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收徒

羊衜完全是心疼女兒給氣的,腦子都有點不夠轉了。

現在經過阮武的提醒,一想也對。

那張溪可是有正妻的,而他的正妻還是吳主之妹.就這個身份,給他張元長十個膽子,他也不敢休妻再娶。

而羊衜的女兒,同時也是蔡邕的外孫女,這個身份地位就決定了,羊徽瑜必須是嫁給別人當正妻的,絕對不可能爲妾。

而如果張溪要用權勢壓人,強娶羊徽瑜爲妾.恐怕都不用羊衜不同意,天下世家的唾沫星子都能把張溪給淹沒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只要張溪腦子沒壞掉,他就不可能對自己的女兒提出什麼實際的要求出來。

可能這混蛋就是見色起意,然後顧慮到實際情況,只能看兩眼,然後直接離開這樣的話,這事兒就只能當是沒有發生過,畢竟自家女兒的名聲纔是最重要的。

當然,羊衜擔心的事情,更加不會發生。

想明白這些後,羊衜才理解了阮武的意思,趕緊先安撫女兒的心情。

本來這事兒吧,在羊衜和阮武看來,也就是結束了,不會再有後續.可偏偏門童來報,說是荊州刺史王基,去而復返,求見羊衜。

這事兒鬧的,阮武和羊衜全都面面相覷起來。

不是,那個張元長,不會真的就這麼不要臉吧?!

剛剛已經拜訪過了,該寒暄的已經寒暄過了.你王基再回來,又是幾個意思?!

真好意思來提親,讓羊徽瑜給張溪做妾不成?!

可人家終究是荊州刺史啊,官面上的人物,羊衜和阮武還在人家的地盤上,該給的面子還是要給的。

而且這次還不能讓羊衜趕緊迴避,畢竟這次王基是專門來拜訪羊衜的。

所以,羊衜和阮武一起出迎,再次把王基給迎進了庭院。

再次分賓主坐下後,一時間三個人都有些冷場。

王基是在等,等這兩人詢問自己的來意,畢竟有些話,他不好直接開頭。

可羊衜和阮武都在琢磨王基到底是爲什麼回來,沒琢磨好之前,貿然開口,真怕有些人直接不要臉的開口提親。

所以,一時間頗有些冷場。

王基也是聰明人啊,一看這氣氛,立刻就明白,這兩人大概是誤會自己的來意了,所以他必須想辦法先解除兩人的誤會。

但有些不好直說。

怪只怪這個庭院太小了,如今三人見面,羊衜的妻子兒女都站在廳堂側方,說什麼都聽的一清二楚。

所以,必須得迂迴着說。

王基只能是看向了廳堂側方的羊祜.小子虎頭虎腦,眼睛裡透着那麼一股子靈氣,但如今卻又非常守禮的站在自己姐姐的身後,一副循規蹈矩的樣子。

王基看了微微點頭,他大概有點明白,爲什麼張溪能看中這個小子了。

這個年紀的半大小子,正是表現慾望最強的時候,而從其眼神中也可以看的出來,這小子不是那種甘於平靜的性格。

可如今,他卻能做到執禮而立,沒有多餘的言語.就這份自制力,就已經超過了不少的同齡人。

至於其他的,王基暫時沒有看出來,但就憑這點,確實可以稱之爲可造之才。

所以,王基想了一下,直接開口,說道,“羊公,廊下所立者,可是令郎?!”

算了,別找什麼藉口了,直奔主題吧。

而羊衜也是一愣,但既然王基這麼問了,按照禮節,羊衜也只能叫來小羊祜,讓他給王基行禮問好。

而王基也順勢考教了羊祜幾個問題,都是儒學常見的一些問答,羊祜也應答如流.基本功還是非常的紮實的。

“好,好,好!”王基很滿意的看着羊祜,點頭說道,“小小年紀,卻能聰穎善辯,才思敏捷,果然如州牧所言,將來必成大器也。”

王基這麼一誇羊祜,羊衜也趕緊笑着,說道,“伯輿謬讚,不敢當也。”

有人誇自己的兒子,羊衜當然是很高興的,尤其是這個誇的人還是荊州刺史,大儒鄭玄的弟子,這對羊祜未來的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世家子弟的名聲嘛,大多都是這麼吹捧出來的。

只是這裡頭怎麼還有張溪那個混蛋的事兒?!

