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

陳羣推薦司馬懿,是半公心,半私心夾雜在一起的。

公心上,陳羣認爲,司馬懿是目前能穩定住司隸局勢的唯一人選。

不管是曹真,曹休,還是夏侯尚,他們的能力都比不上司馬懿。

不是說軍事能力的差距,而是說綜合能力。

現在的司隸地區,就不是一個單純依靠軍事能力能維持的下去的地方。

潁川世家,河東世家,弘農世家,這些世家大族們,靠曹真等人的政治智商,能安撫的住麼?!

上次大戰,司隸,兗州地區幾乎被抽調一空,精銳部隊喪盡,被逼的不得不抽調屯田兵充數,沒有了這些武力鎮壓的條件,政治懷柔手段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不然的話,一旦曹叡移駕回鄴城後,司隸地區很容易就烽煙四起了。

而造成這種可能性的因素,那可就太多了。

有些是蜀賊潛入司隸的細作煽動,有些是因爲這次大戰而活不下去的百姓,有些則是司隸地區的野心家想要渾水摸魚,爲自己爭取足夠的利益真不是陳羣看不起曹氏的三員宗族大將,他們是真的幹不來這個細緻活。

因此,出身河東世家,有足夠的政治頭腦,同時軍事能力也很出衆的司馬懿,就是此時最合適留守洛陽的人選。

至於私心嘛.陳羣作爲世家領袖,他當然更希望看到一個司隸世家出身的人來留守洛陽。

雖然來說,陳羣出身的潁川世家和司馬懿出身的河東世家其實也不太對付,但大家好歹都是中原世家,有些地方,是可以通過利益交換而互相合作的。

再一個,中原世家這些年的發展也不是很順利,朝中佔據高位的也只有他陳羣一個,河北世家的人才反倒有後來居上,慢慢佔據朝堂的趨勢。

而陳羣現在都已經六十多了,總要提前爲中原世家培養一個新的話事人和利益領袖,來負責爲中原世家爭取朝中利益。

縱觀現在朝中的中原世家子弟,也就只有司馬懿,有這個資歷和能力了,陳羣就算再不樂意,也必須站在司馬懿這一邊。

這就是陳羣推薦司馬懿的公心和私心,而且陳羣並不覺得自己做的有什麼問題,至少在他心裡,司馬懿確實是最適合留守洛陽的人。

陳羣這麼一提議,倒是讓曹叡陷入了思考。

曹叡其實並不是沒有考慮過讓司馬懿留守的問題,但一想到洛陽作爲兩京之一的重要性,曹叡下意識的還是希望能由宗室將領來鎮守,這樣曹叡才能放心。

但,現在陳羣這麼一說,曹叡倒是認真的考慮了起來。

有時候吧,自家人也未必就靠得住.一想起曹真和曹休在這次大戰中的兩次騷操作,曹叡到現在都沒法平靜下來。

真就自家人專門坑自家人唄。

由此,曹叡也開始思考,大魏一直以來堅持的,重用宗室將領的策略,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

太祖武皇帝的時候,宗室將領確實各個出色,夏侯淵,曹仁,曹純等人都是一時領軍的上選,夏侯惇雖然領兵作戰拉胯了點,但總鎮後方,掃除太祖武皇帝后顧之憂方面還是非常出色的。

就是曹洪,起碼也有一股子武勇搏命的氣勢在。

這種情況下,用宗室將領節制諸將,確實是有效控制住手下軍隊的好辦法。

但如今,情況真的不同了。

宗室之內,就沒有什麼太出色的將領頂上來。

曹真的能力算是宗室裡最出色的人了,但比起曹仁,夏侯淵等人來說,還是差了一些,而曹休,大概就是個曹洪的水平至於夏侯尚嘛,真不好說,搞不好連曹洪的水平都不一定有。

曹叡想象了一下,如果自己是太祖武皇帝,會讓曹洪留守洛陽這麼重要的地方麼?!

一想到這裡,曹叡就豁然開朗了。

自家人雖然信的過,但有時候真的靠不住啊。

也許,是該變變了。

但.任用司馬懿,曹叡也有一個擔心。

司馬懿是河東世家出身,如果讓他總鎮司隸的話,河東世家在司隸地區是不是有可能一家獨大?!

