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戰爭措施(中)

[======

=====]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十八章

戰爭措施(中)

“皇上,臣告退。

”沈畢和黃永善兩人知道李雋他們接下來要議論軍國大事,這些大事不是他們這些做技術工作人員應該知道的,知機識趣地告退。

李雋知道他們的想法,接下來要議論的事情當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也就允准了,道:“好吧,你們先退下。

”沈畢和黃永善施禮後退了下去。

“接下來的大戰將是一場戰略性的決戰,朝廷一定要調動所有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這場戰爭中去,從現在起:一切以戰爭爲主,一切都要服從戰爭,經濟也要轉入戰時體系。

”李雋把北伐之戰定性爲戰略性的決戰,如此重要的大戰,必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視,纔能有足夠充分的準備。

李雋的話可以概括爲一句話:一切服從戰爭!事實了證明李雋的定性是正確的,要不是李雋沒有爲連串的勝利迷惑,進行了非常充分的準備的話,當旭烈兀統率的“色目軍團”出現在中原時,成敗還真的很難說。

“皇上聖明!”廖勝功對李雋的定性深表贊同,道:“韃子在中原經營四十多年,其勢力非常強大,不能等閒視之。

中原自古是華夏的根本之地,對於朝廷來說極其重要,同樣的,對於韃子來說也是生死之事。

北伐之戰必然是一場事關國運,攸關華夏命運的生死大戰!朝廷的準備工作一定要充分,越是充分。

勝利的把握越大。

杜大用發表看法道:“廖將軍所言極是,我也是這麼看。

依我看,中原之地一馬平川,特別適合於騎兵作戰,可以充分發揮騎兵地機動性,進行長途奔襲、大縱深穿插、大迂迴大包抄。

可以這樣認爲,北伐之戰敵我雙方誰擁有更多的機動部隊。

誰擁有更多的騎兵部隊,誰能更好地運用這些機動部隊。

誰就會取得勝利。

因而,臣奏請皇上,朝廷應該組建更多的騎兵部隊。

此事,已經刻不容緩,還請皇上馬上進行。

“朝廷的火槍兵,特種步兵都是機動部隊,然而其數量不多。

影響也是極爲有限,只能用作奇兵,在關鍵的地方投入關鍵的戰役,打擊韃子關鍵部隊。

佔大頭地還是騎兵,朝廷應該想方設法儘可能組建起最多的騎兵部隊。

”李庭芝沉思着道:“要建騎兵,就得先推行新地馬政。

西漢時期,馬政盛行,西漢才擁有了大量的馬匹。

爲後來組建規模巨大的騎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纔有‘單于夜遁逃’與封狼居胥山的華夏壯舉。

“朝廷於前年開始推行新的馬政,鼓勵民間養馬,已經初見成效,馬匹數量已經大量增加,然而。

由於時間短,馬駒還沒有長大,還不能派上用場。

但是,臣可以斷言,再有一兩年時間,這些馬駒就會長大,到那時,朝廷的騎兵部隊就會大量增加。

因而,臣請皇上早做準備。

中國歷史上馬政最爲著名地當然首推西漢的馬政,正是由於西漢推行了卓有成效的馬政。

民間飼養了大量的馬匹。

再加上朝廷飼養的戰馬,爲漢武大帝推行軍事變革。

大量組建騎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光是“漠北決戰”一戰西漢就出動了十萬精銳騎兵,衛青與霍去病兩人各率五萬,兩路大軍好象兩把尖刀,一齊插入了匈奴的胸膛,給匈奴以致命一擊,再也沒有恢復過來。