什麼叫“果然如州牧所言”?!

而王基也沒給羊衜質疑的機會,直接轉頭,拱手對羊衜說道,“適才州牧在此,見令郎聰慧,頗有愛才之心,故多有留連.然州牧以爲,羊氏乃陳留豪族,家學淵源,雖有愛才之心,卻又恐誤人子弟,故此,遣基前來,詢問羊公之意。”

王基到底是王基,幾句話的功夫,又是解釋誤會,又是闡述來意,最後也沒有把話說死,只說是張溪愛才,沒直接說收徒,這樣萬一羊衜拒絕的話,雙方還互相留有面子。

就是信息量有點大,讓羊衜和阮武都有些楞,然後互相對視了一眼。 在釐清王基話中的含義後,阮武頓時咳嗽一聲,然後眼觀鼻,鼻觀心,開始認真考慮起自家廳堂的裝修問題。

這事兒,就是羊衜的私事了,不是他阮武可以插嘴的。

而且吧,阮武也是要臉的人,從剛剛王基的話語中,他也能聽明白,自己搞不好真的是誤會了張溪.這種時候再瞎插嘴,多少就有點不知好歹了。

至於羊衜嘛.羊衜當然聽明白了王基解釋的話語,再結合之前的實際情況,羊衜也明白,張溪可能真的只是在關注自己的小兒子,跟女兒完全沒有關係。

想想也是,張溪好歹也是天下名將,一直以來也沒聽說他有好色的毛病,怎麼就可能突然的見色起意,盯着自己的女兒不放。

現在聽完王基的解釋,發現張溪是出於愛才,盯着自己的兒子瞧,想要收自己兒子爲徒這就完全是說的過去的事情了。

畢竟是收徒啊,這年頭收徒的標準可是很嚴格的,不仔細觀察弟子的行爲舉止,判斷弟子的品行,怎麼可能輕易決定收徒呢。

因此,羊衜現在是真的有點相信,剛剛張溪盯着看的,是自己的兒子,而不是女兒。

可回到問題本身,張溪有意收自己的兒子爲徒這也是需要羊衜認真思考的問題。

倒不是擔心雙方所屬勢力不同,立場不同的問題。

這年頭,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徒弟,效力不同勢力的情況,比比皆是。

別的不說,羊衜的老丈人蔡邕,他的幾個弟子,有出仕曹魏的,有出仕東吳的,這也不影響自己老師的名譽,也不會讓師兄弟之間反目。

所以,把羊祜交給張溪教導,等到將來出師了再回曹魏效力,也不是什麼大事。

甚至於,即使將來師徒在戰場上相遇了,那也是一段佳話,而不是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

羊衜擔心的問題,還真就是張溪擔心的問題.羊家世代傳承,家族內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手段極其豐富,根本不缺人教導,也不缺書籍看。

而張溪雖然是天下名將,但其終究是寒門出身自己兒子跟了他的話,會不會半途而廢了。

畢竟十一二歲,正是漲學問的時候,萬一跟着張溪沒學到什麼好東西,可怎麼辦?!

