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第125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

第125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

海運!

衆人臉色有些凝重。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

但凡歷任過地方,接觸過納糧完稅,跟漕運打過交道的官員,都知道這條南北兩千裡的河,牽扯着多少地方,多少人的利益。

朱翊鈞掃了一眼衆人的神情,看在眼裡,不急不緩地開口。

“海運,前元就有,反倒到了我大明,自永樂年間開始棄用,全部改用漕運。但是自宣德年間,朝中時常有議,改漕運爲海運,但每次都因反對的人太多,繼續沿用漕運。

本殿查過戶部架閣庫,翻閱到弘治年間,戶部上奏,陳述漕運和海運的優劣。比如有份奏章說”

朱翊鈞向後一伸右手,一直站在角落當隱形人的馮保,馬上往前走幾步,把一迭抄件遞到他手裡。

朱翊鈞抖了抖抄件,開始讀起來:“一艘千料海船,需一百人操作,能運一千石糧食。

一艘千料海船的造價,可造百料河船二十艘,每艘船隻需船工二十人,合計可運兩千石糧食。還不怕海浪顛覆。

兩相對比,漕運優於海運。”

朱翊鈞笑着搖了搖頭,繼續往下念:“還有成化年間,戶部某主事,煞有其事地折算過,海船一千一百艘,每年運糧八十萬石到京,損耗可有三十萬石。

笑話,這個損耗哪裡來了?莫非海船專門往颱風巨浪裡鑽!

而運河有河船一千三百艘,一次運糧二十萬石,每年運三次,可運六十萬石,然後沒有損耗。

漕運怎麼可能沒有損耗!

本殿翻閱戶部文檔,自成化八年起,定製每年漕運糧食四百萬石,其餘的不論,自正德年間開始,每年損耗的糧食在四十萬到八十萬石之間。”

朱翊鈞冷笑道:“這些人不愧是飽讀經書的讀書人,文字遊戲玩得爐火純青。

海運,自大明立朝以來,從未成過氣候,也就是從來沒有大規模解運過,那每年運糧八十萬石,損耗可達三十萬石,是這麼算出來的?我看啊,完全是某些人臆想出來的。

而運河漕運,每年四十到八十萬石的損耗,白紙黑字,登記在戶部文檔裡,他們卻是視而不見啊。

先把結論定下來,再挖空心思找論據。甚至爲了論證漕運比海運優,真是連臉都不要了。”

衆人靜靜地聽着。

朱翊鈞把前面幾張抄件丟到桌子上,繼續說道。

“漕運的成本何止這些!首先,漕運需要船,每年需要多少船?

大明立朝以來,從永樂年間開始運河漕運,所使用各類船隻多達14000多艘。到天順年以後,規定漕船定額爲11770艘,漕運官軍爲12萬名,以後援爲定例。

戶部架閣庫文檔可查到,淮安清江浦船塢一艘漕船的打造成本爲105兩銀子,如每年需要替換2000艘漕船來算的話,每年造船成本約爲21萬兩白銀。

這還是明面上的,每年各地臨時徵用爲漕運服役的百姓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上百萬啊,又損耗了多少錢糧民力?”

鄭洛、蕭大亨等人聽着朱翊鈞算“經濟賬”,很是好奇。

大明朝治政,從來沒有這麼算過,也沒有算得這麼詳細。

李贄卻十分激動。

這纔是真正地爲國理財啊!

每一文、每一毫都算得清清楚楚,才能把佔用的民力,算得明明白白。

國家財政度支稀裡糊塗,吃大虧的是老百姓。

“漕運就只有這些成本嗎?不夠的。還有一項大頭,那就是每年定期疏浚運河河道,以及治理黃河和淮河。

黃河難治,淮河更難治。

本殿查閱過戶部、工部架閣庫,我大明需要每年耗費六十到一百萬兩銀子用於治河和疏通運河河道。要是遇到大洪災,那就是個無底洞。還有兩千裡運河,數以百計的閘口,水渠等設施,每年需要保養,又是一筆費用.”

朱翊鈞把手裡的抄件放到桌子上,開始脫稿發言。

“本殿讓統籌局會計處初步算了一下,漕運每年的成本費用。

更換漕船的造船成本,每年二十一萬兩銀子。

治河以及疏浚河道費用八十萬兩銀子。

維護兩千裡運河各項設施,官吏糧餉,每年支出錢糧一百六十萬兩銀子。

十二萬漕運衛所軍士,每位運軍需要支付月糧三石,每年錢糧需要支出二百六十萬兩銀子。

這些都是大頭,其它看不到的,以及太細的,我們暫時不管。

可光這些明賬上就支出了多少錢糧?每年需要支出五百二十萬兩銀子的錢糧,才能維持這條運河正常運作。

五百二十萬兩銀子的錢糧啊!”

朱翊鈞的帳算得衆人坐立不安。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啊!

