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行路難

原來做個勤政的皇帝這麼累,不僅每天沒有懶覺睡,而且還有一大堆的奏摺等着披閱。我經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第二天起來腰痠背痛的。實在看不過去就只揀些重要的看,州府以下的事情就跳過,直接按內閣的意見辦理。有時處理不完,一些奏摺我也發給曹文衡他們,讓他們發現問題再跟我上報。現在的銘心堂不僅是《明刊》的總部,也是爲我積累人才的地方。原先看好的陳文一給我放出去兩年,也不知磨練得怎麼樣!去年春所有出去視察衛所改制的都回來了,只有陳文一帶着一隊人馬去了南邊。看來這小子做事還真有恆心,連着上次跟他一起去考察的陳奇瑜也對他誇獎不已。

而此時的陳文一已在揚州府,他們一行人從直隸到山東,過了安徽下江西,回程經浙江到揚州府。揚州城自古爲繁華勝地,唐時杜牧有詩云:“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古人云人生樂事,莫過於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自隋煬帝開鑿運河,揚州地居運河之中,爲蘇浙漕運必經之地。明清之季,又爲鹽商大賈所聚集,殷富甲於天下。

陳文一他們到了揚州衛所後,也沒有太多事情做。從北到南,又從南往北一路查去。事情都極爲熟練,那幾個主簿更是行裡好手,順着就把帳面上的事情理清了。剩下的就是到田間,農戶去看看,查下落實的情況。揚州衛的指揮使侯世英是個豪爽漢子,對陳文一他們極爲熱情。陳文一也喜歡他的豪爽,這幾天相處之下幾人熟絡起來。一聽說他們要去鄉間查看,侯世英便親自帶路陪同前往。

揚州衛設在揚州城外的得勝山附近,所分的田地卻是在七八里外。陳文一感到有些奇怪,怎麼把耕田分得這麼遠!他們一行人七拐八拐的進了一個山丘旮旯,只見山腰裡隨便排着高矮不一的茅草屋,周邊有幾塊大小不一的水田。侯世英邊走邊指着那些房子道:

“陳大人,那邊是兄弟們蓋着的,後邊翻過幾座山還有些,都是軍戶一家子。”

陳文一順着山道走去,不遠處有個老漢在耕田,此時六月,正是插種二季稻米的時節。陳文一停了下來,彎腰捏了把黃土,仔細看過才拍了拍手道:

“侯大人,怎麼士兵們分到的田地都在僻壤之地?”

侯世英臉色不由一黯,乾笑了下才道:

“陳大人,你不知道,在下官還沒有當這個官的時候,衛所的田地都給人分了一空,後來督府下令重複原來屯田,在下只好去找揚州府,結果就弄來了這麼些田地分給弟兄們!”

陳文一聽了滿懷疑竇,便道:

“衛所土地歷來造冊登記,你們按圖索驥就可以找回來。你是從三品的官階,那揚州知府比你低了一級,怎麼他難道還敢不還?”

侯世英無奈道:

“下官也曾去找過他,可那些土地都已經典押給人。有的是糧食不足時典押出去的,有的是衛所需要餉銀押出去的,總之都是些理不清的爛帳!再說衛所沒有銀子,也贖不回來。”

“哦,這倒讓本官開眼界了。衛所的屯田朝廷徵收了便是,你是揚州府最高長官,居然自己衛所的田地會有收不回來的?你一聲令下,那些佔用衛所土地的人全都可以拿了,他們難道還敢不歸還!這衛所的土地是朝廷的土地,你卻拿了些爛地來充數,發給跟你同生共死的兄弟!莫非這佔土地的人便是你的私人不成?!”

侯世英給陳文一說的滿臉羞愧,只是憋出了一句:“我沒有佔衛所一分土地!”

“那你爲什麼不敢收?”

