隊之前絕不會輕動預備隊。這讓王承斌聽了想要吐血,這國民軍都四個師渡江而來了,這還不算主力部隊算什麼?難道要國民軍十幾個師一起打進安徽來纔算是主力嗎?

馮國璋死活不派第十師前往安徽,曹錕也是沒辦法,他已經把第六旅派往了肥西方向前往支援安徽省陸軍第二師。現在合肥那邊只剩下一個安徽省陸軍第一師和第三師第五旅,這要繼續往巢湖派遣援軍的話,恐怕就只能讓這兩者來一個了。可是這纔剛開始打了,就把第三師拆開了用作兩個方向,這讓曹錕也是有些擔心,擔心歸擔心,但是不能如果不給巢湖增派援軍的話,單憑那裡的獨立旅和安徽省陸軍第三師是很難抵擋住國民軍兩個師的進攻的。所以他已經是命令從第五旅中抽調一團,然後從安徽省陸軍第一師抽調一旅,另有一營山炮加起來組成援軍增援巢湖方向。以第五旅旅長吳佩孚親自指揮增援巢湖,只是這要去增援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組成援軍出發到抵達巢湖,至少也要四五天的功夫。

不過好歹好說,總算是有援軍來了,王承斌也算是略微放心了些,再有這七八千人增援的話,那麼巢湖的兵力對比就能夠超過國民軍的兩個師,到時候甚至還可以發動一場小反攻。至於徹底改變雙方的攻防態勢,他卻是沒什麼期望。即便吳佩孚的援軍抵達巢湖後,作爲戰鬥力核心的第三師兵力也不過三個步兵團加兩個炮兵營,這兵力配屬也就相當於國民軍一個師。而那些安徽省陸軍第一師和第三師的部隊嘛,不管是王承斌還是吳佩孚,從來就沒打算過指望他們。所以這能夠守住巢湖的話就是勝利,發動一些小反攻也算是不錯,至於徹底反攻,第三師的全部兵力來了還差不多。

爲了能夠堅守到援軍到達,同時也是爲了避免兵力過快的損耗調,王承斌命令部隊主動放棄東關鎮,只留下一部分老弱用於迷惑敵人,好說好歹也算是拖住了一天時間。然後主力部隊撤往林頭一帶。在林頭,有着北洋軍部署一個月的工事,並且比東關鎮有着更好的地形,現在王承斌又把部分的主力部隊派了出去,使得林頭駐紮了一個團的北洋軍,另外還有安徽省陸軍第三師的一個旅,兵力足足有七千餘人。

王承斌是打算在這裡打一場硬仗,那麼是林頭最後沒能守住,也要給予國民軍重大殺傷,遲緩國民軍的進軍步伐,當然如果能夠在這裡堅守五六天以上,直到第五旅援軍抵達那是更好的事。

而能不能達到王承斌的戰略目標,很快就能夠見到分曉了,八月九號,國民軍第九師第92步兵團下屬第一營的部隊抵達林頭,剛到達林頭程子賢就是發現這地方不尋常,然後拿出瞭望遠鏡仔細觀察過後,纔是發現前方北洋軍密集,明顯是重兵以待。

瞧着這架勢不必以往,程子賢沒敢託大,只是匆匆進行了一番火力試探落後,發現對方的火力密集立即就是撤了回來,然後準備等92團主力抵達。

而北洋軍方面前線指揮的乃是獨立旅第一團的團長,此人姓符,乃是王承斌的親信,被王承斌派來這裡駐守後就下了大工夫修築這裡的工事。這人一見國民軍的前鋒營抵達後,見國民軍的前鋒營兵力不多隻有千人不到當即就是打算主動出擊,先打一個小勝仗再說,當即就是派出了近兩千的部隊主動進攻國民軍的第一營,面對敵軍優勢兵力的進攻,程子賢不敢託大,但是也沒撤,而是依託地形進行防守。他之所以不退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爲92團主力部隊就在後頭不遠,很快就能夠抵達,而程子賢自信自己的七百多人堅守幾個小時完成不成問題,而只要把這股敵人拖住後,等團部主力抵達就能夠打一個小反攻。

