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戰術之爭

“斬首行動”這個詞兒,不是王平原創的,是無當飛軍的成軍冊中,專門記載的一種戰法。

就是利用敵軍的防備疏忽,對敵軍統帥本陣發動滲透突襲,斬殺敵軍統帥,從而徹底打亂敵軍的戰略部署。

嗯,這還真的不是張溪給加進去的,而是諸葛亮總結前人的兵法戰術後,自發加進去的.當時張溪看到的時候都覺得傻眼,合着古人用兵,這麼早的就已經明白斬首戰術的重要性了?!

但,嚴格來說,王平現在不具備發動“斬首行動”的條件。

在無當飛軍的成軍手冊裡,對“斬首行動”的表述前提,是要求對敵軍情報有着足夠的瞭解,同時也需要做好滲透戰的多種準備.要滲透的話,最起碼你得知道敵軍的軍令口號,要有敵軍的衣服旗幟吧?!

可如今這些,王平全都沒有。

即使這些條件王平都具備了,這種斬首行動也基本是九死一生,只要被人察覺,就會陷入到敵軍圍攻之中。

成功率相當的低。

就算王平不怕死,他麾下的六百多無當飛軍也不怕死,可沒有敵軍情報,沒有滲透的條件,就這麼直接對敵軍統帥本陣發動突襲.除非敵軍統帥是孫權,否則就跟送死沒啥區別。

郭淮顯然不是孫權,他是積年領兵的宿將,也是智勇雙全的名將,他對中軍的重要性是非常清楚的,不會跟孫權那樣,幹出那麼丟人和腦殘的事兒來。

王平在帶兵繞道,靠近郭淮所在的前鋒軍,認真觀察後,得出了結論——郭淮的軍陣非常的嚴謹,很難有直接突擊的可能。

雖然嚴格來說,郭淮作爲一軍主帥,親自擔任大軍前鋒,也多少有點冒險了,但目前以郭淮的軍陣厚度,王平只有六百人,確實可以讓郭淮不放在眼裡。

這要是去突襲,基本跟找死沒有任何的區別。

“斬首行動”可不是白白送死,手冊上說的很清楚,如果條件不成熟的話,寧可不發動這種作戰,也不能白白損耗士卒性命的。

因此,王平非常的猶豫,一邊隱蔽的跟隨着郭淮的前軍行進,一邊在思考是不是要發動突擊,或者什麼時候發動突擊。

王平在盯着郭淮的撤軍部隊發愁,魏延也同樣在盯着郭淮的撤軍部隊發愁。

這個時候,吳懿已經領兵抵達了眉縣城下,經過吳班的親自辨認,證明了身份後,吳懿已經進入了眉縣,見到了魏延。

吳懿士卒的安置,吳班去做了,吳懿現在最重要的,是跟魏延商量一下,接下來這仗該怎麼打。

“陛下軍令,若賊軍攻城甚急,還請魏將軍全力堅守,援軍不日便至。若賊軍引兵撤退,還請魏將軍擇機出城,拖延賊軍撤退,以待大軍趕至,圍剿賊軍。”

這就是吳懿要傳達給魏延的軍令。

這事兒吧從吳懿出現在自己面前的那一刻起,魏延就知道,魏軍是真的在撤退,不是在專門引誘自己出城後好設伏。

自己果然還是被那個小子給傳染了,也變得開始疑神疑鬼起來了。

早知道如此,當初就不該讓王平領兵出城,應該是自己直接領兵出城去進攻魏軍,這樣郭淮根本不敢輕易的拔寨起營。

但現在嘛算了,想想現在該怎麼辦吧。

郭淮拔營撤退的時間也不長,到現在也不過是一個時辰的時間,走的應該不算太遠,還能追得上。

但問題是,追上後,該怎麼打,才能拖延住郭淮的行軍節奏呢?!