可以這樣說,漢武大帝推行的軍事變革,是中國歷史上騎兵規模最大,騎兵運用得最好地時期,騎兵取得的輝煌史冊留芳。

文天祥接着道:“朝廷在效仿西漢馬政之外還應該有自己的特色,臣以爲朝廷當立即下令禁止民間宰殺馬匹,禁止吃馬肉。

若有特殊情況,確需宰殺馬匹,也要經過朝廷審批才能執行,若不然,就發配邊關。

對於那些老死病死的馬匹,應該修公共馬園進行埋葬。

馬的主人可以從朝廷獲得適當的補貼,馬養得越多,補貼就越多;馬匹若是死亡,朝廷也給予補償,如此一來,臣相信民間馬匹不用多長時間就會猛增。

陸秀夫思索了一下,道:“皇上,臣以爲幾位大人說地固然有理,然遠水不能解近渴。

從長眼來說,幾位大人的看法是對的,朝廷應該執行,但是北伐之戰即將進行,時間不等人,朝廷應該另想他法獲得馬匹。

他的話得到廖勝功他們的贊同,點頭道:“陸大人所言有理,請問陸大人有何妙策,可以解眼下之急。

“江南大戰時,朝廷繳獲了不少戰馬,一部分用作組建騎兵部隊,一部分充實到馬場生養馬駒。

臣以爲,非常之時必行非常之法,大戰即將到來,朝廷不能等着馬駒長成,而應該把這些能使用的馬匹重新編入軍隊,供騎兵使用。

”陸秀夫接着發表看法。

他說得一點沒錯,現在南宋需要大量的騎兵部隊,不能再照正常情形把那些繳獲的戰馬用來生馬駒,這些戰馬都是優秀的蒙古戰馬,要是全部編入現役的話,南宋就可以增加一支爲數不少地騎兵部隊。

“妙計妙計!”李庭芝他們撫掌稱妙。

李庭芝不等李雋發問,道:“皇上,陸大人所言臣很是贊同。

江南大戰時,朝廷繳獲了十四萬匹戰馬,其中有八萬匹組建了騎兵,除去死亡,還有四萬多匹,應該馬上編入現役,組建新地騎兵部隊。

李雋微一沉吟道:“加上這些,朝廷也有差不多十四五萬騎兵了,這還是太少。”

蒙古人雖然損失了大量軍隊,但仍然擁有很強大的實力,十四萬騎兵雖然數量不少。

但是與蒙古人能夠調動地騎兵比起來還是遠爲不如。

陸秀夫道:“皇上,臣有一策:朝廷可以向境外買馬。

海外之國喜好我朝糖絲綢瓷器茶葉,朝廷可以用這些東西換回優良的馬匹。

“這個主意好。

”李雋補充道:“對於馬匹的進口就不用收取關稅了。

不僅不能收關稅,對於進口優良馬匹的商人還要加以鼓勵。

當然啦,朝廷的馬匹要禁止出口。

西漢也採取了與此類似的邊關貿易政策,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李庭芝他們熟知歷史。