雙方的指揮官想法都差不多,都是想要着如何吃掉對方,可惜的是,想法都很美妙,但是實際情況卻是不怎麼好,北洋軍久攻不下後,也是發現了不遠處有着大批國民軍正在陸續抵達,很快就退兵回來了,讓程子賢的計劃落空。

第92團主力抵達後,很快就主動對北洋軍的陣地發起了進攻,但是由於兵力處於劣勢,加上防守此處的也有獨立旅一個團的北洋軍直屬部隊,戰鬥力並不弱。如此情況下爲了避免無效果的消耗,第92團放緩了進攻的步伐,只進行了火力試探,想要把對面北洋軍的火力點給試探出來。然後等第九師主力抵達後,一舉而下。

莊先河接到92團求援電報後,命令部隊加速前進,並且向後方發電,說已經和敵軍主力部隊接戰,第九師正在奮戰當中,以求儘快殲滅此敵。

當夜,第九師之91團抵達前線,同行的還有一個營的山炮,次日,第九師主力部隊陸續抵達林頭外圍,莊先河親自指揮部隊對林頭展開進攻,一場激烈的攻防戰就此展開,而渡江的前線部隊和北洋軍大批主力接戰的戰報也是傳回了南京城內。

陳敬雲只是看過了報告後就是交還給了袁方手中,只是說了句:“知道了!”

陳敬雲對前線戰事向來是不怎麼插手的,他對自己的所謂指揮才能是深有自知之明,胡亂指揮前線戰事並不是他的愛好。而且前線區區一個師的戰鬥也無法讓他重點關注,站在如今這個地位上,他關注的已經是戰略層面上的東西,比如他給前線將領定下的目標是合肥,至於前線的第二軍要怎麼去執行這個目標,是打下巢湖繼續北上,還是繞過去,那就是屬於戰術層面的事情,自然是有統帥部的諸多人去考慮這個問題,而如何拿下巢湖,也有第二軍指揮部的諸多參謀們去考慮這個問題,用不着陳敬雲自己來費心。

前來彙報軍務的袁方和陳儀走了後,外交部總長林長明進來了。

“現在那幫外國人怎麼說?”陳敬雲問着。

林長明道:“雖然有些困難,但是進展還是有的!現在美國和日`本兩國已經承認我大元帥府爲中國內戰之交戰團體,並且宣佈對我國之內戰保持中立。但是英國和其他國家卻是一直沒有給予明確的迴應!”

陳敬雲在南京重開了國會後,就是自己建立了一個大元帥府,暫行南方臨時政府的職務,和辛亥年成立了南京臨時政府時候一樣,成立大元帥府後外交部的人就是和列強各國接觸,試圖取得他們承認和中立的承諾,美國和日`本方面很好說,直接就承認南方的大元帥府爲中國內戰的交戰團體,並承諾保持中立。然而英國和法國以及德國乃至俄國都是保持了沉默,沒有宣佈國民軍乃是叛亂,也沒有承認國民軍是交戰團體,更加沒有公開承諾中立。雖然各國在南京以及上海的領事館已經和大元帥府密切接觸,但是依舊沒有一個公開宣佈的結果。

這裡面牽扯到了衆多的因素,比如第一個海關關餘,再比如鹽政,還有大元帥府對善後大借款的不承認等等。

首先是海關關餘,成立大元帥府後並宣佈進行北伐後,就宣佈所轄的南方各省的海關關餘不會上繳給北洋政府,然而現在的關餘卻是掌控在銀行團手中,銀行團硬是要交給袁世凱的話,陳敬雲只能是乾瞪眼,爲此大元帥府已經是多次公開譴責了並且發出了一些無關痛癢的威脅,比如收回關稅啊!

