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計中之計

崇政殿內,

濟爾哈朗有些侷促的站在堂下,出征朝鮮的將帥已經安排好,他不知道大汗爲什麼還要留他下來。大殿中只有他們君臣二人,所以他只好靜靜的等皇太極發話。

皇太極站起身,從汗位上走了下來道:“濟爾哈朗堂弟,你可知道本汗爲什麼要留你下來?!”

“臣弟愚昧,還請大汗明示!”

皇太極走上前,笑呵呵的拍着他的肩膀道:“來,這裡沒有其他人,坐下說!”

“大汗,這”濟爾哈朗見皇太極對自己如此親切,有些受寵若驚。他不敢硬抗,順着皇太極在他肩膀的力道,順勢坐在了旁邊的椅子上。

皇太極也坐在了他旁邊,語重心長的說道:“濟爾哈朗,你雖是我堂弟,實際上本汗是將你作親弟弟來看待。在大金諸貝勒中,你也是本汗最爲倚重的人。”

“大汗有令要我向東,濟爾哈朗決不會向西!”濟爾哈朗適時的表白自己的忠心。

“嗯!”皇太極放開他的肩膀,起身道:“這也是本汗留你下來的原因!之前本汗跟諸位貝勒說,目標是伐朝,但真正的目的卻不是在東邊,而是在西面!”

“西面?!”濟爾哈朗糊塗了,他們剛從西面退回來,怎麼又是西面呢!

皇太極露出一絲神秘點醒他道:“呵呵,之前我們誑出祖大壽,滅了一萬關寧鐵騎用的是什麼辦法?!”

“誘敵合圍!”濟爾哈朗想了想道。

“對,就是這個辦法!只不過,這一次我們要佈置的是個更大的合圍圈!”

說到這個份上,濟爾哈朗總算明白一點了:“大汗的意思是要把袁崇煥誘出來!”

“正是!”皇太極神色自滿的說道:“明人之所以能夠守住遼東,靠的就是縮在城中,如果沒有城牆的庇護,他們早就給我女真勇士滅了。袁崇煥如今龜縮在寧錦一帶不出來,但他要是知道大金進攻朝鮮,就算他不願意出兵,只怕那些朝廷的官員們也會督促他出兵的。圍魏救趙是漢人慣用的伎倆,他袁崇煥卻怎麼都不知道我大金數萬人馬在前邊等着他。”

原來是計中有計!

濟爾哈朗異常吃驚,要不是皇太極在他面前,估計濟爾哈朗已經張大口叫嚷起來了。先汗努爾哈赤就常教訓他們這些子侄切記不要跟明軍分兵作戰,大金兵馬有限,大汗卻是要三面作戰,這如何了得。他本能的找理由反對道:

“但是大汗,我大金沒有這麼多兵馬供調動!”

“呵呵,”皇太極一臉笑意道:“本汗知道你擔心什麼,不要緊,除去進攻朝鮮的人馬,兩白旗在鎮江,兩藍旗在大淩河,明軍即使出來攻打大金,以他們步兵的速度沒有十天半個月都到不了盛京。何況,明軍還要運送大量的糧草輜重。這個時間已經足夠我們集結人馬,兵馬不足之處對盛京附近的壯丁進行緊急徵兵。我女真男兒上馬便是戰士,打敗了明軍,大金才能夠興盛起來。”

看來大汗是要傾全國之力去打贏明軍,雖然皇太極信心十足,但濟爾哈朗心中很是有些擔憂。要是輸了,那可不就是汗位不保的問題,連大金估計也是危在旦夕。雖然策劃決定的不是他,但他聽聞這個冒險的計劃時,忍不住出聲建議一個保險點的方案道:

“大汗,我等何不集結八旗全力與明軍決戰,至於朝鮮,可以派姜弘立的朝鮮兵,再配備幾千八旗勇士,也可以攻下朝鮮!”

“你所想的,本汗跟範先生也考慮過!只是,姜弘立雖然投降了我大金,但他怎麼說也是朝鮮人,如果他臨陣倒戈,那我數千女真子弟可就入了彀中。且,明人不見我女真大軍,如何肯信盛京空虛?!”

皇太極娓娓道來,竟是考慮相當周密。這讓濟爾哈朗發現自己說的全是多餘,不由面紅耳赤,半天才吭聲道:

“那大汗讓我做什麼?”

“本汗原意想你主持進攻朝鮮,但是人手不夠,所以才讓你兄長阿敏前去。本汗另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給你!”

“請大汗吩咐!”

