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

孫思邈一臉無奈的說:“你這個人怎麼想一出是一出呢?我做郎中有治好過人,也有過治不好的時候,不過這跟文王有什麼關係呢?”袁天罡說:“的確跟文王沒有太大關係,我只是有感而發。”孫思邈說:“你的感在哪裡呢?”袁天罡說:“孫師父天賦異稟,怎麼會猜不到我感在哪裡?”孫思邈撓着自己的頭皮說:“我雖然修道多年,但我把大多數的精力都用來鑽研藥理了,對黃老之學、治亂之術,只在是所知不多。”袁天罡說:“你說的這些都不是重點,你不是問我感在哪裡嗎?其實感是非常隨機的,我打個比方,你看到任何一種現象都有可能引發你對另外一件事的聯想,這就是所謂的感了。”孫思邈說:“你說的非常在理,不過你聯想到了關於文王的什麼事了呢?”袁天罡說:“文王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可他也不能隨心所欲,在遇到姜尚之前,他的事業一直沒有起色。在朝歌被囚禁的時候,他推演出了《周易》,似乎可以推測世上的一切吉凶,即便如此,他也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長子被害死。”

孫思邈認真的聽着,說:“冥冥之中自有天數,比起得天下,留住長子的命要容易太多了,可文王可以做到三分天下有其二,卻沒有辦法留住長子的命。”袁天罡說:“比起一般人我知道更多玄之又玄的東西,可我並沒有因此過的比別人痛快多少。”說到這裡他不住的嘆氣,孫思邈說:“人到了你這個地步,只宜修道,不宜求取功名,再說你如果不能專注於修道,很可能會泄露天機,上天對你防範還來不及,怎麼會賜予你福報呢?”袁天罡說:“所以人並非知道的東西越多越好,而是知道該知道的,不知道不該知道的,如此才能夠真正平安。”孫思邈說:“最**安兩個字我經常聽到,似乎越是富貴的人平安就越奢侈。”袁天罡笑着說:“生活赤貧的人一心求變,生活富足的人非常懼怕發生變化。”

雖然兩個人都是道士,因爲用功的方向不同,所以二者之間的共同語言非常的有限,儘管如此他們都有非常大的動力向對方請教。遺憾的是他們雙方說的話,聽在對方的耳朵裡都是一知半解,袁天罡說:“我直接跟你說吧!皇后的病你是治不好的,因爲你可以把病治好,但你沒有辦法清除掉病源。”孫思邈說:“病源到底是什麼呢?”袁天罡說:“我非常樂意把病源告訴你,但我不能這麼做。”孫思邈說:“無量天尊,該說的你可以說,不該說的你就不要說,該聽的我會聽,不該聽的我也不會聽。”不知不覺兩個人已經聊到了深夜,孫思邈伸了伸懶腰說:“年紀大了,要不然我們一定可以聊個通宵。”袁天罡站起來說:“不知道下一次見面還在什麼時候,只希望你能夠在這一次危局當中全身而退。”孫思邈有些失望的說:“我不爲自己感到難過,也不爲皇后感到難過,假如沒有了皇后,皇上的事業一定會面臨很多困難,貞觀朝要走下坡路了,百姓原本有的指望也沒有了。”

袁天罡說:“仔細回憶一下,從前不如意的時候是大多數。翻一翻史書就知道天下治理的不好的時候是大多數,由此看來,貞觀朝所創立的知識註定是短暫的,皇后的病情只是個開始,現在魏夫子已經患了眼疾,他已經從侍中的位置上退了下來,房先生雖然久居享味,但他一直被天子所猜忌,就算是天子相信他,長孫無忌也會想盡辦法算計他,魏夫子和房先生都是被皇后所庇護的人,一旦失去了依靠,這二人必定在朝中搖搖欲墜,房先生就算待在尚書左僕射的位置上不動,他能發揮的作用也已經大不如前。”孫思邈說:“你覺得長孫無忌這個人到底算是忠臣還是奸臣呢?”

