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封賞

平遼算是三大徵後三十年才迎來的巨大勝利,文武百官跟老百姓都喜笑顏開,爲了慶賀這場勝利,京中連續三天放寬宵禁,並且組織了工匠燃放煙花。順天府還請來地方戲班子,在城內公演三天。這些原本只有在過年時節纔看得到的東西,一下子就出現在街頭,能夠辦得如此樂樂鬧鬧自然是大臣們一早就做了準備。對於這些我都不是很在意,剛探訪完成基命回來心情還沒轉好,只得由着臣子們去了。

跟周圍興高采烈的人羣相比,當然也有人高興不起來,畢自嚴就是如此。這場戰役雖然打了個大勝戰,但也動用了相當多的兵力,京軍加上遼東軍,還有直隸的四衛人馬,一共有三十萬。女真主力是被滅了,但明軍這邊也損失了接近七萬人,京軍就損失了五萬多,光是這筆撫卹就讓畢自嚴難以籌措。即使人均三十兩就要兩百一十萬,加上普通士兵們人均十兩的賞銀,一共也要四百四十萬兩白銀。

按照大明之前的軍制,軍壯每日纔給銀一分的軍餉,一年下來還不夠四兩的銀子。崇禎四年軍制改革中通過調整軍餉等級,將士兵的收入增加到了六兩多,加上參軍免稅等措施,如今大明的士兵待遇比之前要好了很多。待遇好了,士兵們的戰鬥力也跟着上去了。問題是,跟着平常的軍餉比較,這次大勝後的賞銀並不算太多,而且跟這樣的大勝比起來似乎不相稱。但就是這樣的一個獎賞方案,畢自嚴還打算縮減!

兵部尚書傅宗龍當然不幹,幾乎在朝堂上兩個人吵了起來。傅宗龍是到了遼東的,也在遼東小打了一場。他跟着京軍的步伐遠涉赤峰,一路上風餐露宿知道士兵們吃了不少苦,在瀋陽又是性命相搏。士兵們立了大功,十兩的賞銀當然要給,這可是性命換來的。

戶部尚書畢自嚴也清楚士兵立功不容易,但是他更知道財政上的難處。如果他准許了這個方案,可太倉銀庫根本就沒有那麼多銀子那更加不好辦。現在才三月,夏稅還沒有收上來,口袋沒有錢,畢自嚴哪敢隨意答應。

爭得不耐煩了,傅宗龍道:“畢尚書,你要是認爲這些賞銀低,你可以去兵營、衛所看看,看下那些拼命的士兵值不值在這十兩銀子!”

畢自嚴也怒道:“值不值十兩銀子是一回事,傅尚書,你也到戶部來看看,如果你看了太倉的存銀後敢答應這麼封賞,那我無話可說。”

見他們越爭執,火氣越盛,我忙在中間做和事老道:“好了,兩位愛卿不用爭執了,傅愛卿是體恤士兵,畢愛卿則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畢愛卿,現在還有多少銀子?”

畢自嚴回奏道:“回皇上,太倉庫不足五十萬兩白銀。若要按傅尚書的方案,只怕要等到夏稅徵收回來。但即使是這樣,年末必然會出現財政缺口。皇上慶功之時明詔取消了遼餉,但是遼東軍卻仍舊存在,這部分的軍餉將會直接佔據了這幾年增加的賦稅。所以即使平遼後,大明的財政仍舊不容樂觀。對於賞銀,現在只有五十萬可用,微臣的意思是,可以通過免除士兵賦稅的辦法來補足缺口。”

“哦,能夠用免稅來補償倒也不失爲一個辦法!”

傅宗龍道:“可是皇上,並非每個士兵家中都有人務農,且參軍本已有免稅的優待,以此來作爲戰功獎賞,只怕會寒將士們的心!”

我想想傅宗龍說的也有道理,提升士兵們士氣最好的辦法就是賞下真金白銀。在回京的路上我就不止一次聽到士兵們說拿到賞銀後如何如何怎樣,顯然所有的士兵都認爲下來平遼大功後,朝廷會撥下大

筆的銀子。若是他們知道到手的只有一點點銀子,只怕心中會存有怨懟。給其他邊軍知道後,這不利於以後用兵。

畢自嚴見傅宗龍反駁自己的計劃,剛要開口講話我就攔住了他道:“好了,兩位愛卿不用再爭執了,朕已經有了決定。”

我這麼說,他們只好收口站回班位道:“請皇上明示!”

“士兵們跟隨朕辛苦作戰,銀子總是要賞的,既然太倉的銀子不夠,那剩餘部分朕就補上吧,別讓將士們空歡喜一場!”

