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平叛策

建興四年十一月,諸葛亮領兵四萬抵達關中,就駐紮在隴山道的上邽城。

雍州刺史張溪,護羌校尉龐德奉命趕到上邽城,參贊軍機,平定叛亂。

龐德是護羌校尉嘛,羌人叛亂,他有直接的責任,肯定是要諸葛亮這邊聽令的。

至於張溪,純粹是諸葛亮叫來的幫手。

實話實話,諸葛亮現在心裡也有些沒底。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諸葛亮手裡的兵力,嚴重不足。

本來按照諸葛亮的想法,他率領三萬北軍先到漢中,匯合漢中李嚴所部的三萬郡兵,一共六萬人進入秦州。

有了六萬漢軍,哪怕不調動雍州本地的駐軍,對付秦州羌人,已經是足夠了。

但問題是,這次羌兵作亂,比諸葛亮想的,還要嚴重的多。

姜敘不是那種仗着家世混到高位的無能之輩,他都被逼得只能困守天水郡,可見這次羌人作亂的嚴重性。

諸葛亮不是沒有想過這點,但實際的情況,比諸葛亮手裡獲得的情報,還要嚴重的多。

這次羌人作亂,引發這麼大的規模,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不僅僅是因爲羌人人多,最重要的原因是——這次羌人作亂,人心很齊。

在這個時代,胡人作亂大多不成勢的原因,就在於胡人彼此之間不合,雖因一時利益相合聚衆叛亂,但只要分化離間一番,胡人內部之間就會互相猜疑,進而無法成事。

但這次羌人作亂,不同以往,人心很齊。

南至武都郡,北至武威郡,中間六郡的羌人幾乎全都被人煽動了起來,加入了這次叛亂。

初期叛亂的秦州羌兵,確實只有十萬衆,但到了諸葛亮領兵進入漢中時,羌兵叛亂的具體人數,已經算不清了。

甚至於,武都郡的一部分羌人,也加入了叛亂的行列,攻打武都郡治,甚至威脅到了漢中邊境。

在這種情況下,李嚴根本不敢跟隨諸葛亮一起出徵,他必須要留下來堅守漢中。

這次真的不是李嚴在耍小心眼,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撒謊了.這些都是真的。

甚至在諸葛亮領兵進入漢中後,李嚴第一時間找到了諸葛亮,坦白的講述瞭如今漢中面臨的危險,並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他建議諸葛亮放棄原本的平羌計劃,轉而仿照當年漢中之戰時馬超的策略,從武都郡內的狄道穿插,直接進入羌人的聚居地,行圍魏救趙之策。

羌人作亂,不過是爲了錢糧過冬,秦州之地,羌人並不在意。

一旦他們的老家被人偷襲,搶來再多的錢糧也沒有什麼用,因此諸葛亮出狄道的消息只要傳到秦州羌人耳朵裡,這些羌人必然退兵以保家園,如此秦州之圍自解。

又或者,如果諸葛亮認爲出狄道的策略太過於危險,也可以行先帝北伐故智,走祁山道,據西縣,佔南安,切斷羌人的後路,再命令雍州刺史張溪領兵北上,進駐上邽,前後夾擊,一戰可破羌人。

這兩個策略,可以說,都不是什麼壞主意,諸葛亮也曾經那麼想到。

真的,如果現在不是冬天,而是夏天,那諸葛亮說不定就真的在李嚴的這兩個策略中二選一了。

但可惜,如今是冬天,一旦今年秦州繼續雪災,不說羌人能不能撐過去,就說困守天水的姜敘,他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能撐過去。

這纔是諸葛亮原定的平羌策略的重心,必須要儘快進入秦州,解圍天水郡,安定秦州民心。

再一個.李嚴的策略,其實諸葛亮也能看出其中的用心。

不管是走狄道還是走祁山,必須先平定武都郡的羌人叛亂,否則後勤補給線時刻面臨叛亂羌人的威脅。

而李嚴的真正目的,也就是這個。

只要武都郡的羌人叛亂平定了,那麼漢中自然也就沒有威脅了,他李嚴在漢中的那些利益,也就保住了。

說白了,李嚴的計策雖然也是好計策,但他獻這個計策的目的並不純粹,並不是完全站在大漢的角度看待問題,依然還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居多。

