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險計

張郃的計策吧,其實說穿了,真有點一文不值。

留下王昶和一千人左右在武功縣堅守,自己從其他的山路繞行,繞開蜀軍的斥候偵查範圍,然後突襲五丈原.多少有點異想天開了。

真當張溪是傻子啊?!

一個縣城,六千多人據守,和一千多人據守,情勢能一樣麼?!

再說了,就張溪那個謹慎到連諸葛亮都自愧不如的性子,從武功縣有多少條路可以通往五丈原,他還能不給你一一查探清楚咯?!

繞道?!

你想從哪條道上繞?!

別回頭讓張溪發現了你的進軍路線,提前去埋伏你一手.那樂子可就大了。

這也就是爲什麼王昶委婉的表示對這個計策反對的原因不確定性因素實在太多了,這麼搞,一個不小心就是全軍覆沒,連張郃都可能折在裡頭的計策。

至於留下王昶駐守武功縣,虛張聲勢這種事兒,王昶根本不在意。

張郃要是讓王昶領兵去偷襲五丈原,自己留下來留守武功縣,那纔是在坑王昶呢。

讓王昶留守武功縣,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張郃對王昶的一種保護.武功縣是有退路的,實在不行還可以退守右扶風。

但在沒有解決張溪軍團的前提下,繞道去偷襲五丈原的話,基本就是九死一生的事兒。

是真的九死一生,尤其是在張郃的這個計劃裡。

這是官面的無奈。

如果自己徹底被張溪堵死在武功縣不得寸進的話,那自己就真的輸的太難看了。

對面那位可也是當世名將啊,而且是以用兵謹慎聞名的,這麼粗淺到漏洞百出的計劃,真的能瞞過他?!

因此,張郃判斷,張溪現在的兵力,應該是在一萬兩千到一萬五千人之間。

之前在街亭,張郃已經莫名其妙的輸過一次了,這次要是再輸.那張郃就真的成了張溪功成名就的墊腳石了。

張郃終歸是繞道,山路也不好走,如果耽擱的時間不長的話,張溪是有可能咬住張郃軍,甚至敢在張郃之前回軍五丈原,擋住張郃的。

就算張郃運氣極好,他攜帶的糧草補給足夠他撐到五丈原作戰,同時張溪也沒有發現張郃離開的跡象,繼續被矇在鼓裡.到了五丈原,張郃總得發動進攻吧?!

在郭淮領軍撤退後,五丈原就已經被漢軍佔領了,現在成了漢軍糧草補給的重要通道這種地方,漢軍總不可能不安排任何人守衛吧?!

因此,以張郃的估計,五丈原應該只有一兩千人防禦。

畢竟這計劃粗淺的,可能連第一關都過不去。

雖然張郃只要求瞞過他三天但王昶覺得,能撐過第二天都算是奇蹟了。

注意,是不惜一切代價!!!

軍令這個東西,是不存在什麼討價還價的餘地的,曹真不會來管你張郃遇到了什麼困難,只要你沒有到達五丈原發起進攻,那就你張郃的問題。

再結合如今的局勢和雙方士卒的作戰能力對比,張郃判斷,張溪是不會輕易對武功縣發動攻城的。

首先,張郃沒得選。

從右扶風領軍一萬進發武功縣,一開始還打的不錯,擊退了蜀軍對武功縣的圍攻,殺傷了敵軍千餘人.但這之後吧,張郃的作戰就沒有順利過。

至於擊破以後堅守這就不在張郃的考慮範圍了。

因此,不管公私,張郃都必須向五丈原進軍。

可張郃對此,卻也有自己的見解的。

按照原本的計劃,張郃領兵快速進佔武功縣,從武功縣出發,從側翼出發進攻五丈原,儘量切斷漢軍糧草,逼迫漢軍回師,策應郭淮軍團反攻眉縣或者突圍。

而張郃手裡有五千兵馬,以雙方戰鬥力的估計,張溪手中至少要有七千甚至一萬的兵馬,纔有足夠的把握徹底擋住張郃可張溪一旦抽調這麼多兵馬的離開武功縣的話,就更不可能只憑借三四千人,去進攻有一千多人防守的武功縣城了。

一旦張郃領兵出發,他就必須冒着沒有糧草補給,隨時會被張溪發覺設伏的風險行軍,而且行軍速度必須快,晚一天,風險就會大一分。

這個計劃裡,張郃是一路進攻過去,有足夠的後路和後勤保障的。

至於張溪察覺後,張郃覺得,張溪依然不會去選擇攻城的。

張郃對自己有信心,當自己手頭有五千士卒的時候,五丈原守將除非也是名將,並且有同等兵力以上的軍卒,還要搶佔地利防守.否則根本擋不住自己的進攻。

當然,如果真的瞞過了張溪,張郃一路行軍到五丈原附近都沒有被人察覺那剩下的事情,張郃覺得反而不難了。

本來這種計劃,張郃如果不是抱着必死的決心,根本連提都不會提出來。

這種情況下,除非郭淮真的反攻眉縣成功,得到了足夠的糧草補給,然後再反身殺回五丈原來接應張郃,否則張郃也是死路一條。

張郃認爲,張溪在之前的連番作戰之下,損失應該也不算小。

這點兵力,張郃又是出其不意的偷襲,就是讓張飛那個傢伙在五丈原守着,張郃要擊破他,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只要武功縣還在,張郃也不算徹底的斷絕後路,不至於落到王昶認爲的那種四面夾擊的境地的。

不攻城的話,只從外表去判斷守軍形勢.別說張郃,就是王昶都有很多辦法,讓敵軍錯估守軍數量。

畢竟,張溪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拖住張郃,一旦張溪發現張郃從別的山道出發去進攻五丈原,那麼他的正確應對,應該是領軍去阻截張郃。

