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包抄後路

柳隱在大昌集固守待援,而張溪此時.其實已經過了大昌集。

柳隱也低估了張溪的行軍速度。

在明知道張郃可能領兵從山道繞行,穿過大昌集去偷襲五丈原的情況下,張溪怎麼可能帶兵還是按照正常的行軍速度前進。

張溪也不知道張郃到底有沒有穿過大昌集了,這一路上的行軍,當然是越快越好。

只是五千人的行軍速度,到底比不過柳隱和馮習各率五百人的行軍速度,張溪確實是落後了柳隱等人一段距離。

但這個距離,跟柳隱想的不一樣,並不需要半天時間的行軍,事實上,最多也就是一個多時辰的行軍差距而已。

因此,當大昌集開始亂戰的時候,其實張溪距離大昌集,只有不到十里的路程了。

就這點路程,張溪也不想耽擱太久,因此也是在天剛矇矇亮的時候就開始拔營行軍,同時派出了斥候,去聯繫在大昌集的馮習和柳隱等人,詢問前方情況。

而斥候卻回報說,他沒有找到柳隱將軍和馮習將軍,因爲這兩位,正在大昌集內跟魏軍亂戰這種情況下,斥候是無法在短時間內闖入戰場,並且找到柳隱或者馮習的。

有一說一,這年代的軍中斥候,基本都是經驗最豐富,戰鬥力最強的存在沒點本事,可當不了斥候。

但問題是,斥候的首要職責是傳遞信息和軍令,戰場搏殺不是他們應該做的事情。

再一個,斥候人數太少,一組也就是十個人左右,而一支數萬人的大軍,最多也只有十幾組斥候而已。

所以斥候在遇到這種情況下,第一要務不是殺入敵軍陣中去尋找友軍主將,而是趕緊回來回報主帥,讓主帥決定,到底該怎麼做。

張溪仔細詢問了斥候如今大昌集的戰況,在得知馮習和柳隱分工明確,如今還在大昌集堅守的情況後,張溪也開始了自己的思考。

斥候回來的時候,馮習還沒有發動突陣,斥候也不可能知道馮習所部是熬了一個通宵後在作戰,軍心戰力都十分的低下.在張溪得到的情報裡,馮習和柳隱一共還有七八百人在防守大昌集,這麼多的兵力,張溪覺得已經足夠了。

張溪也不是軍事小白了,在出發之前就已經跟鄉老問明白了大昌集的情況,而之前高翔也曾經派人去查探過,因此張溪知道,大昌集就是一個武功縣外的小集市而已。

這種小集市,規模不會太大,而大昌集又處在羣山環繞之中,只有兩條小道和兩條山道進出.這地方,根本不可能出現大規模的戰鬥,撐死了就是數百人的混戰而已。

哪怕自己現在帶着大軍去支援柳隱,以大昌集的規模,自己的大軍估計也只能被擋在大昌集外面幹看戲,根本沒法對柳隱進行有效支援。

你根本進不去啊。

一旦讓張郃真的擊破了柳隱,逼得柳隱退出大昌集,那張郃就可以留下數百人固守大昌集,堵住張溪軍的進軍路線,自己則率領剩下的四千多人直接從大昌集南側小路進入官道,去偷襲五丈原。

而那個時候,張溪要麼派兵擊破大昌集的魏軍,然後順着張郃的進軍路線進行追擊。

這麼做不是不行,但以大昌集的規模,張溪一次性也不能投入太多的兵力,要攻下大昌集,並沒有那麼容易,最重要的也是費時間。

又或者,張溪可以不管大昌集的魏軍,從官道上繞過大昌集去追擊張郃軍主力但這麼做的話,這數百魏軍就沒有必要堅守大昌集了,他們完全可以尾隨在張溪大軍的身後,不停的騷擾,延緩張溪軍的追擊速度,給張郃突襲五丈原爭取時間。

不管哪一個選擇,都會讓張郃拉開一定的行軍距離,而已張郃的領兵能力,一旦拉開足夠的行軍距離,張溪再想堵上張郃,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總不能就這麼一路尾隨着,追回五丈原去吧?!

