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馬有失蹄(下)

自從彈劾奏摺一上,所有大臣都知道後宮肯定會有所舉動!臣出了問題自然只有皇后娘娘作主裁定,韓鑛能否坐住輔的位置當然還是要看皇后的態度!原先韓鑛跟後宮的關係不錯,可病好之後卻又屢屢得罪皇后娘娘,特別是他想限制後宮的權力差點搞得兩者處在了對立面!在這個當口上,皇后會乘此除去一個不聽話的輔臣,還是不計前嫌繼續信任皇上留用的輔呢?!

文武百官中不少人都在考慮着自己的立場,保韓鑛還是順帶着也彈劾一把?雖然這只是兩個選擇,但是結果卻是截然相反。從目前突然涌現的彈劾奏摺來看,‘倒韓’事件肯定是有人在後邊推動。大臣中鄭三俊有大的嫌疑,因爲彈劾奏摺很多是刑部弄出來的,而監察御史們跟鄭三俊又關係不錯,只有他們能搗弄出這麼大的動靜!當然,韓鑛那邊的人也不會坐以待斃,雖然現在聲勢對韓鑛不利,但內中的六位輔臣,至少有四人是站在韓鑛那邊的。一旦在朝堂相爭起來,還真很難說誰贏誰輸,撲朔迷離的局勢註定衆人今夜難眠!

無論朝臣們怎麼抉擇,文華殿的朝議如期進行。不過早前告假的成基命仍舊沒有出席,理由是老病復。除此之外其他人都到齊了,象本次朝議的主角楊延麟,傅山,錢士升,韓鑛都成了百官的焦點!待辰時一到,百官按序進了文華殿,韓鑛雖遭彈劾,但仍舊還是輔,由他率着百官行上朝禮儀。當朝臣們三呼九叩俯身跪着的時候,大殿旁邊傳來略有點顫音的女聲:

“衆位大臣平身!”

正中的龍椅上空空蕩蕩,但在寶座的側邊搭建了捲簾,厚厚實實的遮住了坐在後邊聽政的監國皇跟皇后娘娘。

“謝皇上!”

“謝皇后娘娘千歲!”

“謝監國皇千歲!”

……

因爲監國之事久遠,此番朝議又極爲倉促,鴻臚寺事先沒有作安排,搞得朝臣們亂叫一通。衆大臣都有些尷尬的站起身,等待有人出來說話!但韓鑛今日被彈劾,錢龍錫一向不喜歡出頭,只有鄭三俊看了看幾個沉默的內大臣後出列道:

“稟皇后娘娘及監國殿下,今日文武百官彙集於此,不知娘娘召來所爲何事?”

鄭三俊是明知故問,他當然不好一上來就說怎麼處置韓鑛他們! 這個輔的位置他也不是想了一天兩天,自從他進入內後,就認爲韓鑛他們太保守,對皇命過於盲從。鄭三俊心目中的內應該對皇權有一定的限制,皇上如果做得不對,內就應該不予通過,這樣能保證朝廷的決策正確。如今皇上病重,皇年幼登基,如果坐上輔的位置,就完全可以再現張文忠時代。鄭三俊知道機會難得,這一次是韓鑛自己犯錯,他當然不會輕易放過。此次彈劾事件,他或多或少的在推波助瀾。

鄭三俊說完,簾後傳來皇后的聲音道:“本宮收到輔韓大人的奏章,近來有御史就皇上遭鴆毒一事彈劾官員。事關臣,本宮爲了朝政穩定不得不出來過問!”

鄭三俊正是要這一句話,他朗聲回道:“娘娘所言極是,那就請各位同僚直言!”

話方畢,有一人步站了出來,衆人一看卻是太常寺少卿薛國觀,鄭三俊讚許的微點了一下。

薛國觀道:“臣太常寺少卿薛國觀有折彈劾,由於順天府伊楊延鱗,巡撫使傅山,輔韓鑛的失職,致使有殺手冒充江湖郎中進宮行刺皇上。臣以爲,正是由於楊延麟貿然舉薦,傅山不辨真假,韓鑛輕易相信導致出此惡果。古人云‘王犯法尚與民同罪’,爲告誡後來者同樣也爲讓百官引以爲鑑,臣請嚴懲失職官員以正國法。”

薛國觀的話讓地下百官間響起了一片嗡嗡聲,禮部尚書李標出言叱道:“薛大人此言差矣,別的不說,輔韓大人不熟悉醫術,而郎中曾有幾名醫者驗過,皆言其人並非騙。皇上御前神醫傅山傅大人同意郎中爲皇上診治之後,韓大人方允許,試問,韓大人失職於何處?”