“一旦開戰後,袁崇煥必然親自率軍前來,本汗也必須親往迎戰。這麼一來,盛京空虛,本汗恐京城有失,必得一心腹之人看守纔是!本汗觀諸貝勒中,唯有弟弟你老持穩重才能夠擔此重任。”

原來是叫自己守家門,濟爾哈朗頓時放下心來:“臣謝大汗信任,必保盛京無事!”

“你有這個信心本汗很高興,此事只有數人知悉,你勿泄漏出去!”

“臣弟遵令!”

“好了,你也下去休息吧,本汗有事再找你商量!”

“是,臣弟告退!”濟爾哈朗知道自己謀略比不上皇太極,早已不作他想,乖乖的聽令告退下去。

濟爾哈朗走後,皇太極緩緩走回汗位上坐下。過了一會,他徐徐嘆了口氣道:

“你說本汗安排得可妥當?!”

這時汗座後邊走出一個人來,恭敬的向皇太極行禮道:“大汗心思細密,斷無差錯!”

“但是阿敏畢竟是他親兄長!”

“大汗的意思是”

“範先生,漢人以往君王出征都是嫡子守城,本汗的兒子們要麼太小,要麼”皇太極頗有感慨的說道。

范文程知道皇太極說的是豪格,但豪格天生只是一員勇將,這有何辦法可想!他只好轉移話題道:“大汗若是不放心,可以讓額駙揚古利協同駐守。”

揚古利在大金還未建立起時就來投靠,深得努爾哈赤的信任,將女兒嫁與他招爲額駙。揚古利行軍四十餘年,大小數百戰,是僅存下來爲數不多的老將。他屬正黃旗,對大汗忠心耿耿,又是親家,所以范文程提議他跟濟爾哈朗一起守盛京。

皇太極沉默了一會後才微微點頭道:“就按你說的辦!”

“是!”范文程躬身行禮退了出去。

待大殿中只剩下他一人後,皇太極突然鬆弛下來斜躺在汗位上,面上卻露出倦色,再無之前的神采奕奕。

女真人向來都有冬春兩季出兵的慣例,士兵集結的速度比旗主們想象得快。特別他們聽說是去進攻朝鮮的時候,女真族的男人們變得相當踊躍。一萬五千人很快就集結到位,他們分散到鑲黃、正白、正紅三旗。主帥阿敏除了親軍,並沒有直系人馬,皇太極讓豪格的那旗人做了中軍,好好保護主帥。而碩託則自告奮勇的做了前鋒,他要在這一次出征中證明自己。阿濟格原也想爭作前鋒的,但多爾袞一再叮囑,他只好做進攻的第二梯隊。

三萬女真八旗在盛京城外接受了皇太極的檢閱,前頭三旗的精兵讓隊伍顯得格外威武。皇太極這一次只是對四個領軍的貝勒授予機宜,卻沒有象以往那般對將士們重申什麼軍令。這讓將士們精神一振,意味着此番入朝並沒有太多的限制。

“大汗萬歲!”想着擄取大量財物的士兵們發出了陣陣吶喊,讓那些留守盛京的族人們分外羨慕。

“出發!”皇太極一揮馬鞭,向阿敏爲首的將領們發出了王令。

“是!”

頓時號角聲陣陣,所有將士翻身上馬,一隊隊騎兵往東南而去。

出了盛京,碩託的鑲紅旗開始急行,他們用了八日便抵達鎮江。鎮江城早已經破敗,方圓數十里都極少人煙。正紅這一旗不僅是伐朝的前鋒,同時也是掃清障礙的先遣軍。所以碩託帶着他的騎兵往南掃蕩,除去皮島留在鎮江附近的暗哨。

但似乎皮島的守軍並沒有意識到在這個寒冷的季節,女真人會出兵朝鮮。之前他們得到的情報是女真韃子集兵圍了大淩河,估計在這個冬季過去之前女真人是不會撤圍,所以皮島的守軍都在島上窩冬。

兩日後,阿敏帶着的主力到達鎮江,多爾袞跟多鐸率領的兩白旗也正在來此的路上。

阿敏這幾年雖沒有作旗主,但是用兵之道並沒有落下。他也不管皇太極對他是什麼個打算,這一次伐朝,他要再現自己的能力。到達鎮江後,他見皮島方面的明軍沒有動靜,立刻派碩託渡鴨綠江進攻義州。

朝鮮義州原來是朝鮮北面防禦的前鎮,但自從毛文龍死後,皮島明軍四處襲擾,竟是讓女真韃子放棄了東面大片土地。數年無戰事,義州的警戒自然鬆弛下來。守城的士兵還沒搞清怎麼回事,一支支利箭就將他們從城頭射了下來,鑲紅旗的攻城人馬向螞蟻一般往城頭涌去。

