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兄長

第15章 兄長

正月十五過後,張溪要重新上班了。

還是那個熟悉的營寨,還是那個熟悉的庫房,只是這次年後上班,庫房裡總會時不時的多出兩個人來。

一個是寇封,一個關平。

關平是怎麼想的,放着自己父親的軍營不去,非要跑來找張溪.這個張溪是真的不太理解,但也沒辦法,人家是少將軍。

但寇封這個就比較好解釋了。

“兄長,小弟蒙主公賞識,許我招募兵馬,小弟特來向兄長報備,以後還請兄長多多照看!”

你聽聽,你聽聽,這貨連“兄長”這稱呼都叫上了。

說起這事兒,張溪也是一陣的無奈,畢竟這個正月過的吧,確實不算太省心。

這個正月裡,寇封沒事兒就往張溪家跑,兩個人一來二去的越來越熟悉,兩個人又確實很聊得來,互相關係親近了不少。

另一個.劉泌家的豆腐坊剛剛開張。

爲此,小七寶鬧了不小的脾氣,責怪張溪不該把傳家的秘方送給外人。

張溪一邊哭笑不得的安慰小七寶,告訴他好東西自己有的是,另一方面嘛.還得應付寇封這個傢伙。

這年月,一聲“兄長”可不是隨便喊的。

既然喊了你一聲“兄長”,那就必須真的把伱當親哥哥看待,有事兒可是真的得上的。

比如說關張,劉備起兵兩個人幫着劉備砍人,劉備落魄,關羽掛印封金的都要來投奔。

再比如說孫策和周瑜,孫策起兵,周瑜又出人又出錢還得出謀劃策。孫策死了,周瑜還得幫襯着孫權這個弟弟坐穩江東主位。

而同樣,作爲“兄長”的人,一旦答應了這句“兄長”,那“小弟”有什麼事兒,你就得兜着。

張溪一開始受到現代思維影響,以爲就跟現代社會有人叫你一聲大哥一樣,就是一種禮貌客氣,一時沒反應過來就答應了。

後來冷靜下來一琢磨才明白過了,自己多了一個“弟弟”。

wωω✿тtκan✿¢ ○

雖然不是那種正式意義上結拜的弟弟,但這個“弟弟”,也是一種認可和託付。

這要是寇封將來幹出點啥屁事兒來.張溪想想都頭疼。

這貨將來乾的屁事兒還少麼?!

在上庸欺壓孟達,搶孟達儀仗隊導致孟達叛變,襄樊之戰不助戰關羽,關羽被圍麥城後居然聽信孟達之言不救援關羽.每一條都是大麻煩。

更何況史書上說這貨“剛猛自矜”,就這個性格,要是不鬧出點事兒來纔不正常吧。

可認都認了,你總不能跟寇封說,我之前是跟你鬧着玩的吧?!

這樣可就是反目成仇了。

而且寇封也有自己的理由啊。

“封與兄長頗爲投契,又蒙兄長指點,家母曾言,讓小弟當以兄侍之。”

