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戰略衝突

第388章 戰略衝突

雍州這個地方,能被前漢定爲都城,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雍州西靠涼州,可以有效的震懾涼州以北的胡人蠻族,當年漢武帝就是在這裡出發,北征匈奴,飲馬瀚海,同時鑿空西域,建立起絲綢之路的。

但隨着光武皇帝重拾舊河山,定都洛陽後,雍涼的地位就慢慢的變的不那麼重要起來。

尤其是涼州,因爲朝廷後期國力衰弱的原因,一度曾經被大漢朝廷半公開的放棄過的。

如果劉備集團只進攻雍州,不管涼州,天知道涼州豪強的反應會是什麼樣的。

是,因爲之前一百年大漢的策略問題,涼州屬於半放棄狀態,導致涼州百姓和豪強對中央朝廷離心離德,大概率他們不會幫着曹丕進攻劉備的大軍。

但.萬一呢?!

這幾年,涼州刺史郭淮在涼州可是乾的真不錯,不僅粗略的收復了涼州的人心,同時打的涼州周邊的胡人們把他敬爲神明.基本上就等同於當年馬超在胡人中的威望了。

萬一郭淮領軍偷襲劉備大軍側翼,策應關中守軍,那麼劉備不解決調涼州的郭淮,也沒辦法安心進攻雍州的。

再一個,雍州的北部是幷州,東部是司隸地區,這兩個地方一個離的現在的曹魏老巢鄴城非常的近,一個是曹操起家的地方,曹魏對這兩個地方的統治是非常的穩固的。

就算關羽可以出兵進攻南陽或者是許都,能牽制東部司隸地區的曹軍,但北部幷州的曹軍怎麼辦?!

幷州的曹軍,一方面可以跨過黃河,直接支援關中長安,另一方面也可以繞道涼州,突襲劉備軍的後方。

綜上所述,直接攻打雍州,對劉備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冒險的計劃,甚至有可能打下了長安,也不一定守得住。

諸葛亮不可能讓劉備冒這個險,因此諸葛亮堅持,要打雍州,先要解決掉涼州,避免兩線作戰。

而要解決涼州,最實際的辦法,就是走祁山道出兵,斷隴。

關中通往涼州的要道,處在隴山中間,只需要佔據隴右附近的各座城池,掌控住隴右地區,那麼就可以把關中和涼州分割開來。

到了那個時候,劉備率軍進攻隴右,留下足夠的人手控制隴道,那麼以涼州豪強和百姓對中央朝廷的態度,只要能轉身擊敗涼州刺史郭淮,就有可能一戰而定涼州。

等拿下涼州,一方面可以依靠涼州獲得重要的戰略物資戰馬,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幷州曹軍渡過黃河進入涼州,給下一步進攻雍州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一套方略,其實就是歷史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的方略。

是的,歷史上的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就沒有想過要打下長安,他的目標就是斷隴,先奪涼州,然後再徐圖雍州。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魏老匹夫的子午谷奇謀,其實是跟諸葛亮的戰略目的相悖的。

這纔是諸葛亮真正不願意採納的原因。

更別說魏老匹夫的子午谷奇謀只存在於理想中,根本不存在實際操作的可能。

嗯,又扯的有些遠了。

總之呢,諸葛亮制定的方略就是這樣的,但劉備.他是真的有點着急了,曹操的死,對他的刺激也不小。

因此,劉備不太願意採用諸葛亮的方略,他還是想冒個險,學習一下前漢的淮陰侯韓信,直接走陳倉道,進軍雍州。

但問題是曹魏不是傻子。

當初打漢中的時候,曹操就在陳倉道留下了大軍,現在的陳倉道,有曹魏親族將領曹真防守。

而長安方向,曹洪率領五萬士卒鎮守,人數也不在少數。

先不說陳倉道有多難打,即使劉備能夠突破陳倉道,進入關中地區,要面對曹洪的五萬大軍,也沒有什麼必勝的把握。

因此,劉備也吃不準,自己的戰略到底能不能行。

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知道自己一時間無法說服劉備回心轉意,倒不如趁着現在劉備自己還有猶豫顧慮的時候,召開軍議,聽聽大家的意見。

