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第8章 【別宮鬥口】

華清池,又名華清宮,位於臨潼西北,背驪山、面渭水而建,原是唐時的皇家別宮。白居易曾作《驪宮高》,詩曰:“高高驪山上有宮,朱樓紫殿三四重”,說的就是華清宮。相傳西周時的周幽王就已在驪山修建此處別宮,秦、漢、隋各代先後重加修建,至唐代則數次增建,初名曰湯泉宮,後改名溫泉宮。到玄宗時則大興土木,治湯井爲池,環山列宮,至此得名,曰華清宮。因其宮建於溫泉之上,所以亦稱爲華清池。

朱標一行由臨潼關東門騎馬南行,只一個時辰便到了華清池的望京門。稀罕的是門外竟還有軍士把守。朱標詫異地拿眼瞧了瞧李景隆:“不是說這華清池都已經壞得不成樣子了麼?怎麼還有軍士把守着?”

李景隆挨着朱標當先而行,幾名軍士顯然都認得李景隆,躬身行禮:“參加李將軍”,並不敢阻攔。

李景隆微頷首,也不說話,入瞭望京門,這才悄聲跟太子解釋道:“先前長興侯耿炳文營建西安時,因萬歲曾有意遷都西安的意思。殿下知道,長興侯是個謹小慎微之人,想着這華清池歷朝歷代都是皇家別宮,極緊要的地方,自也不敢大意,便將這華清池給看管起來了。秦王殿下就藩之後,除了大肆興建□□,也在打這裡的主意呢,前些年已經着手修繕了。下官自接管了西安防衛,也是不敢馬虎的”。

聽說秦王私下營建別宮,朱標眼中只波光一閃,卻不說話,徑自往裡走去。待往西南方向走了不到十步,衆人卻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但見偌大的清池邊林聳塔繞,由北至南,樓宇、亭臺、石塔,星星點點、錯落有致鋪將開來,絢麗得就猶如一幅濃墨畫卷。而在池水的另一側,挨着水面竟坐北朝南矗立着一座比城樓還高的恢弘殿宇。只殿宇東側已然塌陷了下去,牆面也斷出成了幾截,露出的青磚上隱約可見青苔雜草叢生,顯見是有些年月了。

“這就是芙蓉園了”,李景隆站在朱標身邊,望着這處殿宇悠然嘆了口氣:“哎,這已經是被秦王殿下稍加修繕過的模樣了。多少富貴成了煙雲啊?當年這裡的繁華不知羨煞了多少人呢。可如今呢,還不是成了這副光景?真是可惜了。殿下,您如今還只是在遠處瞧呢,還看不出什麼。待走近了,殿下便會曉得其實這裡頭的亭臺大多都已是毀了的。只是大唐的氣魄,還隱隱地瞧得出端倪的。”

朱標緩緩地點了點頭:“我當年與宋老學士在應天府時曾看過唐時的畫士李昭道所作《芙蓉園》的摹本,當時便被這芙蓉園的氣魄驚住了,原還道是文人雅士閒了意想天開呢。今天算是終於見了見它的顏色,才知李昭道所畫,也只是它的十之二三罷了。若是這芙蓉園能留存下來,真不知會是如何的驚世駭俗呢?”

“在唐時,這芙蓉園只是太宗皇帝賞賜給李泰的一座御院。芙蓉園在這華清池,也只是冰山一角罷了”,李景隆跟着朱標緩緩往裡走,一邊解說:“據說當年南至驪山西繡嶺,北到北什字,東至石甕谷,西到牡丹溝,可全是華清池的地界呢。嘿嘿,一個華清池,無論是從東到西,還是從南到北,就算騎着快馬來跑,沒有大半個時辰也是不行的。”

一旁的黃子澄、胡延平、張昺都在京師爲官多年,也算是見了不少世面、讀過不少典籍的人,可聽李景隆說起這麼一箇舊朝別宮的規模竟如此之大,也是不禁咋舌吃驚。

朱標四下看着裡頭的景緻,悠然而嘆道:“畢竟是歷朝古都,確是不凡。說起氣宇來,應天還真是比不了的。怪不得父皇至今還惦記着遷都之事呢。”

李景隆雖說是武將,卻也博學,順着朱標的話點頭說道:“這西安八水環繞,而入黃河,乃是始祖軒轅黃帝和神農炎帝的源起之地。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融而爲一,便成華夏,華夏至漢代而稱爲漢人,唐以後又稱爲唐人,千百年來流傳至今啊。這樣的地界,自是非比尋常。皇上會有遷都的想頭,並不奇怪。”

說着李景隆又設了一問:“殿下一路走來,不知以爲這秦地如何?”