這個李嚴,諸葛亮是真的,越看越覺得氣的慌。

明明是軍政皆通的全才,但偏偏心思不放在正道上.他但凡能少點私心,多點公心,哪兒還至於到現在依然只是一郡太守!!!

可對於李嚴,諸葛亮依然不好太過於嚴厲苛待。

畢竟,李嚴也是當初先帝入川的重要功臣,而且身爲東州派的實際掌控人,他手下的勢力也不小,哪怕明知道他是有私心,諸葛亮也只能是婉言拒絕他的勸諫,並且好生安慰。

而考慮到漢中實際遇到的威脅,武都郡的羌人也確實需要防範,不能讓他們進入漢中,因此諸葛亮只能從漢中調走一萬郡兵,要留下兩萬郡兵給李嚴,讓李嚴留守漢中,保證漢中萬無一失。

因此,諸葛亮只能帶着四萬漢軍繼續北上,走陳倉道,進入上邽。

這是第一個調張溪來的原因——兵力不足,如果再沒有一個出色的將領指揮的話,這次平叛,很容易出問題的。

而第二個調張溪來上邽的原因,是當年北伐的時候,張溪曾經在天水,隴山道之間作戰,熟悉地理,同時張溪擅長機變,也可以給諸葛亮查漏補缺,幫着出出主意。

諸葛亮算上這次,也不過是第二次單獨領兵出征而已,他也怕自己做出了錯誤的決定,怎麼小心謹慎都不爲過。

雍州兵呢,諸葛亮是一個都沒有調用,但雍州刺史張溪,諸葛亮還是調來了。

接到了調令的張溪也沒有猶豫,快速的做好了雍州的政務交接,直接趕赴上邽。

其實也沒啥好交接的,雍州政務大多數都是交給蔣琬和陳祗兩人負責,軍務都是魏延在管理,其實張溪在不在雍州呆着,區別真的不大。

因此,張溪只花了不到十天的時間,就趕到了上邽,跟諸葛亮匯合。

而見到諸葛亮的第一面,張溪就向諸葛亮提出了一個問題。

“此番平羌,丞相莫不是想要“攻心爲上”?!”

沒辦法啊,諸葛亮親自領兵出征平叛,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歷史上諸葛亮平定南中的戰役。

這個時空,南中叛亂早發生了七八年,那時候劉備還活的好好的呢,各大文臣名將都在,自然也不需要諸葛亮親自領兵作戰,張溪代替諸葛亮就把這事兒給辦完了。

可如今,羌人作亂,諸葛亮卻放下了朝中政務,親自領兵平叛.張溪肯定是會把這事兒聯想到歷史上的南中叛亂上的。

而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攻心爲上”。

這不是什麼糟糕的策略,相反,這纔是平叛的正常思路。

確實,在平定叛亂後,如何收復當地胡人的心,使得短期內羌人安定,不爲禍一方,對如今的大漢來說,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畢竟大漢終歸是要北伐的,不能在身後留着這麼一個不安定因素。

