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第467章 故紙堆裡找不到未來的光

張居正眉頭一皺,反問一句:“子實兄,你何出此言?”

李春芳把朱翊鈞硃批的那份《官制條例》,從袖子裡拿了出來,遞給張居正。

張居正鄭重地雙手接過,低頭觀看,看到後來雙手微微發抖。

殿下,臣以爲自己是大明改革激進派,可是看完你的硃批,臣發現自己是保守派。

李春芳盯着張居正問道:“叔大,看出什麼來?”

“太子殿下雄才偉略,洞悉實務,乃大明之福。”

李春芳臉色一扳,“張叔大,不要給我打馬虎眼,說這些客套話!”

張居正正色說道:“殿下硃批,超出我的預料。很多舉措,張某想都不敢想。”

李春芳感嘆道:“叔大啊,你想都不敢想的,殿下卻敢做。”

張居正答道:“殿下英姿天縱,高瞻遠矚,又堅毅果敢,有聖君之姿。”

李春芳看着張居正,突然笑了:“叔大,還記得在西苑西安門教殿下的時日嗎?”

張居正眼睛微微一眯,像是想起什麼,嘴角也掛起一絲笑意。

“當時接到先皇旨意,我還覺得十分委屈。自己好歹是庶吉士、翰林院翰林,卻要去教授一位五六歲的孩童。”

李春芳笑彎着嘴,眯着眼睛,在燦爛的陽光裡追憶着。

“我接到先皇旨意還在你前面呢!你是庶吉士,我還是狀元公呢!你說我委不委屈?”

張居正哈哈大笑:“委屈,子實兄和我都委屈!”

李春芳靠在座椅上,陽光從閣房裡的玻璃窗上投下來,照在他的臉上,斑斕耀眼。

“叔大,你以後前途遠大,定會青史留名。而我,能在青史留下一筆,不是我中過狀元,做過閣老,而是曾經有幸做過殿下的啓蒙老師。”

張居正默然無語。

李春芳繼續說道:“殿下真的聰慧,是每一位老師夢寐以求的好學生。實際上卻十分任性,是每一位老師都不喜歡的不良之徒。

喜歡的文章,倒背如流。不喜歡的,連看都不看一眼。

我教他《大學》,他卻看《貞觀政要》;我教他《中庸》,他卻看《齊民要術》.還跟我振振有詞,說人生須臾,不過百年,要學的東西太多。

先生教的這些,讓那些大儒名士們去學好了,我學治國道理就行了.”

李春芳苦笑一下:“現在想來,殿下那時就知道先皇會傳位於當今陛下,再傳位於他。彷彿他降於此世,就是要御極天下,中興大明。

這份氣度,有時候真的讓李某折服啊。”

張居正深有同感,“子實兄所言,張某也深有同感。那時張某給殿下講《論語》,殿下有幾分興趣,說什麼要了解真儒學,《論語》是第一要讀的書。

然後時不時提些問題,說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話,讓張某不知如何對答。

張某印象最深的一次,殿下對我說,聖人經義傳了上千年,世道好,你們就說是君明臣賢,遵循經義,德治仁政;世道不好,你們就說是君庸臣佞,背棄經義,倒行逆施。

好話壞話都讓你們說完了,可也沒找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治國正道。總覺得你們以儒學探索治國濟民的道理,就像蒙着眼睛的驢,拉着一口磨,在不停地打轉。”

李春芳一愣,反問道:“殿下真這麼說?”

“真就這麼說!”張居正苦笑道,“要是其他學生,張某戒尺都打斷了。偏偏是殿下,不僅不敢懲戒,還不敢向外說。

今日子實兄說起,我猛然想到,這纔有感說起此事。”

李春芳點點頭。

當時陛下是裕王,宮外還有位景王,兩位皇子都在,儲位不定。雖然大家都知道陛下是皇三子,年紀稍長,機會更大。

但當時嚴嵩一黨惡了裕王,一門心思想推景王。

當時嚴黨權勢熏天,立儲之事還真說不好。

清流以及正直文臣們都站在裕王這邊。

當時殿下以裕王世子身份入西苑,深得先皇寵愛,清流正臣們紛紛抓住這個機會,以世子與先皇的祖孫之情,固裕王儲君之位。

因此張居正把殿下這些驚世駭俗的話,都藏在肚子裡,不敢說出來。

身爲殿下老師的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

只是那些話說出來又無大礙,五六歲的孩童,童言無忌,滿朝文武誰會放在心上呢?

