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卷14章 【佐證之人】

吟風樓內,朱棣與道衍秉燭而坐,正論着一本五代宰相馮道所着的《榮枯鑑》。

道衍和尚挨着朱棣,指着篇目笑道:“此書共有圓通、聞達、解厄、交結、節義、明鑑、謗言、示僞、降心、揣知十卷,卷卷不離‘小人’二字。”

因見朱棣疑惑,道衍復又解說:“《榮枯鑑》一書本是馮道於如何辨析小人、如何勾鬥小人的謀略之作,隨手翻看還過得去,但卻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當今皇子均以儒學爲根本,無論學文還是義理均師從宋濂等一干方正大家。像《榮枯鑑》這等出自馮道這樣不貞之士的詭詐謀略,是入不得他們法眼的,又豈會拿出來給殿下們講解呢?”

朱棣想了想,卻有些憾然道:“天下總有小人作祟,學些詭詐謀略未嘗不可,否則豈不總是好人遭罪,小人得逞?只要不入小人之道便好了。”

“非也,殿下”,道衍眸中閃着精光盯着朱棣,搖頭道:“與小人輩撕鬥得久了,就算是君子也會逐漸墮入魔道的,這一點殿下不可不知。與小人輩鬥,當以正義凜然勝之,這纔是大道。況且當今萬歲教育皇子,自然是要皇子們做個仁人君子,無論爲君還是爲臣,都有方正忠誠之氣。如《榮枯鑑》這等偏狹之作,是不會讓殿下們去觸碰的。”

朱棣心中並不苟同道衍的這番說辭,可覺得如此清談無益,便一笑轉了話頭:“方纔大師問本王夤夜纔回,是否有所收穫?嘿嘿嘿,本王此行確如那葉伯巨所供述的,在紅朝閣得了他洪武九年八月初三的畫作。”

“哦?洪武九年八月初三,他出了楊懷寧府果真就去了紅朝閣?”道衍眉毛一挑,似乎察覺到了什麼異樣。

朱棣見他模樣,不禁有些吃驚,頷首道:“這本是大師料定了的呀?爲何大師得了信反倒如此不可思議的模樣?”

道衍身子頓時鬆弛下來,轉臉透過木窗的薄紗呆呆望着外面出了一會神,許久方迴轉了頭,捻着念珠悵然道:“這些事貧僧早猜到是秦王所爲,只是他果真如此心狠手辣,實在太傷陰德。阿彌陀佛,與此人做耗,殿下不可不小心謹慎纔是。將來他還會做出什麼,真是難以預料。”

朱棣聽了也是爲之動容,忽然道:“二哥......總不至於謀反吧?”

“不會”,道衍斷然冷笑起來:“秦王乃是陰鷙之人,耍權弄術的陰招是有的。謀反這等公諸於衆的天大事,他沒那個膽量也沒那個氣魄。嘿嘿,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才最難防啊。秦王如此,殿下須得儘快剪除其羽翼!否則拖延越久,變故越多,殿下和太子就越危險。”

“可是光有一副字畫有什麼用?那茹太素矢口否認,咱們又能如之奈何?”朱棣不禁蹙眉沉吟起來。

唯一的人證不願惹火燒身出來佐證,確是極爲棘手!

道衍不自禁地起身踱了起來,吟風樓內復歸沉寂,只有一根香燭的“吱吱”灼燒之聲。直過了許久,道衍方回來坐定,瞧着案上《榮枯鑑》自語起來:“這茹太素乃是小人心性確屬無疑......小人......小人?......”

忽然道衍雙眸一閃,覷着朱棣唸叨:“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小人喻於利!殿下?!”

朱棣也正自沉思,聽他如此說不禁一愣:“大師莫非是要本王用銀錢收買於他,讓他出來佐證?這......”

這確並不怎麼高明?也並不一定管用!

這些話朱棣卻並沒有說出口,可道衍卻搖了搖頭:“殿下,貧僧所指之利並非銀錢之利,乃是利害之利!”

“利害之利?大師何意?”

道衍一手扶額,一手念珠捻得飛快:“於小人輩,若是用銀錢之利不能收買,那便以利害之事威壓於他。小人多色厲內荏,心性無骨,以威壓之法迫其妥協,必能奏效!”