“瞧着你的意思......看來你也是想遷都了?!”朱標淡然一笑:“若論地勢之險,這西安確是易守難攻的去處。這一條,江南是比不得的。況且,雄踞秦晉之地,居高臨下,要佔中原猶如探囊取物一般。這倒正印了三國時諸葛武侯所定的‘三分天下,佔川漢而望魏,取魏則可南下橫掃東吳,一統天下’的方略了。”

論起軍事,正合了李景隆的喜好,便來了興頭:“當年秦滅六國,也是先滅韓,取武關以守門戶。再往北滅趙,接着滅魏,自此將秦晉之地連成一片,據爲己有。而後方是北上取燕,之後纔是由北往南,滅了齊國,最後方滅了南邊的楚。再看看唐,卻是先就佔了關中之地,滅了薛舉從而佔了隴西,後殺劉武周,從而將秦晉攏入袖中,依爲根基。接着方纔南下東進,與王世充、竇建德爭中原。至於江南之地,直到武德七年方纔徹底平底,天下歸一。再看宋,也不外如是。所以說起來,天下之爭,在於關中與中原之爭。可二者相較之下,關中佔着地利,最易成事。這便是爲什麼宋□□趙匡胤由中原而得天下,卻仍想着遷都西安,佔據關隴爲都了。”

黃子澄貧寒出身,又是南方人,此時見李景隆口若懸河、不無得意地貶南頌北,不禁心裡對這位風姿卓越的世家公子生出些許膩味兒來,忽然插口道:“曹國公世代名將,於天下戰法自是高人一籌。只是下官有些不解,依這曹國公所言,歷朝歷代一統天下,都無外乎由北而南,所不同者唯在先佔關隴還是先佔中原,不知是否?”

“自是如此”,李景隆不查黃子澄神色有異,還道是他有意請教,便耐心解說:“其實關隴和中原之爭,也只在宋一朝。除宋之外,歷朝均是先佔關隴,而後中原。所以這一條,其實也並沒什麼可爭議的。”

“那當今皇上呢?”黃子澄忽然眨眼問道:“洪武朝難道不是先佔了江南,而後才滅了張士誠,最後北上驅了元賊,佔了大都,再西進取了關隴之地麼?依這曹國公所言,難道我洪武一朝,不是天下一統麼?”

