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忙碌

第263章 忙碌

建安二十一年的春耕,終於在張溪的提心吊膽中結束了。

暫時還沒有出現蝗災,張溪也只能靜觀其變,同時繼續勞心勞力的跟小鄧艾兩個人一起處理文書,繼續當小寶。

而春耕一結束吧,又一件不算大事的事情,被擡到了張溪的日程上——世家大族們答應張溪的民夫和工匠已經到位了,嶽麓書院終於開始了正式的建設。

這事兒,張溪總算是可以暫時的放一把心了,有了四大世家的支持,這事兒只要找個佐史隨時關注一下工程進度就可以了。

當然,四大世家沒事兒來跟張溪說這個,也不是真的關心嶽麓書院的建設過程,主要是提醒一下張溪,他們四家的紙張發行權的事兒,到底有沒有着落了。

而這個時候呢,張溪其實已經接到了諸葛亮從成都送來的書信了這死魚頭倒是時尚,現在寫信都不用絹帛,改用紙了。

也是,紙張可比絹帛便宜的多,以諸葛亮那個摳門勁,有便宜的不用才奇怪呢。

總之吧,諸葛亮在書信中告訴張溪,四大世家的事情劉備同意了,並且成都方面會專門安排一個佐史,來荊州負責荊州紙張發行的事兒。

同時,諸葛亮也把拿紙張作爲籌碼用間的事兒,跟張溪大略的講述了一下,並且告訴張溪,那個佐史會專門負責這個事兒,然後直接對張溪彙報,讓張溪留意一下進程就好。

這種事兒嘛,等人來了再說,張溪說先把劉備同意讓四大世家代理髮行紙張的事兒,告訴了四大世家。

四大世家一聽這事兒搞定了,立時對張溪一頓馬屁,拍的張溪都覺得有點噁心。

到了四月下旬,諸葛亮所說的佐史抵達荊州,親自到關羽和張溪的府邸上,挨個拜見。

此人姓費,名禕,字文偉。

好嘛,又來一個牛人。

費禕其實是荊州人,但早在劉表當政那會兒,費禕的家鄉江夏,就在黃祖和江東之間來回拉鋸,搞的大量世家和百姓逃亡,費家也在這個時候從江夏逃離,前往相對安定的益州避難。

所以吧,費禕算是荊州人,但在益州成長起來,由他來協調這個紙張發行的事兒,兩邊都比較容易接受。

再加上這個人的能力不錯,口才和城府都不錯,是個幹大事兒的材料。

所以呢,諸葛亮就把費禕給丟到張溪這邊來,一來讓張溪幫忙看着這人的能力,二來也是給費禕一個機會,獨立主持工作鍛鍊一下,以備將來提拔。

張溪莫名的有一種驕傲.季漢四相,一個是我同事,兩個是我下屬,這要是說出去,多長臉?!

嘛,就是工作之餘瞎想一下,想完了,張溪還得繼續低頭處理手頭的工作,費禕的到來,並不能幫他減輕自己手頭上的文書工作。

春耕結束後,雖然大頭的工作已經算是過去了,但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慢慢開始多起來了。

隨着嶽麓書院的開建,張溪雖然派了佐史監督,但終究還是要關心一下的,不然司馬徽那個老頭可不放過你,他就等着嶽麓書院建好後自己搬進去看書養老,甚至都做好了要在嶽麓書院內去世的準備了。

除了這個事兒以外,到了四月了,徭役也可以正式發動了,但張溪打算拖一下,拖到五月份。

萬一真的爆發了蝗災,張溪如果無法動員百姓主動滅蝗,那就得以徭役的名義強制徵發,雖然可能引發百姓的不滿,但總不至於坐看蝗災肆虐。

可如果徭役安排在這個方面的話,很多事情又來不及做,包括加固江陵城牆,各地的道路養護等等.這些事兒一拖延,馬良那邊立刻着急上火,一天三趟的往張溪這邊跑。

徭役這事兒,不僅僅是南郡太守的事兒,關羽那邊也需要用啊,不能一直壓着啊。

張溪也是無奈啊,反過來問馬良,這事兒你說怎麼辦?!

