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建安元年十一月七日,丹陽郡宛陵城西十里地處,三千孫策軍士卒以及宛陵附近的官員、將領在孫策的帶領下早早的趕到此地,爲的就是迎接代表當今天子來給孫策封爵的張遼一行。
今天的天氣十分的不錯,清空萬里無雲,陽光直接照射在大地上,曬得人暖洋洋的。若不是在場的除了精銳的戰士外大多都是久經沙場的將官,他們能夠在這種讓人感到憊懶的陽光中依然保持着嚴肅的神情和挺拔的姿態,那這個歡迎的場面就會變得讓人提不起勁來。即使如此,孫策也被身後的那些文官的那種疲軟的狀態給氣得不輕。但這種場合明顯不是訓人的好地方,孫策也只能將他的不滿壓制在心裡,等着機會合適的時候在和這幫傢伙算賬。
孫策是個年輕的武將,所以他不太會掩飾自己的表情,但總算他不是笨蛋,還知道在流露處不滿的神色前將頭轉過來,反正他在最前面,不會有人看到他的表情。
但一旁的周瑜將孫策的表情看了個清楚,他按捺着心中的笑意對孫策說:“伯符,你說這次當使者的張遼將軍是個怎樣的人呢?”
周瑜的話很好的轉移了孫策的注意力,“這……我不太清楚。只是知道他指揮打仗有一手,而且作戰悍勇,當年敢以五十騎兵衝擊數萬西涼軍。可是之後他似乎就沒有什麼驚人的戰績了,反倒是常常作爲曹軍牽制、震懾臨近勢力的力量,總是帶着軍隊引而不發。而且後面更是讓人差異,他不將精力放在軍隊上,反而不務正業的搞什麼造紙和印書……呵呵,我看不透。”孫策想了想說。
“嘿嘿!那不就是是文武雙全。聽文向傳來的消息,這次他們是從汝南呂布那裡,估計這次是和袁術有關。聽說袁術已經忍不住向藉着玉璽而稱帝了。”周瑜說。
“哼!袁術匹夫。若非我讓其放鬆警惕,無論如何都不會將玉璽交給他的。”孫策憤憤的說。
“伯符。故人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今曹操挾天子,若玉璽還在伯符處,劉備、劉表就會不顧一切的進攻我們了。現在矛頭指向了袁術,劉備、劉表也不能再輕易的對我們動手了。”
“或許吧!”孫策無奈地笑笑。
這時候,就看見遠方出現了一面軍旗,漸漸的地平線上出現了一支數百人的軍隊。s
“來了。”周瑜說。
孫策擡眼望去,當先一面“張”字軍旗,軍旗下一員將領胯下青鬃馬。手持天子符節,渾身流露着一股沙場悍將的氣勢。隨後是一片天子儀仗,雖然規模不大。但在雄壯的士兵的襯托下,依然透出了一種的威嚴。
“好精銳的士兵。”周瑜沒有如身後的文官一般只關注儀仗,他地注意力完全被那數百名精銳的曹軍士兵吸引了。
“好強悍的將軍。難道他就是張遼?”孫策地注意力則完全在那個手持天子符節的武將身上,那名武將讓他身上的戰士熱血開始沸騰。
周瑜轉眼一看。對孫策說:“伯符。那個拿符節的不是張遼,據說張遼留得是兩撇八字鬍,而那個人則完全是絡腮鬍。”
“哦?那張遼人在何處?難道……”
“別瞎猜。就在那人地身後,你看,那個騎着胭脂馬地應該就是張遼。不過這似乎有些……”周瑜看到這一幕心中覺得有些不對,這天子的符節應該是使者持着的,可張遼卻將它隨意的交給部下,在想到張遼屈身前來宛陵就孫策一事,周瑜心中有了點底。
“公瑾。你看。那匹馬真是匹難得的好馬啊!”周瑜看到了張遼是想着的是張遼行爲背後的含義,而孫策則看到的是張遼胯下的阿拉伯戰馬。他也是個將軍,有着對戰馬地異常的喜愛。
“嗯,嗯。”周瑜這時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的思考中,只是嗯了兩聲作爲迴應。孫策也沒有介意。他和周瑜的關係用不着恪守所謂的君臣之道。
其實孫策看到得手持符節地絡腮鬍武將是許褚。張遼如此做法自然也是他那種落漢室面子地情緒在作怪,他希望有心人都能夠注意到這一點。當然。他如此作爲也只是借了個人的名義,反正不會讓老闆曹操吃掛落。而一方面他也藉此機會好好地回憶一下丹陽郡到底有些什麼寶貝,至少後世著名的馬鞍山市就在現在的牛渚東北面,那可是豐富的鐵礦產地。