黃子澄心頭也不知哪兒來的怒氣,一時衝動竟說將出來。可說出來的話,連自己都嚇了一跳。

三卷41章 【鬥謀用詐】第二十八章 【長堤告白】五卷24章 【大變在即】五卷53章 【謀奪九門】三卷31章 【甕中捉鱉】三卷7章 【風月秦淮】三卷44章 【怪誕私邸】五卷24章 【大變在即】三卷21章 【夜闖茹府】第二十八章 【長堤告白】二卷15章 【計議賑災】三卷31章 【甕中捉鱉】五卷第3章 【潼關跋涉】三卷49章 【一勞永逸】五卷38章 【百官跪迎】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二卷35章 【降職疑雲】四卷44章 【大慶壽寺】四卷第2章 【返回北平】四卷20章 【大戰前夕】五卷42章 【嫡爲生變】四卷46章 【理財奇人】四卷16章 【啓用舊將】第三十七章 【天降靈兒】三卷42章 【鬼話連篇】第八章 【中都鳳陽】四卷23章 【紀綱奏事】四卷27章 【齷齪不堪】三卷24章 【別有他圖】四卷第4章 【朝廷邸報】二卷43章 【夜探灰山】三卷51章 【紀張會合】二卷21章 【燕王入城】五卷27章 【明詔天下】二卷34章 【二虎相鬥】三卷25章 【功敗垂成】三卷33章 【晴天霹靂】四卷40章 【骨肉相殘】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三卷35章 【忠心耿耿】三卷19章 【道貌岸然】四卷29章 【皇帝情深】五卷36章 【冒雪探營】第三十一章 【夜審楊英】三卷16章 【終定人選】五卷39章 【後起之秀】四卷15章 【算無遺策】三卷35章 【忠心耿耿】五卷53章 【謀奪九門】二卷3章 【單刀赴會】五卷30章 【殿內諫言】三卷52章 【私邸被破】第二十五章 【寺廟姻緣】三卷43章 【大雪紛飛】三卷16章 【終定人選】三卷30章 【步步爲營】三卷5章 【奉旨查案】二卷22章 【無雙力士】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五卷第6章 【油壺茶香】五卷46章 【京師遇冷】第四十章 【二人鬥法】四卷25章 【燕王哭靈】三卷31章 【甕中捉鱉】三卷54章 【秦王背後】五卷43章 【事成定局】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二卷36章 【陰謀算計】五卷31章 【太子人選】五卷第9章 【夜宿飛霜】五卷35章 【大雪封山】三卷51章 【紀張會合】第三章 【笑算姻緣】四卷27章 【齷齪不堪】二卷16章 【調兵遣將】三卷18章 【監察御史】二卷36章 【陰謀算計】五卷22章 【太子暴斃】五卷18章 【王官待客】五卷35章 【大雪封山】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第二十六章 【楊府滅門】四卷30章 【太廟遴選】三卷30章 【步步爲營】三卷15章 【謀之以詐】二卷41章 【計議用兵】四卷第7章 【北征軍至】二卷29章 【瘋癲道士】第二十章 【皇帝提親】第九章 【於皇寺內】三卷36章 【據爲己有】二卷42章 【角山設關】四卷25章 【燕王哭靈】二卷39章 【滑稽千戶】五卷55章 【一舉兩得】三卷14章 【佐證之人】四卷36章 【疑案重重】五卷49章 【朝廷設謀】第四十一章 【柳莊居士】
三卷41章 【鬥謀用詐】第二十八章 【長堤告白】五卷24章 【大變在即】五卷53章 【謀奪九門】三卷31章 【甕中捉鱉】三卷7章 【風月秦淮】三卷44章 【怪誕私邸】五卷24章 【大變在即】三卷21章 【夜闖茹府】第二十八章 【長堤告白】二卷15章 【計議賑災】三卷31章 【甕中捉鱉】五卷第3章 【潼關跋涉】三卷49章 【一勞永逸】五卷38章 【百官跪迎】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二卷35章 【降職疑雲】四卷44章 【大慶壽寺】四卷第2章 【返回北平】四卷20章 【大戰前夕】五卷42章 【嫡爲生變】四卷46章 【理財奇人】四卷16章 【啓用舊將】第三十七章 【天降靈兒】三卷42章 【鬼話連篇】第八章 【中都鳳陽】四卷23章 【紀綱奏事】四卷27章 【齷齪不堪】三卷24章 【別有他圖】四卷第4章 【朝廷邸報】二卷43章 【夜探灰山】三卷51章 【紀張會合】二卷21章 【燕王入城】五卷27章 【明詔天下】二卷34章 【二虎相鬥】三卷25章 【功敗垂成】三卷33章 【晴天霹靂】四卷40章 【骨肉相殘】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三卷35章 【忠心耿耿】三卷19章 【道貌岸然】四卷29章 【皇帝情深】五卷36章 【冒雪探營】第三十一章 【夜審楊英】三卷16章 【終定人選】五卷39章 【後起之秀】四卷15章 【算無遺策】三卷35章 【忠心耿耿】五卷53章 【謀奪九門】二卷3章 【單刀赴會】五卷30章 【殿內諫言】三卷52章 【私邸被破】第二十五章 【寺廟姻緣】三卷43章 【大雪紛飛】三卷16章 【終定人選】三卷30章 【步步爲營】三卷5章 【奉旨查案】二卷22章 【無雙力士】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五卷第6章 【油壺茶香】五卷46章 【京師遇冷】第四十章 【二人鬥法】四卷25章 【燕王哭靈】三卷31章 【甕中捉鱉】三卷54章 【秦王背後】五卷43章 【事成定局】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二卷36章 【陰謀算計】五卷31章 【太子人選】五卷第9章 【夜宿飛霜】五卷35章 【大雪封山】三卷51章 【紀張會合】第三章 【笑算姻緣】四卷27章 【齷齪不堪】二卷16章 【調兵遣將】三卷18章 【監察御史】二卷36章 【陰謀算計】五卷22章 【太子暴斃】五卷18章 【王官待客】五卷35章 【大雪封山】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第二十六章 【楊府滅門】四卷30章 【太廟遴選】三卷30章 【步步爲營】三卷15章 【謀之以詐】二卷41章 【計議用兵】四卷第7章 【北征軍至】二卷29章 【瘋癲道士】第二十章 【皇帝提親】第九章 【於皇寺內】三卷36章 【據爲己有】二卷42章 【角山設關】四卷25章 【燕王哭靈】二卷39章 【滑稽千戶】五卷55章 【一舉兩得】三卷14章 【佐證之人】四卷36章 【疑案重重】五卷49章 【朝廷設謀】第四十一章 【柳莊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