自然是明白其中地好處,很是贊同。

李雋笑道:“蒙古人深知馬匹的重要性。

禁止與我朝進行馬匹交易,要想取得蒙古良馬地確不易。

不過,不是沒有辦法,朝廷可以通過走私來進口蒙古馬匹,這走私的地方最好就是這裡。

”走到地圖前,右手按在朝鮮位置上。

朝鮮在當時叫高麗,蒙古人雖然強大。

卻沒有打下朝鮮。

朝鮮地形複雜,多山地,不利於大量使用騎兵,蒙古人對這裡的戒心要小得多,通過朝鮮走私馬匹的話,可以撈取不少好處,李庭芝他們拍雙手贊成,道:“皇上。

臣馬上安排下去,派出使臣。

李雋笑着否決道:“使臣就不用了,要派就派商人吧。

派出使臣,朝鮮會知曉,難保他們不在蒙古人的高壓下屈服,把情況通報給蒙古人。

派出商人就不同了,暗中進行。

李庭芝見識極快之人,一想就明白其中的好處,讚道:“皇上高見,臣不及。

“祥甫不用自責。

”李雋對廖勝功道:“馬上給君玉和黃漢發去命令,要他們就近籌備馬匹,可以向越南、緬甸這些國家購買。

現在是冬季,他們也不能閒着,坐等春天到來,要他們儘可能組建新的騎兵。

進行訓練。

張珏他們也是如此想地。

就是李雋不說,他們也會執行。

這隻能歸結於英雄所見皆同了。

“臣遵旨。

”廖勝功領旨。

“皇上,臣以爲如此一來,朝廷差不多有二十萬騎兵部隊。

如此規模的騎兵,不僅是我朝歷史上的第一次,也是華夏曆史上的第一次,就是西漢全盛時期也沒有如此規模,實是一件大喜事。

”杜大用話鋒一轉,道:“不過,問題也很多。

皇上,臣以爲如何使用這些騎兵將是當務之急,不僅僅是從戰術上,還要從軍事理論上進行準備,要制訂出一套完整的運用騎兵的規則,要軍官們熟知其中訣竅,這是其一。

“其二,騎兵部隊的指揮與運用,是把騎兵分散運用,還是集中使用,作爲強力突擊力量,這也應該首先解決。

“其三,還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切合實際的騎兵指揮體系,便於更方便快捷地指揮騎兵,使得騎兵發揮出更大地效用。

李雋撫掌稱妙,道:“說得好,說得好,說得實在是太好。

杜將軍年紀輕輕就有如此遠見卓識,實是難能可貴。

杜將軍能如此說,可以想象得到杜將軍必是成竹在胸,杜將軍把你沒有說完的話說出來。

“臣尊旨。

”杜大用領旨,道:“兵法有云‘欲治兵,先擇將’,然而臣以爲光擇將還不夠。

將者,兵之魂也,光有魂軍隊還不是完整的軍隊,還應該有軍官。

因而,臣以爲應該選拔一批騎兵軍官到軍事學院裡學習,現在時間緊,可以辦成突擊訓練。

李雋看着廖勝功問道:“廖將軍,你以爲呢?”

廖勝功以欽佩的口吻道:“皇上,杜將軍所言正是臣所想。

臣以爲,不僅僅是要大量培訓騎兵指揮官,還應該培養其他軍官,比如火槍兵,特種步兵的軍官。

問題很明顯了,現在的南宋在即將到來地中原決戰中必然要使用大規模的機動部隊,火槍兵和特種步兵的運用將是很重要的課題,要是沒有一批指揮果斷,善於把握戰場情勢變化的軍官隊伍,這兩支軍隊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廖勝功此語是先見之明!

李庭芝他們不住點頭,表示贊同。

“這事就由廖將軍和杜將軍負責,從全軍中挑選一批擁有豐富作戰經驗。

頭腦靈活、勇敢善戰、善於把握新事物的年青軍官進行一次突擊培訓,把他們地軍事指揮水平提升一個檔次。

”李雋看着杜大用問道:“杜將軍以爲騎兵是集中用好,還是分散用好?”

杜大用作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把右手五揸開,道:“皇上,請看。

臣的右手五指揸開,難以給對手以有力的一擊。

要是握成一個拳頭,那就不同了。

可以給敵人強有力地一擊。

這是爲什麼呢?這就是力分則弱,力聚則強。

用兵之道也與此相同,臣以爲騎兵集中使用比分散使用更爲有利。

皇上,臣一點愚見,不足爲憑,還請上聖裁。

“集中使用軍隊,以期形成強有力地突擊力量正是古德里安裝甲戰理論的核心。

這些古人。

真是了不起,比起那麼只知道一味吹噓發明了坦克卻沒有用好坦克保守地英國人比起來,高明瞭不知道多少倍。

要是給他們坦克的話,他們肯定會泡製出不遜於古德里安地裝備戰理論。

”李雋在心裡大爲讚歎,問道:“你們以爲怎麼樣?”