而當自己移駕回了鄴城,對洛陽和兗州地區的掌控必然鞭長莫及,這種情況下,如何來制衡河東世家?!

刨除利益集團的問題,對司馬懿這個人,曹叡現在也有點琢磨不定。

倒不是懷疑司馬懿的能力,在這點上,曹叡還是相信司馬懿有能力在現在的局勢下穩定司隸軍心民心,同時也有可能擋住蜀賊或者吳賊的下一次進攻.曹叡真正琢磨的,是司馬懿這個人,真的可信麼?!

司馬懿這個人,曹叡其實真的不算太瞭解,只知道是先帝留給他的託孤大臣之一。

而司馬懿這些年也一直是在宛城坐鎮,不想曹真,夏侯尚,陳羣等人經常出現在曹叡面前,讓曹叡能有直觀的印象判斷.四大託孤大臣裡,曹叡對司馬懿,是最不瞭解,也是最充滿疑慮的。

再加上,曹叡突然的想起,之前在司隸地區傳的沸沸揚揚的“司馬十龍”的傳言。

司馬家在河東本來就已經名聲不小了,這要是再讓司馬懿留守洛陽,司馬懿會不會跟河東世家之間互相勾結,從而生出一些不該有的心思?!

倒不是擔心司馬懿會造反,曹叡主要是怕司馬懿和河東世家一起聯合起來,糊弄朝廷。

別的不說,司隸地區的丁口賦稅,在大魏的朝廷收入中佔比可不輕,曹叡不能容忍有人在這裡面搞貓膩。

思前想後,曹叡最終做出了決定。

拜司馬懿爲徵西大將軍,兼司隸校尉,假節,總督豫、司二州事,封爲安平侯。

拜衛尉辛毗爲大將軍軍師,假節節制三軍,留守洛陽。

是的,曹叡最終還是留下了司馬懿鎮守洛陽,並且總督豫州和司隸的所有軍政事務。

但曹叡也沒忘了給司馬懿戴個緊箍咒,他留下了衛尉辛毗,同樣持節,並且明確說了辛毗有節制軍隊的權利。

曹叡想來想去,最後還是決定,只要牢牢的抓住兵權,就算司馬懿真的和河東世家合流,辛毗也能及時做出應對,不至於讓朝廷的利益受損太嚴重。

再一個,辛毗不僅是三朝老臣,同時也是潁川世家出身。

你司馬懿是河東世家,那我就給你找一個潁川世家出身,同時威望資歷都比你強的“婆婆”辛毗,互相制衡一下,防止你一家獨大。

而陳羣,對曹叡的這個安排沒有任何意見。

辛毗是潁川世家出身啊,跟潁川陳氏是一夥兒的。

對內,由辛毗來牽制司馬懿,防止司馬懿跟河東世家勾結,侵害潁川世家的利益,對外,辛毗和司馬懿聯合起來,完全可以切斷河北世家試圖伸向中原謀取利益的黑手。

嗯嗯,這樣的安排,只能說天子英明!!!

就這樣,洛陽的事情安排完了,接下來,該想想,東邊那一堆爛攤子,該怎麼收拾了。

曹休是不能讓他繼續呆在汝南了,再呆下去,整個豫州都要沒了。

而丟失了半個汝南郡之後,彭城國已經被東吳軍三面包圍了,就剩下兗州一個退路,是否還有繼續堅守的必要,也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而換個角度來說,現在大魏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敗,兵力不足,繼續這麼分散的分佈兵力也是大忌,所以,曹叡有心要收縮防線了。

彭城國存在的意義,是在將來反攻青徐或者淮南的時候,有一個出兵點彭城國連接下邳,琅琊兩郡,又正好在壽春北面,地理位置還是非常重要的。

但現在,這三面全都被東吳軍佔領了不說,本來還能起到牽制策應作用的汝南郡,大部分也被曹休給浪沒了.這樣下去,不是彭城國能不能守住的問題,是將來萬一東吳突破了汝南郡的阻擋,直接進入兗州的話,該怎麼辦。