賀逢聖也道:“前來給皇上看病的郎中身懷醫術,若單從診脈治病,根本無法判斷其人是否包藏禍心。皇上病重,臣亦求醫心切。此時有人揭榜,又卻非招搖撞騙之人,請之來診脈乃人之常情!”

鄭三俊眉毛一揚反駁道:“此人雖非招搖撞騙,卻是另有陰謀!皇上乃大明之主,維護周全是重中之重,現在出了這樣的事情難道不是有人失職又是什麼?”

賀逢聖雖想給傅山他們脫罪,但鄭三俊說得也不錯。皇上遇險就是臣下的失職,怎麼都要有人來承擔責任。韓鑛作爲輔,又參與其事,說他沒罪倒很難講過去。

鄭三俊說完,後邊的人言也正是拿住這點不放,使得支持韓鑛的人有心辯解卻無從力。

朝堂上你方唱罷我登場,吵的不可開交。溫體仁這邊的人卻乖覺的很,對於兩派的爭鬥絲毫沒有參與的意思。不過反過來想也是,無論鄭三俊跟韓鑛兩人誰得勝,對於溫體仁他們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溫體仁暗歎皇上病的不是時候,若能早點入,那麼自己也有說話的權力而不是現在這般看熱鬧。

正感嘆間,溫體仁想起了昨日原本不是很熟的王洽跟他說的一番話。王洽雖在禮部作個郎中,但溫體仁一直以爲王洽是韓鑛那邊的人,誰知他居然來說動自己,要保的不是韓鑛卻是英國公張惟賢。當時溫體仁雖驚訝但想了想,已然明白王洽的心思。

王洽是因爲韓鑛做了輔,硬去攀了關係,爲了能在京師有一個好位置他放棄了南京六部侍郎的空缺。但在京兩年了,韓鑛絲毫沒有給王洽機會。恐怕王洽心中早有怨懟,甚至已經在謀劃其他的出路。現在韓鑛被彈劾,下臺幾乎是十拿九穩的事情,王洽自然着急找另外的靠山。不過思來想去,王洽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現在朝堂裡只有鄭三俊跟韓鑛爭輔,若自己能另外支持一人上位,那麼好處是可以預見的。支持韓鑛的官員主要是吏部跟工部,鄭三俊的擁護者則是在刑部以及督察院,戶部應該是支持次輔錢龍錫的。如果英國公上去競爭,至少有兵部跟世襲的公侯們支持,特別是五軍督府的提督們。再加上自己禮部的話,張惟賢任輔的可能性極大!張惟賢又是自己的老上司,這回該不該冒一次險呢?!

就在溫體仁還在權衡利害的時候,朝堂的辯論已經告一段落。楊延鱗,傅山,還有錢士升都已經認罪,畢竟他們的責任太明顯,地位也非極爲重要,沒有多少人幫他們開脫。現在攻擊的目標是輔韓鑛,御史們彈劾韓鑛有罪,但定罪的卻輪不到他們。現在他們等的是有人讓皇后娘娘說出個定論來,可但垂簾的皇后在整場辯論中都沒有說一句話,只是聽着朝臣各抒己見。

鄭三俊方要起奏請皇后聖裁,又有一人出列道:“臣工部主事李逢申有摺奏稟!”

鄭三俊心中冷笑,這李逢申是韓鑛的門生,出來無非是爲他老師說話。可惜啊,現在已有三人認罪,韓鑛是在劫難逃了!鄭三俊這般想着,但接下來的事情卻出乎了他的意料,應該說朝堂內的人大多都沒有想到。

“微臣以爲大明刑律乃太祖之定律文也,歷代相承,無敢輕改。今刑部左侍郎錢士升審理謀逆案爲國之大案,然不足半月便結案。行刺者何人?有無同黨?爲何行刺?都未詳細查明而匆匆結案!錢士升知刑部已有數年,豈不知律法呼?如此倉促必然是有所維護,逆案中有數名朝臣失職,錢士升一不審問,二不拘押,唯見御史彈劾方自辯認罪,其心不言自明。錢士升與韓鑛相交甚好,他膽敢知法犯法,必是爲了維護輔韓鑛微臣曾與二人相交,然此乃私情。今日朝議,微臣忠心侍君直言其事。請皇后娘娘聖裁!”