文天祥一臉欽佩地道:“皇上,杜將軍的話非常形象,臣只有欽佩之心,實於異議。

“文大人所言。

實是臣等心裡話。

”陸秀夫發表看法,道:“臣雖不諳軍事,有了杜將軍的比喻,臣也是心如明鏡了。

李雋歡快地笑道:“記得在試驗火炮時,廖將軍曾發表高見,我讚美廖將軍‘能與吳孫論兵者。

舍廖將軍其誰歟?’現在,我還要再說一次,能與孫吳論兵者,在廖將軍以外,還有杜將軍。

杜將軍此言已經不僅僅是戰術問題,也不僅僅是軍事理論問題,還是一個戰略性的問題。

這些問題,足以著書立說了,卻給你三言兩語辨析無誤,實是了不起。

古德里安泡泡製裝甲戰理論花了十多二十年時間。

把他的講義編撰在一起纔有《前進!坦克》一書的問世。

從而改寫了現代戰爭的模式,而杜大用只用一個拳頭就把集中使用力量地好處說得非常透徹明瞭。

比起古德里安的偉大,一點也不遜色。

“皇上過獎,臣實是愧不敢當。

”杜大用恭敬地謙虛。

李雋想了一下,道:“爲了把這些騎兵更好地組織、訓練、指揮,我決定,正式成立騎兵指揮部,就由杜將軍來負責。

你們以爲怎麼樣?”

杜大用年青,但是他的見識與他的年齡不成比例,他具有卓越的戰略眼光,什麼事情總是想到前面,總是能從大處着眼,能夠把握全局,能夠很好地協調各個方面。

更難得的是,他對新事物的把握能力讓人吃驚,其對新事物的把握能力比起以善於把握新事物著稱地廖勝功也是未遑多讓,要是由他主持騎兵部隊的工作,肯定是一個大好局面。

李雋這一任命實是衆人心裡所想,盡皆點頭贊同。

杜大用卻不敢受,謙道:“皇上,杜大用年輕識淺,不到之處尚多,萬不敢當此重任,還請皇上另委賢能。

“那你認爲誰更合適?”李雋笑問道。

杜大用想也沒有想道:“皇上,廖將軍比臣合適。

廖勝功和杜大用相比,同樣具有卓越的戰略眼光,善於把握新事物,具有高超的協調藝術,能夠很好地協調各個方面的工作,還具有杜大用沒有的豐富作戰經驗,特別善長泡製切合實際地新軍事理論,要是由他來主持騎兵部隊的工作肯定不會有問題。