“我……”

陳文一望着吞吞吐吐的侯世英心裡有了計較,笑道:“本官在到揚州衛時,便知曉侯大人做這官不是靠着祖蔭,而是一刀一槍拼上來的,衛所的弟兄們哪個不敬重!如今衛所分田弄成這樣,你也是做過小兵的,對得起你手下的軍戶嗎?”

侯世英蹲了下來嘆了口氣,許久才道:“陳大人說得是,下官做得不稱職。原先衛所的田地都是肥沃的好地,屬上等田。但後來大半給上任指揮使吳新敏押給了揚州的大商賈,下官也曾去收地,卻給揚州知府堵住。他們手裡拿的地契上有吳指揮的印鑑,現在吳新敏是新任的南京兵部右侍郎,下官不好駁回。揚州知府更是反對收地,他只把些新墾的田地補了過來。”

陳文一問道:“這揚州知府是何人?揚州是由南往北的要道,難道巡查的御史們都沒有發現嗎?”

旁邊的指揮僉事道:“這揚州知府劉尺本就跟他們是一夥的,帳目上做得精細,要是不仔細到田頭去看,根本就查不出來。況且,揚州府每年都可以按時交五十萬的賦稅,誰還來查啊!最受苦的還不是下面的人,我們衛所雖然在揚州府官銜最大,但跟他們不是隸屬關係,也就只好這樣看着了。”

陳文一看了下侯世英,只見他點了點頭道:

“這些人平日壞事沒有少做,但有人撐腰,那些遭難的百姓也是冤死不告官。”他又輕聲說了句:“唉,咱做這官的都不去管,那些百姓更加不敢了!”

陳文一聽了也是心中一嘆!很明顯,這個什麼揚州知府跟原先的指揮使狼狽爲奸,把衛所的好地倒騰着賣了,卻拿次等田地來搪塞,侯世英他們給上下壓制着沒辦法。這樣的情況以前他在各省遊歷的時候沒有少見。沒有想到,新皇登基四年,如此大的官蠹居然還在位上欺壓百姓。此番教他撞上便饒他不得。

“本官是來理清衛所的,這田地自然是得要回來。明日本官便去拜會下那個揚州知府。看是何人佔了田地不還的!”

侯世英他們見陳文一爲他們出頭,心下又是高興又是慚愧。

第二日一早,陳文一帶着衛所一班人馬進了城。揚州府衙在城南,修得是金壁輝煌,旁邊的石獅子近有兩米高。站門的衙役看到侯世英他們,嘴角微翹道:

“原來是侯大人,我家大人尚未起身,可否稍待一下,小的進去稟報。”

陳文一未等侯世英接口便毫無臉色道:“去吧!就說欽差大人前來拜會劉老爺!”

那正要轉身的衙役驚疑的回頭看了兩看,忙跑進府裡稟告。

過了一會,府衙的中門大開,穿着官服的揚州知府劉尺滿臉堆笑的迎了出來。

“下官不知欽差大人遠道而來,沒有出來迎接還望大人海涵,海涵!”

陳文一也沒有客氣,來這的目的便是要懲治知府一番。他冷笑道:“你便是揚州知府吧?”

劉尺滿臉的笑容不由一滯,不過劉尺是在官場混了多年的人,以爲這欽差大人嫌他怠慢了,雖說這欽差是來查看衛所改制的,但好歹也是個欽差。劉尺恭敬的回道:

“正是下官!不知欽差大人有何吩咐?”

“呵呵,吩咐就不敢了,不過本官卻是來找大人你討吃的來了!”

