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風雨欲來

我翻開遼東的奏摺,一封袁崇煥的,另一封卻是何可綱的。袁崇煥在奏摺中說的是,如今皇上已然回京,祖大壽的一萬騎兵希望能調回關外。因爲從寧遠運糧到錦州,廣寧一線路途遙遠,糧隊經常遭到滿洲人的騷擾。袁崇煥想要藉着祖大壽的騎兵押運糧食,以保證前線的供應。我看了下袁崇煥所繪的地圖,廣寧處於蒙古科爾沁部的東南面瀋陽衛西面,容易遭到滿蒙兩邊的襲擾。在廣寧屯田的可能性比較小,強行爲之,恐怕是給他人做嫁衣裳。是以廣寧錦州都靠寧遠輸送糧草補給,廣寧與錦州如今駐紮着六萬人馬,廣寧屯有四萬用來防衛瀋陽方面的壓力。

袁崇煥的請求也算合理,把他的關寧騎兵佔用了一年。現在大明衛所改制基本沒有什麼動盪了,再把祖大壽放在鳳陽也不是一回事。再久點,恐怕這些兵痞子就要罵娘了。我便在上面批了貓爪一樣的幾個字,以示同意。

何可綱的奏摺可就長篇大論了,第一點就是朝鮮的使團將於六月抵達,着重提出朝鮮將派孝明公主前來。我看了不禁有些摸不着邊,朝鮮人派公主來做什麼?和親嗎?不過這些都不重要!奏摺中何可綱講了他對和談的意見,認爲重新接納朝鮮有益於牽制滿洲,也可斷掉滿洲的一條補給線;同時討伐滿洲也能得到朝鮮援助。何可綱講得很實在,證據也很充分。難得朝鮮的國主李倧不懼滿洲威勢,敢來投靠。這個我是要爭取的,哪怕不是很有力的盟友也好過送給滿洲人做補給基地。

奏摺後面講的是三月十二,皮島將士九千人攻破鎮江城,殺敵九百,帶回百姓六千餘人,損失五十三人,義州的滿洲兵馬逃回鳳城一帶。我看了這損失比例便知對方可能就只有一千五百左右,必是給火炮轟擊後才衝鋒,結果再給幾排火槍輪射,應該說這是滿洲騎兵基本沒有攻到陣前就給射殺了。這個戰果不錯,可惜就是用的人多了點,要是能夠二比一的情況下達到這個戰果那就絲毫不懼滿洲人了。但他們打了勝戰,總是要嘉獎的。就命兵部派人犒軍,順便迎接朝鮮使團。

奏摺附帶講到了一件令我有些吃驚的事情,紅毛人的船隻要求在釜山靠岸遭到拒絕,因釜山是朝鮮水師防日的港口,停有一支龜船艦隊,紅毛不敢輕舉妄動。意外的是滿洲人曾要求朝鮮允許紅毛在朝鮮港口靠岸,因鎮江之戰不了了之。爾後,皮島附近有紅毛船隻出現,但未有其他舉動。

看到這個消息,我不由得重新估量了下紅毛此番來陛見是什麼目的。難道紅毛跟滿洲人有了什麼來往,還是單純爲了商業的利益呢?

我合上奏摺,按了按太陽穴。大明有這麼長的海岸線,沒有強大的水師是不行的。南邊的鄭芝龍雖然歸附,只怕也是爲自己家族謀私利的多。黃龍的水師現在要馳援皮島一帶,也是脫不了身。其他各省的水師出了福建的稍好外,其他的都是隻能作作擺設。不僅噸位過小,船隻種類也太少,連大點的火炮都無法裝配。現在是沒有錢,不然建立一支強大的海上艦隊,也是件緊要的事情。十七世紀畢竟是海上探索的時代,大明總不能落後於西方國家,再重蹈鴉片戰爭的覆轍。這個時代再先進的船艦也還是木質的,要是給我些時間,說不定可以造出鋼鐵戰艦來。呵呵,這可以領先西方兩百年,準叫人看了大跌眼鏡!唯一缺的是大規模的鋼材以及焊接技術,動力設施也不好。

我的思緒一下子想到了蒸氣機,電焊,潛艇,驅逐艦;要是有這些東西,這個世界的海上霸權就是大明的了!可問題是,現在就連一個簡單的活塞密封都做不出來!自己在案臺上畫了幾個不成模樣的部件,都是見不得人的。短期內造出實用性的武器是不可能的,等我定下心來,把徐光啓寫的那本《天人錄》補充全,作爲天工學院研究的寶典。給這個時代的科學家樹立條正確的路,對我大明後世將是一本萬利。

正當我胡思亂想的時候,王承恩進來了。我自回來後還沒有見過他,待他行禮後我才道:

“最近你們在忙什麼?怎麼總不見你們的?你如此,曹化淳也是這樣!”