李逢申的奏稱讓滿朝皆譁,鄭三俊雖想有人扳倒韓鑛,但這李逢申乃韓鑛的門生,如此忘恩負義讓鄭三俊不禁流露出一股厭惡的神色。錢士升是憤怒異常,怎麼也想不到平日相交不錯的同僚居然落井下石。他站出來指着李逢申厲聲道:

“你這無恥小人,往日我錢某人瞎了眼方與你相交!”

他轉而面向朝堂道:“臣審理逆案草率,未能盡查案中細節,罪在微臣!然臣之心天地可鑑,絕非爲了一人而蔑視律法。皇上病重,又出滔天逆案,臣是恐有動盪盡結案。若有人借逆案黨同伐異,排斥異己,禍害則深已!人心浮動於朝廷,大明不利,請皇后娘娘明鑑!”

此話說得聲嘶力竭,一些朝臣不禁動容。但是犯了罪就是犯了罪,除了天開恩,大臣們說什麼都是假的,一不小心還會扯上同黨的嫌疑。

剛好又有一人出來道:“錢大人此言差矣,若每人都以此爲藉口,又有何人有罪!”

出言的是左庶丁進和,這無異於在朝堂中丟下一顆火雷彈。因爲這丁進和也是韓鑛的門生,平日幾人走得甚近。不想今日韓鑛的兩個得意門生在危機時刻反噬,這讓衆人感嘆不已。錢士升,韓鑛此刻已經心如死灰,低着頭不再言語。丁進和兀自在那洋洋灑灑‘揭露’韓鑛的罪證。

“昔日劉輔在位之時,韓鑛居於其下。韓曾言劉輔不過豎,自己登科早二十年,羞於作其副手!又言‘皇上年幼,主事多有荒唐,朝野內外皆靠內!’如此等語!今韓鑛失責,皇上遇險此乃其一貫輕視之心所然,方給刺客有乘之機!臣這裡亦有中書原抱奇彈劾韓鑛居家不法的折,此折已遞交內!微臣以爲韓鑛已不適再作輔,請娘娘聖裁!”

丁進和加直接了當,面對這樣的指控,韓鑛顫巍巍的站出班來。他帶着一臉的憤懣跪下道:

“老臣韓鑛識人不明,又犯失察之罪,老臣無顏再對各位同僚,懇請皇后娘娘準臣致休!”

誰也沒有想到事情會演變成這個局面,韓鑛的支持者們都怒視着鄭三俊爲的‘倒韓派’。在他們看來,今日的局面便是鄭三俊的‘傑作’。現在韓鑛自己出面認罪致休,他們想出言論救都沒機會了。

皇后終於道:“韓大人先起來,你乃內輔,本宮需聽下三法司的意見!左都御史房可壯,刑部尚書張致,大理寺卿曹於汴你等以爲如何?”

左都御史房可壯道:“輔韓大人在逆案中曾允許行刺郎中入內爲皇上診病,雖韓大人不通醫術,然輕易放逆犯進宮確有失察之責!”

房可壯說得算是實情,刑部尚書張至自然不會逆流而上,他道:“老臣與房大人意思一致!”

曹於汴原本想着辯駁兩句,但事已至此,他也只得道:“臣無其他意見!”

三司這麼一說,已經是將此案定了性,韓鑛,錢士升瞬時變成了待罪之身。簾後的婉琴似乎並不急於落他們,而是引出了另外一個話題:

“既然三法司如此審定,那麼他們四人就不便再任官職,如何處置待有司寫好奏摺遞交上來再議!只是如今出現空缺,日久了必不利於朝政。各位有何建議?”

鄭三俊按捺住心中的激動道:“皇后娘娘明鑑,老臣以爲可以由朝臣共舉!”