當義州遊擊柳弘懿驚惶失措的衝出將府的時候,義州城內已經大亂,韃子的人馬打開了城門。城內各處都響起慘叫聲,呼喝聲,柳弘懿甚至看到了正在殺戮的韃子騎兵,而他手下的將士卻是如牛羊一般給韃子追斬。柳弘懿心灰意冷,知道無回天之力,向着東南王京拜了幾拜便自刎而死。

失去了將領的朝鮮軍很快就給擊潰合殲,義州城陷落。阿敏迅速帶軍抵達義州,讓鑲紅旗稍作休息,而派阿濟格領着正白旗往定州進發。

第127章 物盡其用第116章 最後人選第260章 召回第101章 萬世之法第172章 誰在得益第52章 親征第177章 峰迴路轉第26章 算計第172章 聽案(中)第21章 勇者爲勝第304章 復職第73章 無終而止第37章 二度失利第28章 正副失和(下)第42章 獨斷專行第315章 鐵案第282章 問題(下)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160章 強硬政策第33章 要保的內閣第305章 御史大人第140章 有點意外第257章 團聚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160章 同盟之盟第15章 整頓後的三營第207章 接應第75章 知己難求(上)第310章 茶鄉武夷第189章 何處尋君第35章 皇上也使奸計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145章 圍困第45章 募捐第146章 合縱之策第48章 率兵攔截第167章 圍城第104章 發回重審第154章 利益抉擇第107章 作壁上觀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74章 噩耗第43章 西回第13章 意外驚變(下)第54章 被逼出城第186章 疑雲重重(上)第223章 鬱悶女真(上)第226章 調動第219章 填土作戰第233章 敵酋之死第177章 峰迴路轉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23章 眼淚的威力第68章 太原第195章 破城(下)第121章 淮南雨旱第231章 取與舍第146章 遼東換帥第61章 提前的叛亂第27章 出航第34章 兵圍大淩河第43章 寧靜遼東第100章 另有打算第83章 南北對峙(上)第58章 損兵折將(上)第175章 皇子監國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220章 惡鬥第77章 皇后理事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68章 京察(上)第62章 偷襲?!第7章 突生橫變第296章 下一步第53章 血戰遵化第118章 騎兵之戰第118章 熱鬧詩會(中)第44章 皇子第85章 南京兵部尚書第151章 重建察哈爾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74章 噩耗第297章 報紙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294章 輿論分化(上)第147章 私下協議第143章 女真蹤跡第27章 出航第82章 殺懲第41章 遼西大雪第209章 推算第165章 美女的誘惑第235章 成效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第143章 新建船廠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11章 年前第37章 二度失利第71章 兩位巡撫第8章 南糧北調(中)
第127章 物盡其用第116章 最後人選第260章 召回第101章 萬世之法第172章 誰在得益第52章 親征第177章 峰迴路轉第26章 算計第172章 聽案(中)第21章 勇者爲勝第304章 復職第73章 無終而止第37章 二度失利第28章 正副失和(下)第42章 獨斷專行第315章 鐵案第282章 問題(下)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160章 強硬政策第33章 要保的內閣第305章 御史大人第140章 有點意外第257章 團聚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160章 同盟之盟第15章 整頓後的三營第207章 接應第75章 知己難求(上)第310章 茶鄉武夷第189章 何處尋君第35章 皇上也使奸計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145章 圍困第45章 募捐第146章 合縱之策第48章 率兵攔截第167章 圍城第104章 發回重審第154章 利益抉擇第107章 作壁上觀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74章 噩耗第43章 西回第13章 意外驚變(下)第54章 被逼出城第186章 疑雲重重(上)第223章 鬱悶女真(上)第226章 調動第219章 填土作戰第233章 敵酋之死第177章 峰迴路轉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23章 眼淚的威力第68章 太原第195章 破城(下)第121章 淮南雨旱第231章 取與舍第146章 遼東換帥第61章 提前的叛亂第27章 出航第34章 兵圍大淩河第43章 寧靜遼東第100章 另有打算第83章 南北對峙(上)第58章 損兵折將(上)第175章 皇子監國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220章 惡鬥第77章 皇后理事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68章 京察(上)第62章 偷襲?!第7章 突生橫變第296章 下一步第53章 血戰遵化第118章 騎兵之戰第118章 熱鬧詩會(中)第44章 皇子第85章 南京兵部尚書第151章 重建察哈爾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74章 噩耗第297章 報紙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294章 輿論分化(上)第147章 私下協議第143章 女真蹤跡第27章 出航第82章 殺懲第41章 遼西大雪第209章 推算第165章 美女的誘惑第235章 成效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第143章 新建船廠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11章 年前第37章 二度失利第71章 兩位巡撫第8章 南糧北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