“皇上,曹公公這幾日都在忙招收宮人的事情,皇后娘娘往年定下規矩,宮女滿了二十五虛歲的便可出宮,是以要選秀把定額補充齊了。奴才告了幾天病假,沒有來伺候皇上,還望皇上恕罪。”

“哦,你身體沒有什麼事吧?”

“只是偶感風寒,多謝皇上關心。”

“這一年多來,滿洲那邊一向都沒有什麼動靜,朕覺得不太尋常,你可派人打探清楚?”

王承恩見皇上問遼東的事情,便道:“自從滿人取消漢軍後,很多地方漢人都不能進入,滿人對我們也開始防範。奴才派出去的人只能在街頭巷尾打探,軍政大事卻是收集不齊,請皇上降罪!”

什麼事情都是有一利必有一弊。我原先用點計謀使得范文程無法立足於後金的朝堂之上,但也使得自己打探消息受阻。

“嗯…那你們打探到什麼,就說給朕聽吧!”

王承恩思憶了下,便道:“最近瀋陽城內盛傳着這麼一件事,聽說前幾日宮內的賊酋皇太極一連做了幾個怪夢,夢到前兒被袁督師轟死的努爾哈赤,說是要皇太極把他在瀋陽的陵寢遷到新賓的祖陵去,皇太極不敢違抗,已經召集衆貝勒,決定停修原來在瀋陽的陵寢,並在新賓修了新的陵墓,準備選個吉日便要遷移。”

“哦。還說些什麼?”

“街頭巷尾都傳言,說那新賓是塊寶地,努爾哈赤的祖父幾代人都埋在那,他們滿洲人才能崛起。所以努爾哈赤也要遷回那裡。而且還說,先前打不下遵化就是因爲死了的努爾哈赤沒有葬在新賓。”

“盡是些無稽之談,這些滿人啊,不知道在打些什麼算盤!你們以後多注意點!好了,下去吧!”

“奴才知道,奴才盡力打探,一有消息就立即回報皇上!”王承恩應着下去了。

滿洲那邊要有動作了嗎?按照皇太極的性格,沒有理由說吃了這麼大的虧而不來報復的。但他們這兩年偏偏沒有什麼大的舉動,也沒有調兵來攻的跡象。連着那給我設計陷害的范文程也沒有消息,既沒有消息傳來說給處死,也沒有說釋放。難道皇太極會把他重用的謀士一直放在牢獄裡面?我搖了搖頭,這些機密不是王承恩那些人可以打探得出來的。安插間諜?!我心裡剛冒起這個念頭便給自己壓了下去,范文程是他們的人尚且如此,我再找人打入滿洲人的核心,那樣的可能性有多大?所需要的時間又是多少?我自嘲了下,便放棄了對遼東的思考。

我猛然想起我原先在襄陽時曾經答應谷剛他們成家立業的,剛纔王承恩說要放宮女出去不就是一個機會嗎?!我馬上對外叫道:

“方正華,擺駕到司禮監!”

“奴才遵旨!”——

此時在司禮監主事房的院內,曹化淳正在看着要放出宮的名單。他掃了一眼滿意的點點頭,然後打量了下前面站着幾排的宮人,這裡面宮女佔多數,只有少部分老弱的太監。曹化淳從頭到尾看了走了一遍才站定,他挺了挺肚子道:

“你們是宮內的老人啊,現在有皇上和皇后娘娘的恩典,你們纔可以回家團聚。等會收拾好東西,到旁廳檢查下,拿了銀子就去到乾清門那謝恩。未時的時候大家從東華門出宮,大家聽好沒有?”

