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女真內政(下)

“玉米?”皇太極疑惑的重複了一句便不做聲了,他等待着范文程的解釋。

“大汗,正是玉米!”范文程也不顧笨拙,親自到地裡捭下顆玉米呈上給皇太極道:“此物味道甘甜,可蒸煮炒燒遠勝於高梁,既可充飢又易於儲藏。微臣命人在莊園種了數十畝玉米,今年夏天始有收穫,微臣讓人計了下每畝可產六石有餘。比之米麥要多產,比之高梁則味美,且無需雜拌其它糧食。遼東地廣而民稀,遼河之畔土地肥沃,若悉數開闢種植,則我大金無糧食之憂了!”

“好!”皇太極越聽越興奮不由大喝一聲!大金現在缺的就是糧食,特別是漢人衆多,一旦出現糧慌,漢人就會逃亡,而軍糧則囤積不夠無法出征。如果能夠解決糧食問題,則大金就無後顧之憂。以後無論出兵還是堅守也無需考慮糧食的問題,這爲大金立足遼東奠定了首要基礎。

“大汗,除玉米之外還有一個名曰番薯的,微臣亦種了十餘畝,其功效與玉米相仿,但畝產卻更高。”

“哦,此物長於何處?”皇太極打量了下,周圍卻並沒看到有什麼其它作物!

“大汗,此番薯長於地下,農人翻挖便可得。”范文程使了個眼色,很快有下人挖出番薯呈了上來。

皇太極仔細打量,甚至還品嚐了些許,果然甘甜異常。他欣喜不已,不住道:

“好啊,範先生爲我大金立下大功了,朕即刻命民屯廣爲施種,這樣我大金來年將無餓死之民!對了,範先生,此二物來之於何處?”

范文程低頭望了皇太極一眼,輕聲道:“回大汗,此二物來自明人之手!”

皇太極聞言笑容頓止,久久沒有出聲。

范文程接着小聲解釋道:“這幾年微臣打探得知明人災害連年,特別是陝西一帶無年不災。但除了早先年聽聞有百姓暴動,但後來卻漸漸都沒了,打聽到的都是朝廷如何賑災的消息。微臣想着,即便明廷的小皇帝內庫再有錢,也有見底的時候,何況救災更在於籌糧。萬曆年間,戶部賑災糧食已然告急,此時竟能源源不斷,是以微臣着人打探。發現明人不僅在江南到海外藩國換取糧食,更重要的是在北方大種玉米、番薯,使得百姓能夠自力更生,民不得死,自然也就不會四處作亂。微臣想着既然此二物如此有着大利,何不引入我大金,解決我大金缺糧之困!是以微臣命暗探入明,學得耕作之技攜種子輾轉回國。滋事體大,臣不敢貿然上奏,是以收穫之後才稟明,望大汗恕罪!”

聽到范文程娓娓道來,皇太極神色更是凝重。想不到明人早已經有了此神物,方纔他還以爲是上天眷佑他大金,讓他大金從此脫離困苦鼎盛起來。不過現在有總比沒有得好,解決了糧食的威脅,女真人便可得到長足的發展。皇太極緩過神來笑道:

“範先生有功無罪!呵呵,此時耕種亦不算晚,盛京北面有的是土地,少了糧食的制約,我大金的八旗將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強。”

范文程點了點頭迎合,皇太極突然想起一事便問道:“現在大明已經沒有叛軍了嘛?”

“回大汗,現在明廷境內已經無大規模的暴動,殘餘的估計也是流竄到窮鄉僻壤,於我大金擾敵之計已無多大作用。”

當崇禎初年明廷出現天災**的時候,范文程就已經注意到了,而且他給皇太極上了一個奏摺,專門分析了明境內亂賊的作用。是以,在亂賊初期的時候,大金要在邊境給明人極大的壓力,迫使大明將精力集中到邊疆,讓亂賊有發展的空間。其後,亂賊成了規模,則可使明廷陷入內憂外患的境地,這樣更有能拔動明廷的根基。

雖然計劃是如此,可惜那些暴動的亂賊還沒成規模就給小皇帝乾淨利落的解決了,而且還從根源上徹底解決--讓老百姓填飽肚子!皇太極現在想的是:不管明廷是否解決了內憂,但是大金卻是要沒有後患才行。現在有了糧食耕種,漢人還好管理,老百姓而已,只要有糧食吃,他們不會管誰做他們的皇帝!但是新收進來的蒙古人、還有野人女真則需要一段日子來消化。

皇太極邊騎着馬前行邊思考,他望了眼范文程道:“明人那邊的事情也就不強求了,何況天事難料,若大明再有異災也未嘗不能。現如今我大金八旗多了諸多蒙古部落,範先生認爲如何才能使之成爲我大金之民啊!”

