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30章 【太廟遴選】

朱元璋因見馬皇后下葬後衆人便急於離開,心下十分惱怒,宗泐只得勸慰:“萬歲,佛之所以成佛,乃是因爲他普度衆生啊。若是衆生皆有佛法,要佛何用?衆生既不知佛法,行事乖張便不足爲怪,佛也不會因此而捨棄衆生的。萬歲擁有天下,人人皆是您的子民。若是子民有錯,陛下就該教誨,教誨不成則該責罰。責罰說到底,也是教誨,而不是爲了殺了他們啊。”

朱元璋被宗泐的一席話說得怒氣漸消,卻不無悲愴地感慨:“哼,大師是佛法精湛的高僧,豈能懂世路上的那些小人的卑劣心性?那些人裡頭,還有朕的皇子啊。他們私下裡做些苟且之事,朕也聽說過,他們畢竟年幼,朕也不加責罰。可這是皇后的葬禮啊,他們的母后去了,難道就不覺得悲傷?他們的心,是石頭做的麼?他們的血,都被冰水凍住了麼?哎——”

宗泐被驚得一呆,心念卻爲之一動,訥訥道:“陛下,皇子們自幼安逸慣了,守孝已經四十九天,沒有好好吃過一頓飯,也沒有安安穩穩地睡過一個晚上,連澡都沒有洗過一次。他們已經算是很知禮的了。至於他們私下裡做些什麼,貧僧卻並不知道。但想來只要多加教誨,總不至於出什麼大的差錯吧?!”

說着,見朱元璋無話,宗泐便繼續道:“陛下,皇后薨逝,諸位皇子想來心底裡都是難過的。一個人但有忠孝之心,就算在一些小事上做錯了,也沒有大的妨礙。只是,畢竟年長一些的皇子都已經就藩,喪禮一過,他們難免就要離京,沒了陛下的看護,也不能繼續爲皇后守孝了。按禮制,父母喪,子需守孝三年。陛下何妨讓皇子們在封地繼續守孝呢?如此,他們在封地駐守一方,是盡忠。繼續爲母守孝,是盡孝。這不就忠孝兩全了嗎?三年下來,諸皇子,想來也是能有所得的!”

朱元璋眼睛一亮,旋即又黯淡下來:“要他們在封地守孝,談何容易?他們做些什麼,朕也是鞭長莫及啊。”

見話頭已至,宗泐順勢建言道:“萬歲,僧錄司本有爲國祈福之責,召集的也都是天下高僧。何妨選出佛法精湛的高僧,隨皇子們就藩,一來可以勸慰皇子們行善,二來也可以爲皇子們解說佛法,三來更可以督促皇子們唸經守孝啊。不知陛下以爲然否?”

朱元璋一愣,住了步子,捻鬚沉吟了許久:“嗯,佛法勸人向善,朕在皇覺寺時便已知之。能有高僧相隨,多少總有些用處的。嗯,你這個法子好。只是朕這些皇子,都不好將就,若是朕給他們指派,難免會有逆反之心,反而不能善待高僧,事與願違。朕看,不如就讓他們自己去僧錄司選吧。每人選一名高僧隨赴封地,繼續爲皇后守孝三年!你看如何?”

“陛下此法極好,也是佛門大幸,阿彌陀佛”

朱元璋被此事攪鬧一番,心緒也好了起來,第二日便下了旨意:“皇后薨逝,乃國之大喪。三年之內,天下不可行禮樂之事。已就藩皇子,於僧錄司選派高僧一名,同赴封地,日夜誦唸佛經,爲皇后守孝。”

這個旨意一出,幾名皇子都覺得有些詫異。燕王朱棣也有些驚愕,不明白怎的來了這一出?但那只是須臾間的事,很快朱棣便大喜過望。因爲有了這個旨意,朱棣便可以名正言順地將道衍和尚帶到北平了,這無異於解了他最頭疼的一個難題。但僧錄司那麼多高僧,自己真的可以如願選上道衍嗎?

