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卷54章 【秦王背後】

棲霞山被破之後的種種線索都指向了秦王朱樉,人人都認爲這個秦王此番是在劫難逃了。只有道衍和尚認爲秦王絕不會束手待斃、要扳倒秦王可沒那麼簡單。其實還有深的一層意思道衍沒有說出來,那就是如果秦王倒了,就只會剩下太子朱標一家獨大,以如今燕王朱棣的地位是萬難與之爭鋒的。秦王一倒,就再也沒人能撼動太子的儲君之位了,道衍原定好的借力打力、漁翁得利的計策自然也就沒法實現了。

想了想,道衍沉吟着說道:“秦王殿下是當今除了太子之外地位最尊崇、也是權勢最大的一個皇子,如今人人都在看着這個案子,其實說到底,是在看着太子和秦王撕破臉。可是,嘿嘿,偏偏卻忽略了一個人。這個人地位不可謂不高,權勢不可謂不大,可是被秦王擋着,倒顯不出來了。哈哈哈”

“哦?誰?”,朱棣和張玉經他一說,波光都爲之一跳,異口同聲地問。

道衍一雙三角眼閃着鬼火一樣的光亮,在昏暗的燈光下陰沉沉地可怕,幽幽地笑了笑,許久方從齒間蹦出幾個字來:“中書省左丞相,胡惟庸!”

“胡惟庸?怎至於呢?”,張玉不明底細,聽說這個潑天大案還將權傾一時的宰相也牽連了進來,也不禁駭然。心裡想着,這個案子若是這麼發展下去,還不定又會牽扯出什麼皇親國戚、功臣舊部呢,到時候不知多少家庭又要家破人亡了!

“怎麼就不至於了?”,道衍淡淡一笑:“右丞相汪廣洋的死狀可是與當年誠意伯劉伯溫的死狀一模一樣啊。既然汪廣洋是被秦王私邸的□□毒死的,□□的源頭就已找到。只需問一問,還怕當年的案子不能真相大白嗎?哼哼,當年的案子,人人都知道是左丞相胡惟庸的手腳,卻礙於他的權勢,沒人敢揭發罷了。如今有太子主審,求功心切,胡惟庸素來又親近秦王,可沒少給太子下套啊。如今能栽在太子手裡,想必他是不會手下留情的......”

聽道衍侃侃而談,就連朱棣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這......就算事實真如大師所言,當年毒死劉伯溫的真的是胡惟庸,可如今秦王的大案勢必會震驚天下,皇上真的會動左丞相這個左膀右臂?要審查秦王這麼大的案子,沒有他,只怕不行吧?”

“哦?殿下這麼看?”道衍眉毛一挑,盯着朱棣問道:“殿下覺得,皇上勢必會先處理了秦王殿下的案子,而後纔會騰出手腳來出掉胡惟庸?”

“難道不是嗎?”朱棣奇道。

“不,不,殿下這麼想,壓根兒就想錯了”,道衍搖着頭起身踱了兩步,斷然道。

張玉卻吃了一驚——好哇,這和尚是何許人啊?在燕王面前居然竟然敢這麼說話,也太膽大,太放肆了些吧?

只見道衍卻不管不顧,兀自說道:“殿下難道到現在還不瞭解自己的父皇嗎?當今皇上是那種對臣下勢力瞻前顧後、左右權衡之主嗎?哼哼,在和尚我看來,當今皇帝像漢武帝劉徹,也像宋□□趙匡胤——‘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是何其英雄豪氣的一句話啊。對一個小小的胡惟庸,皇上豈會放在眼裡。況且,皇上早就有心除掉中書省了。只怕從誠意伯劉伯溫慘死,朝中無人敢仗義執言那一日起,皇上就已經種下了心魔呢。試想一下,有哪個人主能容得手下有一個人見人怕、一手遮天的宰相呢?更何況是從腥風血雨裡走出來的當今洪武皇帝?前些年,皇上將老宰相李善長、駐守北平的李文忠調入京師,其實爲的就是分剝中書省的權利,制衡左丞相胡惟庸的。除掉他,去掉中書省,皇上就可以大權獨攬。只是一直以來,缺的,只是一個藉口,一個由頭罷了。如今天上掉下這麼好的一個機會,以皇上的謀略,又豈會錯失良機?”