范文程早就料到皇太極可能會問他這個問題,因爲隨着遼東蒙古的加入,這個矛盾會漸漸凸現出來。特別是那些以武力俘來的部衆,要想着讓他們真心爲大金死戰可就不是簡單的事情。現在融入了諸多部族的八旗可不是努爾哈赤晚年時期的精銳,是以大汗頻頻下令提倡騎射便緣於此。范文程理順了下思路纔回答道:

“大汗,微臣有些愚見供大汗參考!對於加入女真八旗的部衆,微臣以爲應該分而待之。那些部族殘破的百姓應該分散打入各旗之中,和睦共處必然可以讓他們無心去想着脫離大金。而那些舉族遷入大金的部落,微臣以爲更多需要在意的是在出徵兵力上。他們自成一甲喇,只需按軍功分配糧草等物事。再者,大汗可將境內依附我大金的蒙古部落一一書明,共同盟誓對抗明人。如此一來,他們後路已斷,自然要死心塌地的爲我大金效力。不過何種方法,大汗,微臣冒死再進言一句:唯有將各族之民平等待之方能成爲各族之主!”

范文程的話自然把大金的漢人也包括了進去,不過他最後一句‘各族之主’很得皇太極的心思。皇太極點點頭道:

“此言甚善!既是我大金之民自然一視同仁,昔年大元何等遼闊,蒙古騎兵又何等凌厲,可惜佔據中原不足百年,其因便是歧視漢人。我大金既然立國,自然要保有立國之根基。範先生的話,本汗記着了,回去之後便命秘書院起草文書,不日即發佈下去!”

“大汗從諫如流,真乃英主也!”

皇太極微微搖頭道:“本汗登基已有九年,但是相比父汗之時只有寸功,而我女真勇士卻戰死了一批又一批。本汗真是有些愧對女真的先人啊!”

范文程不知皇太極爲何說起這個,還是一時的感嘆,只好小心翼翼的安慰道:“大汗不必如此妄自菲薄,如今我大金擁有遼東,又佔有朝鮮,西邊雖爲明人所拒,但蒙古已然潰敗,形勢較之天命年間要好得多。”

皇太極似乎想到甚麼道:“蒙古西去本來對我大金有利,但青龍城的朵顏部落卻着實可恨,幫着明人對抗我大金!若時機成熟,首先要剿滅的便是他們!”

“大汗明鑑,不過微臣以爲,不管是明人還是蒙古人未必是真心結盟。他們兩家已經相鬥了數百年,即使現在短暫和好,但不能長久。勢弱的蒙古人必然擔心明人趁勢侵入草原,而明人則會擔心蒙古人重新強盛起來。只要我大金不去逼迫他們,他兩家必然會自己起內訌。”

范文程的話讓皇太極不由沉思起來,現在明廷、大金、蒙古猶如三國一般,明人實力最厚,金蒙聯合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但現在蒙古最強的朵顏部是不可能靠向大金的。皇太極不是一個容易氣餒的人,建州女真部落崛起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拉攏打擊其它部落的過程,他自然清楚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突然靈光一閃,一個計劃的雛形開始在皇太極腦中開始構成。

范文程見皇太極沒有說話,他也不敢再說只是在後邊騎馬跟着,不一會便出了民屯。皇太極卻是邊走邊想信馬由繮的走去,過了一會便來到一個蒙古部落的營地。皇太極陡然看到蒙古人的帳篷才意識到自己走遠了,他醒悟過來後便拉馬轉頭打算繞過這個部落便回宮了。他想起後頭的范文程,一臉歉然道:

“方纔本汗想事情出神了,怠慢了範先生還勿見怪!”

范文程連忙道:“大汗客氣了!”