是啊,誰都不會放在心上的話,眼看着一步步要被殿下踐行,李春芳心急如焚,坐立不安。

李春芳轉向窗戶,看着窗外。

窗戶正對着朱牆黃瓦,巍峨的紫禁城像一座山,一座高不可及的山。

“叔大,不瞞你說,我現在很是後悔,當初爲何不多用些心,多教授一些聖人道理給殿下呢?”

張居正看着李春芳,淡然地說道:“子實兄,你其實心裡很清楚,你這話只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你我,還有滿天下的大才,就算是陽明先生再世,都教不了殿下聖人道理。”

李春芳臉色一沉,“叔大此言何意?”

“子實兄,你我都知道,殿下心裡自有他的道理。只是這個道理,時到如今,我們也不過管中窺豹,看到很少一部分。卻足以驚世駭俗,惹人非議。”

李春芳沉默許久,幽幽地問道:“殿下是從哪裡學到這些道理的?難道真得是生而知之,故而無惑?”

張居正笑了,“子實兄,殿下曾經說過的那些話,有時候讓我真得相信,上蒼垂憐大明,天生聖君。”

李春芳嘴角泛起一絲苦笑:“是啊,我也曾經這麼相信過。可是到後來,我越發地心驚膽戰。你的恩師少湖公告老還鄉前,與我交接時,我倆促膝深談過。”

張居正眼睛一亮,“子實與恩師深談過?”

“我們主要談及殿下之事。殿下心計深沉,許多識淺之人認爲他生性頑劣,搞不好是第二個武宗皇帝。

呵呵,武宗皇帝要是有殿下一半本事和心計,何至於殿下所圖者甚大。此前我們只是看到他抓兵權,收財源,步步爲營,緊握權柄,卻沒有看到他暗中布的那些棋子。

現在李贄爲首的新學已成氣候,偏偏此學遺禍不淺。

陽明心學,還披了儒學一張皮。新學卻是把儒學僅剩的那張皮都給扒了。

而後殿下又以利誘之,大興奇技淫巧。

數學、機械、化學、物理,成了諸多勳貴、文武百官和巨賈們,行工商實業發財賺錢的重要伎倆,堂而皇之陳於公學和學院之中,並於欽天監、太僕寺其間。

叔大,目睹諸類種種,你不心急焦慮嗎?

長此以往,大明還有聖教容身之所嗎?”

聽到李春芳終於說出心中最大的焦慮,張居正也不由長嘆一口氣。

其實滿朝文官,包括諸位閣老裡,心裡都有這個焦慮。

太子殿下重新學輕舊學,重實而輕虛,重利益而輕義理,儒教未來走向如何,大家心裡都沒底。

但身居高位者,尤其能入閣者,都是心思通明之人。

儒學、心學,又或者其它學問,正如徐階所言,只是他們入仕做官、報國效君的臺階。

宦海浮沉數十年,處理過不知多少政事國事,也見識過不知多少人情世故,聖人經義能不能解決大明國疲民困?能不能救萬民於水火?

這些人心裡跟明鏡似的!

只是幾十年一直學習信仰的東西,現在搖搖欲墜,可能一朝間就要崩塌,心裡肯定彷徨焦慮。

徐階老奸巨猾,早就看開,愛塌不塌的,只要不砸到老夫頭上,死去!

現在他身嬌肉貴,一大家子要養,早就不敢做意氣之爭了!

太子殿下的心思,其他閣老大臣們心裡也都有數,可是爲什麼要說出來,爲什麼要對着幹呢?