“那好吧,順天知府,諸位大臣以爲何人可任?”【歪歪書屋論壇 yy5】

大臣們對望一陣後,中軍府提督鄭其心出列道:“臣以爲巡城御史吳玉可任!”

鄭三俊有些疑惑的掃了眼鄭其心,他舉薦吳玉,難道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嘛?!不過中軍督府管着京畿一帶,跟順天府也會有些關連。這吳玉是第一個炮轟楊延鱗打開局面,給他個順水人情也不爲過!想罷,鄭三俊道:

“老臣也以爲吳御史可任!”

其他人都沒有作聲,他們想得多的是待會舉薦輔會是怎樣。吳玉爲人還算正直,又是巡城御史,自然沒必要擋人仕途。

“那就是吳玉吧!”皇后見沒人反對一錘定音。

“微臣吳玉謝恩!”現在是順天知府的吳玉慌忙站了出來,雖然舉止還算從容,但旁人都看得出他內心的激動。有人下自然就有人上,也原本就沒什麼好說的。

皇后又道:“傅山的巡風使乃皇上設立,原非定製,今兒就不議了!刑部左侍郎的空缺,又該何人補上?”

這一次鄭三俊率先話了:“老臣以爲太常寺少卿薛國觀可擔當此任,薛大人乃萬曆四十七年進士,曾任刑科都給事中熟悉律法,爲人甚正,用爲刑部左侍郎可讓人放心!”

鄭三俊提薛國觀,不僅是因爲他在這次‘倒韓’中出力,多的是因爲薛國觀一直就跟在鄭三俊的後邊。自從他入內,一些奏章建議薛國觀的論調跟他基本一致;上次皇上讓羣臣自省,大多數人都向皇上寫了謝罪折,只有薛國觀一直跟着自己堅持到了後。現在有機會,他當然要將提上來引爲助臂。

張惟賢出言道:“老臣也舉一人供皇后娘娘參考,現任禮部郎中王洽,萬曆三十二年進士,閹亂時以右僉都御史遭罷,崇禎元年起用,能治廉一方。資格,能力,操守都足以任!”

他們兩位內大臣提完,吏部尚書李長庚則提了劉之鳳作爲候選;溫體仁似湊熱鬧般的提了王應雄的名字。不過朝堂上呼聲高的還是薛國觀,因爲一來他本身爲官還算過得去,二來他是由鄭三俊提名,不少獻媚的人自然會搖旗吶喊;張惟賢雖提了王洽的名,卻並沒有真的跟鄭三俊唱對臺戲,提名之後就再未言語;韓鑛那邊的人雖然想要反對,奈何缺乏了領頭人物,聲勢遠遠不及他們。後自然是以薛國觀任命爲刑部左侍郎而結束。

不過相對於輔而言,其他的都算不得什麼!皇后一說開始推舉輔,下邊的各派朝臣都競相舉薦,當然能被報上名的自然只有現任內成員。否則連輔臣都還不是,就想一越成輔,那是癡人說夢。內中,戶部推舉了次輔錢龍錫;兵部原有人想舉薦孫承宗的,但考慮身體問題,後推舉了英國公張惟賢;雖然成基命不在,但吏部仍舊推選了他;刑部的人早早就報上了鄭三俊的名號,剩下的賀逢聖因爲資格尚淺,他帶着工部轉而支持次輔錢龍錫。

向來廷推是由九卿及各地方到京督撫參與,當今聖上登基後,覺得廷推人數過少,便改由到場的內大臣、六部尚書侍郎、督察院四位左右都御史、五軍督府的五位都督、六位各科都給事、通政司正副使、大理寺正少卿參與廷推,人數可達四十三之多。

從開始的推舉來看,次輔佔據着優勢。但原支持韓鑛的人都知道,錢龍錫作次輔可以,要他做爲輔領着內輔佐年幼的皇上恐怕缺乏魄力。成基命原本不錯,可惜告病在家,今日朝中能跟鄭三俊抗衡的只有英國公張惟賢。方堂上的倒韓行爲,大多數人都知道是鄭三俊從中搗鬼,特別是他居然買通韓鑛的門生,這讓人多少有些不齒。是以,鄭三俊雖然在內中資格老,但他們仍舊不願他做成輔。

