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章 ,殖民計劃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羅哈德一直在積極與德里方面聯絡,將吳紹霆提出的條件原本的做了彙報,然後就是焦急的等待。()他甚至不難想象,德里方面在接到這份電報之後,很多人都會雷霆震怒、暴跳如雷,不僅如此,也必然還會有之前原本贊成議和的人,現在受到情緒的刺激,立刻表示繼續作戰到底。

只是,縱然是在等候答覆的這段時間,中國軍隊在緬甸的作戰依然未曾停息。

隨着二十一師和二十二師加入緬甸作戰,之前一直進展緩慢的緬甸戰場,一下子變得如火如荼起來。越來越多的緬甸地方軍倒戈起義,在上緬甸以小規模遊擊作戰的波剛將軍,也一反常態發起好幾次針對大城市的總攻。

在三月二十七日這天,波剛將軍的起義軍與二十二師聯手,成功攻克緬甸中心城市密鐵拉。當天下午三點鐘,波剛將軍在中國軍方的授意之下,宣佈成立緬甸共和國臨時政府,並自任命爲臨時政府主席,正式通電全國,宣稱“緬甸脫離英國殖民統治,自今日起成爲主權獨立國家”。

緬甸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立的消息,在緬甸以及整個南亞地區引起了廣泛反應。

許多民族獨立運動人士都感到信心大增,在中國的幫助之下,短短三年不到的時間裡先後已經有四個國家完成獨立。這不僅提高了中國在亞洲的聲威地位,更是極大的推動了“反殖民反侵略”浪潮的擴大化。

甚至就連印度內部都出現一些要求主權獨立的聲音,這正是英國政府感到最害怕的事情,一旦這種念想如同傳染病似的擴大開來,日不落帝國最終還是要落下帷幕。

面對越來越失控的南亞局勢,德里方面深刻認識到如果和談繼續拖延下去,他們手裡的籌碼就會越來越沒有價值,到時候中國要麼不再接受和談,要麼會開出更多的條件。萬般無奈之下,弗倫奇元帥只能選擇退讓,決定接受向中國遞交投降書的要求。

三月的最後一天,昆明收到德里的正式回覆,弗倫奇要求羅哈德立刻準備議和條約,並且儘快簽訂下來。至於遞交投降書會在停戰之後的半個月內,弗倫奇親自抵達昆明向吳紹霆轉交。不過在議和條約裡面明確規定,中方無條件釋放所有戰俘,包括道格拉斯·黑格元帥,並且英國政府不向中國提供任何戰爭賠款和其他不平等條約。

羅哈德在三個小時後帶着這份議和條約找到吳紹霆,而吳紹霆的效率也不低,在簡單的看過議和條約之後,僅僅做了一些細微的措辭更改,便立刻簽署了下來。

在吳紹霆修改的部分當中,明確註明英國政府不向中國支付戰爭賠款等內容,僅僅只侷限於亞洲戰場的適用範圍。他的意思很簡單,現在中國可以什麼都不要,但一旦歐洲大戰結束之後,協約國全體戰敗了,到時候中國再以戰勝國身份參與同盟國列強的瓜分。

和約簽定的第二天早上,印度政府先行通電全亞洲,宣佈英國在南亞戰敗的消息。

當天下午,昆明元首行營緊隨其後發表了一份通報,表示已經接受英國投降,並下令南亞戰區司令部終止所有進攻行動,各路部隊轉入維護佔領區秩序的任務,在西藏的兩個師後撤三十里,進入邊防警衛狀態。

不到十二個小時的時間,南亞諸國轟動不已。原本還在負隅頑抗的暹羅徹底失去信心,暹羅國王向大陸橋兵團遞交投降書,下令曼谷守衛部隊向中國軍隊投降。

在緬甸忠於英國的地方軍隊也紛紛宣佈獨立,在各自佔據的區域建立軍政府,轉眼間整個緬甸就形成了軍閥割據的局面。

分散在南亞諸國的中國各路軍隊歡欣鼓舞,他們不僅是爲戰爭結束而感到高興,更是爲打敗了不可一世歐洲頭號列強英國而感到振奮。

當消息在中國國內傳開之後,國民們再次受到一次巨大的情緒鼓脹,雖然經過中日戰爭之後,很多人已經認定中國早已經是與世界列強齊頭並肩的強國,但這次逼迫英國政府遞交投降書,不僅是證實了這一點,更是讓中國獲得了長治久安的政治地域。

