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大陸之行

議會制度推出的一年時間當中。江蘇一省地方法院的斷案公正性明顯得到了提高,根據官方和私人的報紙給出的民意調查,民衆對這種全新的議會制度支持率高達百分之八十。

於是,在江蘇省實驗成功的帶動下,曾紀澤果斷的做出決定,將縣級議會制推廣向全中國。截至到1877年底,大明近四十餘省千餘縣級區域,都建立起了議會。

次年,曾紀澤再度給議會放權,將地方政府年度財政預算報告的審批權劃歸了議會管理。也就是說,地方政府的財政大權將不再掌握在縣長手中,他所花出的每一兩銀子,都將經由議會審覈。

議會獲得財政審批權,這自然又遭到了不少官員的反對,但曾紀澤祭起了反腐的大旗,聲稱此舉是爲了進一步扼制官員的貪腐行爲,再加上議會推出後的數年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正面影響,故而在社會上得到了民衆廣泛的支持,區區反對之聲,曾紀澤自可一概視若無睹。

議會掌握財政審批權之後。很快就走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各地地方政府的行政方面財政支出,比上一年度縮減了百分之十五左右。而在教育、鐵路、水庫、公立醫院等基礎建設方面的投入,則相應的增加了五個百分點。

政治方面的改革,推動了大明經濟的第二次發展高峰期,清廉而高效的政府服務,爲資本的運行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大筆資金涌向了各行各業,採礦、冶金、軍工、船舶製造等重工業平穩上升,紡織等與百姓日常生活關係緊密的輕工業發展尤爲迅速,僅1878年一年的時間,全國就增加了紡織廠近一百家。

當然,工商業的迅速發展,除了與良好的政治環境有關,也與政府的政府方面的資金支持分不開。

自明法戰爭勝利後的數年內,大明從朝鮮、日本、越南、柬埔寨等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財富,僅白銀一項就高達五六百萬兩,再加上茶葉、礦石、林木、毛皮等難以估計的原材料財富,總價值幾近千萬兩百銀之多。

而大明將這些掠奪來的財富中,將近有一半投入到了工商業發展中,通過低息貨款的方式,爲那些有心從商的民營企業發放了大量的貨款。

除此之外,更有近三分之一的掠奪財富被投入了到鐵路建設之中,不僅加快了原定計劃的幾條鐵路主幹線的建設,新的近兩萬公里的鐵路支線也陸續投入建設當中。

曾紀澤同樣加大了科研方面的投入,在他的支持下,新一年的財政預算中。科研支出已達到佔總支出的百分之七左右,與教育、軍事、商業貨款一起成爲國家財政的主要投入方向。

在雄厚的資金支持下,大學實驗室、公立研究所、私營設計公司等科研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成立,一批批享受着高額津貼的科研人員充滿熱情的奮戰在科研的各個領域,每年上報到國家專利局的專利數目都在成百上千的增長。

如果說曾紀澤以他個人的智慧,使大明率先在飛艇、機槍、潛艇、無線電報等前沿科技佔據了絕對優勢,那麼國家對科研的全力支持,則使得大明的綜合科技實力不斷的逼近歐美國家,而這種總體上的差距,則有望在十年之內完全追趕上。

在臺灣問題上,兩岸關係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大陸與臺灣之間的商船頻繁的來往於臺灣海峽之間,雙方逐步取消了赴兩岸旅遊、探親的限制,允許民衆自由來往通行。

而大陸方面近幾年推行的地方議會制度,也使得兩岸在政治方面找到了更多的共通點,意識形態方面的差距在不斷的縮小。

1978年初,應大明官方的邀請,臺灣民主黨前任黨主席胡漣凱於新年初始赴大陸進行訪問。儘管胡漣凱本人此次是低調訪問大陸,但國內外對他的此次大陸之行卻予以了高度的關注。畢竟,這是十幾年來,第一位訪問大陸的臺灣高層人士。所有人都知道,胡漣凱此行必然還帶着進一步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重任。

胡漣凱第一站訪問的地方是湖南,在那裡,他拜祭了臺灣首任總統左宗棠的祖墳掃墓。

當年左宗棠兵敗東南,退居臺灣,終其一生都想回歸故里,但礙於兩岸間的軍事對抗,直到死那一天也沒能如願。作爲如今文明富足的臺灣的奠基人,臺灣人民對左宗棠都懷有無限的崇敬,胡漣凱此番也是算是圓了左氏的遺願,替其修葺了祖先安息之地。