五百二十萬兩銀子的錢糧,比九邊糧餉還要多,又是一個無底洞。

朱翊鈞拍了拍桌子上的抄件,“好了,我們算了運河支出,現在算算它帶來的好處。按照定製,漕運每年需要往京師運四百萬石糧食,還有其它絲綢、棉布、茶葉等各種生活物資,不計其數。

說實話,價值幾何,本殿也算不出來,但是整條運河對於北方,以及九邊的穩定,是至關重要的。

可問題在於,漕運積弊重重,效率低下。湖廣、南直隸淮南淮北以及江東的糧食,轉運到運河,再行北上。有的遠至千里,路途遙遠,耗費巨大。

治國施政,如何體恤民力?

本殿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高效率。漕運費用成本,都是攤在百姓們頭上,我們把效率提高了,百姓們的負擔,就極大地減輕了。”

這時,身爲朱翊鈞心腹的徐渭及時感嘆一句,“殿下,漕運積弊,大家有目共睹,可是想改,何其難啊。”

衆人紛紛點頭。

“沒錯。每年維持漕運的五百二十萬兩銀子的錢糧裡,有多少人在裡面分潤?”

“此前漕運先是支運法,後來是兌運法,現在改成長運法。

長運法最簡單,各地百姓都不用去衛所送糧了,收割了之後就地放在田地裡,專門負責漕運的漕軍士兵直接去找百姓們收糧就可以。”

“可是其中又能上下其手,淋尖踢斛,折損漂沒,又是一大批額外收入,上下分潤。”

在座的都是幹練能臣,對於地方上的陋習,都很清楚。

李贄開口道:“我朝天順年間,朝廷規定漕船可以順帶一些地方土特產到京城或者在沿河地區販賣,‘附載土宜,免徵稅鈔’。

免稅量以重量來覈算,弘治年間免稅貨物爲每艘船十石重的,正德年間漲到三十石。臣以爲,這也是一大利益關節所在。”

朱翊鈞掃了一眼李贄,又看了看其他人,讚許地點點頭。

自己的班底都是能拿得出手的,要是在座的都是那些只會嘴炮的清貴名士們,自己非得愁死不可。

“沒錯,百萬漕工,衣食所繫啊!這龐大利益糾葛,想改是改不了的。但是本殿爲何還是想一力推行海運?

諸位先生能體諒到我的苦心嗎?”

