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統一問題

對法戰爭的勝利,使得大明從中獲得了空前的利益,而同樣作爲戰爭勝利者一方的越南,卻並沒有從中得到好處。

戰爭結束後不久,大明即逼迫越南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大明繼承了法國人在越南的一切特權,還變本加厲的擁有了外交審覈權、關稅制定權等更多的特權,並將這種特權擴展到全越,越南徹底的淪爲了大明的殖民地。

之後不久,大明又與德國瓜分柬埔寨,將北柬埔寨王國變成自己的附屬國。

同年十一月,大明藉口老撾藏匿大明逃犯,出兵五萬,一個月之內既攻佔老撾全境,逼迫老撾國王簽訂殖民條約,將老撾變爲大明附屬國。

在對法戰爭勝利之後的一年時間內,大明迅速的對外擴張,經過一年多的對外戰爭,基本確立了在中南半島的殖民優勢。

一次又一次的戰爭勝利,使.得大明從中獲得的利益愈加的豐厚,高層的官員們從中嚐到了甜頭,到這個時候,連李鴻章等原先的溫和派高官,也開始向激進派轉變。74年初,李鴻章上了一道奏議,建議朝廷向臺灣用兵,以解決中國最後一個割據政權,完成國家之一統。

“臺灣乃我中華不可分割之領土,.自左氏割據海外,至今已近十年,而今我大明威凌四海,自當大舉王師,消滅臺灣割據之賊,救臺灣數十萬百姓於水火之中。所以臣等請皇上下旨發兵,解放臺灣。”

這就是李鴻章的開戰之詞,曾.紀澤不知他是怎麼靈機一動,用了“解放”二字,意識是夠超前的,不過聽起來卻讓曾紀澤感到搞笑。

臺灣問題,自然是要解決的,不過曾紀澤卻有自己.的想法。

“李愛卿之詞朕基本同意,不過,卻也有不實之處,不.知道李愛卿有沒有認真的瞭解過臺灣的現狀,那裡的百姓真的是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嗎?”

“這個嘛……”李鴻章一起語塞。

曾紀澤也不待他找藉口,目光轉向了容閎:“容愛.卿,你對世界各地之形勢都瞭如指掌,臺灣的近況如何,你可與衆愛卿說一說。”

“臺灣自左氏割.據之時,便仿美國之制,但當時只是在經濟、文化、教育上學習美國,其間因法國人的介入,又添入了不少法國因素。這期間,一方面是法人援助,另一方面是左氏確實治理有方,故臺灣的經濟發展甚快,到得左氏死之時,臺灣百姓的生活水平基本已超過咱們大陸的平均水平。”

“後來根據左氏臨終遺言,臺灣在政治上也全盤模仿美國,大總統由民選而出,議會開始獲得實權,行政、司法、立法三權逐步分立。起初因變革之因,島內不太穩定,但當時我大明正與俄人作戰,無暇南顧,使得臺灣獲得了政治過渡的充足時間。而此後的幾年間,臺灣政治清明、官員廉潔、法律逐步完善,這些都給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後盾,截止到今年之時,臺灣百姓的平均收入已高收我們大陸兩到三倍,算得上是小康生活了。”

聽罷容閎之言,衆人皆是唏噓不已,似是難以相信,僅憑臺灣那彈丸之地,發展的卻是如此之快。看來這幫子大臣們,平素裡對大陸以外的形勢變化還是瞭解的太少。

“李愛卿,容愛卿的話你也聽到了,不知你還有何看法。”曾紀澤笑而問道。

李鴻章怔了一怔,道:“這個,想當初左氏逃離大陸之時,幾乎將浙江福建一帶的金銀搜刮一空,臺灣能這麼快富起來,與這是分不開的。而且,臺灣諾大一個地方,不過區區幾十萬人而已,就這麼點人口,平攤下來每個人也富了,更別說有法國人的援助,所以說臺灣之富,只是一個特例而已。”

接着,他又道:“再則,臺灣富裕不富裕,與大明收不收復它並無直接關係,自古以來,祖國大陸與臺灣,就好比是母親與兒子的關係,這兒子離經叛道,要背叛家庭,做母親的焉能容忍。”

“母親與兒子,哼,朕覺得李愛卿這個比喻有欠妥當。”曾紀澤道,“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都同屬中國,便如外蒙、西藏、新疆與中原一樣,都屬於中國,談不上誰是誰的親媽,最多是兄弟之間發生了爭執。”

李鴻章忙道:“皇上說得是,不過就算是兄弟之間,也要有個長幼之分,大陸自然爲長,所謂長兄爲父,做父親的要教訓一下不聽話的兒子,那也是情理之中。”

李鴻章反應機敏,口齒上十分的伶俐,但心裡面卻愈加的糊塗。他原以爲皇上在多次戰爭勝利的鼓舞之下,會毫不猶豫的再啓戰端,而依大明現在的軍事實力,想要攻下一個失去了列強支持的臺灣小島,根本不在話下。

卻不知爲何,皇上的對於武力收復臺灣並不是十分的熱衷,想反還有點反對的意思,李鴻章就想不通,爲皇上到底是什麼個心思,難不成不想要臺灣了?