皇太極本還想說甚麼,突然聽到附近的一個蒙古帳篷外有人在爭吵。范文程他們聽不懂蒙古語,不知道發生了甚麼事情,皇太極卻明白那兩個蒙古人在爭吵甚麼!一個瘦削的漢子對着一個孔武有力的蒙古人似乎竭力的勸說着什麼,那麼孔武有力的蒙古人身穿八旗盔甲,是應徵的披甲人!

“伊德勒,爲什麼我們蒙古勇士要聽從女真人的話,我們是草原的雄鷹,他們是森林的狼羣,鷹和狼是不合伍的,加入他們最後卻是攻打自己的同胞。伊德勒,我們不要應徵他們的八旗,我們應該重新回到草原重現大元的雄風。”

“必勒格,我知道你說得對,但是我一家大小都在這又怎麼走呢?!這幾年女真人從草原掠來了多少察哈爾人,但又放過哪個走!現在女真人施行按軍功發放,不加入八旗出征就沒有足夠的糧食。如今女真人勢大,俗話說胳膊不會跟大腿較量,小羊也不會跟野狼相鬥。必勒格,你也不要多想了,這種話說多了會帶來禍事的!”

“伊德勒大哥,如果蒙古的勇士都跟你這樣想法,那我們蒙古哪還有希望?!”必勒格不甘心自己蒙古的勇士爲女真人去拼命。

那伊德勒顯然也不是毫無思想之人,他反問道:“必勒格,不是我膽小,可是我們這些小部族有誰要呢?當年喀喇沁、喀爾喀的人不都是來搶我們的牛羊,黃金家族的察哈爾早就跑得沒了影子。我們投過去,只怕給他們當作叛徒,拿去餵了野狼!”

必勒格卻露出狂熱的神情道:“咱們不去喀喇沁,也不去察哈爾,咱們可以去朵顏部落,那纔是我蒙古人的希望!”

“朵顏部落?”

必勒格更是自信道:“嗯,朵顏部落的斡赤倫雖然也是小部落出生,但是他能夠集結衆多分散的蒙古人一起。我向人打聽過,他們說朵顏部落已經有二十萬的部族。不管原來是哪個部落的,只要加入朵顏部有軍功便可提高身份。”

伊德勒還是猶豫:“可那斡赤倫畢竟不是黃金家族的人!”

“哈哈,漢人有句話叫做時勢造英雄!你看那朵顏部落裡哪個是黃金家族的旁系,他們都是原先依附幾個大部落的小部落而已,跟我們是一樣的。要是說起祖先,有哪個沒有立過功勞呢!現在的黃金家族剩下區區萬人部族,已不可能對抗明人、女真人這樣的強敵!朵顏部的斡赤倫爲何就不能成爲一統草原的新大汗?!”

伊德勒被必勒格這樣的言論說得瞠目結舌,歷來蒙古草原只有孛兒只斤氏的人才能稱汗。必勒格說出這樣的狂言,他真不知道怎麼去勸服他。伊德勒還沒有想着怎麼說話,卻聽到帳篷側有人高聲讚道:

“好一個時勢造英雄!”

必勒格跟伊德勒被人意外插入頓時一驚,聽到是蒙古語心裡還稍安慰,畢竟是本族人,就算有什麼大逆不道也不會去告發。但他們轉過頭來向來人望去的時候,頓時猶如掉進了冰窟。在大金別人可能不認識,但經常帶兵馬出戰的皇太極--大金的汗王怎麼可能不認識!後邊還有幾個如狼似虎的親兵侍衛,伊德勒嚇得頓時跪倒,必勒格卻面如死色的站着。

皇太極笑盈盈的下了馬,幾個侍衛寸步不離的跟在後邊,畢竟誰知道這兩個蒙古人會不會暴起傷人!必勒格知道今天禍事來了,伊德勒也不是怕死,只是他一家大小都在這,一人死了也就罷了,可一家子都會給拖累。必勒格一力承當道:

“方纔那些話是我一人的主意,不干他的事,大汗要我必勒格的命,我絕不吭一聲!請大汗放過他!”

“哈哈,伊德勒起來吧!”皇太極用蒙古語道:“伊德勒是戰刀的意思,看你強壯有力也知道是我大金的勇士,你下去吧,本汗不爲難你!”

伊德勒聽到大汗寬赦他,頓時一喜便要退下,但他又回頭看了眼必勒格,眼中充滿了擔憂,必勒格卻使眼色讓他趕快走!