因此,不管怎麼想,張溪都覺得,就這麼直接去支援柳隱,似乎對目前的局勢幫助不大。

與其這樣,倒不如相信柳隱的防守能力,讓柳隱在大昌集堅守至少一個上午的時間,給自己創造機會。

因此,張溪決定,全軍加快行軍速度,快速從大道行軍,趕到大昌集以南的地方去。

鄉老曾經說過,大昌集往南,有一條小道,是可以直接連通官道的。

而進入這條官道後,就可以直接前往五丈原.在張溪的預計中,張郃在從山道出來後,突破了大昌集後,一定會走這條小道,然後進入官道,快速進兵五丈原。

現在張溪要做的,就是搶在張郃之前,堵住這條進軍五丈原的通道,徹底破壞張郃的戰略意圖,再從這條小道,反向殺入大昌集。

到了那個時候,大昌集內有柳隱在堅守,大昌集南側的山道又有張溪領兵殺到.這麼前後兩頭堵,那張郃能跑到哪兒去?!

就算張郃能擊破大昌集的守軍,他也已經沒有了去偷襲五丈原的通路了。

從山道再退回武功縣去?!

那也可以啊,張溪絕對不攔着,只是你退回去,至少也得花個兩三天的時間吧,那個時候,武功縣還在不在你手裡都不好說呢。

如果高翔已經攻下了武功縣,那張郃就沒有了任何退路,除了憋死了山道內,沒有第二個選擇。

退一步講,就算高翔在這段時間內還沒有攻下武功縣,讓張郃撤回去了.你還有第二個機會可以去偷襲五丈原麼?!

哪怕張溪從此什麼都不做,放任你張郃離開,等張郃抵達五丈原的時候,郭淮軍團早就已經沒了吧?!

所以啊,在張溪看來,只要柳隱能再頂住一兩個時辰,給自己爭取到從南方堵住張郃進軍路線的時間,那這次,張郃就算不死,也得再次爬山逃回右扶風去。

做好了決策,張溪立刻讓大軍加速行軍,趕往大昌集以南。

於此同時呢,張溪再次派出了三組斥候,共計三十人,組成一個突擊隊,務必要突入大昌集,告知柳隱自己的作戰計劃,讓柳隱堅守配合。

要是柳隱不配合,沒有守住大昌集,給了張郃反應的時間.以張郃的用兵風格,讓他搶在自己抵達之前突破大昌集,進入官道,那張溪想要再堵住張郃,可就比較麻煩了。

所以,柳隱是必須要通知到的,要他務必拖住張郃,不惜一切代價。

而柳隱嘛見到張溪派來的會後,接到張溪的軍令後,也是一陣頭疼。

斥候找到柳隱的時候,距離張溪正式出發南進,已經有半個時辰左右的時間了,再此之前,柳隱已經打退了兩次張郃軍的進攻了。

堅守這個問題,柳隱是覺得沒問題的,他一直就在堅守.但問題是,還要在堅守至少一個時辰,柳隱是真的怕自己守不住啊。

如今柳隱手下呢,其實一共有將近六百人的士卒,乍一看,兵力似乎不少,面對敵軍不是沒有一戰之力的樣子但柳隱知道,這些都是虛的。

六百人中,起碼有一百七八十人,是剛剛從前線敗退下來,繞到陣後去休整的士卒,這些士卒,不影響軍心就算不錯了,根本不能作爲戰鬥力來看到。

也就是說,柳隱實際能調動的,還有戰鬥力的部隊,只有四百人出頭。

而這四百人中,還有一百五十人是在大昌集外圍待命的預備隊,真正在大昌集內部堅守的士卒,也就只有兩百七八十人而已。

本來按照柳隱的想法,是留着這一百五十人的預備隊,在張溪領兵來援後,利用這一百五十士卒爲箭頭,對張郃軍發動反撲,爭取把張郃軍給拖住,配合張溪的援軍,重新全盤控制大昌集.但現在看來,自己寄希望的援兵,是不可能到來了。

張溪的作戰計劃,不能說是沒有道理,但有點太爲難自己了。

但張溪終究是主將,他既然已經做出了戰術安排,自己也根本沒時間去表達反對.死守吧。

柳隱下令,讓一百五十人的預備隊迅速投入到大昌集內部防禦中來,不留任何後手,就是要死守大昌集。

而柳隱的應對,張郃.聽說了。

是的,張郃是靠聽說的,而不是親眼看到的。

原因很簡單,張郃如今還在大昌集外圍的正門口站着呢,根本沒有隨軍一起攻入大昌集。

倒不是張郃在擺架子,顯示自己的大將風度.純粹是因爲張郃進不去而已。

他的膝蓋彎裡,還扎着一個箭頭呢!!!

