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運糧

既然遼東暫時沒有什麼起色,我也只能是等待。國內還有不少的事情等着我處理,第一件就是陝西巡撫楊鶴上奏摺請求致休。在我的調教下,大明的官員可不敢再隨意用辭職來博取名聲。因爲你尚屬一次我就會當真,而且以後也會從起復的官員名單中刪除,換句話說就是你既然辭職不願做官,那機會還是讓給別人。

楊鶴從我登基起開始任命爲陝西巡撫,現在已經過了九年。陝西是危險貧瘠的地方,楊鶴一呆就沒有挪過窩。我算了一算,楊鶴確實也幹不動了,他的年紀放在後世,也要從省級領導崗位退休了。將人累死在官位上可不是一明君所爲,所以我很就同意了他的請求。

不過就誰人接任楊鶴巡撫職務的事情朝臣又有了爭議,爲此我特地召集內大臣跟六部尚書前來商討。人員到齊後我先開明宗義道:

“你們說說你們的人選吧,朕已經說過,接替楊卿的官員必須讓陝西的改制連貫的執行下去,目前陝西的情況已經好轉了很多,朕可不希望換了個巡撫之後又將陝西弄得一團糟。”

“皇上所言極是!”衆大臣都點頭。

吏部尚書李長庚先出來遞上一份奏摺道:“皇上,這是在資歷上符合擔任巡撫一職的人員名單!”

我攤開稍微看了一眼後道:“還是大臣們先舉薦吧!”

李長庚是吏部尚書,自然第一個出來舉薦:“微臣以爲汪喬年適合!”

汪喬年是天啓二年的進士,論資格還輕了點,但是皇上舉薦向來都是爲先,汪喬年風評極佳,已經任陝西的按察使,由他升任也不爲過。

李標則推薦林日瑞,因爲林日瑞是現任的陝西布政使。

傅宗龍推薦的是陝西指揮使6夢龍。

巡撫空缺,自然好是由下邊的三司選一個出來補任。但是他們三人本是楊鶴施政的三駕馬車,如果現在任意提拔他們之中的一個人,估計彼此間的默契就會毀於一旦。由朝廷空降人員下去也是可以的,我手頭上倒還有一兩個人選,只是空降去的人未必如他們那般瞭解情況,若不能馬上體現能力估計也會被他們看輕。

至於何種方法我心裡權衡了一下,不過成基命既是輔又管着吏部,按理我應該聽聽他的意見。我偏頭對成基命道:

“成愛卿對於此三人如何看?”

成基命知道皇上肯定會諮詢他的意見,所以心中早就醞釀好了說辭。楊鶴之所以會致休他也是明白的,畢竟父兩巡撫雖說無比榮耀,但是爲臣還是低調點將會對後世孫有利,所以楊鶴藉着這個機會向朝廷請辭。成基命當然理解,所以向皇上道:

“回皇上,從目前來看,此三人卻是巡撫的佳人選,然陝西巡撫只有一人,微臣以爲林日瑞爲合適!汪喬年雖然極有風評,然威望資歷稍缺,對下屬要求苛嚴,微臣以爲陝西之地剛柔並濟爲佳。6夢龍從其奏疏來看,以平寇爲其心志,微臣也以爲太剛。”

“那你的意思就是林日瑞了?”

“是的,皇上!”

“那你的意思朕明白了!”

成基命的意見跟我相同,陝西目前重要的還是內政上,只要民生解決,那麼寇盜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林日瑞是布政使,由他升任巡撫會穩妥很多。

我頓了頓後道:“好吧,朕的意思也是由林日瑞接任巡撫一職,畢竟現在陝西要以民生爲主。至於布政使的空缺,就從候選的京官裡補選。”

“是!”李長庚出聲應了。

“好了,這件事先告一個段落。接下來朕還想跟各位愛卿討論一下今年糧食的問題!”

戶部尚書畢自嚴出列道:“皇上,根據糧倉總督南居益的稟報,今年大明將保持去年的水平,將由漕路運糧食兩百萬石,海路將運兩百五十萬石,其中包括支援朝鮮的五十萬石。”

聽了彙報後我不由道:“四百萬只是舊例,但是今年朕希望北方能夠儲存多點糧食。江南如今未有災害,南京的糧倉就少儲點糧食,再調二十萬石!”