畢自嚴道:“皇上,只怕這不合適吧?內庫的銀子已經”

我搖手道:“這有什麼區別,朕內庫的銀子也是大明的銀子,這銀子就當暫撥給戶部的,等哪天戶部有結餘了再調回內庫!”

原本有三千多萬的內庫今天又花出去四百萬,大約只剩下一千一百萬。四百萬剩餘的一點還要獎賞給班軍,以及各級將領。賞銀的事情有了結果之後,大臣們都不願再說了,即使是皇上出錢,但畢竟解決了。

“那既然沒有意見,就接下一個議程吧,如何封賞平遼中立功的將領!”

士兵們的功勞是根據斬首敵人的首級來算的,一般都是升官或者加薪來作爲獎賞,當然也有不少人要銀子。但是將領們就沒有那麼好賞了,因爲大明一朝武人的地位地下,即使加了左右都督,太子太保等虛職,實際上還是一個總兵官,見了文官欽差該幹嗎的還幹嗎!那些做官到了頭,俸祿又是拿最高級別的武官已經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時候,要麼就蔭他的兒子,要麼就賞銀子。

對於總兵官的將官封賞,按照以前的舊制一般會讓他兒子封蔭千戶,又立功就世廕千戶,再立功就封蔭錦衣千戶,還立功就世廕錦衣千戶,一直往上可以世廕到都督,而且一個封完還可以封其他的兒子。只要老子厲害,一家子就算坐在家裡不動亦可滿門將官。大明兩百多年下來,只有李成樑做到了這點,幾個兒子都靠着他的封蔭做到了總兵,就連戚繼光這樣的猛人也比不上。

現在遼東軍的趙率教、滿桂、祖大壽等人還沒有猛到這個階段,但就是他們猛到這個程度也沒有機會了。因爲崇禎四年的改制取消了這個封蔭制度,而是改爲封蔭一子入一心學院讀書。這樣做可以避免一家軍中勢力坐大,也可以避免虎父犬子。至於將領的仕途,暫時還只能是壓在地方,更徹底的改制需要以後再一步進行。

兵部武選司郎中陳新甲很快就念完了這次平遼戰役中立功的主要人員,以及兵部按照制度給予的獎勵。這裡頭有不少是我在瀋陽的時候就確定下來的,比如趙率教任遼東總兵,以後將長期駐守在瀋陽。袁崇煥谷剛宋獻策等都有了安排,最主要是京軍的將領以及滿桂、祖大壽、何可綱等人。

京軍的將領是京軍的構架,人自然不會隨隨便便調走。所以他們的封賞更多的是銀子以及封蔭其妻子。但是遼東軍剩下的三位總兵就不好安排了,因爲遼餉的取消,這次遼東軍損失的兵力將不再補充,連着這些剩下的人也要進行淘汰,劃分成駐兵跟地方衛所。這將直接觸動遼東軍的利益,能做這件事的當然也只有袁崇煥一人!但不管怎麼淘汰,滿祖何三人總要找個地方安置,大家一起擠在遼東總是不適宜的。

具體怎麼安排他們三人,頗爲讓我思量,而且有些話也不能在朝堂上講,所以最後還是決定先給他們一般性的賞賜,至於職務的調動則過幾日再說。我急着回宮見下皇后她們,一下子離開已經三個月了,着實想念!見大臣們都沒有什麼意

見,也就散朝了!

皇上回宮,大臣們自然也回行署了。方纔跟傅宗龍吵得不可開交的畢自嚴卻是朝他拱拱手,表示一切爲公而已。傅宗龍也是泯然一下,並沒有將這事放在心上。一旁的左侍郎陳奇瑜道:“此番多虧大人,否則將士們可要怨聲載道了!畢大人實在是不體諒軍士們的辛苦!”

傅宗龍搖搖頭道:“我有何功勞,還不是多虧了皇上!”

傅宗龍說完也不理會陳奇瑜,剛要走卻被賀逢聖一把扯住道:“方纔傅公在朝堂的表現委實出乎意料啊!”

“呵呵,哪裡哪裡!”

賀逢聖拉着傅宗龍小聲道:“還瞞我,只怕這裡頭是皇上授意的吧!”

傅宗龍做了個噤聲的手勢,微微一笑道:“大家明白就是了,再說皇上也沒有打算瞞內閣。犒賞大軍的計劃本來皇上在瀋陽的時候就敲定,只是皇上這些年內庫用得太多,皇上恐臣子們老是叼念着不放,所以才讓我出來跟畢老大人辯駁一番。”

賀逢聖嘿嘿一下道:“我就想是如此,否則內閣其他人都不出來說話!軍士的賞銀就是你不說,皇上也是要給的,只是不想給得太容易了!”