曾紀澤忽然提高了音調,道:“我大明自立國以來,內戰還打得少麼,因之而死去的同胞還少麼。既然只是兄弟之間的爭執,非得拼個你死我活才能解決嗎?朕這些年來,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李鴻章眉頭微皺,也不再拐彎,卻道:“但自古以來,中國之強盛王朝,無不是國家一統,無論臺灣是兄弟也好,兒子也罷,都必須置於中國統治之下,臣請皇上三思。”

“中國統一的大略,朕從來就沒有含糊過。”曾紀澤慷慨說道,話鋒一轉,溫和道:“但朕卻在想,既然臺灣與大陸情同手兄,若以武力解決統一問題,死的還不都是中國人,如此,則只能令親者痛,仇者快。那麼,咱們何不轉變一下思維,以和平手段來統一臺灣呢。”

和平手段!

衆臣無不爲皇帝這個新的動議而吃驚,在他們的映像當中,以秦以來,每一個王朝的統一,無不伴隨着血腥的殺戮,鮮有割據者願意放棄野心,屈從於強者。所謂的和平統一的例子,實在是屈指可數。

“皇上以仁澤四海,不願看到臺同胞流血犧牲,這個心願當然是好的,但臺灣雖小,如劉鬆之輩在那裡享受的也是至高無上的榮華富貴,若讓他們放棄現在擁有的一切,歸於朝廷,只怕他們萬萬不肯的。”這個時候,就連外交總長容閎也站在了李鴻章這一邊。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和平解決並不意味着放棄武力,朕正是要以強大的武力威脅爲和平統一保駕護航。擺在臺灣割據者面前的路只有兩條,要麼通過談判,和平迴歸中國,要麼朕之大軍踏平臺灣,他們淪爲俘虜。朕相信臺灣那些割據者都不是傻子,他們應該分得清該選哪一條路。”

曾紀澤既下定決心,在不放棄武力的前提前,與臺灣展開談判,以期和平統一中國。

1874年1月1日,大陸方面正式宣佈停止對臺灣海峽的封鎖。幾天之後,在紀念同濟醫科大學建校十週年的校慶上,曾紀澤發表了一封《告臺灣同胞書》。

在該書中,曾紀澤指出,臺灣自古以來都是中國之領土,臺灣同胞與大陸人民血濃於水,兩岸之間有着割不斷的聯繫,無論如何,兩岸的統一是順應歷史潮流,無論是誰,都不應該做中國歷史的罪人。

大明中央政府已下令福建等沿海明軍停止對臺灣的武力打擊,解除臺灣海峽的封鎖,同時呼籲臺灣當局也結束軍事對峙狀態。兩岸之間可以通過談判,恢復貿易、通航、通郵等民間往來,以利雙方同胞直接接觸,探親訪友,文化交流。

兩岸應當通過交流,坦誠相待,消除前嫌,建立起良好的互相關係,在時機成熟之時,就如何和平統一進行磋商。

大明國力日強,臺灣經濟繁榮,兩岸只有攜手實現中國統一,方能完成中華民族之偉大復興,中國人才能在世界強國之林站有一席之地。凡是爲一己私利,阻礙統一之人,都將是中華之公敵,華夏之罪人,人人得而誅之。

《告臺灣同胞書》一出,立時引起了轟動,消息很快傳到臺灣,同樣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民主黨陣營代表着從大陸而來的所謂“外省人”,這些人思鄉情切,故民主黨內對和平統一是持積極態度。而共和黨陣營的主要支持者多爲臺灣的土著,這些人對於統一的態度是比較冷淡的,或者說是他們更傾向於保持現狀。

對於大總統劉鬆來說,他身爲“外省人”,從內心底裡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迴歸故鄉,但統一之後,他的權力是否還能夠維持現狀,卻又是他對和平統一持懷疑態度的重要因素。

而更爲重要的是,臺灣目前的制度,決定了劉鬆已不是“一言九鼎”的皇帝,他做出的任何決定,都將受到議會的監督,乃至全島民衆的監督。

在本屆任期將近,正在謀求連任的劉鬆來說,討好民主黨支持者固然重要,卻也不能就此失去本島土著的選票。

所以,不久之後,在臺灣最大報紙《海峽報》的一次訪談中,劉鬆表示:如果大陸能率先解除敵對狀態,臺灣願意給予積極的迴應,對於開展兩岸經濟、文化等交流,他也是持支持態度的,至於兩岸是否要統一,怎麼一個統一方式,還要遵從全島民衆的意思。