“另加二十萬萬石?”戶部尚書畢自嚴有些猶豫。

“有什麼問題嗎?”

畢自嚴硬着頭皮道:“二十萬石不是很多,南京戶部應該可以承辦下來。”

工部尚書程國祥卻道:“如今漕船多有損壞,人員也遣散了不少,今年加運二十萬石只怕漕路是無法做到,只能是走海路了!”

“海路?”

我還沒問細節,曹珖就道:“皇上,根據回報,洪承疇提督率領船隊從長崎回來時遭遇海盜,雖然終擊退海盜,但是船隻多有損傷,今年冬季運糧恐怕也會有難處。”

“海盜?”我不由一驚,現在這個時候從大明到臺灣哪裡還有海盜。

“老臣所言屬實,奏摺已經呈了上來,只怕皇上還未看到。”

這件事本來要另外處理,不過既然講到了就在這商議吧。我皺眉道:“洪承疇率領的船隊是從上海這邊出海到長崎,在這些航道怎麼可能出現海盜呢?”

傅宗龍想了想道:“這可能是海盜殘餘,或者是番人!”

“那洪承疇怎麼說?”

傅宗龍接着回答道:“現在朝廷接受到的是福建巡撫熊文燦的奏摺,至於洪承疇的奏摺還沒有到,微臣估計還在路上。”

我點點頭,心裡卻明白洪承疇是一個聰明人,他們遇到的是不是海盜心裡自然清楚。洪承疇回來後卻遲遲沒有寫奏摺稟報,說明這裡邊肯定有貓膩!而海盜事件大的嫌疑就是南海的鄭家,想明白這點,我嘆了口氣道:

“熊文燦的奏摺是不是說明年報名出海的商行少了?”

“是的,因爲船隊遭遇了海盜,商行怕血本無歸!”

一切如我所料,反正現在都不是時機,這個問題就交給洪承疇自己解決吧。我揮揮手道:“罷了,有田家商行在,其他商行不出海也就沒有多大關係!這個問題暫且不談,等洪承疇的奏摺再說!”

在座的大臣都是宦海沉浮多年的,自然明白皇上說的什麼意思,頓時都沒有吭聲。過了一會後,帶着深思神色的賀逢聖先打破沉靜道:

“皇上,既然南方的糧食難以運送到京師,不如用銀從市面上買,以商賈之力將糧食從南邊運往北方來。大約只需花二十五萬兩白銀便可得二十萬石的糧食。”

李標頓時反對道:“這樣豈不是跟百姓爭利?”

溫體仁好容易逮到話題,馬上接話道:“非也,非也,不過二十萬石糧食,絕不至於影響民生。就算京師的富戶的儲糧零頭也決不止二十萬石。”

李標卻是堅持道:“遽然徵集二十萬石糧食,豈有不擾亂糧價的道理?!”

溫體仁還要再爭,我打斷他們兩個道:“算了,不要再爭了。糧食的事情就折中吧,朕本是希望北方多儲糧食以應付將來。南方的糧食儘量運,京師就由戶部出錢購買十萬石好了。”

“是!”

商議完政事,朝臣們都走了。在旁侍候的方正華見皇上坐在寶座上有些愣,便小聲道:“皇上,出海貿易的事情要囑咐田家,皇上是不是要順便出宮一趟,是的話,奴這就去準備!”

“出宮?!”方正華確實瞭解我,如果按照我以往的想法,肯定會趁這個機會出宮走走,然後順便去田家說一聲就可以了。但是現在我想到宮外,頓時沒有了興致。

“不去了!你去承乾宮宣旨,說完等下去看孝明公主!”

方正華有些不解,但還是馬上回道:“奴這就去!”

