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名分

第204章 名分

建安十七年,秋。

劉備進攻張魯不利,退守葭萌關。

一面,劉備向劉璋寫信告知具體情況,另一面,劉備依然在葭萌關籌集糧草,操練士卒,打算在秋後,再次出兵,進攻漢中。

以上,是劉璋得到的戰報全部內容。

劉璋到底不是傻子,他看的出來,劉備這次進攻,本身就沒有太用心,有敷衍自己的嫌疑。

但劉璋也拿劉備沒辦法。

軍糧的事兒,是他的鍋,不管怎麼說,是他把摻着發黴穀殼的陳米運送到了前線,造成了前線的缺糧,導致劉備進攻不順.這也是說的過去的。

而且楊懷和高沛二將的密信中,也沒有提到劉備有明確的消極怠工的意思,只是說益州北部是益州門戶,劉備當世梟雄,這種人不適合呆在益州北部,讓劉璋趕緊的把人送走。

可劉璋這時候陷入了猶豫。

劉備到底是他請來的客軍,理論上來說,人家跟益州沒有利害關係,願意跋山涉水的來給你幫忙,已經是人家很仗義了。

現在僅僅是因爲進攻不利就苛責劉備,那傳出去,劉璋的人品名聲就有些不太好聽了。

再一個,張鬆又開始冒泡了。

張鬆跟劉璋細數了一下現在的川中將領,就沒有一個能讓劉璋放心,帶兵攻打張魯的。

張任的能力不錯,但劉璋要把張任放在南面,看着犍爲郡和江陽郡的東州兵和世家們。

老將嚴顏的能力也可以,但他是巴郡豪族出身,劉璋都指揮不動他,更別說調他北上去進攻漢中了。

其他的人,各有心思,各懷鬼胎,在蜀郡內部還好,一旦出了蜀郡,誰知道會發生什麼變故。

從劉璋繼位到現在,巴蜀各地幾乎每年都有叛亂,而叛亂的主體,基本都是巴蜀的世家豪族,不然劉璋也不用從外面請劉備來進攻漢中。

在張鬆的勸說下,劉璋也就息了把劉備送走的心思,只能調集錢糧,給劉備前線送去,繼續養着劉備,等秋後進攻漢中。

只要拿下了漢中,劉璋有了漢中作爲屏障,那麼憑藉巴蜀和漢中的地理優勢,劉璋也有信心,可以擋住曹操西進的步伐。

到那個時候,劉備就可以離開了,他劉璋也就沒有任何擔憂了。

所以,劉璋選擇了繼續支持劉備。

而劉備呢,這會兒也忙着訓練士卒呢。

地處益州北部,劉備基本上已經是樹立了恩德,收復了當地世家和百姓的民心,一切都準備就緒了。

而現在,劉備缺少一個大義的名分,一個可以讓他轉頭進攻劉璋的大義名分。

《三國演義》裡是因爲劉璋對劉備起了戒心,所以送了老弱殘兵和摻了沙子的軍糧,造成劉備軍不滿,然後劉備就假裝要回軍,結果因爲張鬆的事情敗落了,雙方徹底翻臉,大打出手。

大致上也是符合歷史的,但這裡面有個小問題。

真正讓劉璋和劉備翻臉的事情,是張鬆作爲內應的事情敗落,而不是因爲軍糧問題。

有一說一,這年頭軍糧質量如何,最多會引起軍中譁變,但如果劉備拿這個當理由來進攻劉璋,實在是說不過去。

所以劉備現在真的很愁。

入川的基本準備已經做完了,但現在,就是少一個藉口,這個藉口,拿什麼好呢。

劉備又關起門來,跟龐統,法正,張溪三個人商量了。

至於孟達,則在白水關,天天跟楊懷高沛喝酒,穩住這倆人呢。

而張溪對這事兒的意見,那就是不要什麼藉口,就拿軍糧說事兒。

咱們主公是好心幫劉璋來打地盤的,劉璋卻用腐爛的穀殼和陳米充當軍糧這麼對待劉備,道理上是說不過去的。

是,這樣最多是說不過去,還不夠起兵的理由.但沒關係,咱們可以借題發揮嘛。

劉璋作爲劉備的好兄弟,同宗親戚,兩個人去年在涪城相會的時候,可是感情不錯,一起喝了一個月的酒,互相吹牛可開心了,所以劉璋怎麼可能會用發黴的軍糧來應付劉備呢。

不符合“兄弟之情”嘛。

這一定是有人在挑撥離間,一定是有小人在從中作梗。

這種情況下,劉備不得前往成都,好好的詢問一下劉璋麼?!