袁天罡說:“我不說他是忠臣還是奸臣,我只說他是一個權臣,這個人會像霍光一樣,遲早有一天他會成爲皇帝眼中的麻煩。”孫思邈說:“可如今長孫無忌的風評並不賴。”袁天罡說:“在大多數情況下,你不能看到一個人的全部,特別是在某一個時段,一個人只有在他過世之後才能夠全面的評價他。”孫思邈捋着鬍鬚說:“房杜二人在貞觀初年權力特別大,你怎麼看待他們呢?”袁天罡說:“我這麼說吧!有治國才能且品行高尚的人稱爲賢臣或者說能臣,有文武才但品行有待商榷的人是梟雄,沒有治國才但擅長弄權的人叫做權臣,依附於皇帝,不停取悅皇帝,以求富貴的人是弄臣。”孫思邈說:“什麼是忠臣?什麼是奸臣?”袁天罡說:“人們很喜歡談論誰是忠臣,誰是奸臣,可你如果身在局中,你就看不出來誰是忠臣誰是奸臣,因爲在那個局裡邊,大家都以忠臣的面目示人。”

孫思邈說:“不能吧?如果是這樣的話,爲什麼有的人爲國盡忠?有的人卻貪婪無度呢?”袁天罡說:“你能說出這樣的話,就說明你不在局中,如果你是局中人,一眼望去,你會發現大家都在盡忠,當然到私底下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但這件事不取決於他們個人的品質,而取決於天子。如果天子聖明如鏡,這些人是不敢偷懶的,如果天子非常的昏聵,甚至自己就專注於娛樂不把公務放在心上,你怎麼能指望底下的人盡忠職守呢?”孫思邈說:“這個真的是太複雜了,好在我只是個郎中,不需要爲這種事情傷太多的腦筋,不管最後能不能把皇后的病治好,事情結束之後我都會離開長安,也許我要到終南山裡修道。”袁天罡說:“其實我很佩服你,拿得起也能放得下,不像我待在山林裡的時候,常常想着名利,來到名利場,有經常懷念林泉。所以我一直都在逃避,熱鬧的時候就到林泉躲清靜,寂寞的時候又來到熱鬧無比的名利場感受生活的氣息。”

孫思邈笑着說:“其實這並沒有什麼不好,假如世上的人大家都沒有什麼進取心,每個人都無心繁衍後代只想着一味清修,我想最後的結果,可能不是滿世界都是神仙,而是遍地荒冢沒有人煙。”袁天罡捋着鬍鬚哈哈大笑,不知不覺天已經亮了,袁天罡一拱手轉身走了。孫思邈想要送出門外,雙腳卻像是被定住了一樣在那裡一動彈不得,趕緊讓兩位弟子把袁天罡送出去。果然沒過多久,皇后的病情又惡化了。皇上非常的焦慮,孫思邈來到皇后駕前仔細的觀察着皇后身上所呈現出來的各種病症,一邊記錄一邊說:“陛下,得天下也是得了無盡的煩惱,做皇后實在是太難了。”這話是非常不得體的,太監在一旁皺起了眉頭。

孫思邈退出去之後沒多久,太監就把他拉到角落裡說:“往後再御前說話一定要小心,萬一要是觸犯了禁忌,你可能就沒有吃飯的傢伙了。”孫思邈說:“你是知道我的,我只是山中的道士,民間的郎中,宮裡那麼複雜的規矩,我怎麼會知道呢?而且我也沒有過多的精力去鑽研這些,我想專心給皇后治病。”太監說:“我不管你最後怎麼做,我只想要告訴你,我跟你說這些完全是出於一片好意,如果你不領情我也沒有辦法。”說了這番話,太監意猶未盡。在御前把孫思邈在背後說的話和盤托出。皇上說:“只要能夠醫好皇后的病,這些事真都不會計較。”皇后說:“陛下,我自己的身子骨我自己清楚,我可能熬不到今年夏天了,所以還是讓孫師父走吧!我不想連累無辜的人。”一聽這話皇上像是被摘去了,心肝兒一樣說:“我答應你無論怎麼樣都不會爲難孫師父,你就安心的養病吧!”