如果是按照常規的套路,出兵咬住魏軍的後翼,拖延魏軍撤退速度,那麼郭淮完全可以跟剛纔阻攔吳懿一樣,分兵五千甚至一萬人阻擋追兵,自己帶領主力大軍快速東進,跟曹真匯合。

再一個,如今魏延手裡的兵力也嚴重不足。

他只有七千餘士卒在手上,還都是普通郡兵出身的士卒,在戰鬥力上,只能跟曹魏的普通郡兵一較高下,遇到禁軍精銳,那麼魏延甚至還要擔心是否會被人擊破。

而吳懿雖然帶來了三千人的大漢精銳北軍,但這支部隊自組建以來,不過只有一年多的招募和訓練的時間,並沒有實際上過戰場,到底戰力如何,魏延和吳懿都不清楚。

再說了,三千人的人數,實在是太少了,在面對三萬多魏軍的時候,很難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因此,必須要想辦法,通過一些調動和計謀,讓郭淮主動露出破綻才行。

爲此,魏延思考了一會兒,對着吳懿說道,“我有一計,請吳將軍參詳。”

吳懿當時就是一愣.這魏延,居然也有能好好說話的時候?!

吳懿沒少跟魏延打交道,對魏延的性格瞭解也是相當的深厚的說實話,如果不是魏延的身份地位擺在那兒,吳懿懂不想認識魏延。

這貨太過於目中無人了,說話實在不中聽。

可今天.這貨居然會說出要自己“參詳”的話來?!

吳懿不相信魏延這是突然轉了性了,因此只是抱拳拱手,說道,“願聞其詳。”

先聽聽你想說什麼吧。

然後吧.吳懿算是明白,爲啥魏延要自己“參詳”一下了。

魏延是想,把現在眉縣還能上陣作戰的士卒全都派出去,只留下數百老弱和受傷無法出戰的士卒守城這已經是一個非常犯忌諱的事情了。

但魏延也有自己的理由啊——兵力不夠,戰力不足,不多派點人,怎麼完成拖延任務?!

其次吧,剛剛郭淮撤兵的時候,雖然魏延看不真切,但大概能猜到,郭淮不太可能把本部輜重放在後軍,這有點太危險了。

那麼大概率,輜重是在中軍的位置.魏延想要通過攻擊中軍,做出攻擊糧草輜重的態勢,來逼郭淮主動分兵,削弱前鋒或者後翼的防衛能力。

但鑑於後軍負責斷後,職責重大,還有王平領軍騷擾,因此郭淮不太可能從後翼調兵,最大的可能,就是在自己的前軍調兵到中軍去.這麼一來,前軍的防禦就變得薄弱了。

到了那個時候,吳懿就親率自己的三千北軍精銳,攻擊郭淮所在的前軍,爭取一戰而破敵。

這就是魏延的整個作戰計劃,吳懿聽完了,差點想罵娘。

這哪裡是作戰計劃,這是送死計劃。

對面可是有着三萬多大軍呢啊,咱們加起來也不過是一萬人而已,你還敢全軍出動?!

到時候戰敗了,可就不是阻擋郭淮撤軍,連眉縣都有可能保不住的啊。

要是讓魏軍重奪了眉縣,那這次北伐的戰略不就失敗了麼?!

怪不的這老小子要自己“參詳”呢這哪裡是參詳,這是找自己背書,將來有責任一起扛啊。

吳懿可不想幹這種冒險的事兒,當場提出了反對。

可魏延反問了吳懿一句——除了這個辦法,咱們還有其他可以拖住郭淮進軍速度的辦法麼?!

就靠在城外的王平和六百無當飛軍?!

你做夢呢吧!!!

可吳懿同樣有話要說:你這個辦法,就不是拖延敵軍的辦法,是一戰破敵的辦法。

誠然,成功的話,都不需要張車騎領兵過來支援,只要能突襲郭淮成功,哪怕不能斬殺郭淮,只要逼迫郭淮退入中軍,那這支三萬多人的魏軍就會軍心大亂,甚至有可能一戰而潰。

但一旦失敗,那咱們這些人,不管是眉縣的七千守軍,還是自己的三千北軍精銳,再加上王平的六百無當飛軍,全都只有戰死沙場這一個結果。

順帶的,郭淮也不用撤退了,直接返軍,佔據眉縣,這樣就可以繼續堅守,阻擋陛下的北伐大軍了。

而從雙方的軍力對比,戰力對比,將領的指揮能力對比全方位的看,魏延的計劃,失敗的可能性,比成功的可能性要高的多。

吳懿到底還是堅持,不想要用這種方式來拖延魏軍的撤退老老實實的咬住魏軍後翼部隊不行麼?!