這話讓劉尺聽着彆扭,心想這欽差來揚州也不過幾日,怎麼就跟自己鬧上來?難道是指揮使侯世英在一旁搞鬼。他疑惑的望向侯世英卻只見他一臉嚴肅,看不出絲毫端倪。不得其解的劉尺又轉念一想,不會是這欽差大人看着揚州是個富庶之地,便想着從老子這打抽封吧?想到這,他便打定主意拉攏下欽差。

“大人說笑了,下官微末點本事,怎麼拿得上臺面!這揚州雖然不比京城,但也算繁華之地,欽差大人難得來一趟;若不嫌棄,下官願帶大人領略下揚州的風華。”

儘管這劉尺說的很是卑下,但陳文一絲毫沒有給面子,仍舊冷冷的說道:“本欽差豈是說笑,今日找你來不是尋樂子,本官要跟你談正事。”

劉尺這回才知道欽差大人是來玩真的,是有正兒八經的事情。便咳了一聲,端着官腔道:

“不知欽差大人找下官爲得是何事?如有下官能辦的自當盡力!”

“有劉知府這句話就好,本欽差來到揚州後,發現這揚州衛所的屯田居然都換了個位置,不知劉知府可否解釋下。”

劉尺聽得心裡直冒騰,看來這個欽差不是尋他商量,而是來找茬的。他想着自己後面有靠山,自然得給他頂回去,否則他劉尺可就要載了。

“大人說笑了,這衛所的事情跟本官實在沒有什麼關係,朝廷的規矩是府衙不理會衛所的事務。大人這麼說,下官可真的是糊塗了。”

陳文一也沒有理會劉尺說什麼,直接進了知府衙門,然後坐到公堂上。劉尺,侯世英他們跟來進來,分列在兩邊。陳文一正坐在明鏡高懸下,理了下官服纔好整以暇的道:

“劉大人,你既然糊塗那就不關你的事。本欽差借你公堂一用,今日便把那些侵佔屯田的人給抓回來。看看他們是仗了誰人的勢,居然連朝廷的田地都敢不還。”

劉尺沒想到這欽差大人居然避實就虛,連忙道:“回稟欽差大人,這屯田的事情,下官以爲還要知會南京兵部吳大人一下才好辦理。”

“這是爲什麼?”陳文一擡高了聲調問道。

“吳大人先前主管揚州衛所,相信吳大人在場會比較清楚屯田的事情,本府無權去管理衛所的事情。”

“哦,本欽差不用你知府的衙役,你就站在一邊看好了。侯指揮使,你讓手下把那些佔有衛所田地的財主們都給我待到衙門來,就說欽差大人有請。”

“下官遵命!”

“大人,這……”劉尺還沒有來得及阻攔,侯世英便傳令下去了。

他手下的千戶們馬上轉身點了人馬,下邊的兵士聽說是去拿回自己的土地都樂於效命。揚州府那些佔了屯田的財主們看到兵士們的架勢,哪還敢抵抗。只是不停的嚷着:

“這地是你們吳大人賣給我的,你們抓我作什麼?我要見吳大人!”

過了半會,五六個老財給押上來,其中一個肥胖如豬的人給拖着進了公堂。他看到堂上的官便頤指氣使的喊道:

“你是什麼官,可知道我是誰?你居然敢抓我,小心你的烏紗帽,我姐夫可是兵部侍郎,從二品的大官。你得罪我沒有好果子吃!”

陳文一看着這個活寶愣了下,便滿臉笑容道:

“哦,沒想到,竟然是吳大人的小舅子,失敬,失敬!來啊,看座。”

下面的人都糊塗了,這欽差大人是玩得哪一齣啊!侯世英心裡直嘀咕,難道這欽差大人也怕了吳新敏?那胖子一屁股坐到太師椅上,見陳文一服軟,滿意的點點頭,看來這個官還會做人。

“不知吳大人的小舅子尊姓大名啊?”

“我叫譚才!怎麼大人叫我來有何貴幹?難道是請我來吃飯?”