皇后閉上了雙眼,心裡卻仍舊在不停的翻騰着。他爲自己的夫君發愁,也爲自己的兒女發愁,甚至也爲孃家的人發愁。他非常擔心皇上腦袋一熱奪了房喬的位置給長孫無忌做,在貞觀元勳當中,長孫無忌始終排名第一。然而就他們擔任職務的重要性而言,房喬位居第一。這種名不符實的狀態,讓長孫無忌非常的難受,也讓房喬感到惶恐不安。過去房喬還想着實現生平的抱負,如今他已經把想做的事情都做了。如果能夠全身而退,他就非常的滿足了。他的夫人盧氏卻不是這樣想的,在她看來只要房喬一天還在那個位置上,別人就不敢小瞧房家,這樣她的兒子就會有更好的前途。一旦房喬離開了中樞,她的兒子就失去了支柱。房喬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的富貴需要他們自己去掙,我他們是指望不上的,我平時謹小慎微還有很多人盯着我想要找我的麻煩,如果我真的徇私舞弊,爲自己的兒子大開方便之門,後果將不堪設想。”

房喬一生都讓着夫人,可隨着時間的推移,夫人在兒子前程的問題上步步緊逼。而房喬的態度也變得越來越強硬,這就使得老夫婦兩個衝突越來越激烈。夫人霸道了一輩子,面對忽然強硬起來的夫君,她是接受不了的。於是她變得更加霸道,更加蠻橫。心情好的時候,她就指着房喬的鼻子破口大罵,心情不好的時候她就大打出手。打得輕一些,能讓房喬滿臉是血,打重一些就會更加恐怖。不久之後這件事驚動了皇帝,爲了保證房喬的安全,皇上派了兩名大內侍衛對房喬進行貼身保護。所以每一次夫人來襲,侍衛都會第一時間擋在房喬的面前,這個時候侍衛是非常爲難的,打傷了夫人是不妥的,讓夫人打上了房喬更不妥,於是他們主動替房喬捱打。

就在這個時候,關於房喬的很多事情傳到了皇上的耳朵裡。在他看來,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女人都沒有辦法加以節制,他怎麼能夠執掌機要呢?於是經過反覆思量,皇上做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竟然把擱置了很長時間的房喬的辭呈拿了出來,在上邊寫了一個準字。執意下來之後房喬長長的吐了一口氣,雖然一臉平靜,心中卻不停的在提醒自己失去權力之後,一定要保持內心的平靜。好在這些年他的風評大致上是很不錯的,所以在他離開長安之前,有很多人前來拜訪。大多數人是來敘舊的,也有的人是來向他詢問向皇帝推薦誰作爲繼任的人選。房喬說:“杜公要是還在的話,我一定要向皇上舉薦他,現在他已經不在了,我就沒有可以推薦給皇上的人了。”對方說:“這些年你推薦過那麼多人,爲什麼對自己的繼任人選卻不願意推薦呢?”

房喬說:“之前我不停的向陛下推薦人才,是因爲我在其位謀其政。現如今我已經不是尚書左僕射了,如果我還向皇上舉薦人才,特別是繼任的人選,這不是拿公器當作自己的私產了嗎?”對方說:“爲什麼杜公可以例外呢?”房喬說:“杜公是非常難得的人才,不用他是皇上的損失。”說到底就是真正被房喬看上的人沒幾個,這樣的話傳到長孫無忌的耳朵裡,讓他心裡實在不舒坦。他想如果房喬願意舉薦他的話,他固然會把房喬留下來的種種遺蹟抹得乾乾淨淨,但他至少會讓房喬善終,如今你不願意給老子擡轎子,一旦老子得了勢你休想安穩。房喬走的時候,皇嗣奉皇帝的旨意率領文武百官前來送行,房喬拱手說:“殿下,請回吧!”皇嗣說:“父親說了,回到老家之後不要忘了京城還有一個人在想你。”一聽這話房喬忍不住流出了眼淚,哽咽着說:“陛下的知遇之恩,臣默齒難忘。”