道衍頓了頓,忽然嘆了口氣:“哎,其實......以當今皇上的手段和威望,只要在位一天,就沒人能做得了耗,也沒人敢動什麼心思。皇上要除掉中書省,只是爲羸弱的朱標太子鋪路罷了。爲這個太子,皇上可沒少費功夫,也沒少殺人啊。皇上這是要將惡名擔於一身,留下一個大好江山,讓這個太子去以仁治天下。哎,這份深沉地心思,只怕太子都不自知,反倒時常與皇上爭辯仁義,真真是可悲,又可嘆。皇上這幾年時常心灰意冷,甚至於對太子心寒,不就是因爲太子沒有參透其中的三層妙義嘛!”

這確是看得深了,也見得透徹,朱棣心中慨然而嘆,面上卻不顯露出來,就着話頭問道:“可就算皇上有心除掉中書省和胡惟庸,以如今的局面,只怕不是時候啊?一個皇子,一個宰相,攪鬧不好,動了國本,可就不合算了呀?!”

“動搖國本?這一條,殿下大可以放心。只要皇上在一日,國本就動不了,也是垮不了的”,道衍似乎精神耗盡,病怏怏、緩緩地說:“而且,是否真會動秦王,只怕還未可知呢。且看秦王的後招吧,但有說得過去的理由,皇上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隨他去的。皇上殺人無數,其實對幾個皇子,卻是護犢情深得很啊。將你們打發到封地守邊,卻把太子團團保護在京師護侍起來,這是極高明的一招啊。皇上難道不知《漢書》嗎?難道不知道漢朝就是因爲分封諸王於封地,而至景帝時的‘七國之亂’,不得不殺了一代賢臣晁錯?這是驚天動地的大事,皇上不會不知的!可既已知分封諸王的弊端,皇上還是要如此做法,殿下就不覺得奇怪嗎?”

其實自從燕王被派往封地,這個謎團就一直纏繞未解,此時道衍自己說了出來,不禁放了酒杯,側耳靜聽。

“哼哼,當今皇上的分封諸王和東漢時候有些不一樣”,道衍四肢一攤,軟綿綿地依靠在椅子上,似乎已經累極,只一對眼睛精光閃爍,聲音很沉,卻猶如金石之音,在這吟風樓裡響徹:“東漢時各地諸王的權柄太大,如今皇上分封諸王於封地,名爵極高,卻有一條——兵權極薄。兵權在哪兒呢?在朝廷的手裡,在皇帝的手裡。這就可以免了東漢時期諸王自成體系,敢於朝堂叫板皇帝的弊端。而且,諸王分於各地,可保朱氏血脈繁衍,就算皇權動搖,江山也不至於落入他姓之手。哼哼,皇上這一招,恐怕妙謀了不知多少年了,也斟酌了不知多少年了啊。”