是冒着糧食歉收,百姓餓死的風險讓百姓去修城牆呢,還是忍着百姓的罵,組織百姓自救呢?!

馬良不是那種相信天人感應的人,不然他也不會提前跟張溪示警可能有蟲災,所以這套說辭對馬良來說,是有用的。

兩個人互相唉聲嘆氣了好久,最終還是馬良妥協了,表示會頂住關君侯的壓力,但最多隻能拖到五月上旬,如果五月上旬還沒有蝗災,那麼徭役就該按時徵發。

張溪表示了同意。

除了徭役的事兒,馬良這次過來,還有軍中的軍械問題,要跟張溪商議。

軍中按照關羽的要求,開始全面打造苗刀取代環首刀。

而朴刀呢,軍中只打造了三千把,關羽打算用來武裝兩千人的朴刀隊伍,剩下一千把作爲庫存備用。

苗刀到現在已經打造了四千多把,關羽已經嘗試着在部分士卒隊伍中換裝,首先要替換的,就是五千鴛鴦陣精銳。

剩下的,關羽打算在年底前,湊出一萬人的隊伍,這方面,如果沒有人督促的話,還是很爲難的。

馬良來找張溪商量的,主要是這個問題。

以前軍中沒有儲備那麼多的鐵礦石和煤炭,用完了一批就得另外組織人去開採,這種事兒還只能讓軍中的匠戶們去做,人手嚴重不足。

這年頭的採礦技術不過關,下礦洞採礦是非常危險的事情,發動徭役去做這個事兒容易引起民怨,而讓軍士去做吧,又耽誤操練。

因此,馬良也拿不準這事兒該怎麼處理,來問問張溪的意見。

張溪表示,實在沒辦法,那就從流民中僱傭願意冒險養家的人,前往山中採礦。

畢竟是逃難的流民,如果實在活不下去,能有一份錢糧收入,讓他們幹什麼都行。

馬良頓時又是一陣心塞.又要錢啊?!

咱們家守着的,就是原本荊州的三個郡,其中只有南郡算是荊州的精華所在,武陵郡和零陵郡能做到自給自足就已經很不容易。

一個郡的錢糧稅收,卻要幹這麼多的事兒.真不是馬良小氣,實在是真的錢不過。

然後張溪就表示,除了這個辦法,他沒有其他的好主意了。

馬良想來想去,最終還是同意撥出一批錢糧來,交給張溪招募流民。

一方面,礦石必須開採,關係到軍中軍備,關羽可不會管這事兒難度有多大。

另一方面,去年淮南大戰,又有不少的流民從東面的江夏來到荊州,不把這些流民安置下來,一旦爆發出民亂,對地方也是一個威脅。

所以,還是出錢爲好。

不過馬良還是提醒張溪,招募流民可以,但必須管控好了,不能在地方上生事。

這點,張溪是很清楚的,畢竟當初在下雉縣的時候,張溪可是主持過流民安置工作的。

正經的流民還是希望能去種地的,能爲了錢糧來冒險採礦的流民,大多不是啥好鳥,所以管理上得跟上,省的有人組織流民鬧事。

張溪把這個活交給了張嶷。

張溪非常相信張嶷的手段,這畢竟是將來在南中管蠻族的人,要是連這些流民礦工都管不好,那才真的是見鬼了呢。

而張嶷的做法很簡單,直接把這些流民收編成隊,以半軍事化的方式管理。

再之後,張嶷砍了幾顆桀驁不馴的人頭威懾,又提拔了幾個有能力的流民當小隊長,恩威並施之下,很快的,流民礦工的生產效率就提高了不少,可以給軍中提供足夠的鐵礦石和煤炭了。

總之,這個事兒,也算是有了專門的人負責。

再然後吧張溪把自己手頭上的事情盤算了一下,發現好像還是有點人手可用的.

那爲什麼自己現在依然忙的跟條狗一樣?!

哦,原來是自己把郡丞的活也給兼職了.話說我的郡丞呢?!