劉鬆的迴應是含糊不清的,但至少兩岸邁出了交流的第一步,兩個月後,經過秘密的談判,雙方達成了《海峽通信協議》。

1874年3月7日,一艘來自於大陸的郵船駛進了基隆港口,時隔十年,兩岸終於恢復了斷絕以久的通信往來。

[奉獻]

第232章 有驚無險第238章 自作孽第309章 沒有最好第307章 法官第129章 黃梁一夢第155章 驕軍必敗第97章 立威第241章 狂歡第239章 懦夫第64章 淮揚水師第197章 和平方式第186章 解放第235章 奇怪的任務第225章 實驗室第153章 強國之本第258章 大權在握第38章 咸豐第196章 海軍陸戰隊第244章 反目第222章 日子都不好過第147章 籠絡人心第79章 夫人第7章 治病求醫第181章 一生爲奴第42章 政策調整第245章 郡主第59章 掌控財稅第230章 困境第26章 肩部之傷第216章 不同的騎兵第275章 開源第62章 行刑第97章 立威第277章 安內第277章 安內第312章 對話第37章 夜襲第38章 咸豐第309章 沒有最好第181章 一生爲奴第128章 巷戰第42章 政策調整第75章 特雷格醫生第118章 兵臨城下第164章 無恥的干涉第214章 小喜兒第231章 作戰的動力第313章 牌坊第219章 “貴賓”第303章 司法公正第8章 胡林翼第284章 口袋陣第41章 上海,擴軍第132章 所謂忠臣第154章 左宗棠的抉擇第219章 “貴賓”第307章 法官第165章 紅頂商人第311章 大陸之行第168章 望洋興嘆第134章 不上也得上第228章 骨肉第161章 曾胡會第145章 血流成河第155章 驕軍必敗第28章 手術第22章 大冶建廠第137章 國號第195章 伺候營第263章 烽火再起第173章 絕境中的變革第313章 牌坊第150章 另類的美國第217章 曖昧第59章 掌控財稅第241章 狂歡第246章 削兵第152章 滅滿第291章 雙飛第135章 左擁右抱第285章 天鷹第45章 戈登第302章 積弊第178章 決斷第130章 料事如神第193章 死是大清鬼第147章 籠絡人心第283章 邊境第212章 廢物第13章 打砸搶燒第306章 讓步第247章 儲君第279章 大動脈第74章 紀澤式第1章 湘江北去第149章 英國的態度第254章 先手第103章 制器第287章 揚眉吐氣第40章 狂歡與告別
第232章 有驚無險第238章 自作孽第309章 沒有最好第307章 法官第129章 黃梁一夢第155章 驕軍必敗第97章 立威第241章 狂歡第239章 懦夫第64章 淮揚水師第197章 和平方式第186章 解放第235章 奇怪的任務第225章 實驗室第153章 強國之本第258章 大權在握第38章 咸豐第196章 海軍陸戰隊第244章 反目第222章 日子都不好過第147章 籠絡人心第79章 夫人第7章 治病求醫第181章 一生爲奴第42章 政策調整第245章 郡主第59章 掌控財稅第230章 困境第26章 肩部之傷第216章 不同的騎兵第275章 開源第62章 行刑第97章 立威第277章 安內第277章 安內第312章 對話第37章 夜襲第38章 咸豐第309章 沒有最好第181章 一生爲奴第128章 巷戰第42章 政策調整第75章 特雷格醫生第118章 兵臨城下第164章 無恥的干涉第214章 小喜兒第231章 作戰的動力第313章 牌坊第219章 “貴賓”第303章 司法公正第8章 胡林翼第284章 口袋陣第41章 上海,擴軍第132章 所謂忠臣第154章 左宗棠的抉擇第219章 “貴賓”第307章 法官第165章 紅頂商人第311章 大陸之行第168章 望洋興嘆第134章 不上也得上第228章 骨肉第161章 曾胡會第145章 血流成河第155章 驕軍必敗第28章 手術第22章 大冶建廠第137章 國號第195章 伺候營第263章 烽火再起第173章 絕境中的變革第313章 牌坊第150章 另類的美國第217章 曖昧第59章 掌控財稅第241章 狂歡第246章 削兵第152章 滅滿第291章 雙飛第135章 左擁右抱第285章 天鷹第45章 戈登第302章 積弊第178章 決斷第130章 料事如神第193章 死是大清鬼第147章 籠絡人心第283章 邊境第212章 廢物第13章 打砸搶燒第306章 讓步第247章 儲君第279章 大動脈第74章 紀澤式第1章 湘江北去第149章 英國的態度第254章 先手第103章 制器第287章 揚眉吐氣第40章 狂歡與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