二月初,胡漣凱一行抵達了南京,按照慣例,理應由內閣總理與之會晤,但曾紀澤卻打破了常例,親自指定副總理容閎與胡漣凱會談。

胡漣凱此番大陸之行,隨行人員中,除了衆多的臺灣記者之外,便是大批的商界名流,在與容閎會期三天的會談中,雙方達成了價值數百萬兩白銀的商業合作意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大陸向臺商開放了銀行金融業,而臺灣方面作爲回報,則向大陸開放了礦產開發權。

大明在工商業各方面都在奮起直追,唯在銀行業方面比較欠缺,曾紀澤有意發展現代銀行業,以之取代傳統的票號銀莊,從而建立起大明自己的現代金融體系。

臺灣方面早在十年之前銀行業就已經起步。他們將西方的銀行運營方式,和本土的傳統方式相結合,取長補短,形成了一套適合於東方經濟社會狀況的先進銀行體系。

大明向臺灣開放金融,組建合資銀行,就是想要從臺灣那裡學習這套先進的經驗,以進一步發展大陸自己的銀行業。而臺灣與大陸本屬同根,文化思想上的差異並不很大,大陸向臺灣取經學習,顯然要比從單純的向西方學習要容易的多。

會談結束之後,容閎代表大陸,與胡漣凱簽署了《兩岸自由貿易區建立草案》,該方案中提出,兩岸將共同努力,預計在1880年之前,建立兩岸自由貿易區,從而向兩岸經濟一體化邁出最重要的一步。

儘管胡容會談是相當成功的,並取得了非常可觀的收穫。但世人皆知,胡漣凱此次大陸之行,並不單單只是爲了做生意而來,他還肩負着與大陸就和平統一問題進一步磋商的政治任務。

胡容會不久,曾紀澤決定在龍城接見胡凱漣。

在龍城養心殿中舉行的晚宴中,曾紀澤以高規格的宴會款待了這位來自於臺灣的前民主黨主席。

臺灣報業發達。大陸新聞開放,故在臺灣,關於大陸這位傳奇般的皇帝的報道屢見不鮮。胡凱曾任民主黨領袖,除了民間報道之外,自然還能接觸到不少官方蒐集的關於曾紀澤的情報,他對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是既充滿了景仰,又充滿了是好奇。

這一次,他終於親眼見到了這位傳說中的人物。

威嚴卻不使人懼怕,親切之中卻又隱含着咄咄逼人的英氣,這是曾紀澤給胡漣凱的第一印象。

晚宴的整體氣氛是愉快的,幾巡酒過後。胡漣凱的心情漸漸也輕鬆下來,這時顯露出來的言談舉止才更從容不迫。

曾紀澤飲過一杯酒,笑問道:“朕如果沒記錯的話,胡先生應該是浙江紹興人吧,這一次回大陸,可有準備回家鄉探親的打算?”

提及此,胡漣凱感慨萬千,“當年太平天國之亂時,我全家都死在了戰亂之中,這麼多年過去了,只怕祖墳上已盡生枯草,就算回鄉也認不出來啦。”

這時,陪酒的容閎道:“胡先生的祖墳,皇上一直都令紹興的地方官員年年修葺,胡先生難得回一次鄉,還是去祖墳上爲先人上幾炷香吧。”

胡漣凱當年隨左宗棠南渡臺灣時,只不過是一個不名一文的文官,他想曾紀澤當時怎麼可能認識自己,只怕替他修葺祖墳之事,也只是因他要訪問大陸,臨時而行罷了。

容閎知他所想,接着又道:“當年楚軍南渡之後,有人主張把他們留在大陸的親人盡誅,祖墳盡挖,是皇上極力反對才避免了這場悲劇。后皇上親政之後,即下旨命各地官員,凡南渡楚軍將士的祖墳,無律官級大小,都要好好修葺。所以胡先生這次回臺灣,可轉告那些楚軍的同胞,如果想回想掃墓祭祖,大陸隨時都歡迎他們。”

聽了這番解釋,胡漣凱才真正對曾紀澤由衷的感激,忙敬上一杯酒,道:“明皇真乃胸懷博大之帝王,漣凱這一杯酒代南渡的楚軍將士們謝過明皇。”

很好的一個插曲,使宴會的主賓雙方的信任更增進了一步。

又敘了一些家常。曾紀澤漸將話題引入正軌,卻問道:“胡先生此次大陸之行,也參觀了不少地方,可對如今的大陸有什麼感想嗎?”