現在對東吳方面的重點,不僅僅需要防禦汝南,還要考慮防禦兗州。

所以,曹叡想讓駐守在彭城國的兗州刺史賈逵撤軍,讓他退回兗州重新佈防。

這事兒吧,還真的沒有多少人提出反對意見。

雖然這事兒多少有點憋屈,但是從現實情況看就是這樣,繼續在彭城國駐紮着,賈逵隨時可能陷入到東吳軍的圍攻當中。

而此時的兗州,已經沒有足夠的兵力可以對彭城國提供必要的支援了,郡兵都讓曹休給浪的差不多了。

退出彭城國,固然在一時上失去了反攻青徐的希望,但站在保住兗州,保衛洛陽的角度看,卻是必須那麼做的。

就這樣,曹叡下詔,讓彭城的賈逵儘快安排好撤兵事宜,跟蔣濟一起退守山陽郡防守。

至於豫州方面,潁川郡繼續由太守王凌負責鎮守。

至少在這次大戰中,王凌除了因爲私交關係借兵給曹休外,並沒有任何應對方面的失誤,曹叡最後思考下來,決定功過相抵,繼續讓王凌留守在潁川。

而汝南方面,曹叡直接下旨,讓曹休來洛陽面見天子.換句話說,曹叡直接剝奪了曹休的兵權。

這次曹休倒是沒有磨磨蹭蹭的不去,畢竟情況不一樣了。

當年曹休敢對曹丕的詔命軟對抗,是因爲曹休和曹丕之間的私交還是很不錯的,他知道就算他鬧彆扭了,只要能有個說得過去的理由,曹丕也不會拿他怎麼樣的。

那到底是同輩親的一家人。

但對曹叡,曹休可沒有這個信心這個大侄子是什麼脾氣,曹休心裡可沒啥譜,以往也沒有那個交情,現在更是隔着輩呢。

要是曹叡真就無情一點,就憑大家都姓曹,可免除不了曹休假傳君命,最後還丟城失地的罪過。

所以,曹休還是乖乖的奉旨往洛陽來了,但汝南的防守,還是需要安排人去做的。

這個時候,新上任的徵西大將軍,總督司、豫二州事的司馬懿,終於是提出了他上任後的第一個建議。

他舉薦建威將軍郭淮前往汝南鎮守,並豪言,“郭伯濟足可當陸遜也!”

曹叡聞言,欣然同意,立刻任命郭淮爲汝南太守,即刻前往上蔡上任,防備東吳進犯。

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270章 江東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第431章 詭異的南陽戰事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594章 輪班制第521章 陰差陽錯第475章 三國時代第914章 壓力第833章 誘餌第269章 清閒第691章 戍邊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1100章 撤軍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120章 竟陵之戰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419章 馬兒的行蹤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7章 三國第652章 雪橇第74章 密謀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1037章 曹叡的選擇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236章 造紙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269章 清閒第331章 燒營第63章 火箭第26章 找原因第907章 南下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425章 尋仇第586章 險計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246章 去成都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1006章 開戰第1155章 方案第1132章 秦朗進軍第1194章 滿寵的才能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1043章 升官第1173章 東郡渡河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277章 礦營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725章 開春第254章 冠禮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67章 黃祖異動第330章 英姿颯爽關銀屏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80章 水戰第649章 司馬赴任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730章 領兵人選第537章 諸葛虔的想法第957章 天意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752章 收留第553章 調兵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656章 槐裡圍城第98章 劉表病重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1211章 六伐結束
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270章 江東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第431章 詭異的南陽戰事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594章 輪班制第521章 陰差陽錯第475章 三國時代第914章 壓力第833章 誘餌第269章 清閒第691章 戍邊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1100章 撤軍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120章 竟陵之戰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419章 馬兒的行蹤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7章 三國第652章 雪橇第74章 密謀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1037章 曹叡的選擇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236章 造紙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269章 清閒第331章 燒營第63章 火箭第26章 找原因第907章 南下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425章 尋仇第586章 險計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246章 去成都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1006章 開戰第1155章 方案第1132章 秦朗進軍第1194章 滿寵的才能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1043章 升官第1173章 東郡渡河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277章 礦營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725章 開春第254章 冠禮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67章 黃祖異動第330章 英姿颯爽關銀屏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80章 水戰第649章 司馬赴任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730章 領兵人選第537章 諸葛虔的想法第957章 天意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752章 收留第553章 調兵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656章 槐裡圍城第98章 劉表病重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1211章 六伐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