而這一路上這麼亂,萬一小人要假借劉璋的名義害劉備怎麼辦,咱們不得帶點士兵保護自己麼?!

所以嘛,劉備帶兵前往成都,跟劉璋討個說法,路上誰攔路,誰就是劉璋身邊小人的黨羽,殺了也不過分的,對吧?!

這招叫清君側,也叫靖難.張溪跟朱老四學的。

雖然劉璋不是君,但起碼這麼一說,道理上說的過去。

法正頓時對張溪的認知又加深了這人,比我還不要臉,這種藉口都想得出來?!

真當大家不知道漢初“七國之亂”是吧?!

劉備聽了張溪的建議後,也是在猶豫這個當年吳王劉濞以“清君側”之名起兵,逼得漢景帝誅殺了晁錯。

但問題是,大家都知道,所謂的“清君側”就是一個造反的藉口而已,自己現在再用這一招,豈不是拾人牙慧,而且等於是跟天下人明示,我就是要進攻劉璋奪益州?!

張溪頓時無語咱們入川是幹什麼來的?!

可不就是奪益州來的麼。

難不成還真的是幫劉璋來的啊?!

有個藉口將就着用就是了,何必在意這個藉口是不是理由充足呢?!

但這話不太好說,畢竟劉備是主公,得給他留點面子,既然劉備要矯情,張溪這麼高情商的下屬,也只能閉口不言。

但龐統可不慣着劉備。

劉備再說什麼“信義”的時候,龐統直接勸說道,“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爲人利耳。”

簡單來說,就是益州這地方,你要是再猶豫什麼信義,那就會被別人拿走了。

至於劉璋好說,等拿下益州後,給他塊地方安身,保全他的家族,這也就夠了。

劉備到底是一個亂世軍閥,被龐統這麼一勸,再一思索前後因果以及可能造成的後果,最終決定,還是不管那麼多了,起兵進攻益州。

當然,還是要打着“清君側”的旗號的。

畢竟這好歹是個藉口,起碼在起兵之初,是可以起到一定的大義效果的。

至於劉璋是不是會學漢景帝,推出一個替罪羊來,根本不重要。

漢景帝殺了晁錯,吳王劉濞也沒有退軍,不是麼。

真到了兵臨城下的地步,誰還會在意劉備是不是真的來“清君側”的。

只是現在劉備的地理位置,也不太適合貿然的起兵,因爲他的前面,就是白水關。

一旦劉備起兵,轉身進攻成都,那麼白水關就變成了他的身後,楊懷高沛和白水關的一萬五千士卒可不是吃素的,隨時可以背刺他的身後。

所以,對於這兩人,也得小心應付。

劉備駐紮葭萌關已經快一年了,一直在想辦法收服楊懷高沛二將,但這兩人是劉璋的鐵桿心腹,鬧得劉備一點辦法都沒有,根本收買不了。

而這個時候,又是龐統,獻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屯兵葭萌關不動,北面防守白水關的楊懷高沛,私下着派遣一支精銳部隊,趁着劉璋沒有防備,一舉突襲成都,俘虜劉璋,然後用劉璋的名義勸降各郡。

中策,隨便找個理由,宰了楊懷高沛這倆貨色,吞併他們的部衆,然後轉頭,全軍進攻成都。

下策,找個理由說要退回荊州,退到白帝城後不走了,佔據這個入川關隘,然後立刻叫荊州兵過來支援,反身攻打成都。

法正和張溪對視一眼,頓時明白,這哪裡是給出了上中下三策,根本就是一個策略。

上策,派小股部隊突襲成都你當成都是紙糊的啊,那麼容易突破,更別說一路上還有那麼多的城池關卡呢,伱的小股部隊戰鬥力能有多強,一路突襲過去?!