“可是......又該如何威壓於他?這茹太素所畏者又是什麼?”朱棣端詳着道衍,只覺得弄不明白這和尚這打什麼啞謎。

“嘿嘿嘿......用一個死人”,道衍忽然笑道,蒼白的面色這昏暗的燈光下顯得尤爲詭異。

“什麼?用一個死人?什麼死人?”朱棣愕然,吃驚道。

道衍卻不答話,起身踱了幾步,忽然迴轉過身盯着朱棣,齒間蹦出一個人名來——“徐旺!”

“原山陽知縣徐旺?就是被本王殺了的徐旺?”朱棣有些不可思議地瞧着道衍。

道衍高深莫測地點了點頭:“不錯,殿下不需懷疑,就是被殿下一刀割了頭的山陽知縣徐旺!”

“這......如何能迫得了茹太素?”

“殿下難道忘了,您初次見那徐旺是這何地?”道衍閃着鬼火一樣的眼睛笑問朱棣。

初次見徐旺?

那卻是朱棣帶着朱能、丘福、鄭和從邗溝而上,拜訪這淮水擋道的秦王行舟時遇見的。那日秦王朱樉正在擺着酒宴,在座的人裡面除了幾個異能之士,還有就是永嘉候朱亮祖、四川衛指揮使丁玉,以及這山陽知縣徐旺了。

“怎麼?二哥?秦王?”朱棣詫異道。

道衍眯着眼,點了點頭:“不錯,這徐旺一介小吏,如何上了秦王的酒宴。況且,從徐旺選女入□□這些事........嘿嘿,貧道斷定這徐旺乃是秦王的一根‘紅線頭’!”

紅線頭是秦王多年營建的暗樁組織,分佈各地,專一爲秦王朱樉探聽消息、收羅美女、堆積珠寶。當年空印一案的始作俑者,山東濟寧府下曹縣知事程貢,便是秦王手下的一根“紅線頭”罷了。

“這並不出奇,本王也是料定那徐旺是二哥的一個耳目。只是,這有何關礙?二哥的紅線頭遍佈天下,這有什麼出奇之處?”朱棣仍是不明就理。

道衍閃着眼詭異一笑:“嘿嘿嘿,殿下難道忘了,秦王這棲霞山的私邸如今也是甕中之鱉,殿下早晚是要除掉的。秦王的紅線頭歸哪裡掌管?還不是棲霞私邸麼?殿下一旦剿除棲霞山,將秦王的紅線頭公之於衆,以當今萬歲的深沉克忌性子,還不知要疑心到何種地步?那些個紅線頭,或是那些個與紅線頭有什麼牽連之人,只怕都難逃一死啊!”

“你是說......”朱棣眼中精光“霍”的一跳,已若有若無地明白了這道衍和尚的用意!