這就是寇封的理由。

原因嘛,不僅僅是因爲張溪告訴了寇封怎麼做豆腐,更是因爲寇封把這些日子的交往告訴了自己的母親和舅舅,而他舅舅劉泌覺得,張溪肯定是一個有大能耐的人。

雖然寇封跟關平關係也不錯,但關平到底是關羽之子,劉泌可不覺得自家有事兒,關平真的會來幫忙。

但張溪不同,張溪是外鄉來投靠劉備的,本身在劉備軍中沒有根基,這時候結好張溪,算是雪中送炭。

也可以說是兩個劉使君帳下邊緣人的報團取暖。

所以,寇封這一句“兄長”,不僅僅是他自己的意思,也代表了他身後的家族。

張溪也沒辦法。

答不答應其實都一樣,而且答應了吧,至少能跟劉泌搞好關係,將來自己要徵收糧草,要發動徭役,劉泌肯定會好好配合。

而正月十五剛過,寇封就接到了一個好消息。

劉備准許劉封招募鄉勇,也算是給了這些年劉泌投靠的一個交代。

這對劉泌和寇封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

對於寇封來說,他終於被允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爲一軍將領了。

對於劉泌來說,他現在終於可以不用像以前那樣患得患失,生怕劉備猜忌自己了。

能允許外甥獨領一軍,雖然只有區區三百人的名額,但這本身就是劉備表達了對劉泌的信任。

不管是不是巧合,對劉泌來說,張溪這個人的出現,簡直是他們劉家和寇家翻身的吉祥物。

而寇封沒想那麼多,他是真的把張溪當兄長看待的。

所以嘛,剛得到調令,鄉勇還沒來得及募集呢,寇封就來找張溪報喜了。

順便也給自己報備一下,以後自己也是要在張溪這邊領一份糧草的。

報備這事兒簡單,張溪覈對了一下劉備的任命文書,沒啥大問題就給記錄進檔了。

倒是對於寇封募兵這事兒,表達了擔憂。

漢末因爲軍閥混戰,基本採用募兵制。

招募來的鄉勇,那就是脫產士兵,除了打仗訓練,啥事兒不管,是要諸侯供養的。

而漢末羣雄連年混戰,兵員素質嚴重下降,到了現在這年月,招募來的所謂鄉勇,有幾個是郡裡良善人家的孩子?基本都是一些混混或者吃不上飯的流民,進軍營就爲混口飯吃。

這些人要是上了戰場,順風局躺贏還沒問題,逆風局分分鐘跑給你看。

而寇封這小子一個今年剛剛十六歲的孩子,你指望他能懂的怎麼練兵?!

張溪也是沒辦法啊,人家一聲兄長你應了,那你就得管啊。

“公仲,你過來!”張溪叫住了寇封,也不管關平是不是就在身邊,對着寇封說道,“既然主公讓你招募鄉勇,你可有什麼打算?!”

“這有何難?!”寇封一臉不以爲意的說道,“只需張貼榜文,有我舅舅幫忙,總能找齊這三百鄉勇!”

是,你舅舅是縣令,了不起可你也不怕給你舅舅給你強徵百姓或者硬塞些收編的潰兵老油條?!

別驚訝,這年頭這種操作屬於常規操作。

可這種人,上陣充人頭可以,卻打不了硬仗。

“你也不怕這些人到了戰場上給你倒戈相向?!”張溪現在也沒心情說些半文不白的話了,直接沒好氣的對着寇封說道,“你也不想想,當年牧野之戰,倒黴催的商紂王是怎麼輸的?!”

“牧野之戰?!”寇封撓撓頭,問道,“那是啥?!”

關平也是一臉的疑惑,看着張溪,卻不說話。

很顯然,這年月,讀過《史記》的人都少,而且肯定不包括關平和寇封這倆從小混軍中的人。

張溪也沒察覺,儘量用寇封能聽懂的言辭說道,“當年周武王伐商,與商人在牧野決戰.本來還算勢均力敵,可商人的輔兵全是奴隸,這些奴隸在戰場上倒戈相向,導致商紂王失利國滅。”

關平一臉訝異,把這事兒偷偷記在心裡。

寇封卻依然滿不在乎,說道,“我要招的鄉勇,是正兵,可不是什麼輔兵。”

這話說得的,關平都聽不下去了,趕緊拉住寇封,說道,“公仲,輔兵不穩尚有如此後果,何況是正兵啊!”

張溪也是點頭,說道,“所以啊,招兵這事兒,你最好親自去,仔細勘察兵員,最好找那種礦工啊,失地農民之類的,記住一定要找那些勇於鬥狠卻無田無產的人。”

“這是爲何?!”寇封不解,關平也同樣疑惑。

這年月最好的兵員就是良家子,說直白點就是家有田產,身世清白的子弟,因爲這種人穩定,聽話,對朝廷忠誠,也容易控制。

沒聽說過招什麼無田產還好勇鬥狠的人。

而張溪卻說道,“如今世道不同了,有田產者顧念田產,卻未必肯拼命,而無田者無牽掛,又肯用命,當是上好的兵員。”

“張主簿此言欠妥!”關平對此表示了反對,說道,“無田產者無恆心,一遇逆境豈不會一鬨而散?!”

這個嘛.我哪兒知道去,你問戚大帥去啊。

他不就是隻招礦工和失地農民麼,人家不一樣搞出了戚家軍?!

都是募兵制下的產物,應該是通用的吧?!