下策,退回白帝城,那我們浪費了一年時間,幹什麼來了?!

上策和下策都很扯淡,也就是中策是可行的。

但龐統這麼一說,雖然大家都知道只有中策可行,但最後確實把決策權給到了劉備,凸顯了劉備作爲主公的地位。

“上策太急,下策太緩便依中策行事吧!”

劉備做出了決斷,現在的問題就是,怎麼把楊懷和高沛兩人騙到葭萌關來。

龐統立刻繼續獻策,就跟劉璋說,曹操平定關中後,有意從襄陽進攻南郡,劉備不得不回去救援。

而楊懷高沛這兩人,巴不得劉備立刻離開呢,一聽說劉備要走,面子上都得來送送.這人一來,可不就走不掉了麼。

計策是好計策,但張溪猛然間想起來,還有張鬆這事兒呢。

雖然吧,張溪也不太看得上張鬆這樣賣主求榮的人,但人家好歹是鐵了心的在幫劉備做事兒,這要是不小心坑了他,到底也不是劉備的本意。

所以嘛,張溪就提醒劉備,這種事兒,得跟張鬆打個招呼,省的他一驚一乍的,再寫信給他哥哥截獲了,最後丟了小命。

劉備對此深以爲然,當下給張鬆寫信,告知他事情經過。

劉備取益州這事兒,沒得洗,就是一個亂世軍閥的殺伐果斷,雖然做的不厚道,但從結果來說,劉備和諸葛亮治理巴蜀遠比劉璋要強的多。

(本章完)

第620章 潰敗第780章 終於看破第1069章 休戰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572章 破寨第90章 聲東擊西第686章 公平第644章 議事(一)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142章 分地盤第1124章 僵局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473章 退兵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742章 歲月第967章 潁川的處置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686章 公平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501章 戰略討論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225章 處置第751章 前因後果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49章 大勝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522章 五丈原上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346章 周瑜接任第613章 進攻第1079章 要將與調兵第724章 人選第573章 急行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171章 聯姻第1140章 退兵和追擊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107章 魯肅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144章 張機第1037章 曹叡的選擇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94章 援兵到來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1102章 追擊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933章 魯陽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583章 搶時間第240章 合肥之戰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845章 特殊兵種的作用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468章 馬超的神奇操作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892章 各自的謀略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68章 試探第92章 疲兵之計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1044章 議罪錢第870章 夜襲第146章 回府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1132章 秦朗進軍第5章 上任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34章 榨油第772章 拖延第374章 滇馬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242章 楊儀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1071章 重整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423章 鏖戰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1224章 貿易戰(一)第984章 聯姻第41章 應對
第620章 潰敗第780章 終於看破第1069章 休戰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572章 破寨第90章 聲東擊西第686章 公平第644章 議事(一)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142章 分地盤第1124章 僵局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473章 退兵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742章 歲月第967章 潁川的處置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686章 公平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501章 戰略討論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225章 處置第751章 前因後果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49章 大勝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522章 五丈原上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346章 周瑜接任第613章 進攻第1079章 要將與調兵第724章 人選第573章 急行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171章 聯姻第1140章 退兵和追擊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107章 魯肅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144章 張機第1037章 曹叡的選擇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94章 援兵到來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1102章 追擊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933章 魯陽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583章 搶時間第240章 合肥之戰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845章 特殊兵種的作用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468章 馬超的神奇操作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892章 各自的謀略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68章 試探第92章 疲兵之計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1044章 議罪錢第870章 夜襲第146章 回府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1132章 秦朗進軍第5章 上任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34章 榨油第772章 拖延第374章 滇馬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242章 楊儀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1071章 重整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423章 鏖戰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1224章 貿易戰(一)第984章 聯姻第41章 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