近我也不會有太多的舉動,只能是等待盤山那邊的情況。現在孝明公主已經到預產期了,她是第一次做媽媽,所以我要陪在她身邊。

一個月後,孝明順利分娩,生了一個皇,滿朝臣都上奏摺慶賀。宮中也張燈結綵,只有田妃心裡鬱悶不已。孝明生的皇按排名是第四,取名朱慈燦。滿月的時候大赦天下,同時也給朝鮮的李宗報喜,算是給鬱悶太久的朝鮮王室帶來一點喜悅氣色。

第174章 判決第145章 簡單任務第26章 算計第59章 歸來辭去第161章 遷移第316章 試探第5章 皇帝病了第277章 暗中佈局第94章 調動第82章 殺懲第20章 戰前風雲第176章 揭破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221章 升空第15章 整頓後的三營第278章 決裂(上)第318章 雙管第282章 問題(下)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229章 該給的纔給第167章 圍城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95章 事發突然第87章 鼎立局勢第266章 時機第169章 過招第65章 唯一合格第20章 大同會盟(下)第22章 餘塵未了第296章 下一步第131章 家事國事第153章 五點要求第295章 輿論分化(下)第167章 圍城第34章 兵圍大淩河第301章 意第47章 通州之行第15章 兩方責難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300章 轉變第149章 三敗林丹汗第10章 陝西流民第17章 接連交錯第230章 皇太極第22章 餘塵未了第82章 殺懲第115章 模擬實戰第108章 兩個陰謀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52章 進退兩難(下)第34章 兵圍大淩河第108章 操炮之術第304章 復職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38章 朕是校長第110章 訓練京營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39章 東巡第69章 京察(中)第242章 勸說(下)第53章 血戰遵化第294章 輿論分化(上)第11章 年前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295章 輿論分化(下)第260章 召回第125章 天助我也第287章 重心在南(上)第35章 攻城初戰第61章 提前的叛亂第192章 下任首輔第141章 發配東南第105章 疑點難點第1章 夜看明書第41章 會戰第87章 朝鮮使者第266章 時機第33章 錦州城內第262章 軍數第196章 屠戮(上)第14章 修不完的內政第20章 大同會盟(下)第187章 疑雲重重(下)第220章 惡鬥第259章 獨角戲第7章 新皇登基第150章 註定的緣分第92章 結盟第175章 皇子監國第173章 再起爭執第89章 遣使第280章 出發遠行第76章 知己難求(下)第54章 被逼出城第115章 吃虧買賣第106章 京師調兵第104章 發回重審第40章 北伐
第174章 判決第145章 簡單任務第26章 算計第59章 歸來辭去第161章 遷移第316章 試探第5章 皇帝病了第277章 暗中佈局第94章 調動第82章 殺懲第20章 戰前風雲第176章 揭破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221章 升空第15章 整頓後的三營第278章 決裂(上)第318章 雙管第282章 問題(下)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229章 該給的纔給第167章 圍城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95章 事發突然第87章 鼎立局勢第266章 時機第169章 過招第65章 唯一合格第20章 大同會盟(下)第22章 餘塵未了第296章 下一步第131章 家事國事第153章 五點要求第295章 輿論分化(下)第167章 圍城第34章 兵圍大淩河第301章 意第47章 通州之行第15章 兩方責難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300章 轉變第149章 三敗林丹汗第10章 陝西流民第17章 接連交錯第230章 皇太極第22章 餘塵未了第82章 殺懲第115章 模擬實戰第108章 兩個陰謀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52章 進退兩難(下)第34章 兵圍大淩河第108章 操炮之術第304章 復職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38章 朕是校長第110章 訓練京營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39章 東巡第69章 京察(中)第242章 勸說(下)第53章 血戰遵化第294章 輿論分化(上)第11章 年前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295章 輿論分化(下)第260章 召回第125章 天助我也第287章 重心在南(上)第35章 攻城初戰第61章 提前的叛亂第192章 下任首輔第141章 發配東南第105章 疑點難點第1章 夜看明書第41章 會戰第87章 朝鮮使者第266章 時機第33章 錦州城內第262章 軍數第196章 屠戮(上)第14章 修不完的內政第20章 大同會盟(下)第187章 疑雲重重(下)第220章 惡鬥第259章 獨角戲第7章 新皇登基第150章 註定的緣分第92章 結盟第175章 皇子監國第173章 再起爭執第89章 遣使第280章 出發遠行第76章 知己難求(下)第54章 被逼出城第115章 吃虧買賣第106章 京師調兵第104章 發回重審第40章 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