諸葛亮相信,只要召開軍議,大家應該會選擇支持自己的計劃的。

畢竟,劉備的計劃,有些太過於冒險了。

劉備到底還沒到老糊塗的時候,這個時空也沒有人給劉備二連刀,關羽和張飛都活的好好的呢。

因此,劉備最終決定,召開軍議。

這次事關國家前途戰略,因此劉備四處派人,請軍中大將們來成都議事。

不僅派人專門去了襄陽,請關羽來成都議事,又派人去了狄道請馬超,去巴郡請張飛,陳到,去江州請趙雲,去武陵請徐庶,去南中請張溪.所有人四月份在成都集合,商議大事。

襄陽方面,接到劉備的邀請後,關羽讓關平屯守樊城,襄陽城內以馬良爲首,輔以費禕處理大事,自己趕赴成都。

其他各地方的諸將也紛紛暫停手頭的工作,前往成都。

張溪也同樣接到召見後立刻啓程,經過二十多天的緊趕慢趕,終於在四月初的時候,抵達了成都。

這次張溪回成都,可以不用借住在諸葛亮家裡了。

畢竟張溪現在是庲降都督,以後基本就是在益州生活了,而且連孫尚香都來了成都了,劉備也不可能會吝惜一個府邸。

在張溪南下平叛後,劉備就給孫尚香等人安排了一個單獨的府邸,讓張溪的妻小住了進去。

張溪到了成都,還想着先回家看看老婆孩子,順便認認自己的新家,看看家門朝哪兒開結果連家門都沒見着,就被龐統拉着,去跟諸葛亮,法正,徐庶等人一起,開小會去了。

這可不是什麼搞小團體。

主要是這些外地回成都的人,可能對現在的局勢不太清楚,因此在成都的人,都會負責給這些外地回成都的將軍謀士們講解,不然等到軍議的時候,劉備說起計劃,外地回成都的將軍們兩眼一抹黑,還怎麼做出建言呢?!

文官這邊,是諸葛亮,法正,龐統等人負責,武將那邊,則是黃權和吳懿等人負責的。

在搞清楚現在的局勢以及劉備本人的想法後,張溪和徐庶都陷入了沉思。

說實話,張溪和徐庶都比較偏向諸葛亮的計劃,因爲諸葛亮的計劃可行性更高,而劉備的計劃,需要冒險和運氣的配合。

作爲謀士,都不太喜歡看到事情不可控制的一面,即使是行軍打仗,謀士也希望更多的把局勢控制在自己能掌控的範圍內。

這種需要靠天意來決定一切的時候,能少點儘量少點比較好。

但話又說回來,張溪和徐庶也都能理解劉備急切的心態。

有些事情,很容易讓人兔死狐悲,而且劉備確實沒有什麼時間了。

這個亂世,持續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

而劉備,從二十四歲起兵對抗黃巾軍以來,一路蹉跎,到現在六十歲了,天下依然三分,短期內看不到任何改變的機會。

現在好不容易有個這樣的機會了,雖然不是最好的時機,但劉備還是想抓住了,拼一把。

畢竟劉備可不知道接下來的歷史走向是什麼樣,老天爺還會不會給他更好機會,他想搏一把的心思,完全可以理解。

張溪不知道該怎麼去評價劉備的這個想法,有時候真的是張溪都覺得,劉備花的時間,未免太久了一些。

就張溪知道的,歷朝歷代的開國君主,從正式起兵到統一全國,最長的也就是朱元璋,足足三十五年.可朱元璋的底子,那是比劉備還要差的,他是真的開局一個碗,劉備好歹還有大商人贊助呢。

所以劉備現在着急,張溪是真的能夠理解的。

因此,張溪首先詢問諸葛亮,是否有辦法,做到兩者兼顧。

就是儘量在劉備的戰略規劃上避免可能產生的風險,儘量的放大劉備的戰略成功的可能性。

對此,諸葛亮思索了良久,微微搖頭,還是想不到太好的辦法。

劉備的戰略,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出陳倉道這就已經有點異想天開了。

當年韓信出陳倉道能取得奇效,是因爲當時大家都沒有意識到陳倉道的作用,第一個發現並利用了陳倉道的韓信,因此建立了不世奇功。

可現在,誰都知道蜀地進入關中可以走陳倉道,這個地方,曹魏方面怎麼可能會不做防禦呢?!