三卷30章 【步步爲營】第十五章 【奇謀救朝】三卷54章 【秦王背後】第十三章 【太廟重逢】第九章 【於皇寺內】三卷30章 【步步爲營】第四十章 【二人鬥法】五卷20章 【夤夜陛見】五卷23章 【北平得信】四卷30章 【太廟遴選】第七章 【利誘御史】五卷42章 【嫡爲生變】第三十七章 【天降靈兒】五卷26章 【蹊蹺毒殺】二卷27章 【巧言設謀】五卷35章 【大雪封山】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第二十三章 【離家出走】四卷41章 【郭恆案發】三卷14章 【佐證之人】五卷47章 【過眼雲煙】四卷21章 【北征大捷】第二十一章 【東宮論道】五卷42章 【嫡爲生變】二卷20章 【老將爭雄】四卷30章 【太廟遴選】五卷第5章 【清茶怪味】四卷44章 【大慶壽寺】五卷54章 【設計擒王】二卷35章 【降職疑雲】三卷39章 【紅市競價】二卷24章 【暗箭難防】五卷28章 【入宮請見】五卷15章 【秦王惡行】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三卷31章 【甕中捉鱉】五卷33章 【秦王出局】五卷46章 【京師遇冷】四卷19章 【升帳點將】第二十六章 【楊府滅門】三卷7章 【風月秦淮】第八章 【中都鳳陽】四卷41章 【郭恆案發】四卷12章 【深謀遠慮】三卷32章 【大功得成】二卷19章 【天德將臺】五卷第8章 【別宮鬥口】四卷45章 【貪墨真相】五卷27章 【明詔天下】五卷38章 【百官跪迎】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三卷53章 【太子搶功】三卷28章 【重燃曙光】五卷40章 【同胞兄弟】第二十六章 【楊府滅門】三卷51章 【紀張會合】四卷39章 【御醫華中】四卷39章 【御醫華中】二卷8章 【秦晉相鬥】五卷48章 【建文登基】四卷23章 【紀綱奏事】二卷32章 【風水寶地】三卷16章 【終定人選】四卷33章 【敕立世子】四卷第14章 【燕王從軍】三卷25章 【功敗垂成】二卷5章 【秦王酒宴】四卷47章 【歷史之謎】二卷7章 【行舟奇人】五卷24章 【大變在即】三卷6章 【叔侄相見】二卷7章 【行舟奇人】三卷42章 【鬼話連篇】二卷3章 【單刀赴會】五卷第6章 【油壺茶香】第二十三章 【離家出走】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二卷42章 【角山設關】五卷23章 【北平得信】五卷24章 【大變在即】二卷2章 【王府護衛】第十五章 【奇謀救朝】第二十三章 【離家出走】三卷37章 【暗入揚州】三卷30章 【步步爲營】三卷5章 【奉旨查案】二卷3章 【借力打力】二卷20章 【老將爭雄】第四十八章 【情到濃時】三卷35章 【忠心耿耿】第八章 【中都鳳陽】三卷19章 【道貌岸然】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三卷36章 【據爲己有】四卷第8章 【衆將出迎】二卷2章 【王府護衛】三卷36章 【據爲己有】第一章 【古寺奇遇】
三卷30章 【步步爲營】第十五章 【奇謀救朝】三卷54章 【秦王背後】第十三章 【太廟重逢】第九章 【於皇寺內】三卷30章 【步步爲營】第四十章 【二人鬥法】五卷20章 【夤夜陛見】五卷23章 【北平得信】四卷30章 【太廟遴選】第七章 【利誘御史】五卷42章 【嫡爲生變】第三十七章 【天降靈兒】五卷26章 【蹊蹺毒殺】二卷27章 【巧言設謀】五卷35章 【大雪封山】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第二十三章 【離家出走】四卷41章 【郭恆案發】三卷14章 【佐證之人】五卷47章 【過眼雲煙】四卷21章 【北征大捷】第二十一章 【東宮論道】五卷42章 【嫡爲生變】二卷20章 【老將爭雄】四卷30章 【太廟遴選】五卷第5章 【清茶怪味】四卷44章 【大慶壽寺】五卷54章 【設計擒王】二卷35章 【降職疑雲】三卷39章 【紅市競價】二卷24章 【暗箭難防】五卷28章 【入宮請見】五卷15章 【秦王惡行】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三卷31章 【甕中捉鱉】五卷33章 【秦王出局】五卷46章 【京師遇冷】四卷19章 【升帳點將】第二十六章 【楊府滅門】三卷7章 【風月秦淮】第八章 【中都鳳陽】四卷41章 【郭恆案發】四卷12章 【深謀遠慮】三卷32章 【大功得成】二卷19章 【天德將臺】五卷第8章 【別宮鬥口】四卷45章 【貪墨真相】五卷27章 【明詔天下】五卷38章 【百官跪迎】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三卷53章 【太子搶功】三卷28章 【重燃曙光】五卷40章 【同胞兄弟】第二十六章 【楊府滅門】三卷51章 【紀張會合】四卷39章 【御醫華中】四卷39章 【御醫華中】二卷8章 【秦晉相鬥】五卷48章 【建文登基】四卷23章 【紀綱奏事】二卷32章 【風水寶地】三卷16章 【終定人選】四卷33章 【敕立世子】四卷第14章 【燕王從軍】三卷25章 【功敗垂成】二卷5章 【秦王酒宴】四卷47章 【歷史之謎】二卷7章 【行舟奇人】五卷24章 【大變在即】三卷6章 【叔侄相見】二卷7章 【行舟奇人】三卷42章 【鬼話連篇】二卷3章 【單刀赴會】五卷第6章 【油壺茶香】第二十三章 【離家出走】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二卷42章 【角山設關】五卷23章 【北平得信】五卷24章 【大變在即】二卷2章 【王府護衛】第十五章 【奇謀救朝】第二十三章 【離家出走】三卷37章 【暗入揚州】三卷30章 【步步爲營】三卷5章 【奉旨查案】二卷3章 【借力打力】二卷20章 【老將爭雄】第四十八章 【情到濃時】三卷35章 【忠心耿耿】第八章 【中都鳳陽】三卷19章 【道貌岸然】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三卷36章 【據爲己有】四卷第8章 【衆將出迎】二卷2章 【王府護衛】三卷36章 【據爲己有】第一章 【古寺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