現在太子殿下的權勢,大家暗地裡評估過,略低於成祖。

一旦即位,可能立即超過成祖。

御極五年,再滅數國,定會超過太祖。

如此威勢,就算是孔聖人再世,也要遊說殿下,賣弄一番治國理念,以求重用。

再說了,太子殿下肯定不會拋棄儒學這張皮,只不過是進行徹底改造而已。

這些飽讀經義的閣老大臣都清楚,孔聖人的經義,從兩漢到唐宋,再到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早就改得面目全非,不知加了多少帝王和大儒的私貨進去。

國朝初立時,理學要不是及時變換身段,輕孟子,重三綱五常,讓太祖皇帝滿意,它能成爲顯學?

然後爲科試內容二百年,進而成爲正統儒學,成爲聖教。

太子殿下不需要明詔天下,只需要把科試內容加以改變。

學新學,重實學就能中科試,入仕途,那天下學子會紛紛轉學新學,棄虛求實。

儒生拜得是至聖先師牌位,但真正能給大家帶來榮華富貴的卻是西苑坐着的那位。

李春芳看着張居正,繼續追問道:“叔大,你真得坐視不管嗎?”

張居正默然一會,開口說道:“子實兄,西苑西安門,你教了三四年就轉入六部,忙起政事,張某卻一直伴讀殿下。

期間殿下與我時時就某些弊政爭論不已,殿下總是能說出一些匪夷所思,卻引人深思的話來。

後來我巡按遼東等邊鎮,又巡撫山東,目睹許多弊政,感觸頗深。尤其是那一次在青島港,盧北山邀請張某登上最新的世子大帆船,揚帆出海。

在海上,我見到了大帆船滅國摧城之威,也經歷過迎風破浪,更見識了萬里大海的浩瀚無邊。

在海上,我被猛地推開一扇門,見到了一個新世界,聖人經義裡沒有提及,歷代史書隱約可見的一個新世界。

在海上,我突然想起殿下某天在西苑西安門說的一番話。

‘我們舉着儒學火把,爲中國尋找了兩三千年的光明道路,卻一直在打轉。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而今西夷坐着大海船,從萬里之外揚帆而來,泊船架炮到了大明門口。天下正值千年之大變局,我們卻還執作於從過去的故紙堆裡尋找未來的希望。

該取下蒙在眼睛上的布條,放眼天下,不要再拉着磨重複過去的路,該走一條新路。’

在那一刻,我張某就像一道光從天靈蓋灌下去。是啊,爲什麼不取下布條,試一試新的路呢?”

李春芳死死地盯着張居正,過了許久才森然問道:“叔大,你真是這麼想的?”

張居正正色答道:“張某少小立志,懷公誠之心,發剛大之氣,擔當天下安危,扶危定傾,經世濟民。

爲此,張某譭譽俱所不計,一切福國利民之事,挺然爲之。”

李春芳有些明白了,“叔大對儒學失望了,對祖制失望了?”

“子實兄,張某銳意改革,二十年來遍尋種種良方,現在對陳腐如一潭死水的理學和祖制失望了,想再尋一條經世濟民,利國益民的新路。”

李春芳失魂落魄地坐在椅子上,長嘆一口氣,黯然傷神,“真是沒有想到,殿下潛移默化,居然影響了這麼多人。

叔大,從來憂國之士,俱爲千古傷心之人。舊路都不好走,新路更難走呀。”

張居正笑了笑答道:“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皇城南邊的天壇欽天監。

蒸汽機試車結束,朱翊鈞看着這臺粗大傻的鋼鐵怪物,滿意地點點頭。

“黃道林!”

“臣在!”

“蒸汽機,這麼好的東西用來抽水,有點大材小用了。”

黃道林眼珠子一轉,“臣還請殿下明示。”

“把它臥倒放平,安上輪子,讓它跑起來。”

黃道林想了想,“殿下,可是可以,只是這機器太重了,一般的路面它跑不起來啊。”

朱翊鈞笑了,“你傻啊,一般的路面跑不起來,你把它放到特殊的路上跑,比如港口常用的軌道上。”

黃道林眼睛猛然睜大,他身爲機械大良造,港口的那些軌道車設計和實用,他都有參與。

朱翊鈞一點撥,他猛然領悟到,蒸汽機爲動力的車子,最適合在軌道上跑起來。

它比牛馬力氣大,可以拉十幾節車廂。

還不會累,只要有足夠的煤和水,它可以沿着軌道從早跑到晚。

殿下早幾年就堅持鋪設這些被某些人嗤笑爲無用的“畜力軌道運輸”,難道就是爲蒸汽機打伏筆?

