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19章 【升帳點將】

就在衆人商議用兵過後沒幾天,應天府的加急快報就送到了北征大營——“南邊戰事已定,由西平侯沐英領原南征軍十萬赴北平府,統歸魏國公、徵虜大將軍徐達節制。魏國公徐達自少年時即追隨朕之左右,建功無數,今更乃是朕之股肱,朝廷之柱石。朕料魏國公定能不負朕望,解大明北境邊患於一役,朕於京師翹首以盼魏國公凱旋。信國公湯和、西平侯沐英、潁川侯傅友德,及北平、燕山諸守均由魏國公節制,北境軍事由魏國公一人獨斷,不必奏朕。若有膽敢不尊軍令者,無論何人,魏國公可依軍法行事即可,亦不必奏朕!”

又過了幾日,這份將數十萬大軍生殺大權、將皇帝無疑的信任給予魏國公徐達一人的昭旨就見諸邸報,分發天下十三行省各有司衙門,天下爲之駭然,朝臣無不嘖嘖稱羨。

若說天下還有一人爲之惴惴不安的話,那便是魏國公徐達了。徐達太瞭解這位洪武皇帝的性子了。皇帝越是將權力給你,越是將對你的信任昭告天下,徐達就越是膽戰心驚,惶惶不可終日。

一連三日,徐達都沒有買出大營一步,只是對着昭旨揣摩了一遍又一遍,方提筆寫了一篇叩謝天恩的萬言回折。回折除了叩謝天恩之外,還有三層意思。

一是將北邊局勢,自己與燕王朱棣、信國公湯和、潁川侯傅友德商議定了的用兵方略詳詳細細、原原本本、一五一十地陳奏給了皇帝。其實當徐達看到洪武皇帝旨意中“北境軍士由魏國公一人獨斷,不必奏朕”時,徐達就明白,這用兵的方略是肯定得奏報給皇帝的,不僅要奏,更要一五一十、自己是如何想、如何應對,都要奏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徐達跟了皇帝大半輩子,太瞭解皇帝的心思了,也將如今朝堂上的局勢看得太透徹,否則他在應天時就不會天天躲在莫愁湖讀書釣魚了。皇帝朱元璋這次會重新啓用他這位功高震主的第一功臣,一是爲了要他將北邊軍事教給爲大明駐守北邊門戶的燕王朱棣,二是期望趁自己還在世,彈壓得住,派出戰神徐達來一舉平了殘元,將大明的邊患除得乾乾淨淨,到時候就可以放心大膽地除掉握着兵權、掌着軍威的功高武將,爲柔弱的太子鋪好登基之路。

徐達回折的第二層意思則詳細地陳述了前番燕王朱棣夜襲灰山、射傷朵兒不花,破了元兵要聯合高麗、女真、流寇圖謀山海關的詭計,從而重新佔據了遼陽要地。又詳細地將火真道長如何於萬軍叢中救了燕王,如今又是如何地走投無路卻仍然暗中潛入燕山爲北征大軍刺探軍情,這些從朱棣口中聽說的、有的沒的事情一一奏了上去。臨了請旨招安火真等一干山匪爲朝廷所用。

這確是直指了皇帝的癢處。說白了,洪武皇帝朱元璋當年落魄不堪時,有什麼事兒沒幹過啊?早年被元朝逼得走投無路,也曾路邊乞討,也曾落髮爲僧,而那些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事,其實也沒少幹。這些隱情,徐達比誰都清楚。如今就是這麼一個當年流落街頭的人執掌了天下,又豈會太過爲難山匪呢?何況,火真這麼一干山匪不僅救過他的兒子,如今蒙受冤屈卻無怨無悔,仍是幫着朝廷刺探軍情。大明有這樣的人,不正說明他這個皇帝得了民心麼?