也就是說,張郃的計劃,步步有風險,處處是難關,哪怕天時地利人和全都配合,張郃都有可能活不下來。

但五丈原在漢軍看來已經成爲了後方,側翼也有張溪拱衛,因此哪怕作爲糧草重點通道,也不太可能在這裡安排太多的士卒守衛的.畢竟蜀軍根本沒有那麼多的兵力。

一旦張郃進攻不利,前無進路,後無退路,張郃除了在五丈原下戰死,幾乎不可能有第二個結果。

綜上所述,張郃覺得,自己的計劃,並不是沒有可行性的。

以蜀軍士卒表現出來的戰鬥力來看,張郃預計,張溪要想徹底圍殲包圍圈內的三千魏軍,自身至少也得有個兩三千人左右的傷亡。

大丈夫,死則死矣,何須多想?!

對老將軍這種爲國捨身忘命的氣節,王昶是很佩服的,但對張郃的這個計劃,王昶實在是支持不起來。

之後張溪領兵圍剿王昶率領的後軍,雖然圍殲了三千多魏軍,但自身也不可能沒有任何損失。

畢竟,張溪只要再拖延個七八天的時間就夠了,郭淮肯定撐不了那麼長的時間。

再加上之前張郃再次擊潰馮習率領的追擊部隊,雖然沒來得及掩殺,但這年頭士卒的組織度就那樣,能回到大軍營寨內的蜀軍士卒,數量也不會太多。

而再進一步去假設,即使張郃真的非常順利的佔據了五丈原,吸引了漢軍回軍救援郭淮倒是可以趁機脫險了,可張郃就直接陷入了重圍。

這就給了王昶虛張聲勢,瞞過張溪的可能。

私下的無奈.張郃也不想自己的一世英名,徹底葬送在這個武功縣,葬送在張溪的手裡。

軍令如山,曹真給張郃的軍令,就是要不惜一切代價的進軍五丈原,吸引蜀軍回援,給郭淮反攻眉縣創造足夠的條件。

可如今的戰局完全不同,張溪已經領軍堵住了張郃的去路,而張郃又沒有能力正面擊退張溪率軍的軍隊,想要繞過張溪去偷襲五丈原這等於是直接放棄了自己的後路,主動往敵人的肚子裡鑽。

再一個吧張郃覺得,雖然有點困難,但自己的這個計劃,也不至於這麼粗淺疏漏,還是有點可行性的。

先是後軍被圍,自己被迫去解圍,結果解圍也沒有能完全成功,只帶出來三千多人一萬人出發的,如今只剩下六千人左右據守武功縣了。

漢軍的個人作戰能力又不如張郃帶來的魏軍,攻城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因此張溪只要腦子不糊塗,就根本不可能主動來進攻武功縣。

不僅有從眉縣回軍五丈原的漢軍主力,還有張溪率領的部隊,甚至褒斜道口和漢中方向,都有可能派出軍隊來張郃率領的這支偷襲部隊,恐怕要被二十倍於己的部隊徹底包圍住。

張郃這是在賭命,用自己和五千魏軍士卒的性命,給大魏在關中的局勢,爭取一絲生機。

早前張溪帶來兩萬人過來,因爲先鋒馮習的失誤,損失了一千多士卒。

要沒點孫猴子的能耐,這事兒基本就是去送死的。

只要能撐過最開始的幾天時間,瞞過張溪,或者說擊破張溪派出的截擊部隊,之後就一切順利了。

風險嘛,肯定是有的,而且張郃也知道風險大。

但爲了大魏,爲了報答太祖武皇帝的知遇之恩,也爲了自己家族的傳承和榮耀張郃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反正老爺子今年都五十多了,在這個年代,已經算是高壽了。

拼掉一把老骨頭,上報大魏國恩,下顯家族傳承.何樂而不爲呢?!

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38章 《隆中對》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1092章 共議第1208章 投降?!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斷第511章 曹丕的謀劃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914章 壓力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162章 賣馬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5章 上任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753章 餿主意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206章 涪城之戰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1012章 誘敵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496章 偷工減料第1131章 兵力調整第168章 解釋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720章 雍州防務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1064章 羅縣攻防戰第88章 被圍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1245章 接連敗陣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95章 議戰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312章 調兵北上第579章 調整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429章 搶時間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130章 攻城(一)第376章 花鬘在行動第1013章 交鋒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209章 山間小道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683章 影響第989章 戰備第916章 摩擦結束第83章 議策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702章 託孤第267章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546章 糾纏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495章 柳隱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265章 蝗災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165章 朋友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1139章 戰略目的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55章 拜師第686章 公平第1013章 交鋒第433章 巧遇第160章 孫尚香的奇妙冒險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556章 諸葛誕第506章 等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
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38章 《隆中對》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1092章 共議第1208章 投降?!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斷第511章 曹丕的謀劃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914章 壓力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162章 賣馬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5章 上任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753章 餿主意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206章 涪城之戰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1012章 誘敵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496章 偷工減料第1131章 兵力調整第168章 解釋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720章 雍州防務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1064章 羅縣攻防戰第88章 被圍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1245章 接連敗陣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95章 議戰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312章 調兵北上第579章 調整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429章 搶時間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130章 攻城(一)第376章 花鬘在行動第1013章 交鋒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209章 山間小道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683章 影響第989章 戰備第916章 摩擦結束第83章 議策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702章 託孤第267章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546章 糾纏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495章 柳隱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265章 蝗災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165章 朋友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1139章 戰略目的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55章 拜師第686章 公平第1013章 交鋒第433章 巧遇第160章 孫尚香的奇妙冒險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556章 諸葛誕第506章 等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