房喬被僕人扶上馬要走了,這個時候皇嗣上前拉住了繮繩, 說:“房先生,我有一件事向你請教,從古至今皇嗣都是非常難做的,現如今魏王深得皇上厚愛,以先生之見,我該如何自處呢?”房喬在馬上沉吟片刻說:“對待兄弟,殿下只需奉行一個字就可以了,叫做仁。侍奉陛下,殿下只需做到一個孝字就可以了。”皇嗣一臉不解,房喬耐着性子說:“無論是謀略還是勇氣,殿下是不能跟陛下相比的,當然魏王也不能跟陛下相比。所以只要殿下讓皇上看到你的仁孝,你就可以穩居儲君之位。當然,魏王會以各種方式衝擊儲君的位置,我只有一個字送給殿下那就是忍,要讓陛下看到你對兄弟的包容。”皇嗣說:“房先生不覺得這樣對我太不公平了嗎?”房喬說:“如果沒有金殿之上的御座,陛下想要公平的對待你們兄弟是很容易的,有了這把御座就不同了,因爲他只能傳給你們當中的一個。你們當中誰能夠奉行孝道,誰能夠包容兄弟,誰就是那個位置的主人。”

皇嗣說:“我想當年的建成也是這麼想的吧!”話說到這個份兒上房喬就不好再說什麼了,而是打馬就走。不久之後房喬對皇嗣說的話,就到了魏王的耳朵裡。到了魏王的耳朵裡距離到皇上的耳朵就不遠了,果然沒過多久皇上就知道了這件事,他笑着說:“房先生所言十分妥當。”魏王李泰說:“陛下他這分明是要改投到皇嗣的門下,爲自己的將來謀劃了。”一聽這話皇上哈哈大笑,捋着鬍鬚說:“你連編瞎話都這麼不用心,房喬的年紀多大陣的?年紀多大?你覺得他會爲了自己能有一個更長遠的將來改投到皇嗣的門下嗎?”魏王見讒言沒有奏效,轉而陪着燦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房先生是良臣是賢臣,之前我說那些,只是爲了讓陛下知道房喬雖然人已經走了,卻仍舊爲大唐的將來感到擔心。”

再說房喬在還鄉的途中,一路都有地方官迎接相送。這一點都不讓人感到意外,因爲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是有房喬居間而獲得任命的。儘管房喬自己不想驚擾地方,可他們覺得自己爲房喬送行的機會並不多,覺得這一次他回了老家,再不會出來了。所以大家見到房喬之後都十分的動情。房喬說:“你們這些人不要弄得跟生離死別一樣,我回老家要去過清靜的日子了,這是我期盼已久的生活。老子曾經說過,名爵者公器也!不可久居。我在尚書左僕射的位置上待的太久了,如今終於卸下重任迴歸田園,正所謂功成不居天之道也!”終於回到了老家,地方上的官員時不時來拜訪,一開始出於禮貌,房喬還見一見。久而久之他發現這些人前來拜見的目的很不單純,他們想要通過房喬讓自己獲得晉升的機會。

於是閉門謝客,房喬換下了官衣,每天把自己打扮的像個農夫一樣。一看他這一身打扮,夫人就氣的渾身哆嗦,然而木已成舟,已經無可奈何了。兒子被迫安排去務農,房遺直、房遺愛兄弟兩個到了農田裡幹活自然是各種不靈光,房遺直其實還好,而房遺愛每天各種牢騷怪話,說個不停。房喬說:“你們要記住,你們的老子這一生出的風頭太過了,如果你們想平安的度過餘生,就不要顯露鋒芒,我掙下的這一份家業可以讓你們衣食無憂,你們不要覺得不滿足,榮耀太過往往會有不測之禍降臨。”房遺愛說:“父親,當年你能慫恿陛下殺掉建成元吉奪取皇位,現在爲何如此怯懦呢?父親這是老了嗎?”一聽這話房喬氣不打一處來,把柺杖丟過去,怒氣衝衝的說:“房家遲早有一天敗在你的身上。”