這個差事,因涉及皇子,尋常人彈壓不住,洪武皇帝朱元璋便派給了太子朱標。在朱標看來,這是極小的一件事兒,也並不太在意,第二日就下了牌子召集幾位就藩的皇子入宮,直驅太廟。

太廟位於承天門和端門之間,西爲社稷壇,東邊就是太廟了。朱標領着衆皇子跨過千步廊,片刻便來到一座黃琉璃瓦重檐蓋頂的大殿前。大殿的檐下坐落三層漢白玉須彌座,上面懸掛着一副九龍貼金額匾,上書“太廟”二字,字體挺拔俊逸,乃是原翰林學士宋濂的筆體。

殿內隱約傳來誦經聲,想來衆僧正在日課。

朱標等人前後邁步入內,徑自來到了享殿。享殿又名前殿,共有東配殿和西配殿兩殿。東配殿供奉着有功的皇親國戚。西配殿則供奉有功大臣的牌位。殿內以沉香木爲樑,金絲榆木爲輔。地鋪金磚,金葉爲輔。殿內中央奉着木製金漆神座,帝座雕龍,後座雕鳳。座前擺放着一應供品、香案和銅爐等。青煙嫋嫋,檀香四溢。

只見僧錄司左善世宗泐當中盤膝而坐,身前擺着一部佛經,正聚精會神地念誦着。宗泐之下便是僧錄司從各地青來的高僧挨序端坐默默唸誦。

朱標等人站在門外,環視四周,忽然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忍不住“噗嗤”一聲笑出聲來。朱標和朱棣順着他們的目光看去,也不禁啞然失,卻原來在大殿的一角正盤膝靠着一名虛胖和尚,以佛幕爲被,正自垂目瞌睡,十分的安逸。朱棣卻是認得,這和尚不是別人,正是自己最爲依仗的道衍。

“哪兒來的野和尚?!”太子朱標低聲嗔笑了一句,大踏步踱了進去。

僧錄司左善世宗泐見太子進來,連忙擺手止了日課,驅步迎了上來。朱標微一點頭,來到大殿正中央,高聲道:“有旨意——”

“阿彌陀佛”,衆僧慌忙下拜,就連在一旁瞌睡的道衍也被驚醒,迷迷糊糊地跪了下去,卻還是一副沒有睡醒的模樣兒。

“皇后薨逝,乃國之大喪。三年之內,天下不可行禮樂之事。已就藩皇子,於僧錄司選派高僧一名,同赴封地,日夜誦唸佛經,爲皇后守孝。凡隨行僧侶,望能督促藩王,誦經守孝,宣諭佛法——”

這件事宗泐早已經跟衆人提及,除去督促皇子守孝,其實乃是普度一方的殊榮,衆僧雖然佛法精湛,卻也難免怦然心動,因而都肅穆端坐,只等藩王來選。朱標輕輕一笑,朝諸王做了一個請的手勢,便徑自來到一邊,不再言語。

