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

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

劉備回到軍帳,當即與關張二兄弟及張溪、徐庶商議,商量明天出兵攻城的事兒。

既然帶兵來到了這裡,劉備也知道不可能不打一仗.周瑜沒那麼好心。

仗肯定是要打的,而且得打的漂亮點,讓周瑜看到江夏軍的戰鬥力。

而且今天的試探性進攻大家也都看到了,對於曹軍的守城策略也有了瞭解,那麼明天這一仗該怎麼打,大家也得商量一下。

當然,劉備主要的問的是自己的兩個兄弟,關羽和張飛。

徐庶一直以來是負責政務和出謀劃策,並沒有領兵打仗的經驗。

張溪雖然有領兵經驗,但他的經驗跟關張比起來,實在不夠看。

所以嘛,這種時候劉備很分得清,該問誰,不該問誰。

而關羽和張飛呢,則對視了一眼,由年紀大的關羽先發言。

“曹仁守城方略無甚奇特,倒是那一千騎卒頗爲難纏。”關羽捋了一下鬍子,說道,“昔日三弟在長阪坡時,能以步卒對抗虎豹騎不落下風,不如明日便由三弟出馬,只需纏住騎兵,爲我等拖延時間,我等儘快率軍攻破營寨,營寨除,則騎兵必退回城內。”

道理是這個道理,在平原上用步卒對抗騎兵,除非預先設伏或者利用地形優勢,否則只能拖時間外,根本不存在破敵的可能性。

張飛對此沒啥大意見,只有一個小問題損失太大怎麼辦。

現在的情況跟長板坡時不同,長阪坡時,張飛只需守衛住長板橋,曹純的虎豹騎就過不去。

可江陵城下,自己要攔截來去如風的騎兵,就靠他帶來的數千人,根本無法形成圓陣防禦,只能呈圓弧形的佈置,儘量拉長武剛車的防守範圍,纔有可能擋住曹仁的騎兵。

只是無法形成圓陣防守的話,武剛車陣的防禦能力會下降一半,再沒有騎兵的配合張飛雖然還有信心能指揮大家做好防守,拖延時間,但估計自己帶來的這些士卒,傷亡不會小。

劉備軍是來幫忙的,不是來拼命給別人打江山的.就算劉備帶來的這五千人全部戰死了,等打下南郡,周瑜也不會有任何憐憫之心,更不可能把南郡交給劉備來管理。

因此嘛.怎麼降低傷亡,也是一個需要討論的地方。

而這個,徐庶則微微一笑,說道,“此便是庶問周公瑾要兵之故!”

倒不是徐庶早就想到了這些攻城方略,純粹是徐庶覺得明天攻城不能就是自己軍出力,讓江東軍看着,所以才問周瑜要了點兵過來.以防萬一嘛。

你看,現在不就用上了。

當然,張飛和關羽也不是要把江東軍當炮灰,這倆帶兵雖然風格不同,但也不至於讓江東軍白白送死。

江東軍攻城不順,在張飛和關羽看來,士卒能力問題是其次,真正的原因是江東軍根本沒有用步卒對抗騎卒的經驗。

這種經驗,江東軍沒有,可劉備軍有啊,而且很豐富.雖然大部分都是失敗的經驗,但總也有成功的時候嘛。

隔天,周瑜派淩統率領三千人來到劉備軍,配合劉備軍作戰。

關張二人當即給淩統軍配備了任務——在劉備軍面前,面向江陵的方向,以鋒矢陣迎敵。

淩統聽得差點跳起來。

步兵對騎兵,還用鋒矢陣迎敵.鋒矢陣是進攻陣型,重攻不重守的,這是要讓自己去送死麼?!

關張二人顯然沒那麼小心眼,對淩統詳細說明了這個鋒矢陣的重要性。

雖然列陣是鋒矢陣,但沒讓淩統向前進攻,是用鋒矢陣作爲陣型,全軍豎起長矛堅守,頂住曹仁騎兵的第一波衝擊就好。

目的,是利用曹仁急於救援營寨,同時有騎兵對步兵優勢的驕傲心裡,逼迫曹仁分兵。

以往江東列陣阻攔曹仁的騎兵,基本都是圓陣,這樣比較方便調動兵馬防守。

防守用圓陣是沒錯,但對方是騎兵,騎兵一旦衝起來,可以從圓陣的一點殺入,以點破面的擊破圓陣,而圓陣一旦被割裂後,再要重新組陣就會很麻煩,所以屢次讓曹仁得手,救援曹永的營寨。