伊德勒最終卻是回來跪下道:“尊貴的大汗,請你放過必勒格吧,我願用我的性命作爲交換!”

必勒格不禁淚流滿面叫道:“伊德勒,你個傻子!”

“好,你不肯丟下朋友逃生,果然是重情意的漢子!本汗就答應你,決不會動必勒格的!”

伊德勒聽到皇太極這麼說,欣喜的大聲道:“真的,伊德勒願爲大汗做牛做馬!”

“本汗還有些話跟必勒格說,你先下去吧!”

“遵大汗命!”伊德勒先退了下去,他們都是重承諾的人,大汗既然說放過必勒格,那自然不會爲難他,馬上的勇士可把信用看得比生命要重得多。

伊德勒走了,皇太極纔回頭打量這個削瘦得蒙古人,個頭不是很高,兩眼有着不同於一般蒙古人的神采。皇太極微微一笑道:

“必勒格是智慧的意思,看得出你跟其它的蒙古人也大不同,必勒格是你阿爸取的嘛?”

必勒格不知道大汗打得什麼主意,居然放過他這個煽動逃亡的人。不過現在雄鷹落在了獵人的手裡,他不得不回話道:

“這是我的老師取的!”

“你的老師?”

“他是一位佛爺!”

“哦,難怪你的見識高過諸人!”皇太極點點頭,隨即使了個眼色,那些侍衛立刻將其他閒人都趕開,范文程聽不明蒙古語,只好呆在馬匹旁邊。

“你方纔所言確實如此,現在正逢亂世,自然是強者爲王。幾百年前,成吉思汗興起,就是我女真也被打得亡國。但幾百年後,我建州部興起,卻將成吉思汗的子孫趕走了!很久以前,有個漢人就說過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呼?!它的意思就是沒有哪個貴族是天生下來的,就象我們大金,也是靠軍功才能夠封王封侯,這樣才能使我大金更加旺盛!”

必勒格沒有搞清大汗跟他說這個話是什麼意思,他忍不住試探道:“可大金最大的敵人卻是明人,以前的女真人沒有滅掉宋,現在大金能夠滅掉明嘛?!”

“哈哈哈,馬兒總是一天天在長大的,又有誰能夠知道明天會怎樣呢!你說得對,大金最大的敵人是明人,但蒙古人呢?蒙古人跟明人打了數百年,是明人將蒙古人趕出了中原,現在蒙古人勢弱,察哈爾被明廷掌控,不知你口中的蒙古大業是否會很快給明人毀去?!”

聽了皇太極的話,必勒格頓時沉思起來。

皇太極沒有時間給他發愣,頓了頓道:“今天就跟你講到這裡,不過你的想法很合我的脾氣,這幾天你也不用幹別的,就到弘文院學習下漢人的歷史,本汗還會再找你,等你學得差不多就可以走了。你可以離開大金,那個伊德勒你也可以帶走,大金要的是全心臣服於本汗的勇士!”

必勒格無疑是個聰明人,可他卻沒有想明白大汗打得是什麼算盤!是欲擒故縱想收服自己?!還是想用自己在蒙古人面前作個榜樣?!他還沒有回過神來,皇太極已經走遠了。這個時候伊德勒跑出來道:

“大汗跟你說了什麼?沒有爲難你吧?!”

必勒格搖搖頭,心裡不知想着什麼!

在回去的路上,范文程默默的跟在後邊。最後還是皇太極忍不住出聲道:“範先生,方纔本汗跟那個蒙古人多說了兩句,沒有冷落先生吧!”

范文程欠身道:“大汗這麼做必然有大汗的用意,微臣觀那蒙古人桀驁不順,不利於內但可利於外,不知微臣相人之術可對?!”

皇太極哈哈笑道:“嗯,知我者乃範先生爾!”

范文程卻沒有接着往下明說,有時候有些事情說出來反而不好了。范文程沒有說話,皇太極卻接着說了:

“範先生,本汗聽聞最近你收拾了不少錢財,甚至還有人密告於本汗說你要南歸,本汗都將那些人亂棍打了出去。當然了,本汗向來以師禮對待先生,先生如真覺得大金不適合先生居住,本汗可以親自送先生南歸!”

范文程啊一聲道:“大汗這麼說可折殺微臣了,微臣世代居於遼東,如今生是大金之人,死亦是大金之鬼!微臣準備錢財是另有用處,此事待準備好後,微臣再行奏報!”