張溪終究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太懂軍事,而關平好歹跟着關羽那麼長時間,他一反對,張溪也有點心虛。

“那要不,一半一半?!”張溪看看關平,再看看寇封,說道,“招一半良家子,一半流民中的勇鬥者?!”

寇封也被說的有些含糊,點點頭,算是答應了下來。

不過這事兒嘛,寇封至少知道,不能把希望寄託在一張榜文或者舅舅的幫忙上,他需要親自考察一下自己招募的兵員。

因此嘛,寇封來找張溪找的更勤快了。

他實在不懂怎麼看兵員啊。

張溪其實也不懂,但他知道,當年戚少保能練出戚家軍,兵員除了是礦工和失地農民外,還有一點就是軍中拒絕奸猾之輩。

簡單來說,還是要老實聽話,還敢戰出來勇猛爭鬥的人。

可這樣的人並不好找。

漢末紛亂了二十年了,基本上哪裡都有戰亂,哪裡都有流民。

流民中不是沒有好勇鬥狠的人,可這些人,要麼成了山賊,要麼成了各地諸侯的兵員。

比如曹操的青州軍。

剩下的這些到處流蕩的流民,他們的目的就是能活下去,你想在這些人裡面再找出好勇鬥狠的人,真的很難——除非你逼的他們活不下去,成爲乞活軍。

但很顯然,在劉備治下的新野,流民和百姓還不至於活不下去,那誰來當兵啊。

所以嘛,寇封招募鄉勇,不是招不到人,而是招不到張溪想要的兵員。

爲此,張溪和寇封不得不一再降低標準,也不要求身強體壯,能扛的起木棍就行,也不要求好勇鬥狠了,能聽話就行。

除了那些一看就是奸猾的混混和老兵油子之外,寇封基本就是按照你是個正常人就行的標準招兵。

大概過了半個月,總算是把三百人給招齊了。

只是這些兵的精氣神嘛嗯,那就根本沒法看。

知道的這是新招募的鄉勇,不知道的還以爲是要去哪兒逃難的百姓呢。

(本章完)

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911章 過江第322章 疑兵計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583章 搶時間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770章 曹魏動向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714章 雪災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267章第133章 親事第146章 回府第726章 曹魏反應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739章 私宴第578章 決策冒險第710章 成都議事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110章 奇怪的舌戰羣儒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131章 攻城(二)第251章 調人第870章 夜襲第403章 涼州軍團的威脅第975章 巴丘水戰(一)第503章 誰謹慎?!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438章 等不來的張郃第898章 東吳的盤算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49章 大勝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285章 馬鳴閣道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1162章 三年後(三)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696章 合議第43章 輸了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1186章 河內變化第80章 水戰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468章 馬超的神奇操作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487章 佔便宜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94章 援兵到來第502章 重想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123章 聯軍第616章 王雙的絕技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1222章 經濟戰第321章 石苞第819章 曹魏騎兵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554章 南陽僵持第95章 議戰第938章 求戰第945章 撤軍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885章 徐庶斷策第1189章 變數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1123章 撤軍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26章 找原因第374章 滇馬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864章 亂戰第724章 人選第74章 密謀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
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911章 過江第322章 疑兵計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583章 搶時間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770章 曹魏動向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714章 雪災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267章第133章 親事第146章 回府第726章 曹魏反應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739章 私宴第578章 決策冒險第710章 成都議事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110章 奇怪的舌戰羣儒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131章 攻城(二)第251章 調人第870章 夜襲第403章 涼州軍團的威脅第975章 巴丘水戰(一)第503章 誰謹慎?!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438章 等不來的張郃第898章 東吳的盤算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49章 大勝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285章 馬鳴閣道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1162章 三年後(三)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696章 合議第43章 輸了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1186章 河內變化第80章 水戰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468章 馬超的神奇操作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487章 佔便宜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94章 援兵到來第502章 重想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123章 聯軍第616章 王雙的絕技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1222章 經濟戰第321章 石苞第819章 曹魏騎兵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554章 南陽僵持第95章 議戰第938章 求戰第945章 撤軍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885章 徐庶斷策第1189章 變數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1123章 撤軍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26章 找原因第374章 滇馬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864章 亂戰第724章 人選第74章 密謀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