杜大用此方實是再正確也沒有了。

“廖將軍負責自是不會有問題,不過,廖將軍手邊的事情已經很多了,要是他再來負責的話,別的不說,累也會把廖將軍累垮,你就不用謙虛了,勉爲其難吧。

”李雋拍拍杜大用的肩頭道:“有句話說的好:當仁則不讓!現在正是朝廷用人之際,你要有這種使命感。

話說到這份上,杜大用也無法再推了,只能應道:“臣遵旨。

李雋接着道:“杜將軍,我在想,中原決戰時,騎兵將是主角,因而打造一支能征善戰的騎兵部隊將是當務之急,你要把現在的資源進行整合。

你肩負着朝廷的興亡,華夏百姓地未來,還請你多多努力。

“皇上請放心,臣盡心竭力,萬死不辭!”杜大用信心十足地道。

李雋對廖勝功道:“廖將軍,整合騎兵部隊必然要牽扯到方方面面,你這個軍隊地大管家可得多費心,和杜將軍通力合作,打造出一支爲數二十萬的鐵騎。

“皇上請放心!臣別地不敢說,有一點可以保證,杜將軍需要什麼,臣就給什麼!”廖勝功當然明白騎兵部隊在北伐時具有的重要作用,打造鐵騎自是責無旁貸。

李雋很是放心地道:“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嘍。

朕相信,有了一支能征善戰的虎狼之師,何愁韃子不破!”目光炯炯地望着北方。

第36章 援軍到來第47章 駕臨劍閣第58章 難解玄機第17章 重建計劃(下)第17章 重建計劃(下)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18章 重慶戰役第9章 權臣伏誅(下)第16章 三千壯士(下)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28章 連環計第36章 援助非洲第19章 奪氣之戰(下)第16章 三千壯士(中)第71章 關中一道第15章 英雄歸來第40章 針鋒相對第58章 奇襲略陽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15章 英雄歸來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71章 預料之外第55章 圍殲博爾忽(中)第40章 釣魚城之戰第55章 圍困郭侃第48章 寧波海戰第34章 戰略對話(上)第26章 航海時代(上)結束感言第64章 馳援江南第46章 異軍突起第6章 威壓權臣(下)第14章 大軍入川第55章 僱傭軍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71章 關中一道第72章 重拾民心第53章 壯哉!柳河子第44章 南洋賓服(下)第62章 大獲全勝第33章 計中計第3章 力挽狂瀾(上)歷史與小說第14章 糧食危機(上)第9章 權臣伏誅(上)第66章 王師已定中原第14章 糧食危機(中)第82章 北伐燕雲一些問題的說明第66章 毒氣戰第50章 懲漢奸詔第5章 花好月圓第22章 議和(下)第74章 圍殲郭侃(下)第81章 舌戰真金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56章 圍殲博爾忽(下)第30章 賊船第48章 成都戰役(上)第三卷汴京篇二十五章 天津登陸戰上第11章 百姓擁戴(上)第9章 權臣伏誅(上)第78章 以血止血第64章 郭侃的末日第15章 新式科技(中)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下)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73章 關中父老第25章 臨安血戰(下)第82章 北伐序曲第16章 亂臣賊子第53章 壯哉!柳河子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下)第18章 戰爭措施(中)第69章 運籌幃幄第1章 龍騰萬里(上)第15章 英雄歸來第59章 戲法奪城結束感言第16章 重建計劃(上)第79章 洛陽流血夜第58章 突出部第12章 開發廣州(上)第8章 運籌幃幄(上)第31章 新技術(下)第3章 力挽狂瀾(下)第67章 另類研究第44章 南洋賓服(下)第61章 郭侃入關第25章 臨安血戰(上)第21章 經濟對策(下)第71章 關中一道第38章 醫學奇才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上)第二 卷巴蜀篇序第83章 渡河之戰第三 卷汴京篇序免費第64章 馳援江南
第36章 援軍到來第47章 駕臨劍閣第58章 難解玄機第17章 重建計劃(下)第17章 重建計劃(下)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18章 重慶戰役第9章 權臣伏誅(下)第16章 三千壯士(下)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28章 連環計第36章 援助非洲第19章 奪氣之戰(下)第16章 三千壯士(中)第71章 關中一道第15章 英雄歸來第40章 針鋒相對第58章 奇襲略陽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15章 英雄歸來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71章 預料之外第55章 圍殲博爾忽(中)第40章 釣魚城之戰第55章 圍困郭侃第48章 寧波海戰第34章 戰略對話(上)第26章 航海時代(上)結束感言第64章 馳援江南第46章 異軍突起第6章 威壓權臣(下)第14章 大軍入川第55章 僱傭軍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71章 關中一道第72章 重拾民心第53章 壯哉!柳河子第44章 南洋賓服(下)第62章 大獲全勝第33章 計中計第3章 力挽狂瀾(上)歷史與小說第14章 糧食危機(上)第9章 權臣伏誅(上)第66章 王師已定中原第14章 糧食危機(中)第82章 北伐燕雲一些問題的說明第66章 毒氣戰第50章 懲漢奸詔第5章 花好月圓第22章 議和(下)第74章 圍殲郭侃(下)第81章 舌戰真金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56章 圍殲博爾忽(下)第30章 賊船第48章 成都戰役(上)第三卷汴京篇二十五章 天津登陸戰上第11章 百姓擁戴(上)第9章 權臣伏誅(上)第78章 以血止血第64章 郭侃的末日第15章 新式科技(中)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下)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73章 關中父老第25章 臨安血戰(下)第82章 北伐序曲第16章 亂臣賊子第53章 壯哉!柳河子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下)第18章 戰爭措施(中)第69章 運籌幃幄第1章 龍騰萬里(上)第15章 英雄歸來第59章 戲法奪城結束感言第16章 重建計劃(上)第79章 洛陽流血夜第58章 突出部第12章 開發廣州(上)第8章 運籌幃幄(上)第31章 新技術(下)第3章 力挽狂瀾(下)第67章 另類研究第44章 南洋賓服(下)第61章 郭侃入關第25章 臨安血戰(上)第21章 經濟對策(下)第71章 關中一道第38章 醫學奇才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上)第二 卷巴蜀篇序第83章 渡河之戰第三 卷汴京篇序免費第64章 馳援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