當時爲了鼓舞士氣,張郃在親衛的扶持下,硬撐着單腿站立,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鼓舞全軍士氣,指揮作戰,終於是擊破了正面的蜀軍守衛,讓大軍可以突入大昌集內部。

但軍卒是衝進去了,可張郃怎麼進去?!

單腿蹦進去?!

那像話嘛!!!

先不說單腿站了這麼久,張郃還有沒有這個能力做到這點,就說這個一蹦一蹦走路的形象那好看嘛那個?!

讓人背進去?!

不知道還以爲他張郃是受了什麼重傷,都已經不能下地行走了呢。

這多傷士氣啊。

因此,張郃思來想去,決定自己就在大昌集門口站着了。

命人搬來了自己的帥旗,在親衛和掌旗兵的簇擁下,張郃就這麼站在大昌集外圍的門口,做出一副指揮若定的樣子出來,一方面穩定軍心,另一方面張郃真不覺得,在突破了大昌集外圍後,內部防守的蜀軍還會頑抗。

這道理其實就跟攻城是一樣的。

當一支軍隊,攻破了城牆,打開了城門後,城中守軍一般都會潰散或者投降,這年頭就沒多少打巷戰的實際戰例。

這年頭打仗終究還是講究的士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當馮習陣亡,外圍戰場又被魏軍佔據後,大昌集內部的蜀軍,不可能不受到影響,甚至很有可能,一攻就破了。

這就是張郃一開始對大昌集內部守軍的判斷。

但.魏軍進攻了兩次,居然都被大昌集被的守軍給擊退了,這就有點出乎了張郃的預料。

一次進攻被擊退,可能是因爲張郃不在前線指揮,士卒們也有些驕傲輕敵,因此導致進攻不利。

二次進攻被擊退,那就真的不是簡單的事情了.這說明,至少大昌集內部的蜀軍,還有堅守的決心和底氣。

第三次進攻,絕對不能再讓蜀軍擊退了,這要是再讓蜀軍擊退,之前丟失外圍防線而喪失的蜀軍士氣,可能隨着這一次次防守成功,重新漲上來。

因此,張郃是真心的琢磨.要不,實在不行,自己就真的單腿蹦進去?!

雖然姿勢難看了點,有點丟面子,但總好過貽誤戰機啊!!!

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1100章 撤軍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83章 議策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1133章 心累的陳泰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905章 同行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1071章 重整第706章 拖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1053章 水戰(一)第282章 變化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156章 曲轅犁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1012章 誘敵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314章 騎兵突襲第276章 襄樊之戰的真正用意第89章 救援魏延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507章 開戰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808章 添油第919章 大婚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484章 劉備的反應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705章 女兒事第882章 破城第781章 右扶風第1185章 魏縣第1027章 一箭第1044章 議罪錢第1087章 應對第750章 兵敗如山倒第1147章 破關第1165章 平策第1155章 方案第818章 涼州騎兵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1099章 失守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501章 戰略討論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987章 議定第503章 誰謹慎?!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1133章 心累的陳泰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591章 大昌集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874章 杜約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705章 女兒事第643章 名將隕落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133章 親事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45章 初成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33章 體能訓練第792章 命中註定的待遇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55章 拜師第738章 青儲第27章 論將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608章 攻心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217章 取名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915章 增援第1231章 魏亡第1170章 魏延的疑問
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1100章 撤軍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83章 議策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1133章 心累的陳泰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905章 同行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1071章 重整第706章 拖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1053章 水戰(一)第282章 變化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156章 曲轅犁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1012章 誘敵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314章 騎兵突襲第276章 襄樊之戰的真正用意第89章 救援魏延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507章 開戰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808章 添油第919章 大婚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484章 劉備的反應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705章 女兒事第882章 破城第781章 右扶風第1185章 魏縣第1027章 一箭第1044章 議罪錢第1087章 應對第750章 兵敗如山倒第1147章 破關第1165章 平策第1155章 方案第818章 涼州騎兵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1099章 失守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501章 戰略討論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987章 議定第503章 誰謹慎?!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1133章 心累的陳泰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591章 大昌集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874章 杜約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705章 女兒事第643章 名將隕落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133章 親事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45章 初成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33章 體能訓練第792章 命中註定的待遇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55章 拜師第738章 青儲第27章 論將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608章 攻心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217章 取名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915章 增援第1231章 魏亡第1170章 魏延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