現在關羽讓淩統用鋒矢陣防守,是利用鋒矢陣前段的鋒銳和厚重的陣型,阻擋騎兵的第一波衝擊。

只要擋住了第一波衝擊,曹仁肯定不會跟一個防守面積有限的鋒矢陣較勁,一定會分兵前進,而這時候,張飛的車陣已經在淩統身後結陣了,淩統軍就可以後撤了。

一千人同時攻擊車陣的一個點,張飛就算有信心守住,估計也會損失慘重。

但一千人分兵爲兩處,攻擊車陣的兩個點,這樣對張飛來說,指揮還是同樣的指揮,但對於曹仁的騎兵來說,攻擊力就弱了很多。

至於曹仁察覺後會不會重新整軍這個張飛無所謂啊,反正他就是拖時間的,你曹仁要後撤重新整軍,他張飛巴不得呢。

解釋完了這些事情後,淩統雖然明白了這次作戰的目的,但他還是覺得心疼。

確實,這麼做對劉備軍大有好處,也能給張飛防禦減輕壓力可在前面頂着騎兵第一波衝擊的人,可是自己的士卒啊。

騎兵衝擊,第一波是速度最快,陣型最完整,因此也是威力最猛的啊。

自己頂在最前面,如果擋不住曹仁騎兵,導致關羽攻打營寨失敗,那責任是自己的。如果擋住了騎兵的第一次衝擊,逼迫騎兵分兵,那固然功勞最大,但自己士卒的傷亡恐怕也是最大的。

周瑜派他淩統來協助作戰,可不是來當炮灰的

淩統有心回報周瑜,請周瑜定奪但又覺得回報了也沒什麼用。

不管這個計劃到底能不能成,周瑜也不可能爲了自己這點人的損失就駁回劉備軍的作戰計劃。

要知道這次除了自己的三千人,剩下的劉備軍五千人都會投入到戰鬥中去,如果自己因爲心疼損失就不好好幹,那以後劉備軍會追責不說,萬一有樣學樣的擺爛,周都督也拿人家沒半點辦法。

所以.硬着頭皮上吧。

淩統回營後整備隊伍,分發長槍,以鋒矢陣的陣型在江陵城方向列陣。

而張飛則率領一千士卒,攜帶兩百輛改良版武剛車在淩統身後布成圓弧形車陣。

關羽親率三千士卒開始對曹永的營寨發起攻擊,張溪率領一千人前往攔截牛金營寨可能出來的接應援軍。

至於徐庶,則陪着劉備和周瑜,一起站在昨天觀戰的地方,登高觀看劉備軍攻擊曹永營寨。

對於劉備軍的排兵佈陣,周瑜其實很疑惑的,尤其是不理解爲啥讓淩統擺鋒矢陣,以及淩統身後張飛帶的那一千人,擺車陣就算了,怎麼士卒兵器還這麼五花八門的。

可等到真正開戰後,周瑜纔算是大開眼界。

首先是關羽圍攻曹永營寨的三千軍,幾乎在第一時間就用了蹬弩,對曹軍營寨進行了箭矢壓制。

這個倒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攻城的時候大家都會這樣做,關羽軍中的蹬弩還是問江東軍借的。

只是,攻城時候用蹬弩,是因爲蹬弩威力大,射程遠,要射到城牆上光靠強弓硬弩恐怕還是有點不行。

但打一個小小的營寨,不存在射程的問題啊,爲啥要用蹬弩呢給人感覺有點浪費箭矢。

隨後,周瑜就明白了關羽的用意——利用蹬弩的威力壓制曹軍營寨中的弓矢,逼得曹軍只能舉盾自守,不敢射箭回擊。

再然後,周瑜又發現了一個關羽指揮的不同之處。

關羽並沒有等箭矢停止後再下令攻擊營寨,而是在最後一輪箭矢結束前,就命令士卒出陣,向前進攻。

這時候曹軍營寨中的士卒被最後一批蹬弩射出的箭矢給壓制了,這會兒全都在舉盾躲箭雨,等箭雨停了,曹永營寨內的士卒想射箭阻擋攻城部隊,卻發現攻城部隊已經快靠近自己的營寨了。