“好,本汗是信得過先生的,有什麼事情你就便宜行事吧,本汗會支持你的!”

“謝大汗!”

“今天出來收穫頗豐,咱們回城吧!”皇太極興致很高,拉着馬繮飛奔而去,侍衛們趕忙跟上。

第49章 王京大火第36章 角逐第201章 另類策略(下)第132章 一場虛驚第79章 朝議第175章 遇見第13章 意外驚變(下)第290章 難處第207章 接應第200章 另類策略(中)第70章 河道第87章 鼎立局勢第69章 京察(中)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160章 強硬政策第80章 喜事第266章 時機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176章 揭破第207章 接應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210章 攻與不攻!第28章 海戰第88章 公主第61章 援兵第33章 要保的內閣第9章 新任御史第140章 有點意外第307章 接連不斷第247章 反攻第144章 水淹盤山第146章 遼東換帥第133章 繁忙九月第8章 閹黨盡除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35章 攻城初戰第136章 皮島開始第156章 君臣相爭第90章 說服第58章 爲難第97章 廣寧之失(一)第182章 比試第15章 兩方責難第119章 事與願違第133章 方案圖紙(上)第116章 意外耽擱第112章 演習開始(上)第70章 京察(下)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120章 另起爐竈第54章 險勝第31章 到收網的時候第89章 遣使第252章 佈置第23章 女真對策(下)第79章 朝議第45章 計中之計第131章 家事國事第72章 冷處理第319章 待命第263章 變革之年第187章 不平等條約第319章 待命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39章 東巡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104章 虛位讓賢第216章 強行攔截第139章 戰果輝煌第86章 援手第277章 暗中佈局第191章 兵臨城下(中)第301章 意第291章 見識第158章 天工改組第141章 建城伊始第43章 西回第291章 見識第122章 紅袖不添香(上)第290章 難處第49章 王京大火第309章 請旨第89章 秋賦時節第9章 新任御史第173章 再起爭執第156章 出發赤峰第46章 勢如破竹第23章 眼淚的威力第168章 鬥法第108章 操炮之術第114章 預設奇兵第95章 事發突然第301章 意第4章 出宮第79章 朝議第201章 另類策略(下)第211章 戰意第180章 放假&演戲第23章 女真對策(下)第14章 越俎代庖
第49章 王京大火第36章 角逐第201章 另類策略(下)第132章 一場虛驚第79章 朝議第175章 遇見第13章 意外驚變(下)第290章 難處第207章 接應第200章 另類策略(中)第70章 河道第87章 鼎立局勢第69章 京察(中)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160章 強硬政策第80章 喜事第266章 時機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176章 揭破第207章 接應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210章 攻與不攻!第28章 海戰第88章 公主第61章 援兵第33章 要保的內閣第9章 新任御史第140章 有點意外第307章 接連不斷第247章 反攻第144章 水淹盤山第146章 遼東換帥第133章 繁忙九月第8章 閹黨盡除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35章 攻城初戰第136章 皮島開始第156章 君臣相爭第90章 說服第58章 爲難第97章 廣寧之失(一)第182章 比試第15章 兩方責難第119章 事與願違第133章 方案圖紙(上)第116章 意外耽擱第112章 演習開始(上)第70章 京察(下)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120章 另起爐竈第54章 險勝第31章 到收網的時候第89章 遣使第252章 佈置第23章 女真對策(下)第79章 朝議第45章 計中之計第131章 家事國事第72章 冷處理第319章 待命第263章 變革之年第187章 不平等條約第319章 待命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39章 東巡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104章 虛位讓賢第216章 強行攔截第139章 戰果輝煌第86章 援手第277章 暗中佈局第191章 兵臨城下(中)第301章 意第291章 見識第158章 天工改組第141章 建城伊始第43章 西回第291章 見識第122章 紅袖不添香(上)第290章 難處第49章 王京大火第309章 請旨第89章 秋賦時節第9章 新任御史第173章 再起爭執第156章 出發赤峰第46章 勢如破竹第23章 眼淚的威力第168章 鬥法第108章 操炮之術第114章 預設奇兵第95章 事發突然第301章 意第4章 出宮第79章 朝議第201章 另類策略(下)第211章 戰意第180章 放假&演戲第23章 女真對策(下)第14章 越俎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