616.第612章 你們什麼檔次,敢跟朕鬥?第44章 癸亥之變512.第509章 大明的春天來了!152.第152章 ,滅國毀城的世子大帆船427.第426章 換個方法攻城192.第192章 清苦的大明京官們第709章 錦衣衛和政工處231.第231章 風平浪靜,我們怎麼辦?第382章 皇史宬的鹹魚們644.第640章 喜從何來?504.第501章 這些都是佛祖的安排632.第628章 這也太嚇人了吧160.第160章 太僕寺是個好地方202.第202章 巡鹽三劍客第341章 遼東戰事到底是勝還是敗!183.第183章 打掃紫禁城第671章 壞了,我中美人計了!第362章 文的武的,我們都要做好準備123.第123章 心裡都有數的高拱和王崇古203.第203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508.第505章 下狠手的張居正221.第221章 張居正辣手平亂448.第446章 太子,老夫也有門生了!272.第272章 這是一次敲敲打打的大會324.第324章 老大,你用過早膳了嗎?第368章 整飭宗室就這樣辦!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153.第153章 這仗打得不對啊!166.第166章 做太子的一天,早上577.十月總結425.第424章 我們是王師!218.第218章 搏一搏,知縣變知府139.第139章 戎政督辦處469.第467章 故紙堆裡找不到未來的光414.第413章 想讓太子交人第705章 千鈞重擔,我們壓力很大啊!181.第181章 張四維早朝記256.第256章 在下海瑞海剛峰!259.第259章 黨爭,大家的老傳統第350章 今日西苑裡全是戲268.第268章 內憂外患的大明288.第288章 公侯可期第340章 佔領國子監520.第517章 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在第676章 思南城下的釣魚佬556.第553章 無疾而終,老夫羨慕啊238.第238章 形式主義的朝會第5章 糾結的張老師523.第520章 恩師,我們各安天命吧!218.第218章 搏一搏,知縣變知府454.第452章 建設大西北第741章 做人要厚道!第393章 流水淘沙不暫停第369章 紫禁城裡的鬧劇599.第595章 三千發火箭彈的開門紅第50章 出牌的嘉靖帝第390章 我沒有道德潔癖620.第616章 盧鏜,爭取讓小本子給你立雕像562.第559章 想求善終的徐階560.第557章 遭到家人背叛的徐府309.第309章 被嚇到的申時行和餘有丁157.第157章 料理嘉靖身後名第29章 嚴嵩慢騰騰的一刀第346章 做實業哪有搞金融賺錢!223.第223章 好不快活的隆慶帝616.第612章 你們什麼檔次,敢跟朕鬥?128.第128章 紫禁城給你,西苑給他451.第449章 隆慶帝的病情516.第513章 大浪淘沙,總有人被淘汰323.第323章 總有那麼些不肯死心的人第374章 王崇古的應對429.第428章 悲憤的海瑞606.第602章 新大陸是上蒼賜給大明的寶地327.第327章 撫順城下237.第237章 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御史323.第323章 總有那麼些不肯死心的人203.第203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423.第422章 海瑞在哪裡?第103章 太孫預判了我們的預判111.第111章 太孫百發百中!645.第641章 還要繼續努力啊!第38章 給海瑞上課第731章 想不想一家團圓?第3章 朕的銀子!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184.第184章 高拱第一刀,鹽政!第62章 腦補的海瑞和衆人608.第604章 工人與農民的衝突570.第567章 大明第一張集體合影582.第578章 搶抱大明粑粑粗腿631.第627章 逆子啊逆子!506.第503章 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329.第329章 有人還想再努力一把299.第299章 最大的變數第400章 蒙古左六翼505.第502章 蒙古右翼新大汗287.第287章 孤宣佈244.第244章 同僚聚餐,氣氛搞起來414.第413章 想讓太子交人113.第113章 經義我不行,治國你不行
616.第612章 你們什麼檔次,敢跟朕鬥?第44章 癸亥之變512.第509章 大明的春天來了!152.第152章 ,滅國毀城的世子大帆船427.第426章 換個方法攻城192.第192章 清苦的大明京官們第709章 錦衣衛和政工處231.第231章 風平浪靜,我們怎麼辦?第382章 皇史宬的鹹魚們644.第640章 喜從何來?504.第501章 這些都是佛祖的安排632.第628章 這也太嚇人了吧160.第160章 太僕寺是個好地方202.第202章 巡鹽三劍客第341章 遼東戰事到底是勝還是敗!183.第183章 打掃紫禁城第671章 壞了,我中美人計了!第362章 文的武的,我們都要做好準備123.第123章 心裡都有數的高拱和王崇古203.第203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508.第505章 下狠手的張居正221.第221章 張居正辣手平亂448.第446章 太子,老夫也有門生了!272.第272章 這是一次敲敲打打的大會324.第324章 老大,你用過早膳了嗎?第368章 整飭宗室就這樣辦!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153.第153章 這仗打得不對啊!166.第166章 做太子的一天,早上577.十月總結425.第424章 我們是王師!218.第218章 搏一搏,知縣變知府139.第139章 戎政督辦處469.第467章 故紙堆裡找不到未來的光414.第413章 想讓太子交人第705章 千鈞重擔,我們壓力很大啊!181.第181章 張四維早朝記256.第256章 在下海瑞海剛峰!259.第259章 黨爭,大家的老傳統第350章 今日西苑裡全是戲268.第268章 內憂外患的大明288.第288章 公侯可期第340章 佔領國子監520.第517章 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在第676章 思南城下的釣魚佬556.第553章 無疾而終,老夫羨慕啊238.第238章 形式主義的朝會第5章 糾結的張老師523.第520章 恩師,我們各安天命吧!218.第218章 搏一搏,知縣變知府454.第452章 建設大西北第741章 做人要厚道!第393章 流水淘沙不暫停第369章 紫禁城裡的鬧劇599.第595章 三千發火箭彈的開門紅第50章 出牌的嘉靖帝第390章 我沒有道德潔癖620.第616章 盧鏜,爭取讓小本子給你立雕像562.第559章 想求善終的徐階560.第557章 遭到家人背叛的徐府309.第309章 被嚇到的申時行和餘有丁157.第157章 料理嘉靖身後名第29章 嚴嵩慢騰騰的一刀第346章 做實業哪有搞金融賺錢!223.第223章 好不快活的隆慶帝616.第612章 你們什麼檔次,敢跟朕鬥?128.第128章 紫禁城給你,西苑給他451.第449章 隆慶帝的病情516.第513章 大浪淘沙,總有人被淘汰323.第323章 總有那麼些不肯死心的人第374章 王崇古的應對429.第428章 悲憤的海瑞606.第602章 新大陸是上蒼賜給大明的寶地327.第327章 撫順城下237.第237章 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御史323.第323章 總有那麼些不肯死心的人203.第203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423.第422章 海瑞在哪裡?第103章 太孫預判了我們的預判111.第111章 太孫百發百中!645.第641章 還要繼續努力啊!第38章 給海瑞上課第731章 想不想一家團圓?第3章 朕的銀子!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184.第184章 高拱第一刀,鹽政!第62章 腦補的海瑞和衆人608.第604章 工人與農民的衝突570.第567章 大明第一張集體合影582.第578章 搶抱大明粑粑粗腿631.第627章 逆子啊逆子!506.第503章 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329.第329章 有人還想再努力一把299.第299章 最大的變數第400章 蒙古左六翼505.第502章 蒙古右翼新大汗287.第287章 孤宣佈244.第244章 同僚聚餐,氣氛搞起來414.第413章 想讓太子交人113.第113章 經義我不行,治國你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