第三十二章 【天定良緣】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五卷36章 【冒雪探營】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五卷13章 【臨水樓內】三卷39章 【紅市競價】三卷26章 【短兵相接】三卷28章 【重燃曙光】四卷35章 【暴雨前夕】三卷39章 【紅市競價】五卷26章 【蹊蹺毒殺】五卷第9章 【夜宿飛霜】二卷1章 【邗溝遇阻】三卷33章 【晴天霹靂】三卷30章 【步步爲營】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四卷33章 【敕立世子】三卷51章 【紀張會合】四卷47章 【歷史之謎】第八章 【中都鳳陽】二卷3章 【單刀赴會】五卷17章 【夜宿潼關】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二卷24章 【暗箭難防】五卷39章 【後起之秀】第十章 【殺伐工匠】二卷3章 【單刀赴會】五卷35章 【大雪封山】五卷48章 【建文登基】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五卷33章 【秦王出局】第十三章 【太廟重逢】第三十二章 【天定良緣】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五卷55章 【一舉兩得】五卷18章 【王官待客】二卷36章 【陰謀算計】五卷第6章 【油壺茶香】四卷43章 【通州尋主】五卷33章 【秦王出局】五卷35章 【大雪封山】四卷22章 【皇后薨逝】五卷33章 【秦王出局】五卷46章 【京師遇冷】五卷42章 【嫡爲生變】三卷7章 【風月秦淮】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二卷10章 【慈雲禪寺】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四卷34章 【重回北平】四卷20章 【大戰前夕】二卷35章 【降職疑雲】五卷22章 【太子暴斃】第二十三章 【離家出走】五卷50章 【託付王子】五卷26章 【蹊蹺毒殺】五卷14章 【不似人間】三卷42章 【鬼話連篇】四卷33章 【敕立世子】二卷25章 【隆福爲宮】五卷43章 【事成定局】三卷16章 【終定人選】五卷38章 【百官跪迎】四卷36章 【疑案重重】五卷55章 【一舉兩得】五卷第9章 【夜宿飛霜】第三十五章 【無端蒙冤】三卷34章 【胡攪蠻纏】五卷40章 【同胞兄弟】五卷36章 【冒雪探營】二卷2章 【王府護衛】五卷第7章 【西入臨潼】第二十三章 【離家出走】二卷14章 【扶危救困】二卷28章 【火德真君】二卷33章 【金石彌音】四卷42章 【猶豫不決】第六章 【丞相當朝】五卷49章 【朝廷設謀】二卷16章 【調兵遣將】五卷20章 【夤夜陛見】五卷49章 【朝廷設謀】三卷9章 【紈絝子弟】三卷33章 【晴天霹靂】四卷45章 【貪墨真相】第二十八章 【長堤告白】五卷34章 【二王選一】五卷第2章 【太子西巡】二卷3章 【單刀赴會】四卷22章 【皇后薨逝】三卷14章 【佐證之人】五卷39章 【後起之秀】二卷25章 【隆福爲宮】四卷48章 【收攏民心】二卷6章 【燕王請罪】第七章 【利誘御史】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二卷22章 【無雙力士】四卷第11章 【深夜來訪】
第三十二章 【天定良緣】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五卷36章 【冒雪探營】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五卷13章 【臨水樓內】三卷39章 【紅市競價】三卷26章 【短兵相接】三卷28章 【重燃曙光】四卷35章 【暴雨前夕】三卷39章 【紅市競價】五卷26章 【蹊蹺毒殺】五卷第9章 【夜宿飛霜】二卷1章 【邗溝遇阻】三卷33章 【晴天霹靂】三卷30章 【步步爲營】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四卷33章 【敕立世子】三卷51章 【紀張會合】四卷47章 【歷史之謎】第八章 【中都鳳陽】二卷3章 【單刀赴會】五卷17章 【夜宿潼關】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二卷24章 【暗箭難防】五卷39章 【後起之秀】第十章 【殺伐工匠】二卷3章 【單刀赴會】五卷35章 【大雪封山】五卷48章 【建文登基】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五卷33章 【秦王出局】第十三章 【太廟重逢】第三十二章 【天定良緣】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五卷55章 【一舉兩得】五卷18章 【王官待客】二卷36章 【陰謀算計】五卷第6章 【油壺茶香】四卷43章 【通州尋主】五卷33章 【秦王出局】五卷35章 【大雪封山】四卷22章 【皇后薨逝】五卷33章 【秦王出局】五卷46章 【京師遇冷】五卷42章 【嫡爲生變】三卷7章 【風月秦淮】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二卷10章 【慈雲禪寺】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四卷34章 【重回北平】四卷20章 【大戰前夕】二卷35章 【降職疑雲】五卷22章 【太子暴斃】第二十三章 【離家出走】五卷50章 【託付王子】五卷26章 【蹊蹺毒殺】五卷14章 【不似人間】三卷42章 【鬼話連篇】四卷33章 【敕立世子】二卷25章 【隆福爲宮】五卷43章 【事成定局】三卷16章 【終定人選】五卷38章 【百官跪迎】四卷36章 【疑案重重】五卷55章 【一舉兩得】五卷第9章 【夜宿飛霜】第三十五章 【無端蒙冤】三卷34章 【胡攪蠻纏】五卷40章 【同胞兄弟】五卷36章 【冒雪探營】二卷2章 【王府護衛】五卷第7章 【西入臨潼】第二十三章 【離家出走】二卷14章 【扶危救困】二卷28章 【火德真君】二卷33章 【金石彌音】四卷42章 【猶豫不決】第六章 【丞相當朝】五卷49章 【朝廷設謀】二卷16章 【調兵遣將】五卷20章 【夤夜陛見】五卷49章 【朝廷設謀】三卷9章 【紈絝子弟】三卷33章 【晴天霹靂】四卷45章 【貪墨真相】第二十八章 【長堤告白】五卷34章 【二王選一】五卷第2章 【太子西巡】二卷3章 【單刀赴會】四卷22章 【皇后薨逝】三卷14章 【佐證之人】五卷39章 【後起之秀】二卷25章 【隆福爲宮】四卷48章 【收攏民心】二卷6章 【燕王請罪】第七章 【利誘御史】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二卷22章 【無雙力士】四卷第11章 【深夜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