關羽的士卒就這樣躲過了敵方守軍的箭雨還擊,快速靠近了營寨。

周瑜陷入了沉思.這不是什麼了不得戰術,但之前自己一直就沒有考慮過這方面的事情。

如果前幾次自己的士卒能這麼快速的靠近曹軍營寨,不說能不能攻下,但至少損失會少很多。

再接着,又一個讓周瑜驚訝的場面誕生了。

江陵城方向,曹仁發現曹永營寨這麼快的就被圍了,當下也決定再次出城救援。

一千騎兵衝出江陵城南門,曹仁親自領兵,衝着淩統的鋒矢陣就過來了。

雖然不懂這次江東軍是不是派了個蠢蛋來領兵,居然用鋒矢陣阻敵.但曹仁可不會客氣,該衝擊就衝擊。

然後曹仁的騎兵就跟淩統率領的長矛鋒矢陣撞在了一起。

曹仁的騎兵當然有傷亡,但傷亡更大的,肯定是淩統軍,畢竟是步兵。

但淩統還是頑強的指揮着自己的士卒,努力的守住了曹仁騎兵的第一波衝擊,並沒有被曹仁在第一波衝擊的時候衝散了陣型。

這讓周瑜很訝異。

如果說之前圍寨順利是因爲關羽率領的江夏軍素質高,能做到冒着箭矢前進的話現在這個可是自己手下的兵啊。

前兩天,同樣是這些士兵,在淩統的指揮下,根本沒擋住曹仁的第一波騎兵衝擊.可今天居然擋住了?!

雖然損失慘重,估計第二波衝擊是很難再擋住了.但前兩天如果淩統能擋住了第一波衝擊,自己就有時間調兵遣將組織第二道防線,也不會被曹仁的騎兵一衝就破啊。

同樣的士兵,同樣的統帥,不同的.只有陣型?!

別說什麼鋒矢陣可以用來防守,這麼違反軍事常識的事兒周瑜不會信的。

但面對騎兵,這個鋒矢陣確實有點效果,再配合那個張飛的車陣的話

周瑜一邊想着,一邊看着,看着曹仁分兵兩路,繞過淩統軍,撲向了後方的張飛車陣。

然後,周瑜完全傻眼了。

(本章完)

第988章 巧合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1099章 失守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599章 突破第652章 雪橇第773章 刻板第43章 輸了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399章 偷襲計劃第744章 掛帥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184章 南郡異動第593章 艱難行軍中的張郃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692章 爭論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277章 礦營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1150章 劉曄的建議第588章 山路第1192章 中計了第1037章 曹叡的選擇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719章 諸葛到來第1250章 攪局者(三)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221章 直百錢第1158章 背鍋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340章 陸遜攻宜都第644章 議事(一)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92章 疲兵之計第156章 曲轅犁第1118章 太行官道戰第1127章 魏延的計劃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925章 誤會第579章 調整第146章 回府第469章 南陽戰局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1255章 一統天下第54章 劉備歸來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80章 水戰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263章 忙碌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331章 燒營第179章 準備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7章 三國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495章 柳隱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469章 南陽戰局第38章 《隆中對》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958章 試探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581章 切入第1139章 戰略目的第986章 洛陽隱患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455章 張郃摸魚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359章 嘈雜的軍議第1189章 變數第996章 試探第419章 馬兒的行蹤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41章 應對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431章 詭異的南陽戰事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794章 左馮翊防守戰第85章 守城方略第506章 等第665章 突圍第842章 各方反應
第988章 巧合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1099章 失守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599章 突破第652章 雪橇第773章 刻板第43章 輸了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399章 偷襲計劃第744章 掛帥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184章 南郡異動第593章 艱難行軍中的張郃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692章 爭論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277章 礦營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1150章 劉曄的建議第588章 山路第1192章 中計了第1037章 曹叡的選擇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719章 諸葛到來第1250章 攪局者(三)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221章 直百錢第1158章 背鍋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340章 陸遜攻宜都第644章 議事(一)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92章 疲兵之計第156章 曲轅犁第1118章 太行官道戰第1127章 魏延的計劃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925章 誤會第579章 調整第146章 回府第469章 南陽戰局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1255章 一統天下第54章 劉備歸來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80章 水戰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263章 忙碌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331章 燒營第179章 準備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7章 三國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495章 柳隱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469章 南陽戰局第38章 《隆中對》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958章 試探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581章 切入第1139章 戰略目的第986章 洛陽隱患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455章 張郃摸魚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359章 嘈雜的軍議第1189章 變數第996章 試探第419章 馬兒的行蹤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41章 應對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431章 詭異的南陽戰事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794章 左馮翊防守戰第85章 守城方略第506章 等第665章 突圍第842章 各方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