“知道了。”一百多的宮人稀稀拉拉的應到,可能是因爲要出宮,每個人想法不一。這些宮人十三四歲便進宮當差,如今過了十一年之多,出去真是物是人非。再者,有些不知家是否仍在舊處,又想到自己年紀頗大,回到家中只怕少不得要受兄嫂的冷眼,至於如何找尋婆家,那是更難。二十五歲在明代對於女人已經是很大的年紀,結果只能去做他人的續絃或者妾室!想到前途如此,心裡不由的悲悽。在這皇宮中,雖然爲奴爲婢,但新皇登基後,待宮人尚好;皇后爲人隨和,極少打罵下人,想想竟是不出宮的好。也不知是誰先哭將出來,惹得這些宮人都自憐身世眼淚吧嗒吧嗒的掉了下來,主事房內哽咽聲一片。

“好了好了,你們都別哭了。出去找個好人家,下半輩子便是有着落。沒有終老在宮裡也是主子的恩德,你們就別哭了。收拾好東西,待會還要去謝恩!”曹化淳看她們這麼哭着也不是一回事,趕緊喝止。

曹化淳是宮內的司禮監提督,宮人中權力自是最大,雖然皇上把宮內的刑名權分給了王承恩的敬事房,但仍舊掌管各處門禁,聽事各役。院裡站着的宮人聽到曹化淳一喝便漸漸止住哭聲。

裡面宮人正當被領着出去的時候,門外聽差的小太監一聲唱道:“皇上駕到~”

曹化淳聽到喊聲,忙率着執事的太監到門外恭迎。見到皇上快步而來,立即跪倒在旁邊。“奴才恭迎皇上,我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來吧!”

我走到主事房裡面,那些要遣散的宮人都連忙跪下來見禮。我擺了擺手示意起來,繞着她們看了一下。二十五歲,正是女孩靚麗的時節,風韻開始成熟,沒有了小女孩的青澀,正是大好光景啊。可惜這是在明朝,這樣的年紀,很多人已經是兒女成羣,小孩都有十歲了。

曹化淳心裡直納悶,放宮人不過是一件小事,怎麼皇上會來?他小心翼翼的在旁道:

“皇上,這就是今年要放出去的宮人,一共一百三十二名宮女,十六名太監。”我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曹化淳見皇上不說話,也不敢往下接着說。

我咳了一聲道:“你們都在宮中十來年了吧,能在朕登基之時留下來,都是娘娘看得上眼的。你們出去後,若是沒個好的着落,朕臉上也無光。索性就將你們的婚嫁之事也給一併安排了,朕想着你們年紀也不小,就在朕的親近侍衛中找一個做夫君如何?!他們可是朕的親信,做得好,朕自然要放出去鎮守四方的,你們撈個封蔭也非難事。不知道你們可否願意?”

剛平靜下來的宮女沒有想到萬金之軀的皇上來這便是跟她們講婚姻大事,沒來由一陣害羞,各個都垂首不言。看來這件事我來講還是唐突了一點,正當我要發話的時候,門外響起一聲:

“皇后娘娘駕到!”

婉琴來了最好!只見皇后頭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兒,蜜合色棉襖,玫瑰紫二色金銀鼠比肩褂,蔥黃綾棉裙,柳腰微扭的進來。婉琴自從生了煒兒之後,體態漸漸豐滿起來,越來越有少婦的風情。她見到我也在這,便盈盈跪倒,嘴角微微一笑道:“臣妾見過皇上!”

“平身!皇后來得正好,朕有一件事情要交代你!”

“不知何事要臣妾爲皇上分憂?”

“恩,是這樣,朕打算讓這些宮人指給那些還沒有成家的禁衛。這事皇后以爲如何?”

“這…”皇后此番過來,原本是送一下這些老宮人,她沒想到會在這遇到皇上,更沒有想到皇上會給她一個這樣的差事!她也是女人,自然知道這些宮人的難處,不過這樣指婚也有些強來。她要擬個說法迴旋的時候,皇上又發話了。

“你們這些宮人願意讓朕指婚的,就到皇后那報名,不願意的就明天出宮跟家人團聚吧。這選夫婿自然還是你們自己去選,朕會把那些願意娶你們的侍衛叫來,你們看着樂意就算成了。朕也不勉強,過得袁妃百日便給你們成親。”

婉琴不想皇上思慮如此周到,心裡不由一甜,便沒有出聲了。在場的宮人表情不一,都跪下謝了恩!我看了在旁的曹化淳便道:

“今年新進的宮人從哪選來的?可要仔細檢查過,內府可有女醫官,把身體檢查好,有什麼病症的要早些遣返醫治!”

“回皇上,此次新進的宮人都是從嘉定府招進來的,今年抽到嘉定,補選了一百三十名宮女,年紀都在十三歲上下;另有二十名太監從京外招來。皇上說的,奴才記下了。奴才會讓人好好檢查清楚。”

“恩,那些人現在哪裡?”