我帶來三千北軍,你再出個五千兵馬,留下兩千人讓吳班守城,這樣咱們就有八千人的兵力了.哪怕吃掉郭淮用來斷後的數千魏軍,也是大功一件啊。

再說了,魏軍要撤,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合軍一處的,而且即使合軍一處,他們撤往東面的話,離眉縣四百餘里的地方,可就是武功縣了。

那邊不也有前將軍張溪領兵阻擋嘛,跑不了的。

除非他們能有辦法渡過渭水,抵達渭水對岸,從右扶風的地界撤回長安去可一時間,魏軍又從哪兒調集這麼多的船隻呢?!

要知道,車騎將軍張飛帶領的後軍距離眉縣最多就一兩天的路程了,這一兩天的時間讓他們去搜羅船隻,能找到多少,又能讓幾個魏軍渡過河去?!

一旦大漢主力抵達,急於渡水的魏軍又有幾個願意留下來堅守抵抗的?!

到時候軍心一亂,我軍只需要做出包圍驅趕的架勢,說不定這些魏軍都得被趕到水裡去喂王八。

放着這麼簡單易行的戰術不用,爲什麼非要用這麼冒險的戰略呢?!

吳懿實在是不懂,魏延到底在着急些什麼?!

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第256章 鍊鐵第636章 將軍成長中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972章 迴歸江陵第580章 接應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1208章 投降?!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1180章 衛氏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1132章 秦朗進軍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587章 處罰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67章 黃祖異動第574章 懲罰第1237章 解釋和問策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954章 不對勁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1222章 經濟戰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804章 心累的陳祗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315章 退敵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686章 公平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611章 戰術之爭第626章 敗退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49章 大勝第431章 詭異的南陽戰事第102章 長阪坡之戰(一)第1185章 魏縣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334章 襄樊議事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42章 編練鴛鴦陣第703章 疲蜀之計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810章 勸降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331章 燒營第368章 分兵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212章 投石車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60章 授徒第81章 衝陣第907章 南下第706章 拖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1043章 升官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38章 《隆中對》第840章 潰逃第611章 戰術之爭第658章 投誠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1123章 撤軍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714章 雪災第867章 定性第347章 漢中反應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137章 中箭第681章 平息叛亂第1092章 共議第914章 壓力第449章 吳王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808章 添油第586章 險計第784章 調整第18章 家有新人第607章 眉縣攻防戰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333章 朱桓的建議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616章 王雙的絕技
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第256章 鍊鐵第636章 將軍成長中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972章 迴歸江陵第580章 接應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1208章 投降?!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1180章 衛氏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1132章 秦朗進軍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587章 處罰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67章 黃祖異動第574章 懲罰第1237章 解釋和問策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954章 不對勁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1222章 經濟戰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804章 心累的陳祗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315章 退敵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686章 公平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611章 戰術之爭第626章 敗退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49章 大勝第431章 詭異的南陽戰事第102章 長阪坡之戰(一)第1185章 魏縣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334章 襄樊議事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42章 編練鴛鴦陣第703章 疲蜀之計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810章 勸降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331章 燒營第368章 分兵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212章 投石車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60章 授徒第81章 衝陣第907章 南下第706章 拖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1043章 升官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38章 《隆中對》第840章 潰逃第611章 戰術之爭第658章 投誠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1123章 撤軍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714章 雪災第867章 定性第347章 漢中反應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137章 中箭第681章 平息叛亂第1092章 共議第914章 壓力第449章 吳王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808章 添油第586章 險計第784章 調整第18章 家有新人第607章 眉縣攻防戰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333章 朱桓的建議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616章 王雙的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