再加上曹操之前從漢中退兵的時候,就已經讓曹真領兵鎮守陳倉道了,說明曹魏方面早就意識到陳倉道的風險,這麼多年下來,曹真肯定把陳倉道要塞給修建的異常堅固,沒那麼容易突破的。

而且即使能輕易突破,其實現在走陳倉道也不是什麼好主意。

多年思考北伐的諸葛亮,其實早就專門找人去實地勘察過地形了,現在的陳倉道,已經不是前漢時期的陳倉道了。

韓信能走陳倉道,是因爲秦末的時候,從漢中到陳倉道可以利用漢水水路運輸糧草.四百年前的陳倉道,是臨水的,它的身後有一個大湖泊,叫天池大澤。

這個天池大澤,連接了西漢水和嘉陵江,因爲有了這個湖泊起到了蓄水緩衝水流的作用,流過天池大澤的漢水和嘉陵江水流速度緩慢,韓信才能利用漢水逆流而上運送糧草。

但兩百年前武都大地震,導致陳倉道地形變樣,水脈流向發生了變化,西漢水改道直接連接了嘉陵江,而天池大澤卻隨着時間的流轉慢慢消失。

現在從漢中通往陳倉道,如果從水路運糧的話,就得從洶涌湍急的嘉陵江逆流而上運輸,這種條件下用水路運糧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此,從漢中往陳倉道運糧,只能走狹小的棧道運糧如果再等個一兩年,牂牁郡的水泥廠建成,能用水泥修路運糧的話可能還好點,但現在就出兵進攻陳倉道,運量就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

也就是說,即使劉備能夠領兵攻破曹真的防守,走出陳倉道進入關中,糧草供應也會變得非常的困難,很難在第一時間供應大軍所需。

而且更可怕的是,只要曹真能在陳倉道堅守上兩個月以上,那即是劉備領軍擊敗曹真,出了陳倉道進入關中平原,很有可能會立刻面臨涼州郭淮,長安曹洪的兩路大軍圍攻。

到了那個時候,再想退回陳倉道,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除非劉備能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快速突破陳倉道,在郭淮和曹洪都沒有反應過來前直接兵臨長安.否則,這次出陳倉道,很有可能是慘敗而歸。

(本章完)

第819章 曹魏騎兵第37章 一顧茅廬第274章 王基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745章 平叛策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310章 定軍斬夏侯第506章 等第464章 總動員令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311章 曹操頭疼第431章 詭異的南陽戰事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1185章 魏縣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630章 勸關羽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996章 試探第67章 黃祖異動第1025章 變數第324章 激將第214章 勸降?第167章 攤牌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31章 商討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862章 尾聲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731章 雍州戰事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1123章 撤軍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94章 援兵到來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167章 攤牌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72章 軍械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373章 花鬘和關索第227章 和談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907章 南下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919章 大婚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484章 劉備的反應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333章 朱桓的建議第698章 坦白第657章 疑兵計第834章 追擊第10章 新年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521章 陰差陽錯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264章 再見面第146章 回府第867章 定性第237章 巴東郡保衛戰(一)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38章 《隆中對》第361章 和談條件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1132章 秦朗進軍第879章 各自的選擇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243章 爭議第806章 八陣圖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1072章 丁口
第819章 曹魏騎兵第37章 一顧茅廬第274章 王基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745章 平叛策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310章 定軍斬夏侯第506章 等第464章 總動員令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311章 曹操頭疼第431章 詭異的南陽戰事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1185章 魏縣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630章 勸關羽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996章 試探第67章 黃祖異動第1025章 變數第324章 激將第214章 勸降?第167章 攤牌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31章 商討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862章 尾聲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731章 雍州戰事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1123章 撤軍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94章 援兵到來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167章 攤牌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72章 軍械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373章 花鬘和關索第227章 和談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907章 南下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919章 大婚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484章 劉備的反應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333章 朱桓的建議第698章 坦白第657章 疑兵計第834章 追擊第10章 新年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521章 陰差陽錯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264章 再見面第146章 回府第867章 定性第237章 巴東郡保衛戰(一)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38章 《隆中對》第361章 和談條件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1132章 秦朗進軍第879章 各自的選擇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243章 爭議第806章 八陣圖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1072章 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