是,羊衜其實也知道,張溪已經有過一個弟子了,就是如今鎮守在南陽的鄧艾。

但說實話,不在荊州內部做官的話,是不會了解鄧艾的實際能力的。

至少在外人看來,前些年荊州軍的所有戰績,都是關羽打下來的。

鄧艾確實荊州的一員大將,但在關羽的光環下,多少顯得有些不夠起眼.你真不好說,他算是張溪麾下成才的典範。

當然,還有一點非常重要。

鄧艾現在對外的身份,就是一員武將,而羊衜其實不太想讓羊祜成爲一名武將,他更想讓羊祜成爲一名文臣。

世道兇險,當武將的危險係數太高了,至少羊衜不太願意看到自己的兒子需要時刻在前線衝鋒陷陣。

這些,就是羊衜的顧慮。

有顧慮,但同樣也有讓羊衜心動的地方。

首先是張溪的身份。

張溪如今也是公認的天下名將了,這些年的戰績也充分說明了問題。

羊祜如果能拜到張溪門下,不管是學文學還是學兵法,對羊祜的名聲是隻有好處而沒有壞處的。

其次,是現在的局勢。

說實話,羊衜對局勢的認知有限,他無法判斷,現在的局勢下,那個能最終一統天下的勢力,到底是哪一家。

本來是曹魏一家獨大的,可這些年,曹魏丟了涼州丟雍州,丟了雍州丟南陽.現在連中原腹地都直接受到了兵峰威脅。

而一旦蜀漢真的攻下了司隸地區,那蜀漢乘勢而起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甚至連三興大漢,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羊家也不可能一直在曹魏的這棵樹上吊死,也是時候開始考慮一下分散投資的問題了。

但考慮到羊家的根基利益點在山東,哪裡現在還是曹魏的基本盤,如果明目張膽的分散投資,對羊家來說也沒有什麼好處。

可如果讓小兒子拜師張溪,這種事兒在這個時代太常見了,也不能被視作是跟蜀漢示好,卻能起到在蜀漢有連接紐帶的作用。

即使是曹叡知道了,也說不出個一二三來。

這對羊氏,也是隻有好處,沒壞處的事情。

所以.要不要同意呢?!

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907章 南下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142章 分地盤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41章 應對第808章 添油第660章 曹真的顧慮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263章 忙碌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斷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803章 三方應對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651章 退兵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394章 矛盾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999章 水戰決勝第243章 爭議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330章 英姿颯爽關銀屏第572章 破寨第251章 調人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765章 諸葛入長安第865章 戰後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865章 戰後第1030章 另一路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1002章 退軍與合兵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278章 議事第522章 五丈原上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727章 補救措施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1020章 兜圈子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915章 增援第985章 荊州隱患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651章 退兵第209章 山間小道第9章 寇封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496章 偷工減料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1222章 經濟戰第346章 周瑜接任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915章 增援第531章 衝陣對決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2章 面試第1047章 南征第987章 議定第959章 中計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123章 聯軍第125章 借將第563章 圍堵第263章 忙碌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42章 編練鴛鴦陣第813章 撤軍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第631章 單挑第610章 前鋒至第165章 朋友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1138章 更改戰略第1145章 夾擊虎牢關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576章 截擊
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907章 南下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142章 分地盤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41章 應對第808章 添油第660章 曹真的顧慮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263章 忙碌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斷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803章 三方應對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651章 退兵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394章 矛盾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999章 水戰決勝第243章 爭議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330章 英姿颯爽關銀屏第572章 破寨第251章 調人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765章 諸葛入長安第865章 戰後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865章 戰後第1030章 另一路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1002章 退軍與合兵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278章 議事第522章 五丈原上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727章 補救措施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1020章 兜圈子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915章 增援第985章 荊州隱患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651章 退兵第209章 山間小道第9章 寇封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496章 偷工減料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1222章 經濟戰第346章 周瑜接任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915章 增援第531章 衝陣對決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2章 面試第1047章 南征第987章 議定第959章 中計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123章 聯軍第125章 借將第563章 圍堵第263章 忙碌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42章 編練鴛鴦陣第813章 撤軍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第631章 單挑第610章 前鋒至第165章 朋友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1138章 更改戰略第1145章 夾擊虎牢關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576章 截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