“殿下英明!”

黃道林由衷讚歎道!

“少拍馬屁,繼續努力,儘快讓這噴着氣的大傢伙,在大明大江南北跑起來。辦好了,孤封你爵位,世襲罔替!”

黃道林激動地跪下:“臣謝殿下,臣一定殫精竭力!”

576.第573章 順天府通判署第350章 今日西苑裡全是戲第370章 爲大明和父皇遮風擋雨第389章 徐渭建議和親320.第320章 遼東的奇兵231.第231章 風平浪靜,我們怎麼辦?636.第632章 王尚書,警鐘長鳴啊!552.第549章 我們的傳統是以多欺少第94章 自我開始,大明不再天子守國門406.第405章 咬住圖們汗!641.第637章 這是最後通牒嗎?108.第108章 不靠譜的爹535.第532章 海府大總管632.第628章 這也太嚇人了吧404.第403章 認罪態度尚可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283.第283章 丟你個老母,西夷人!509.第506章 衆正盈朝第394章 遠離上帝聖光的地方第667章 請稱我一聲前輩526.第523章 小舅舅和大外甥第726章 一個敢報,一個敢信!第714章 連戰連敗就是好!160.第160章 太僕寺是個好地方437.第436章 舒友良最會勸人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還是兵權第93章 乖孫,想好了就去做!431.第430章 王家兄弟544.第541章 爲了大明,只好先苦一苦天竺449.第447章 風雲際會的京師602.第598章 果阿城裡的忠臣300.第300章 會編曲目的大才第684章 以前遠,現在不遠了283.第283章 丟你個老母,西夷人!433.第432章 克升龍城第51章 接牌的衆人(一)180.第180章 想要好處,你自己上啊!598.第594章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651.第647章 我愛朝獻,朝獻愛我嗎?600.第596章 現在可以坐下來聊一聊第369章 紫禁城裡的鬧劇第685章 不買對的只買貴的!208.第208章 不知所措的揚州官場151.第151章 寇可行,我亦可行!153.第153章 這仗打得不對啊!461.第459章 浩蕩海天秋第379章 伯思哈兒的野望615.第611章 鋼鐵是怎麼煉成的!第51章 接牌的衆人(一)191.第191章 爲銀子發愁的高拱第725章 內幕浮出水面159.第159章 我和太孫都希望你入閣302.第302章 遼西通遼城303.第303章 還有一個赤峰城第368章 整飭宗室就這樣辦!第86章 潑天的富貴587.第583章 你不是欺負老實人嗎?第40章 奮發的海瑞155.第155章 張居正被震麻了629.第625章 還不夠啊,要不你再湊湊!418.第417章 這纔是大明湖316.第316章 李家兄弟329.第329章 有人還想再努力一把449.第447章 風雲際會的京師第15章 敲打徐階第3章 朕的銀子!407.第406章 致命一擊!265.第265章 說說,你到底明白了什麼!530.第527章 明軍不地道,盡玩狠活128.第128章 紫禁城給你,西苑給他147.第147章 非常苦惱的張居正466.第464章 大明官吏們,你們上岸了!597.第593章 何塞飄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570.第567章 大明第一張集體合影第358章 有人要殺海青天162.第162章 暗潮洶涌287.第287章 孤宣佈第713章 連戰連敗的戚繼光第8章 倒嚴先倒樓412.第411章 一件大麻煩事537.第534章 張居正的糾葛568.第565章 居然真被你弄到手了?513.第510章 我們一時接受不了啊!555.第552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509.第506章 衆正盈朝628.第624章 一家子混蛋第12章 父子和母子521.第518章 徐家父子413.第412章 孤決定!413.第412章 孤決定!第369章 紫禁城裡的鬧劇第96章 這事不簡單啊!第347章 我倆跟着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317.第317章 瘋了才能打贏!第381章 外交事宜最重要的是裡子276.第276章 察哈爾 朝鮮和海西女真第710章 京師總醫院第379章 伯思哈兒的野望第699章 你們阿不都哈林汗叫捎的禮物第672章 張居正的臉,被你丟光了!