第三十一章 【夜審楊英】四卷20章 【大戰前夕】四卷第3章 【小人伎倆】二卷26章 【暗謀乾坤】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第三章 【笑算姻緣】五卷55章 【一舉兩得】四卷44章 【大慶壽寺】三卷51章 【紀張會合】第十四章 【夜入府邸】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四卷第14章 【燕王從軍】四卷33章 【敕立世子】四卷21章 【北征大捷】三卷25章 【功敗垂成】五卷38章 【百官跪迎】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三卷19章 【道貌岸然】五卷30章 【殿內諫言】二卷9章 【秦王后招】四卷13章 【灰白錦囊】四卷26章 【爺孫情深】二卷37章 【巡視居庸】二卷18章 【奇招解困】二卷24章 【暗箭難防】五卷15章 【秦王惡行】五卷32章 【宮外雪人】五卷22章 【太子暴斃】二卷37章 【巡視居庸】四卷16章 【啓用舊將】三卷50章 【暗度陳倉】二卷40章 【舊時淵源】二卷40章 【舊時淵源】第三章 【笑算姻緣】二卷35章 【降職疑雲】五卷21章 【坦誠相見】第三十七章 【天降靈兒】第二十一章 【東宮論道】三卷42章 【鬼話連篇】二卷32章 【風水寶地】二卷39章 【滑稽千戶】三卷37章 【暗入揚州】三卷24章 【別有他圖】五卷51章 【挾持在京】四卷41章 【郭恆案發】四卷12章 【深謀遠慮】四卷47章 【歷史之謎】二卷5章 【秦王酒宴】三卷7章 【風月秦淮】五卷55章 【一舉兩得】五卷44章 【召見燕王】四卷18章 【虛虛實實】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五卷33章 【秦王出局】五卷40章 【同胞兄弟】五卷30章 【殿內諫言】五卷51章 【挾持在京】五卷16章 【忍辱負重】第九章 【於皇寺內】二卷1章 【邗溝遇阻】三卷54章 【秦王背後】三卷5章 【奉旨查案】四卷38章 【燒鵝傳說】五卷14章 【不似人間】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三卷11章 【重查舊案】第二十八章 【長堤告白】四卷19章 【升帳點將】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五卷29章 【皇帝出迎】第二十四章 【智取擂臺】五卷29章 【皇帝出迎】第四十一章 【柳莊居士】四卷26章 【爺孫情深】第四十一章 【柳莊居士】四卷16章 【啓用舊將】四卷40章 【骨肉相殘】三卷27章 【巧遇熟人】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四卷19章 【升帳點將】第四十章 【師徒別離】第二章 【剖析造化】三卷17章 【督察山陽】二卷32章 【風水寶地】三卷15章 【謀之以詐】二卷26章 【暗謀乾坤】五卷49章 【朝廷設謀】五卷56章 【燕王大敗】三卷38章 【大廳攪鬧】四卷42章 【猶豫不決】四卷第3章 【小人伎倆】二卷40章 【舊時淵源】三卷6章 【叔侄相見】四卷第6章 【戲鬥陳亨】二卷3章 【借力打力】五卷48章 【建文登基】三卷37章 【暗入揚州】三卷12章 【才能出衆】二卷26章 【暗謀乾坤】
第三十一章 【夜審楊英】四卷20章 【大戰前夕】四卷第3章 【小人伎倆】二卷26章 【暗謀乾坤】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第三章 【笑算姻緣】五卷55章 【一舉兩得】四卷44章 【大慶壽寺】三卷51章 【紀張會合】第十四章 【夜入府邸】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四卷第14章 【燕王從軍】四卷33章 【敕立世子】四卷21章 【北征大捷】三卷25章 【功敗垂成】五卷38章 【百官跪迎】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三卷19章 【道貌岸然】五卷30章 【殿內諫言】二卷9章 【秦王后招】四卷13章 【灰白錦囊】四卷26章 【爺孫情深】二卷37章 【巡視居庸】二卷18章 【奇招解困】二卷24章 【暗箭難防】五卷15章 【秦王惡行】五卷32章 【宮外雪人】五卷22章 【太子暴斃】二卷37章 【巡視居庸】四卷16章 【啓用舊將】三卷50章 【暗度陳倉】二卷40章 【舊時淵源】二卷40章 【舊時淵源】第三章 【笑算姻緣】二卷35章 【降職疑雲】五卷21章 【坦誠相見】第三十七章 【天降靈兒】第二十一章 【東宮論道】三卷42章 【鬼話連篇】二卷32章 【風水寶地】二卷39章 【滑稽千戶】三卷37章 【暗入揚州】三卷24章 【別有他圖】五卷51章 【挾持在京】四卷41章 【郭恆案發】四卷12章 【深謀遠慮】四卷47章 【歷史之謎】二卷5章 【秦王酒宴】三卷7章 【風月秦淮】五卷55章 【一舉兩得】五卷44章 【召見燕王】四卷18章 【虛虛實實】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五卷33章 【秦王出局】五卷40章 【同胞兄弟】五卷30章 【殿內諫言】五卷51章 【挾持在京】五卷16章 【忍辱負重】第九章 【於皇寺內】二卷1章 【邗溝遇阻】三卷54章 【秦王背後】三卷5章 【奉旨查案】四卷38章 【燒鵝傳說】五卷14章 【不似人間】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三卷11章 【重查舊案】第二十八章 【長堤告白】四卷19章 【升帳點將】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五卷29章 【皇帝出迎】第二十四章 【智取擂臺】五卷29章 【皇帝出迎】第四十一章 【柳莊居士】四卷26章 【爺孫情深】第四十一章 【柳莊居士】四卷16章 【啓用舊將】四卷40章 【骨肉相殘】三卷27章 【巧遇熟人】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四卷19章 【升帳點將】第四十章 【師徒別離】第二章 【剖析造化】三卷17章 【督察山陽】二卷32章 【風水寶地】三卷15章 【謀之以詐】二卷26章 【暗謀乾坤】五卷49章 【朝廷設謀】五卷56章 【燕王大敗】三卷38章 【大廳攪鬧】四卷42章 【猶豫不決】四卷第3章 【小人伎倆】二卷40章 【舊時淵源】三卷6章 【叔侄相見】四卷第6章 【戲鬥陳亨】二卷3章 【借力打力】五卷48章 【建文登基】三卷37章 【暗入揚州】三卷12章 【才能出衆】二卷26章 【暗謀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