自打張溪同意了李球的辭職,並且把人送往武陵郡幫徐庶去打蠻族後,南郡郡丞這個位置,就這麼空了出來。

這個職位,荊州世家是真的盯的很死,要是再放個外鄉人上去,恐怕也坐不長久。

張溪想來想去,還是給徐庶寫了一封信,希望他把在武陵郡當郡丞的習宏,習珍兩兄弟,分一個給自己當郡丞。

早年劉備平定荊南的時候,習宏和習珍兩兄弟就投靠了劉備,作爲劉備的幕僚活動。

後來孫權偷襲荊南,劉備和孫權議後劃界,劉備回返益州,習宏習珍兩兄弟就被劉備留在了武陵郡幫徐庶處理政務。

張溪琢磨着吧,習宏,習珍兩兄弟都是有大才的,兩人放在武陵郡一個地方有點浪費了,不如分一個來南郡,幫自己處理政務。

但這事兒,得徐庶點頭才行,所以寫信給徐庶,讓徐庶安排。

然後徐庶表示,自己馬上要出征平定武陵郡的蠻夷作亂,習家兄弟倆暫時都不能離開武陵,等到自己回軍後,再跟兩兄弟商議也就是說,起碼在年中前,張溪還得繼續兼任這個南郡郡丞的職務。

張溪那個鬱悶的,那不是還得當至少兩個月的小寶?!

張溪的腦海裡,再次浮現了給自己尋找人才,分擔壓力的想法。

現在這個時代,培養自己人,擴展勢力啥的,真不犯忌諱,畢竟是二元君主制的時代。

即使是諸葛亮,也是會培養人才,舉薦人才的。

只是諸葛亮是一心爲公,所以他的人才最後都是爲國所用,而某些人,不管是姓曹的還是姓司馬的,他們的人才只是爲了給自己家服務而已。

就光這一點,丞相就甩某些貨好幾條街,不知道某些貨哪裡來的底氣來抹黑指責丞相。

嘛,扯多了。

現在張溪缺人才嘛,爲了讓自己不至於繼續當小寶,張溪開始回憶,自己穿越過來將近十年的時間裡,到底有沒有遇到一些對人家有恩義的人才。

然後吧,張溪就想到了一個人。

趙累。

(本章完)

第233章 佐官第424章 中軍突擊第1177章 決斷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282章 變化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11章 鄧艾?!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655章 背鍋俠滿寵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906章 安撫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330章 英姿颯爽關銀屏第783章 拖延時間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1037章 曹叡的選擇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974章 羊衜上任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189章 置地第315章 退敵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580章 接應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715章 救災第1072章 丁口第481章 孫權在準備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777章 來者可是第890章 朱然掛帥第599章 突破第167章 攤牌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1124章 僵局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521章 陰差陽錯第1章 求職第43章 輸了第1071章 重整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383章 分配第315章 退敵第456章 反攻第661章 潼關路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1087章 應對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804章 心累的陳祗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772章 拖延第9章 寇封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1019章 石苞的無奈第1165章 平策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841章 甩鍋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43章 輸了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1章 求職第907章 南下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490章 預算制度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118章 苦肉計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972章 迴歸江陵第242章 楊儀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1207章 退路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357章 東三郡第33章 體能訓練
第233章 佐官第424章 中軍突擊第1177章 決斷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282章 變化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11章 鄧艾?!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655章 背鍋俠滿寵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906章 安撫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330章 英姿颯爽關銀屏第783章 拖延時間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1037章 曹叡的選擇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974章 羊衜上任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189章 置地第315章 退敵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580章 接應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715章 救災第1072章 丁口第481章 孫權在準備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777章 來者可是第890章 朱然掛帥第599章 突破第167章 攤牌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1124章 僵局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521章 陰差陽錯第1章 求職第43章 輸了第1071章 重整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383章 分配第315章 退敵第456章 反攻第661章 潼關路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1087章 應對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804章 心累的陳祗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772章 拖延第9章 寇封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1019章 石苞的無奈第1165章 平策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841章 甩鍋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43章 輸了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1章 求職第907章 南下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490章 預算制度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118章 苦肉計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972章 迴歸江陵第242章 楊儀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1207章 退路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357章 東三郡第33章 體能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