但現在說收回關稅只是口號而已,一方面是用來拉攏民心,一方面是用來威脅各國列強,但真正要做起來,那可不是一般的難,陳敬雲硬要做的話,那就是和列強徹底撕破臉皮,那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所以譴責外加威脅之餘,陳敬雲也提出了另外的解決方法,那就是把南方各省的海關關餘進行抵押,然後向各國貸款。鑑於英國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把貸款給陳敬雲養軍隊的,所以陳敬雲也是直接明言,這貸款的錢只用於民生以及工業方面,而且可以由銀行團監管貸款資金,自己保證不插手分毫。

儘管如何,英國方面也是嚴厲的拒絕了。

再者鹽政,善後大借款可是用全國鹽政和北方四省財政爲抵押的,但是南方各省的鹽政基本都被控制在國民軍和滇軍和桂軍手中,袁世凱肯定是拿不到南方各省一毛錢的鹽政來當抵押的,所以這也就造成了和列強的一個矛盾,列強要求大元帥府下控制的各省鹽政也作爲抵押品,各省不得死扣鹽政,這個要求完全就是要了南方各省的命,陳敬雲和唐繼堯以及陸榮廷哪怕腦子燒壞了都不會把這些佔據了他們極大一部分財政收入的鹽政給讓出去啊。

這一一系列的問題造成了大元帥府和英國,法國,德國,俄國等國的極大矛盾,這才讓英國等國遲遲不承認大元帥府。說根到底,這也是當初五國銀行團爲什麼要借那麼多錢給袁世凱統一中國的原因,借款生息是一方面,南方諸省的半獨立狀態損害了他們的諸多利益也是一方面。

“外交部繼續談着去,不過也不用急,這事談成了一就是個名頭,談不成了也無所謂!”陳敬雲對所謂的列強承認沒有太大的急迫感,承不承認都是一個樣,實際上的支持纔是最重要的,而自己和袁世凱的爭奪也不會因爲區區一個口中承認就會改變什麼。

話雖然如此,但是心裡不舒服也是有的,陳敬雲等林長明出去後,喃喃道:“以後你們也會求着我的時候!”

第143章 飛鴻號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698章 進軍琉球(一)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705章 bb-08輕型戰列艦‘少昊號’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657章 裝甲洪流(一)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323章 渡江計劃(一)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974章 南京談判(二)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709章 瘋狂時代的開始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277章 教育事(一)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386章 俞府婚宴第652章 雷達計劃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319章 南北,戰!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859章 生和死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969章 北非第385章 鐵路和基礎建設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五四十二章 慶祥重型機械公司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932章 唐津登陸(三)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538章 中蘇的第一戰第71章 各省局勢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747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71章 各省局勢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97章 航空工業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149章 吉利斯(三)第36章 軍服肩章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598章 鎮壓(一)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56章 內部爭鬥(二)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961章 低估(二)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296章 時代歸屬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932章 唐津登陸(三)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206章 妻妾諸事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592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89章 政治聚會
第143章 飛鴻號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698章 進軍琉球(一)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705章 bb-08輕型戰列艦‘少昊號’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657章 裝甲洪流(一)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323章 渡江計劃(一)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974章 南京談判(二)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709章 瘋狂時代的開始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277章 教育事(一)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386章 俞府婚宴第652章 雷達計劃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319章 南北,戰!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859章 生和死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969章 北非第385章 鐵路和基礎建設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五四十二章 慶祥重型機械公司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932章 唐津登陸(三)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538章 中蘇的第一戰第71章 各省局勢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747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71章 各省局勢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97章 航空工業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149章 吉利斯(三)第36章 軍服肩章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598章 鎮壓(一)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56章 內部爭鬥(二)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961章 低估(二)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296章 時代歸屬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932章 唐津登陸(三)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206章 妻妾諸事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592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89章 政治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