徐達回折的第三層意思則是以北平、燕山戰事爲重,請調回在秦晉之地的慣戰老將陳珪、房勝、李彬、華雲龍等人。

這麼三層意思攪合在一起呈了上去,其實極合了皇帝的脾性,因而回折很快就得了皇帝的批覆,均予准奏。另有一番撫慰之外,火真道長也被皇帝特旨封爲了燕山千戶,劃歸徐達節制。

到了六月份,天氣漸暖,燕山深處藏着的冰窟窿也都解了凍。帶着十萬援軍的西平侯沐英,原本調到秦晉之地的李彬、陳珪、華雲龍、房勝等人,以及糾集了三千流寇的火真道長,也都聚集到了北平城東的牛欄山中軍大營,聽候徐達的調遣。

這一日,軍營裡擂鼓聲大作,徵虜大將軍徐達終於升帳點將,決意出兵。一時間大帳內擠滿了從各地位所趕來的將官,人人甲冑齊整,滿臉肅穆,釘子似的在帥座下首整整齊齊地戰了兩列,依着品級高低順延而下。緊挨着帥座還設着幾把紅漆椅子,燕王朱棣、信國公湯和、西平侯沐英、潁川侯傅友德依次而坐,俱都擡眼望着徐達,只聽號令。

下面的裨將看了這陣仗,可都心裡有些發毛。要知開國二十八功臣裡,死的死,貶的貶,殺的殺,如今只剩下十二位。可這中軍大帳裡,就佔了其中最是功高的四位,外加一個皇子藩王。這氣派,也算難得一見了。試想想,帥座上的徐達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百戰百勝、敵聞其名而喪膽的戰神,信國公湯和可是自幼就與洪武皇帝朱元璋交厚、論交情沒人每比的一個人,沐英則是開創南邊疆域、被皇帝依爲左膀右臂的帥將之才,傅友德則是皇帝留在身邊教育皇子、護衛京師的中流砥柱。這麼四個人,在開國功臣裡也是頭一號的人物,也都是在洪武元年就已經封侯拜將了的。

下面站着的裨將,多是這幾個人帶出來的兵蛋子,見了這些主帥聚在一起,緊張激動得手心裡都捏出汗來了,只是屏住呼吸,垂手而立。整個大帳靜得咳痰不聞,就連在大帳外守着的衛兵,也都生出大事臨頭的敬畏之心來。

“諸將”,面色沉鬱寡歡的徐達朝朱棣等人微一點頭,已是端坐了下去,腰板挺得筆直:“自洪武四年元逆被驅出了北平,其捲土重來之心不滅,屢屢犯王北境。去年朵兒不花犯永平,納哈怵犯金山,屯重兵於關外,已經一年有餘了。本將去年奉旨北征,只時機未到,因而始終堅壁不出。本將想來,諸位都是沙場上的鐵血漢子,眼見敵在眼前卻不能上陣,只怕都已憋壞了吧?啊?”