可張溪也不確定,諸葛亮是不是會跟演義裡那樣,在西北地區也玩一出“七擒七縱”.暫時這沒有這個時間。

這次羌人叛亂規模太大,造成的影響很惡劣,必須要先以雷霆手段鎮壓,讓羌人知道害怕,這之後,才能安撫羌人,收攏羌人之心。

“七擒七縱”,實在是太磨嘰了。

再一個,羌人叛亂和歷史上的南中叛亂,是不一樣的。

如今的羌人叛亂,爲首的是五部羌人部落聯盟,並不存在一個類似孟獲的人物,能做到“漢夷皆服”,你就算想搞“七擒七縱”,也根本沒有施展目標。

因此吧,張溪趕到上邽後,第一時間就是找諸葛亮確認這次平叛的基本方針。

這些問題,張溪能想明白,諸葛亮怎麼可能不明白。

這次平定羌亂,諸葛亮確實有收羌人之心的想法,但平羌策略,還是選擇了速戰速決。

情況不同,自然應對方式不同.諸葛亮要是連這點都做不到的話,他就不是諸葛亮了。

更別說,這次諸葛亮出兵,還帶着龐統爲隨軍軍師呢,龐統可不是馬謖,他的眼光毒辣的很,而且以龐統的地位,諸葛亮也不可能忽視龐統的建議。

因此,張溪這一問,諸葛亮就交代了這次平叛的大概方針。

第一步,趁着秦州大雪沒有降下來之前,搶佔時間,解救天水郡之圍,安定漢人民心。

第二步,根據西北氣候因素,制定戰略方向。

如果今年秦州依然大雪封路,不宜作戰,就在天水郡暫停休整,等到開春後收復其餘三郡,威逼羌人聚居地。

如果今年秦州天氣不冷,或者雪量不大,那就立刻出擊,索敵求戰,爭取擊破羌人主力,儘快平定羌亂。

第三步.留下合適官吏治理地方,安撫羌人,避免羌人再次作亂。

簡而言之,先打,後治,速戰速決!!!

第591章 大昌集第146章 回府第1162章 三年後(三)第37章 一顧茅廬第909章 談崩第757章 離間計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39章 訪友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158章 送犁第381章 對外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383章 分配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808章 添油第1023章 諸葛八陣圖第1101章 勸降第166章 暴露第910章 水戰第680章 成都應對第731章 雍州戰事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68章 試探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158章 送犁第1194章 滿寵的才能第1071章 重整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1045章 東吳內政第19章 練兵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731章 雍州戰事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683章 影響第95章 議戰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270章 江東第1186章 河內變化第1102章 追擊第1173章 東郡渡河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422章 大雪第661章 潼關路第703章 疲蜀之計第254章 冠禮第495章 柳隱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710章 成都議事第347章 漢中反應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482章 曹丕的反應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915章 增援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905章 同行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1242章 應對第285章 馬鳴閣道第822章 折中一下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351章 漢中之戰落幕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11章 鄧艾?!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940章 大變故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1194章 滿寵的才能第731章 雍州戰事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1224章 貿易戰(一)第757章 離間計第17章 糜竺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第361章 和談條件第638章 身後事第1209章 變數第144章 張機第1213章第915章 增援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67章 黃祖異動第1056章 水戰(四)
第591章 大昌集第146章 回府第1162章 三年後(三)第37章 一顧茅廬第909章 談崩第757章 離間計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39章 訪友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158章 送犁第381章 對外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383章 分配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808章 添油第1023章 諸葛八陣圖第1101章 勸降第166章 暴露第910章 水戰第680章 成都應對第731章 雍州戰事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68章 試探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158章 送犁第1194章 滿寵的才能第1071章 重整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1045章 東吳內政第19章 練兵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731章 雍州戰事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683章 影響第95章 議戰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270章 江東第1186章 河內變化第1102章 追擊第1173章 東郡渡河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422章 大雪第661章 潼關路第703章 疲蜀之計第254章 冠禮第495章 柳隱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710章 成都議事第347章 漢中反應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482章 曹丕的反應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915章 增援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905章 同行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1242章 應對第285章 馬鳴閣道第822章 折中一下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351章 漢中之戰落幕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11章 鄧艾?!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940章 大變故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1194章 滿寵的才能第731章 雍州戰事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1224章 貿易戰(一)第757章 離間計第17章 糜竺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第361章 和談條件第638章 身後事第1209章 變數第144章 張機第1213章第915章 增援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67章 黃祖異動第1056章 水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