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朕是校長

等我吃完飯去見他們的時候,天已經黯淡了下來,殿內已經點起了蠟燭,我坐在乾清宮的龍椅上,打量着站在下面六位我選的重臣,看來他們是沒有吃飯就在這裡等我了!我清了清喉嚨。

“各位卿家,朕召你們來是爲了通州建立軍事學院的事情。你們也知道,這軍事院使的位置非同一般,不是忠貞的將,朕是斷不能交付給他的。不知道各位卿家心目中有什麼人選?”

六位大臣都對望了下,可能沒想到我會向他們問人選,都一時沉默了下,這回倒是賀逢聖先出來講:

“啓稟皇上,臣雖非知兵,但也深知這院使責任之重,這教書之人低劣,就怎麼也教不出高明的徒弟。如在京籌辦的天工學院,只有徐宋兩位大人這樣的大,能使各地學踊躍參加。這軍事學院也是一般,臣以爲只有從九邊調回經驗豐富的老將,能真正讓學們學到用兵之道。”

賀逢聖剛說完,孫慎行就站出來說:“賀大人此議雖對,但臣以爲不妥,如今邊疆戰事緊迫,豈能抽調善戰之人回來?!臣以爲另外在朝中之人選擇。”

我點了點頭,暗思看來這賀逢聖究竟還是年輕了點,不過這也好,多磨練下會記着!我看了下不語的劉鴻訓,點名道:

“劉愛卿身爲輔,有什麼好的建議啊?”

劉鴻訓聽到我點他的名,自是連忙答話:

“回皇上,臣聽了兩位大人的建議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從九邊調人回來只怕不行,就算要調,也得有頂替之人。如在京中選舉,也是不易,原浙江僉都御史王洽,原遼東經略高第呼聲較高,但兩人都有不足之處。王洽稍缺領兵作戰的經驗,而高第則是獲罪之將,恐難服衆。若非開國公,定國公在湖廣,臣以爲開國公,定國公他們是好人選。”

聽到這些話,韓鑛與孫承宗心裡都有些異樣,他們想不明白劉鴻訓怎麼會提王洽,高第他們出來說話。劉鴻訓接着說:

“臣以爲,朝中的大臣中,也有人可以擔任此職。不過他們大多都已身居要職,除此之外,臣以爲還有些將供皇上選擇!”

“哦,是那些人?”

“皇上,先前魏黨作亂,不少忠義之士掛冠而去,他們中不少是在邊疆平賊的有功之臣。再者本朝自萬曆年間,邊土一向有匪患,不少守土之臣都身先士卒,也練出不少頗有武略的邊臣。另還有些因爲丁憂而卸職的武臣!”

“好,劉愛卿果然辦事達練,與朕所想相差不遠。不知愛卿想到何人可薦?”

“臣以爲傅宗龍可任院使一職,昔年傅宗龍平定貴州奢安之亂,以數萬軍士與二十萬賊作戰而勝,可見其將軍之!”

我聽了劉鴻訓的推薦,心裡還是高興的,雖然我心裡想到的是在甘肅剿賊立功的梅之煥,但他能多推一個能者出來,我也多一個選擇。

韓鑛聽了他的推薦,出聲道:“皇上,那傅宗龍正在丁憂中,皇上要用,需得奪情行!”

“丁憂?朕看就奪情吧!這學院朕希望早點建起來,另外你們覺得梅之煥這個人怎樣?”

孫承宗答道:“這梅之煥在甘肅剿賊甚是出力,也頗有戰功!”

劉鴻訓管吏部的也出聲道:“此人爲身甚正,也是當任軍事院使的人選。”

我對他們的表現還算滿意,沒有出現什麼紛爭。

“那各位愛卿以爲誰較爲合適?”

劉鴻訓自是輔,有些東西是不能迴避的:“臣以爲兩者都可取,這軍事副院使還差人擔任,只要皇上從其中選擇較爲合適的便可!兩者皆是賢,臣以爲如在品德和能不能有所區分,可以選年長者任正職。”

“朕就以傅宗龍爲副院使,”我頓了下,

“梅之煥也爲副院使。”

六個大臣面面相覷,心中不由疑問:誰當正院使?