“將軍,我們到了。孫策他們已經過來了。”張新看到迎接的人已經朝着他們迎了上來,趕緊在張遼身後提醒了一聲。
“嗯。”張遼得到張新的提醒後收回了四散的思路,將注意力集中到了對面的人羣上。
對面當前的一人一眼看去就是個帥氣的陽光男人,還帶着征戰沙場培養出來的英氣。他身旁一人落後他半個馬身,也是個帥哥,只不過他多了些俊美之感,臉上的微笑讓人一見就有若飲醇醪,不覺自醉的感覺。
張遼此時就已經知道了這兩人是誰。最前面的肯定是孫策,落後半個馬身的應該就是有“美周郎”之稱的周瑜。
這時候張遼也催動戰馬,越過許褚,迎着孫策過去。
當各自的戰馬相拒六、七丈的時候,兩邊的人都紛紛下馬,將馬繮扔給身後的士兵,步行碰頭。這時,張遼也接過了許褚遞上來的符節,先接受了孫策等對天子的致禮。此時他也不再出什麼幺蛾子了,凡事不能太過。
接着就是張遼和孫策敘話,這時候張遼又藉着他當年和孫策的父親孫堅同時參加討董聯軍之事在孫策面前充了大輩兒,但他詼諧幽默的話語卻讓孫策完全沒有火氣,只能哭笑不得的看着張遼。
“張將軍,我們還是回城說話吧。”周瑜雖然也被張遼詼諧的話語逗得嘴角上翹,可還是能夠忍得住不笑。他看到孫策那無奈的表情,趕緊找了個機會打斷了張遼那似乎沒有完結的話語。
張遼如此做也是在試探孫策和周瑜,而且他感覺孫策雖然會在將來成爲自己的對手,但就個人而言,還是個不錯的朋友人選。孫策的豪爽,周瑜儒雅,確有讓人心儀的風度。
見到周瑜如此說,張遼也就不再廢話,說道:“好。既然如此,那就煩勞伯符、公瑾帶路,咱們入城再說。”
“請!!”孫策趕緊說道。接着他又在張遼身後悄悄的抹了一把汗,讓他身後的周瑜看了心中徑自暗笑不已。
“張將軍,此次多謝將軍爲策送來的好消息。”中午的接風宴後,孫策將張遼請入後堂敘話。周瑜作爲孫策的摯友和部下在一旁作陪。
張遼故作謙虛的說:“伯符,讓你承襲令尊的爵位是我主孟德公的主張,畢竟他和令尊頗有些交情。在得知伯符起兵江東之時,我主還讚歎伯符不愧孫文臺之子。我不過是藉着此次機會見見南方的風情,順便躲躲天子來後可能接踵而至的繁忙事務。當不得伯符如此感謝啊。”
“張將軍太過謙了。但就將軍能冒險穿過江夏一事,就足以讓策感念將軍之情了。”孫策說,他的話語中帶着真誠的感謝。
“哈哈哈!唉,說起這事也夠冤的。早知道伯符回了丹陽,我從徐州過江就是了,何必在大山中晃悠呢。雖然山色確實不錯,可畢竟道路難行啊。”張遼自嘲的說。張遼說的是實話,若事先知道孫策不在豫章,他很有可能會選擇從徐州過江的路線。不過他從汝南出來後也不是什麼收穫都沒有,至少他探明瞭從大別山直插江夏的路線,將來若要進攻荊州,有一支精兵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出現在江夏城外。
“將軍說笑了。”周瑜說。老實說,他對這位張將軍頗有好感,不但因爲他的戰績和地位,還因爲他改良了造紙術和發明了雕版印刷術,讓天下的文人都能方便的讀書。而且他還是大儒鄭玄的弟子。對這位大儒,周瑜還是極爲敬仰的。
“公瑾,這次我過來其實不單單是爲了伯符的爵位。”張遼說道。他邊說邊看着孫策和周瑜的神情,心中明白這二人早已有了預計。
“看來二位對此也早有預計,那我就開門見山的說了。”
“張將軍請講。”孫策做出一副洗耳恭聽的表情。
“此次我來,爲的就是袁術之事……”
張遼將袁術可能自立的估計和孫策、周瑜聊了起來,間或周瑜也插上幾句,說說他自己的見解。
雙方就在這種輕鬆的氣氛下就共同預防分裂分子袁術分裂國家一事達成了共識,並做出了口頭承諾,在必要時孫、曹雙方將共同出兵打擊分裂勢力,維護國家的統一。同時,還明確孫、曹兩方將擴大雙邊貿易的決定。雙方的氣氛熱烈而友好,成果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