房遺愛卻並沒有被嚇到,這個時候夫人出場了,對方房遺愛說:“我知道在你們的眼裡,你們的父親是非常無用的一個人,可我告訴你們,沒有你們父親,大唐就沒有今天,以你們的眼力根本看不出真貨色,你們要好好聽父親的話,不要惹他生氣。”到了夜裡,盧氏說:“夫君,你是真的老了嗎?”房喬說:“我告訴你,我真的老了,折騰不起了,我知道你的兩個兒子蠢蠢欲動,特別是那個房遺愛,一點兒都不安分,他們以爲可以依葫蘆畫瓢,可以像他們的老子一樣建立自己的功名,其實這麼想大錯特錯,豈不聞時勢造英雄!現如今天下太平,皇上聖明如鏡,就憑他們幾隻螻蟻在那裡鬧騰,只能是賠上全家人的性命。”盧氏說:“兩個兒子成了今天的樣子都怪你,你把精力都用來處理公務了,什麼時候曾經爲家裡的人操過心?”房喬說:“我這不是已經把公務都卸下了嗎?你就不要抱怨了。”

話說我在半途當中,聽說房喬已經被革職回了老家。我趕緊改變了行程,來到了房喬的老家。還沒有來到他家門前,就知道他閉門謝客了。到了目的地,果然看到一羣人在那裡排隊。我一會兒看到房遺直從門裡出來了,我趕緊湊上去說:“能否請你通報一聲?就說因爲從敦煌來的佛門居士前來拜訪。”防一直竟然賣給我一個面子,調頭回去通報了。過了約莫一個時辰,一個傭人走出了門,把我領了進去。過了幾個穿堂來到了後花園,遠遠的看見房喬坐在亭子裡。我走過去拱手說:“房先生,很久沒見吧,聽說你已經被免除了,尚書左僕射一直特來向你拜賀!”房喬說:“被丟官罷職,有什麼可值得慶賀的呢?”我說:“不是慶賀你丟官罷職,而是慶賀你能夠平安的回到老家,在這裡安享晚年 。”房喬笑着說:“你坐吧!”他的手指着面前的一個座位,我坐下說:“我是來找你閒聊的。”