傅宗龍本還想說的,可後頭又出來不少同僚,不適合再說什麼,大家就一起散了。

第55章 回程第281章 問題(上)第245章 詳情第66章 大明傅夫人第82章 夏季攻勢(下)第15章 整頓後的三營第209章 推算第136章 皮島開始第11章 應對計策第100章 危機四伏第175章 遇見第229章 該給的纔給第265章 分工第277章 暗中佈局第138章 呼嘯而來(上)第209章 推算第104章 發回重審第53章 不變之局第200章 另類策略(中)第279章 決裂(下)第89章 遣使第82章 殺懲第128章 遠方客人(上)第169章 後宮聽政第320章 説客第126章 人盡其材第19章 大同會盟(上)第14章 修不完的內政第60章 收穫第154章 利益抉擇第70章 京察(下)第178章 馬有失蹄(上)第21章 勇者爲勝第243章 協議第98章 廣寧之失(二)第174章 傅山歸來第79章 朝議第118章 騎兵之戰第138章 呼嘯而來(上)第30章 憂天杞人(中)第148章 都是聰明人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28章 正副失和(下)第106章 京師調兵第187章 疑雲重重(下)第113章 暢所欲言第157章 絕不妥協第94章 調動第1章 謀而後動第114章 第二次演習第116章 意外耽擱第217章 適得其反第207章 接應第108章 兩個陰謀第287章 重心在南(上)第231章 取與舍第102章 竭力應對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192章 兵臨城下(下)第141章 發配東南第263章 變革之年第251章 會師第39章 東巡第73章 結交好友第293章 發明第147章 私下協議第56章 煩人的兵制改革第211章 戰意第301章 意第260章 召回第46章 勢如破竹第30章 憂天杞人(中)第70章 河道第109章 年內計劃第286章 回京任職第322章 展望第97章 廣寧之失(一)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50章 迂迴策略第146章 合縱之策第12章 文華殿的雷厲風行第45章 計中之計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168章 宮門之爭第203章 算計(下)第76章 風雨欲來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53章 不變之局第217章 適得其反第144章 水淹盤山第68章 太原第125章 天助我也第116章 最後人選第66章 大明傅夫人第164章 爭權第141章 發配東南第19章 大同會盟(上)第214章 有進無退第156章 君臣相爭第105章 非我族類
第55章 回程第281章 問題(上)第245章 詳情第66章 大明傅夫人第82章 夏季攻勢(下)第15章 整頓後的三營第209章 推算第136章 皮島開始第11章 應對計策第100章 危機四伏第175章 遇見第229章 該給的纔給第265章 分工第277章 暗中佈局第138章 呼嘯而來(上)第209章 推算第104章 發回重審第53章 不變之局第200章 另類策略(中)第279章 決裂(下)第89章 遣使第82章 殺懲第128章 遠方客人(上)第169章 後宮聽政第320章 説客第126章 人盡其材第19章 大同會盟(上)第14章 修不完的內政第60章 收穫第154章 利益抉擇第70章 京察(下)第178章 馬有失蹄(上)第21章 勇者爲勝第243章 協議第98章 廣寧之失(二)第174章 傅山歸來第79章 朝議第118章 騎兵之戰第138章 呼嘯而來(上)第30章 憂天杞人(中)第148章 都是聰明人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28章 正副失和(下)第106章 京師調兵第187章 疑雲重重(下)第113章 暢所欲言第157章 絕不妥協第94章 調動第1章 謀而後動第114章 第二次演習第116章 意外耽擱第217章 適得其反第207章 接應第108章 兩個陰謀第287章 重心在南(上)第231章 取與舍第102章 竭力應對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192章 兵臨城下(下)第141章 發配東南第263章 變革之年第251章 會師第39章 東巡第73章 結交好友第293章 發明第147章 私下協議第56章 煩人的兵制改革第211章 戰意第301章 意第260章 召回第46章 勢如破竹第30章 憂天杞人(中)第70章 河道第109章 年內計劃第286章 回京任職第322章 展望第97章 廣寧之失(一)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50章 迂迴策略第146章 合縱之策第12章 文華殿的雷厲風行第45章 計中之計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168章 宮門之爭第203章 算計(下)第76章 風雨欲來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53章 不變之局第217章 適得其反第144章 水淹盤山第68章 太原第125章 天助我也第116章 最後人選第66章 大明傅夫人第164章 爭權第141章 發配東南第19章 大同會盟(上)第214章 有進無退第156章 君臣相爭第105章 非我族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