第二十七章 【客棧惡鬥】四卷27章 【齷齪不堪】第四十章 【師徒別離】二卷8章 【秦晉相鬥】二卷11章 【書生意氣】四卷15章 【算無遺策】四卷第14章 【燕王從軍】五卷30章 【殿內諫言】第三章 【笑算姻緣】三卷30章 【步步爲營】四卷13章 【灰白錦囊】三卷36章 【據爲己有】四卷39章 【御醫華中】二卷7章 【行舟奇人】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三卷18章 【監察御史】第十五章 【奇謀救朝】四卷39章 【御醫華中】二卷27章 【巧言設謀】二卷36章 【陰謀算計】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三卷52章 【私邸被破】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五卷45章 【許以周公】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二卷39章 【滑稽千戶】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四卷第8章 【衆將出迎】五卷47章 【過眼雲煙】三卷32章 【大功得成】三卷35章 【忠心耿耿】第八章 【中都鳳陽】四卷第11章 【深夜來訪】三卷7章 【風月秦淮】五卷39章 【後起之秀】五卷37章 【燕王大捷】四卷35章 【暴雨前夕】五卷30章 【殿內諫言】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四卷19章 【升帳點將】二卷45章 【再襲朝陽】二卷5章 【秦王酒宴】四卷38章 【燒鵝傳說】四卷31章 【道衍隨行】五卷第8章 【別宮鬥口】第二十七章 【客棧惡鬥】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二卷17章 【殺官開倉】二卷20章 【老將爭雄】二卷23章 【宮殿抉擇】五卷55章 【一舉兩得】二卷39章 【滑稽千戶】四卷19章 【升帳點將】五卷49章 【朝廷設謀】五卷34章 【二王選一】三卷54章 【秦王背後】五卷21章 【坦誠相見】五卷36章 【冒雪探營】三卷30章 【步步爲營】三卷31章 【甕中捉鱉】第四十章 【師徒別離】二卷40章 【舊時淵源】五卷第11章 【追查王府】二卷10章 【慈雲禪寺】五卷39章 【後起之秀】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四卷39章 【御醫華中】三卷12章 【才能出衆】二卷18章 【奇招解困】二卷31章 【繞道昌平】二卷12章 【仗義執言】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四卷30章 【太廟遴選】五卷51章 【挾持在京】四卷16章 【啓用舊將】三卷23章 【口舌之爭】三卷30章 【步步爲營】第五章 【空印案起】五卷第8章 【別宮鬥口】五卷45章 【許以周公】三卷44章 【怪誕私邸】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五卷第7章 【西入臨潼】四卷36章 【疑案重重】二卷14章 【扶危救困】第四十八章 【情到濃時】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第三十五章 【無端蒙冤】五卷15章 【秦王惡行】五卷26章 【蹊蹺毒殺】三卷46章 【情愫暗生】第二十六章 【楊府滅門】三卷46章 【情愫暗生】五卷45章 【許以周公】二卷18章 【奇招解困】五卷15章 【秦王惡行】三卷43章 【大雪紛飛】
第二十七章 【客棧惡鬥】四卷27章 【齷齪不堪】第四十章 【師徒別離】二卷8章 【秦晉相鬥】二卷11章 【書生意氣】四卷15章 【算無遺策】四卷第14章 【燕王從軍】五卷30章 【殿內諫言】第三章 【笑算姻緣】三卷30章 【步步爲營】四卷13章 【灰白錦囊】三卷36章 【據爲己有】四卷39章 【御醫華中】二卷7章 【行舟奇人】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三卷18章 【監察御史】第十五章 【奇謀救朝】四卷39章 【御醫華中】二卷27章 【巧言設謀】二卷36章 【陰謀算計】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三卷52章 【私邸被破】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五卷45章 【許以周公】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二卷39章 【滑稽千戶】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四卷第8章 【衆將出迎】五卷47章 【過眼雲煙】三卷32章 【大功得成】三卷35章 【忠心耿耿】第八章 【中都鳳陽】四卷第11章 【深夜來訪】三卷7章 【風月秦淮】五卷39章 【後起之秀】五卷37章 【燕王大捷】四卷35章 【暴雨前夕】五卷30章 【殿內諫言】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四卷19章 【升帳點將】二卷45章 【再襲朝陽】二卷5章 【秦王酒宴】四卷38章 【燒鵝傳說】四卷31章 【道衍隨行】五卷第8章 【別宮鬥口】第二十七章 【客棧惡鬥】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二卷17章 【殺官開倉】二卷20章 【老將爭雄】二卷23章 【宮殿抉擇】五卷55章 【一舉兩得】二卷39章 【滑稽千戶】四卷19章 【升帳點將】五卷49章 【朝廷設謀】五卷34章 【二王選一】三卷54章 【秦王背後】五卷21章 【坦誠相見】五卷36章 【冒雪探營】三卷30章 【步步爲營】三卷31章 【甕中捉鱉】第四十章 【師徒別離】二卷40章 【舊時淵源】五卷第11章 【追查王府】二卷10章 【慈雲禪寺】五卷39章 【後起之秀】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四卷39章 【御醫華中】三卷12章 【才能出衆】二卷18章 【奇招解困】二卷31章 【繞道昌平】二卷12章 【仗義執言】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四卷30章 【太廟遴選】五卷51章 【挾持在京】四卷16章 【啓用舊將】三卷23章 【口舌之爭】三卷30章 【步步爲營】第五章 【空印案起】五卷第8章 【別宮鬥口】五卷45章 【許以周公】三卷44章 【怪誕私邸】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五卷第7章 【西入臨潼】四卷36章 【疑案重重】二卷14章 【扶危救困】第四十八章 【情到濃時】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第三十五章 【無端蒙冤】五卷15章 【秦王惡行】五卷26章 【蹊蹺毒殺】三卷46章 【情愫暗生】第二十六章 【楊府滅門】三卷46章 【情愫暗生】五卷45章 【許以周公】二卷18章 【奇招解困】五卷15章 【秦王惡行】三卷43章 【大雪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