不過隨着六部,督察院,五軍督撫,六科都給事,通政司,大理寺的推舉,鄭三俊已經越過錢龍錫佔據了第一位。主要是御史們手中有十票之多,而他們中有九票投給了鄭三俊,加上刑部張致、範景文的兩票,工部張慎言跟大理寺少卿有兩票,鄭三俊已經有了十三票之多。而排在第二位的人有些出乎意料,居然是英國公張惟賢。他拿到了兵部的二票,五軍督府的四票,通政司的兩票,以及吏部侍郎劉宗周跟刑部都給事李覺斯的一票共計十票。第三位是錢龍錫,他有戶部的三票,工部的兩票,賀逢聖跟李標各投一票,共計七票。沒有到場的成基命有吏部的二票,五軍督府一票,大理寺一票,只有四票排在了末尾。

此時除了候選的四個臣不能推舉,溫體仁跟王應熊、樑廷棟還尚未表態。鄭三俊這個時候是志得意滿,雖然還有三票未投,但怎麼也不會全投到張惟賢那吧!他努了努嘴巴道:

“還有三位大人支持哪位臣,娘娘還等着看結果呢?”

鄭三俊卻不知,此時的溫體仁心中正在翻江倒海。原來他以爲自己可以作後的輔的決定者,誰知道現在鄭三俊一路領先,就是自己將這三票投到英國公那,他們同樣也只是十三票並列。如果同爲第一,那麼是不是會在他們當中再選過呢?再次選舉結果又會如何?溫體仁看了眼四周,現鄭三俊不以爲然的模樣看着他們,而另一邊站着的英國公卻是淡定的站着,彷佛一切都胸有成竹。

溫體仁寄希望於下次推舉,他咬牙出列道:“臣推舉……英國公!”

王應熊跟樑廷棟雖有些不明溫體仁的選擇,但仍舊跟他保持了一致雙雙投了張惟賢的一票。朝臣們顯然被這戲劇性的一幕震驚了,鄭三俊是驚訝得微張了嘴巴,他愣了一會後臉色變得鐵青,指着溫體仁他們三個怒道:

“你們……你們這是結黨!”

溫體仁反駁道:“鄭大人嚴重了,那麼多御史投了您一票,那你是不是和他們結黨了?”

“放肆!”鄭三俊正欲大罵他們三人,突然他好像想到了什麼,轉頭對垂簾的皇后道:

“啓稟皇后娘娘,六部中還有上任的刑部左侍郎薛國觀未曾推舉,現在就請薛大人投票!”

鄭三俊話一出,衆人都傻了。這投票的只有到場有權投,薛國觀剛剛被皇后任命,一切都還沒有交接。衆大臣們都沒有想到他,鄭三俊提出來,那是因爲現在他手中的一票直接關係着誰是輔。只不過衆人以爲,薛國觀是鄭三俊方提拔上來的,自然會投之以李,結果不想自知。

皇后還是一副很平靜的聲音道:“那就讓薛大人推舉吧!”

霎時,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到了薛國觀身上。鄭三俊是無比信任的望着他,彷彿一切都在控制之中!

“臣……臣……”

薛國觀支吾着說了兩句突然出列跪下大聲道:“臣推舉內大臣張惟賢爲輔!”

“哇~”

今日朝堂的一切完全出乎了大臣們所預料的,薛國觀後的言語讓大臣們不顧禮儀的喊了出來。衆人紛紛在私下討論着到底生了什麼事情,使得輔的選舉一波三折。而鬱悶的鄭三俊此時完全呆住,這回他是連怒的力氣都沒有了。當然朝堂上也有一些人已經開始在跟張惟賢道賀了,張惟賢禮貌的迴應着。朝堂上又亂成了一鍋粥!

“真是好熱鬧啊!”

皇后垂簾的地方突然捲起了簾,有人略帶着譏諷的語氣笑道。

朝堂下的百官都聞聲望去,卻現久不見面的方正華扶着一人,此人身着五爪金龍朝服,一臉威嚴的望着堂下。仔細一打量,如此熟悉的面孔,這不是當今皇上又是誰!