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233賢居士佳節飲寡酒張鄉紳良辰解憂愁第47回明彰己德調和陰陽暗記恩仇蕩除塵垢第63回突利可汗來朝天子馬週上書以利主君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蘭覓揮鞭自持第十七回魏夫子獻計宜秋宮觀音婢生子承乾殿266敕二子都督安與秦奉聖旨修剪舊律令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第25回杜如晦妙計退胡虜長孫後請納小楊妃第60回白肥兒出力護社稷杜如晦勞心爲太平第67回懼流言停儀罷納妃續相國拜廟求子嗣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251皇嗣盡孝言請僧道皇后病重氣疾難醫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132魏夫子依禮規天子 溫令公舉酒解君憂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114政事堂廷臣議孝道 飛鳥城賓主爭禮儀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341俟利苾輕騎入朝中史刺史坐髒遭刑戮136議縱橫孤立吐谷渾 奔所往朝覲女王谷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第95回東宮隱憂沉渣泛起深宮宴會上皇動情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第69回盧夫人知心勸夫婿鞠文泰舉酒送唐僧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第56回老相國率衆平羌亂少年郎反叛受大刑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157去遼東雪中遇法隱 望江岸風裡嘆樸靈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第64回貞觀皇上四請賓王李靖將軍狼山之會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128賀新春羣臣請封禪 樂平康女王開學堂283苗山幽獻計平獠亂岑文本中正品賢人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133長樂公主近嫁長孫 御史馬周直言戒上第59回落魄馬周進入長安失意頡利深夜遇襲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301焉蓍立功得賞三城荊王元景復請封禪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脫危險到年底諸事盡繁忙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182李淳風驚聞壞消息 孫思邈營救老相識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112衆奴兒爲主報冤仇 老泰山上門見賢婿329舊功臣圖畫凌煙閣齊王佑親佞生反心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336憐愛子皇帝多教誨是慈父天子徵遼東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340李大亮臘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第90回感無常皇嗣不成器與父言更知爲君難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第二十回銀安殿衆人逼秦王玄武門一役定社稷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323蓋蘇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陽宴舊臣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350懼風疾修繕隋廢宮聽朝議偏師伐高麗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脫危險到年底諸事盡繁忙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186傳佛法因故減苦役 習道經意外開岔支第一回苗懷仁外出奔晉陽 拓跋燕承恩置南廂第87回李思摩爵封懷化王李衛公官拜右僕射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114政事堂廷臣議孝道 飛鳥城賓主爭禮儀第99回一心護主李綱病故修建新宮戴胄請止第29回帝后合璧推行古禮文武兼用力興大唐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172彌勒院推舉新住持 甘露殿上書諫天子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第56回老相國率衆平羌亂少年郎反叛受大刑243老相公故作閒散狀大居士騎驢隴上游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
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233賢居士佳節飲寡酒張鄉紳良辰解憂愁第47回明彰己德調和陰陽暗記恩仇蕩除塵垢第63回突利可汗來朝天子馬週上書以利主君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蘭覓揮鞭自持第十七回魏夫子獻計宜秋宮觀音婢生子承乾殿266敕二子都督安與秦奉聖旨修剪舊律令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第25回杜如晦妙計退胡虜長孫後請納小楊妃第60回白肥兒出力護社稷杜如晦勞心爲太平第67回懼流言停儀罷納妃續相國拜廟求子嗣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251皇嗣盡孝言請僧道皇后病重氣疾難醫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132魏夫子依禮規天子 溫令公舉酒解君憂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114政事堂廷臣議孝道 飛鳥城賓主爭禮儀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341俟利苾輕騎入朝中史刺史坐髒遭刑戮136議縱橫孤立吐谷渾 奔所往朝覲女王谷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第95回東宮隱憂沉渣泛起深宮宴會上皇動情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第69回盧夫人知心勸夫婿鞠文泰舉酒送唐僧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第56回老相國率衆平羌亂少年郎反叛受大刑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157去遼東雪中遇法隱 望江岸風裡嘆樸靈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第64回貞觀皇上四請賓王李靖將軍狼山之會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128賀新春羣臣請封禪 樂平康女王開學堂283苗山幽獻計平獠亂岑文本中正品賢人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133長樂公主近嫁長孫 御史馬周直言戒上第59回落魄馬周進入長安失意頡利深夜遇襲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301焉蓍立功得賞三城荊王元景復請封禪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脫危險到年底諸事盡繁忙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182李淳風驚聞壞消息 孫思邈營救老相識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112衆奴兒爲主報冤仇 老泰山上門見賢婿329舊功臣圖畫凌煙閣齊王佑親佞生反心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336憐愛子皇帝多教誨是慈父天子徵遼東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340李大亮臘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第90回感無常皇嗣不成器與父言更知爲君難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第二十回銀安殿衆人逼秦王玄武門一役定社稷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323蓋蘇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陽宴舊臣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350懼風疾修繕隋廢宮聽朝議偏師伐高麗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脫危險到年底諸事盡繁忙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186傳佛法因故減苦役 習道經意外開岔支第一回苗懷仁外出奔晉陽 拓跋燕承恩置南廂第87回李思摩爵封懷化王李衛公官拜右僕射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114政事堂廷臣議孝道 飛鳥城賓主爭禮儀第99回一心護主李綱病故修建新宮戴胄請止第29回帝后合璧推行古禮文武兼用力興大唐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172彌勒院推舉新住持 甘露殿上書諫天子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第56回老相國率衆平羌亂少年郎反叛受大刑243老相公故作閒散狀大居士騎驢隴上游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