“呵呵,這正院使就不設了,軍事學院以後直接歸朕管理,若朕不理時,歸中軍督府管制。軍事副院使定品秩爲正三品。平常的日常公務就教由他們處理,其他人員就他們自己去選取吧。”

“謹遵皇上旨意。”

內大臣他們聽到皇上要兼任這院使,也不好出聲反對。軍事學院按皇上的設定,這院使的職位確實是權柄過重,而且由臣擔任,禍害甚大。當任之臣又是深有謀略,一旦失去控制,就有隱患。皇上主持,下邊分權也好,平衡能維護穩定。至於禮儀上,正德年間還有個大將軍朱壽,也不差個軍事院使的崇禎。所以大臣沒有再議。我看他們都不反對,接着說:

“各位卿家,接着考慮下這軍事學院的其他問題!工部已經派人去勘探了,這學院的架構還要各位大臣盡些心力。”

賀逢聖出列道:“皇上,工部已有人回報,在通州北面有原太祖開朝時,開國公常將軍留下的常營駐地,原有駐兵七千,後在天啓四年,廢去。駐地一直荒着,只需修繕下,便可使用。”

“嗯,這是個好消息,朕還以爲要到下半年能建成,能盡開學好。至於架構方面,軍隊各種人都要培養,不僅是要運籌帷幄的帥,也要有衝鋒陷陣的勇士。”

“臣以爲可以設定將部,武將部,參軍部。武將部,需得有武爲要條件,再學謀略。參軍部則重謀略,先學謀劃之道。依學員的條件和意向劃分,兩位副院使分而管制。每年在選其優勝者到將部學習。”

孫承宗較爲熟悉兵事,說得果然不錯。

一直沒有言的錢龍錫也道:“這參軍部應設立後勤科目,軍中也需專門人負責軍資補給。”

劉鴻訓接着說:“臣以爲這軍資糧餉應該與軍隊中分開,糧餉劃歸戶部到軍中分,可避免下邊將領吃兵丁空額,剋扣軍士糧餉。”

孫承宗說道:“臣以爲,軍資糧餉與軍隊分開,可以避免有人貪污糧餉,但弊端也是明顯的,一則需得每半年派兵丁護衛到各處放餉銀,這裡耗費頗多,二則將軍在外作戰,軍中無錢,也頗受制約。”

錢龍錫也道:“孫大人所言極是,這樣戶部人員再擴充也不夠用,這只是駐軍,地方上的衛所還沒計算在內,就護送軍餉的護衛也是要龐大的人員。”

果然是左右爲難,我聽得眉頭都皺起來了,要是現在就好了,用互聯網轉帳,可我在這個時代!!

“可有什麼方略解決?”

過了半響,韓鑛出來說:“按原先軍制,就有審查軍資糧餉的巡查使,臣以爲只要這審查之人立身正,想貪污之人便沒有可乘之機。”

“嗯,這也是。着吏部重刷選到各地審查人選,沒半年抽籤輪換。軍中負責放糧餉的主簿就劃歸戶部,軍中將領,主簿,巡查使互爲監督,一旦現貪污,則其時的巡查使,主簿,將軍都有連帶責任。各位大臣以爲如何?”

孫承宗補充說道:“臣以爲將領忙於戰事,這監督責任教於副將爲妥當。”

“也好。”我說着呵呵大笑起來,“你們看,原本是論軍事學院的議題,結果跑到軍制上來了。不過這也好,朕也想在軍制上作改革。原本朕想着全國三十取一丁的辦法取代招募兵丁的做法,但現在還沒有隨着賦稅改革推廣到全國。所以這些事情我們先議着,這事以孫承宗大人爲,你們商量下細節。先針對各地駐軍,至於地方衛所就暫時不管。朕想着軍中的兵丁以十二年爲兵期,任了十二年的兵士就可退役,有缺額就在各地按順序徵兵。士兵也分爲十二等,如每年無犯軍規者,都可向上升一級,自然各級餉銀也不同,低爲現在的每月一錢,每級加五分。”

下面的大臣聽了後,都開始沉思起來,我看了下天色對總結性的對他們說:

“此事你們下去再議,關於兵制,糧餉都考慮全面。擬好條陳再給朕看看,剛朕也是大略的說說,你們現有什麼不妥也可以直接寫在上面。對於現在各地方的衛所,都是軍戶出身,能維持就暫時不動。不過在京附近的各衛需得有所整飭,自土木之變,京衛一直未有所改變,象通州衛都給取消了,洪承疇練兵京師三營來,這剩餘的京郊十二衛所不屬三營,直屬五軍督府,兵士多有懈怠。朕看就把京郊各衛劃歸地方,京城已經有京師三營,九門提督府,巡警司,皇城司,內城司,十來萬的戍京部隊,完全夠防衛京師安全。朕看北面長城多有漏洞,把兵士補充到北面也好,另由內批文給督府,責成他們練兵。好了,不說了,你們也肚餓了吧。朕讓御膳房做了些家常菜,你們在偏殿吃了再回去。”

下面劉鴻訓他們也是餓了,畢竟是空着肚上來議事的,而且又差不多過了一個時辰。他們聽到皇上設宴款待他們,心中甚是感恩。他們跪謝後,這次議事就算結束。我也沒有多做停留,幾乎每天我都養成個習慣,晚上處理完政事就去陪下皇后,然後再回乾清宮睡覺,臨睡時聽下王承恩的報告,當作聽故事也好!