不管此時百官們什麼想法,愣了一陣後,大臣們全都‘撲嗵’一聲跪下道: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第235章 成效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152章 再據優勢第58章 爲難第77章 春風又綠江南岸第10章 陝西流民第170章 驚天計劃第111章 -兵部瀆職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第271章 指婚第297章 報紙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110章 北國恩怨第169章 過招第38章 朕是校長第285章 構建平衡第52章 進退兩難(下)第7章 突生橫變第159章 再接再勵第99章 廣寧之失(三)第69章 京察(中)第23章 眼淚的威力第147章 私下協議第283章 富餘糧食第78章 河南之變第29章 安南之行第293章 發明第76章 知己難求(下)第228章 善後處理第32章 初聞戰報第50章 迂迴策略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第84章 南北對峙(下)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第6章 再回宮中第220章 惡鬥第45章 計中之計第305章 御史大人第146章 合縱之策第58章 爲難第65章 唯一合格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16章 另設太學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94章 調動第116章 意外耽擱第172章 誰在得益第319章 待命第159章 再接再勵第133章 繁忙九月第140章 有點意外第52章 進退兩難(下)第148章 都是聰明人第100章 危機四伏第303章 手段(下)第85章 南京兵部尚書第78章 河南之變第192章 兵臨城下(下)第163章 陰謀論者第197章 屠戮(中)第38章 朕是校長第76章 風雨欲來第15章 兩方責難第95章 事發突然第298章 應勢(上)第148章 都是聰明人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45章 募捐第91章 風花雪月夜(上)第190章 最後的對話第84章 南北對峙(下)第322章 展望第34章 兵圍大淩河第131章 家事國事第8章 南糧北運(下)第170章 驚天計劃第60章 收穫第130章 醉有應得第60章 損兵折將(下)第245章 詳情第60章 損兵折將(下)第87章 朝鮮使者第18章 雪上加霜第40章 北伐第12章 意外驚變(上)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8章 閹黨盡除第147章 論誰對錯第25章 驛館閒談第109章 年內計劃第288章 重點在南(下)第105章 非我族類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3章 宮外世界第313章 觀望第98章 愈演愈烈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70章 京察(下)第178章 藉口手機站
第235章 成效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152章 再據優勢第58章 爲難第77章 春風又綠江南岸第10章 陝西流民第170章 驚天計劃第111章 -兵部瀆職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第271章 指婚第297章 報紙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110章 北國恩怨第169章 過招第38章 朕是校長第285章 構建平衡第52章 進退兩難(下)第7章 突生橫變第159章 再接再勵第99章 廣寧之失(三)第69章 京察(中)第23章 眼淚的威力第147章 私下協議第283章 富餘糧食第78章 河南之變第29章 安南之行第293章 發明第76章 知己難求(下)第228章 善後處理第32章 初聞戰報第50章 迂迴策略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第84章 南北對峙(下)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第6章 再回宮中第220章 惡鬥第45章 計中之計第305章 御史大人第146章 合縱之策第58章 爲難第65章 唯一合格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16章 另設太學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94章 調動第116章 意外耽擱第172章 誰在得益第319章 待命第159章 再接再勵第133章 繁忙九月第140章 有點意外第52章 進退兩難(下)第148章 都是聰明人第100章 危機四伏第303章 手段(下)第85章 南京兵部尚書第78章 河南之變第192章 兵臨城下(下)第163章 陰謀論者第197章 屠戮(中)第38章 朕是校長第76章 風雨欲來第15章 兩方責難第95章 事發突然第298章 應勢(上)第148章 都是聰明人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45章 募捐第91章 風花雪月夜(上)第190章 最後的對話第84章 南北對峙(下)第322章 展望第34章 兵圍大淩河第131章 家事國事第8章 南糧北運(下)第170章 驚天計劃第60章 收穫第130章 醉有應得第60章 損兵折將(下)第245章 詳情第60章 損兵折將(下)第87章 朝鮮使者第18章 雪上加霜第40章 北伐第12章 意外驚變(上)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8章 閹黨盡除第147章 論誰對錯第25章 驛館閒談第109章 年內計劃第288章 重點在南(下)第105章 非我族類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3章 宮外世界第313章 觀望第98章 愈演愈烈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70章 京察(下)第178章 藉口手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