“在,在內宮監!”

“朕就不去看了,以後新選宮女的事情由皇后指派吧!皇后,陪朕到御花園走走,朕有點事情跟你說。”

說着我拉着皇后便出去了,曹化淳連忙跪倒恭送皇上與皇后,好一會纔起來,長噓了一口氣。

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77章 皇后理事第230章 皇太極第135章 再議條件第116章 最後人選第59章 歸來辭去第24章 高手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120章 另起爐竈第184章 再見福晉第234章 替罪之羊第232章 扶持計劃第179章 提議第297章 報紙第199章 另類策略(上)第43章 寧靜遼東第50章 會兵城下第94章 調動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61章 提前的叛亂第184章 再見福晉第75章 逼迫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256章 封賞第57章 退兵(下)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26章 正副失和(上)第52章 親征第72章 冷處理第35章 皇上也使奸計第18章 雪上加霜第280章 出發遠行第215章 整軍再戰第78章 河南之變第193章 破城(上)第179章 馬有失蹄(下)第28章 正副失和(下)第178章 藉口手機站第60章 損兵折將(下)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第273章 反應第44章 進犯朝鮮第280章 出發遠行第39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103章 一箭雙鵰第155章 紈絝子弟第189章 何處尋君第47章 驚惶失措第276章 爭奪(下)第84章 南北對峙(下)第77章 皇后理事第140章 初有成效第95章 事發突然第307章 接連不斷第180章 放假&演戲第86章 援手第200章 另類策略(中)第304章 復職第214章 有進無退第285章 構建平衡第268章 不化之人第85章 南京兵部尚書第321章 應允第156章 出發赤峰第45章 計中之計第67章 不進則退第84章 南北對峙(下)第254章 到京第165章 美女的誘惑第95章 事發突然第145章 圍困第250章 反覆第297章 報紙第10章 陝西流民第79章 朝議第291章 見識第89章 遣使第172章 聽案(中)第25章 廷訓第258章 冊封第234章 替罪之羊第16章 困難時期第183章 君臣暗鬥第103章 再建二軍第35章 皇上也使奸計第240章 選擇第267章 遠圖佈局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68章 太原第183章 君臣暗鬥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214章 有進無退第177章 峰迴路轉第247章 反攻第119章 事與願違第110章 訓練京營第150章 逼敵來攻第111章 -兵部瀆職第287章 重心在南(上)第282章 問題(下)
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77章 皇后理事第230章 皇太極第135章 再議條件第116章 最後人選第59章 歸來辭去第24章 高手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120章 另起爐竈第184章 再見福晉第234章 替罪之羊第232章 扶持計劃第179章 提議第297章 報紙第199章 另類策略(上)第43章 寧靜遼東第50章 會兵城下第94章 調動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61章 提前的叛亂第184章 再見福晉第75章 逼迫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256章 封賞第57章 退兵(下)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26章 正副失和(上)第52章 親征第72章 冷處理第35章 皇上也使奸計第18章 雪上加霜第280章 出發遠行第215章 整軍再戰第78章 河南之變第193章 破城(上)第179章 馬有失蹄(下)第28章 正副失和(下)第178章 藉口手機站第60章 損兵折將(下)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第273章 反應第44章 進犯朝鮮第280章 出發遠行第39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103章 一箭雙鵰第155章 紈絝子弟第189章 何處尋君第47章 驚惶失措第276章 爭奪(下)第84章 南北對峙(下)第77章 皇后理事第140章 初有成效第95章 事發突然第307章 接連不斷第180章 放假&演戲第86章 援手第200章 另類策略(中)第304章 復職第214章 有進無退第285章 構建平衡第268章 不化之人第85章 南京兵部尚書第321章 應允第156章 出發赤峰第45章 計中之計第67章 不進則退第84章 南北對峙(下)第254章 到京第165章 美女的誘惑第95章 事發突然第145章 圍困第250章 反覆第297章 報紙第10章 陝西流民第79章 朝議第291章 見識第89章 遣使第172章 聽案(中)第25章 廷訓第258章 冊封第234章 替罪之羊第16章 困難時期第183章 君臣暗鬥第103章 再建二軍第35章 皇上也使奸計第240章 選擇第267章 遠圖佈局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68章 太原第183章 君臣暗鬥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214章 有進無退第177章 峰迴路轉第247章 反攻第119章 事與願違第110章 訓練京營第150章 逼敵來攻第111章 -兵部瀆職第287章 重心在南(上)第282章 問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