“皇上,遼東方面,袁都督應該已經整兵起程到皮島去了!他帶了三萬人馬前去,袁都督的奏摺很就會呈上來給皇上御覽。”王承恩知道皇上對遼東的事情特別關注,是以先報告。

第301章 意第61章 援兵第122章 暗波涌動第179章 提議第90章 收與不收?!第286章 回京任職第184章 明荷戰爭(上)第194章 破城(中)第147章 私下協議第201章 另類策略(下)第181章 會盟之行第171章 聽案(上)第150章 逼敵來攻第271章 指婚第276章 爭奪(下)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257章 團聚第63章 殺伐第38章 朕是校長第95章 事發突然第129章 遠方客人(下)第319章 待命第79章 多事之秋(上)第1章 謀而後動第64章 煩事一堆第70章 河道第83章 南北對峙(上)第124章 身份懸殊第65章 唯一合格第208章 緊急軍情第119章 事與願違第26章 正副失和(上)第63章 殺伐第64章 暫時的寧靜第44章 皇子第243章 協議第111章 -兵部瀆職第310章 茶鄉武夷第128章 遠方客人(上)第77章 春風又綠江南岸第136章 皮島開始第192章 兵臨城下(下)第40章 北伐第246章 遠征第165章 演戲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32章 沒事瞎轉第175章 遇見第103章 再建二軍第44章 進犯朝鮮第182章 比試第173章 再起爭執第267章 遠圖佈局第143章 女真蹤跡第184章 明荷戰爭(上)第209章 推算第8章 南糧北調(上)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158章 商討第205章 全局分析第264章 兩位國公第158章 天工改組第53章 不變之局第251章 會師第43章 西回第259章 獨角戲第60章 損兵折將(下)第318章 雙管第12章 文華殿的雷厲風行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52章 進退兩難(下)第118章 騎兵之戰第9章 新任御史第37章 學生,老師第75章 知己難求(上)第219章 填土作戰第81章 行路難第240章 選擇第67章 臣子的無奈第104章 發回重審第261章 駐兵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75章 知己難求(上)第179章 馬有失蹄(下)第283章 富餘糧食第247章 反攻第247章 反攻第45章 計中之計第163章 陰謀論者第91章 南國方略第214章 有進無退第13章 遼東局勢第178章 馬有失蹄(上)第138章 悉心運作第16章 另設太學第50章 會兵城下第175章 遇見第319章 待命第102章 竭力應對第25章 廷訓
第301章 意第61章 援兵第122章 暗波涌動第179章 提議第90章 收與不收?!第286章 回京任職第184章 明荷戰爭(上)第194章 破城(中)第147章 私下協議第201章 另類策略(下)第181章 會盟之行第171章 聽案(上)第150章 逼敵來攻第271章 指婚第276章 爭奪(下)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257章 團聚第63章 殺伐第38章 朕是校長第95章 事發突然第129章 遠方客人(下)第319章 待命第79章 多事之秋(上)第1章 謀而後動第64章 煩事一堆第70章 河道第83章 南北對峙(上)第124章 身份懸殊第65章 唯一合格第208章 緊急軍情第119章 事與願違第26章 正副失和(上)第63章 殺伐第64章 暫時的寧靜第44章 皇子第243章 協議第111章 -兵部瀆職第310章 茶鄉武夷第128章 遠方客人(上)第77章 春風又綠江南岸第136章 皮島開始第192章 兵臨城下(下)第40章 北伐第246章 遠征第165章 演戲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32章 沒事瞎轉第175章 遇見第103章 再建二軍第44章 進犯朝鮮第182章 比試第173章 再起爭執第267章 遠圖佈局第143章 女真蹤跡第184章 明荷戰爭(上)第209章 推算第8章 南糧北調(上)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158章 商討第205章 全局分析第264章 兩位國公第158章 天工改組第53章 不變之局第251章 會師第43章 西回第259章 獨角戲第60章 損兵折將(下)第318章 雙管第12章 文華殿的雷厲風行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52章 進退兩難(下)第118章 騎兵之戰第9章 新任御史第37章 學生,老師第75章 知己難求(上)第219章 填土作戰第81章 行路難第240章 選擇第67章 臣子的無奈第104章 發回重審第261章 駐兵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75章 知己難求(上)第179章 馬有失蹄(下)第283章 富餘糧食第247章 反攻第247章 反攻第45章 計中之計第163章 陰謀論者第91章 南國方略第214章 有進無退第13章 遼東局勢第178章 馬有失蹄(上)第138章 悉心運作第16章 另設太學第50章 會兵城下第175章 遇見第319章 待命第102章 竭力應對第25章 廷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