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第179章 提議第26章 正副失和(上)第93章 歃血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80章 喜事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94章 決不簡單第19章 大同會盟(上)第99章 廣寧之失(三)第151章 重建察哈爾第136章 皮島開始第175章 遇見第76章 知己難求(下)第28章 海戰第34章 兵圍大淩河第171章 聽案(上)第11章 應對計策第241章 勸說(上)第218章 又見陷阱第319章 待命第34章 兵圍大淩河第102章 竭力應對第279章 決裂(下)第262章 軍數第147章 論誰對錯第97章 二審定案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第89章 秋賦時節第182章 比試第278章 決裂(上)第42章 獨斷專行第206章 暗含殺招第234章 替罪之羊第101章 當頭一棒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216章 強行攔截第219章 填土作戰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16章 另設太學第17章 皇權造勢(上)第59章 損兵折將(中)第314章 提審第255章 探視第85章 女真內政(上)第172章 聽案(中)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114章 第二次演習第70章 京察(下)第84章 南北對峙(下)第5章 皇帝病了第20章 大同會盟(下)第63章 各自息兵第14章 越俎代庖第253章 迴鑾第237章 組建第243章 協議第154章 樂極生悲第150章 逼敵來攻第314章 提審第86章 援手第222章 驚秫第47章 通州之行第91章 風花雪月夜(上)第179章 提議第139章 戰果輝煌第302章 手段(上)第101章 當頭一棒第166章 苦等第284章 較勁第116章 意外耽擱第260章 召回第252章 佈置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115章 模擬實戰第221章 升空第189章 通州之亂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第167章 今日免朝第140章 初有成效第184章 明荷戰爭(上)第301章 意第26章 正副失和(上)第12章 意外驚變(上)第50章 迂迴策略第175章 皇子監國第95章 平沈戰前第120章 另起爐竈第68章 太原第96章 過河棋子第119章 事與願違第144章 兩個侍衛第137章 突圍而出第20章 戰前風雲第269章 情由第120章 另起爐竈第8章 閹黨盡除第190章 最後的對話第84章 釘子
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第179章 提議第26章 正副失和(上)第93章 歃血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80章 喜事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94章 決不簡單第19章 大同會盟(上)第99章 廣寧之失(三)第151章 重建察哈爾第136章 皮島開始第175章 遇見第76章 知己難求(下)第28章 海戰第34章 兵圍大淩河第171章 聽案(上)第11章 應對計策第241章 勸說(上)第218章 又見陷阱第319章 待命第34章 兵圍大淩河第102章 竭力應對第279章 決裂(下)第262章 軍數第147章 論誰對錯第97章 二審定案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第89章 秋賦時節第182章 比試第278章 決裂(上)第42章 獨斷專行第206章 暗含殺招第234章 替罪之羊第101章 當頭一棒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216章 強行攔截第219章 填土作戰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16章 另設太學第17章 皇權造勢(上)第59章 損兵折將(中)第314章 提審第255章 探視第85章 女真內政(上)第172章 聽案(中)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114章 第二次演習第70章 京察(下)第84章 南北對峙(下)第5章 皇帝病了第20章 大同會盟(下)第63章 各自息兵第14章 越俎代庖第253章 迴鑾第237章 組建第243章 協議第154章 樂極生悲第150章 逼敵來攻第314章 提審第86章 援手第222章 驚秫第47章 通州之行第91章 風花雪月夜(上)第179章 提議第139章 戰果輝煌第302章 手段(上)第101章 當頭一棒第166章 苦等第284章 較勁第116章 意外耽擱第260章 召回第252章 佈置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115章 模擬實戰第221章 升空第189章 通州之亂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第167章 今日免朝第140章 初有成效第184章 明荷戰爭(上)第301章 意第26章 正副失和(上)第12章 意外驚變(上)第50章 迂迴策略第175章 皇子監國第95章 平沈戰前第120章 另起爐竈第68章 太原第96章 過河棋子第119章 事與願違第144章 兩個侍衛第137章 突圍而出第20章 戰前風雲第269章 情由第120章 另起爐竈第8章 閹黨盡除第190章 最後的對話第84章 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