576.第573章 順天府通判署第350章 今日西苑裡全是戲第370章 爲大明和父皇遮風擋雨第389章 徐渭建議和親320.第320章 遼東的奇兵231.第231章 風平浪靜,我們怎麼辦?636.第632章 王尚書,警鐘長鳴啊!552.第549章 我們的傳統是以多欺少第94章 自我開始,大明不再天子守國門406.第405章 咬住圖們汗!641.第637章 這是最後通牒嗎?108.第108章 不靠譜的爹535.第532章 海府大總管632.第628章 這也太嚇人了吧404.第403章 認罪態度尚可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283.第283章 丟你個老母,西夷人!509.第506章 衆正盈朝第394章 遠離上帝聖光的地方第667章 請稱我一聲前輩526.第523章 小舅舅和大外甥第726章 一個敢報,一個敢信!第714章 連戰連敗就是好!160.第160章 太僕寺是個好地方437.第436章 舒友良最會勸人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還是兵權第93章 乖孫,想好了就去做!431.第430章 王家兄弟544.第541章 爲了大明,只好先苦一苦天竺449.第447章 風雲際會的京師602.第598章 果阿城裡的忠臣300.第300章 會編曲目的大才第684章 以前遠,現在不遠了283.第283章 丟你個老母,西夷人!433.第432章 克升龍城第51章 接牌的衆人(一)180.第180章 想要好處,你自己上啊!598.第594章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651.第647章 我愛朝獻,朝獻愛我嗎?600.第596章 現在可以坐下來聊一聊第369章 紫禁城裡的鬧劇第685章 不買對的只買貴的!208.第208章 不知所措的揚州官場151.第151章 寇可行,我亦可行!153.第153章 這仗打得不對啊!461.第459章 浩蕩海天秋第379章 伯思哈兒的野望615.第611章 鋼鐵是怎麼煉成的!第51章 接牌的衆人(一)191.第191章 爲銀子發愁的高拱第725章 內幕浮出水面159.第159章 我和太孫都希望你入閣302.第302章 遼西通遼城303.第303章 還有一個赤峰城第368章 整飭宗室就這樣辦!第86章 潑天的富貴587.第583章 你不是欺負老實人嗎?第40章 奮發的海瑞155.第155章 張居正被震麻了629.第625章 還不夠啊,要不你再湊湊!418.第417章 這纔是大明湖316.第316章 李家兄弟329.第329章 有人還想再努力一把449.第447章 風雲際會的京師第15章 敲打徐階第3章 朕的銀子!407.第406章 致命一擊!265.第265章 說說,你到底明白了什麼!530.第527章 明軍不地道,盡玩狠活128.第128章 紫禁城給你,西苑給他147.第147章 非常苦惱的張居正466.第464章 大明官吏們,你們上岸了!597.第593章 何塞飄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570.第567章 大明第一張集體合影第358章 有人要殺海青天162.第162章 暗潮洶涌287.第287章 孤宣佈第713章 連戰連敗的戚繼光第8章 倒嚴先倒樓412.第411章 一件大麻煩事537.第534章 張居正的糾葛568.第565章 居然真被你弄到手了?513.第510章 我們一時接受不了啊!555.第552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509.第506章 衆正盈朝628.第624章 一家子混蛋第12章 父子和母子521.第518章 徐家父子413.第412章 孤決定!413.第412章 孤決定!第369章 紫禁城裡的鬧劇第96章 這事不簡單啊!第347章 我倆跟着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317.第317章 瘋了才能打贏!第381章 外交事宜最重要的是裡子276.第276章 察哈爾 朝鮮和海西女真第710章 京師總醫院第379章 伯思哈兒的野望第699章 你們阿不都哈林汗叫捎的禮物第672章 張居正的臉,被你丟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