“而今的大陸,國民精神振奮,工商農林之業欣欣向榮,實乃中國又一盛世也。明皇重視以法治國,效法西人行司法獨立,建地方議會,這更是難能可貴,不過……”胡漣凱笑而不語。

曾紀澤道:“胡先生但說無妨。”

胡漣凱便直言不諱道:“而今議會的優點已初步顯現,新聞言論自由,民衆之智慧也廣爲開啓,若想更進一步促進國家之公正自由,便要開放黨禁,使各黨在議會中競爭,相互制約,並拓寬議會之權力,使之與行政、司法真正意義上實現三權之分立,這纔是扼制官僚腐敗的最佳之法。”

第58章 北極熊第267章 傀儡第58章 北極熊第20章 以利換技第45章 戈登第264章 謝幕前的演出第81章 染病第294章 致命武力第77章 天國信仰第24章 彭玉麟第132章 所謂忠臣第267章 傀儡第154章 左宗棠的抉擇第103章 制器第247章 儲君第297章 攻其不備第7章 治病求醫第95章 招降納叛第303章 司法公正第30章 假老爸第62章 行刑第42章 政策調整第183章 重複的歷史第111章 “狼狽爲奸”第125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253章 龍顏大怒第277章 安內第202章 罪有應得第216章 不同的騎兵第209章 校長姐姐第296章 屈服第89章 阿斯本艦隊第219章 “貴賓”第59章 掌控財稅第105章 大勢已去第一百二十六章第39章 不明朗的權力之爭第70章 三路進兵第191章 四川第17章 堅守黃州第227章 本性第67章 暗藏的隱患第132章 所謂忠臣第160章 殖產興業第73章 劉銘傳第49章 除夕,雪夜第108章 洪神經第166章 政治投資第154章 左宗棠的抉擇第99章 土地之重第299章 統一問題第316章 信第105章 大勢已去第298章 獵鷹第259章 爲天下者第97章 立威第218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152章 滅滿第242章 肉第211章 數千年未有之人物第208章 “禽獸”第273章 天罰第18章 武器優勢第236章 空襲第305章 放權第79章 夫人第13章 打砸搶燒第298章 獵鷹第227章 本性第145章 血流成河第100章 耕者有其田第21章 談判第11章 洋槍營第187章 輪迴第277章 安內第153章 強國之本第314章 犧牲第58章 北極熊第61章 楚軍第270章 緩兵之計第15章 創建炮連第309章 沒有最好第91章 大殺器第93章 北方重鎮第44章 辛酉第68章 同濟第178章 決斷第81章 染病第218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67章 暗藏的隱患第194章 人,狗第145章 血流成河第194章 人,狗第288章 南京條約第211章 數千年未有之人物第72章 烽火漫金陵第68章 同濟第162章 大辯論第198章 大沽口
第58章 北極熊第267章 傀儡第58章 北極熊第20章 以利換技第45章 戈登第264章 謝幕前的演出第81章 染病第294章 致命武力第77章 天國信仰第24章 彭玉麟第132章 所謂忠臣第267章 傀儡第154章 左宗棠的抉擇第103章 制器第247章 儲君第297章 攻其不備第7章 治病求醫第95章 招降納叛第303章 司法公正第30章 假老爸第62章 行刑第42章 政策調整第183章 重複的歷史第111章 “狼狽爲奸”第125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253章 龍顏大怒第277章 安內第202章 罪有應得第216章 不同的騎兵第209章 校長姐姐第296章 屈服第89章 阿斯本艦隊第219章 “貴賓”第59章 掌控財稅第105章 大勢已去第一百二十六章第39章 不明朗的權力之爭第70章 三路進兵第191章 四川第17章 堅守黃州第227章 本性第67章 暗藏的隱患第132章 所謂忠臣第160章 殖產興業第73章 劉銘傳第49章 除夕,雪夜第108章 洪神經第166章 政治投資第154章 左宗棠的抉擇第99章 土地之重第299章 統一問題第316章 信第105章 大勢已去第298章 獵鷹第259章 爲天下者第97章 立威第218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152章 滅滿第242章 肉第211章 數千年未有之人物第208章 “禽獸”第273章 天罰第18章 武器優勢第236章 空襲第305章 放權第79章 夫人第13章 打砸搶燒第298章 獵鷹第227章 本性第145章 血流成河第100章 耕者有其田第21章 談判第11章 洋槍營第187章 輪迴第277章 安內第153章 強國之本第314章 犧牲第58章 北極熊第61章 楚軍第270章 緩兵之計第15章 創建炮連第309章 沒有最好第91章 大殺器第93章 北方重鎮第44章 辛酉第68章 同濟第178章 決斷第81章 染病第218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67章 暗藏的隱患第194章 人,狗第145章 血流成河第194章 人,狗第288章 南京條約第211章 數千年未有之人物第72章 烽火漫金陵第68章 同濟第162章 大辯論第198章 大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