整個中國不再有任何租界和割地,之前清政府賠償出去的東西,如今也都陸續收了回來。南亞戰爭雖然是一場侵略性的戰爭,但從政治意義上來說,同樣是加強了中國南疆領土的安全性,截斷了西方列強妄圖從南亞大陸入侵中國的通道。

中國的報紙不遺餘力的開始宣傳造勢,爲新生的南京總統府和偉大的元首帶來嶄新的中華時代感到興奮不已。除此之外,南亞戰爭的結束,意味着中國目前的對外戰爭基本上告一段落,包括沙俄方面也只是僵持,沒有再繼續向北方滲透。

不少資本家和經濟學家開始拋出預測,中國在經歷了長達三年的對外戰爭之後,不僅成爲亞洲唯一的霸主,更將以戰勝國的身份迎來國內經濟規模的大幅度躍進。整整三年的戰爭已經消耗了太多國力,但付出總會有彙報,因爲這些消耗奠定了未來發展的優越環境和國際政治基礎,等到戰爭結束,中國的發展一定會是質的飛躍。

這件事確實是吳紹霆關心的一點,中國的軍工業在這幾年時間有突破的發展,但很多民用工業依然相對於落後。而且中國工業普及率並沒有預想中的那麼強大,所以在戰爭結束之後,他會利用這段和平時間加快國家整體的發展節奏。

不過在正式制訂國內發展的細節計劃之前,擺在吳紹霆面前的還有另外一項工作要優先處理,那就是關於對暹羅和老撾的殖民統治。

由於亞洲共同體計劃一開始就打出了“反殖民反侵略”的口號,因此中國即便獲得了對南亞的控制權,也不能如此明目張膽的推行殖民政策。

在昆明元首行營召開的“南亞國策會議”上,國策研究院的顧問以及總統府的外交官員們,前前後後提出了許多吞併暹羅和老撾的對策。事實上,老撾的情況要比暹羅好得多,因爲到目前爲止老撾依然是歸屬在暹羅的統治之下,老撾的國民早已經失去國家的意識。而中國完全可以藉口無法幫助老撾組建合適的政府,因此只好代爲治理。

吳紹霆對老撾的處理方案表示贊同,他決定將老撾分成七大行政區,行政級別暫定爲“邦”,也就是故意取消老撾“國家”的概念,這七個邦擁有獨立的司法、立法和執法等權力,在未來的發展中也會獲得更多的主權,當然,除了軍事和外交永久屬於中國掌握之外。

其中三個邦由當地的名門望族出任總督,但這些老撾籍總督在就職儀式上必須宣誓效忠中國,並承認是中國X政府的下屬官員,同時與中國中央政府高級官僚的子女通婚,以此加強中國與老撾之間的民族融合。

第588章 ,議定第552章 ,北京的冬天第607章 ,滇軍風波第876章 ,決裂第529章 ,李厚基覺悟第1140章 ,佈政第778章 ,迎風而向第110章 ,李琛變節第349章 ,次日的早晨第1070章 ,軍團行動第26章 ,協助進城第867章 ,掌握之中第827章 ,白熱化第624章 ,寒冬未去第890章 ,佈置第677章 ,鉅變發生第262章 ,高強度作戰第1116章 ,戰場和會場第486章 ,戶籍制度第158章 ,敷衍了事第589章 ,西南密謀第886章 ,中央政府工作會議第477章 ,盛業重工第1157章 ,亞洲局勢第936章 ,用意第638章 ,分割第946章 ,第三次會談第259章 ,臨陣換將第117章 ,會莫擎宇第1119章 ,貿易共同體第632章 ,夾擊第980章 ,夏季大雨第377章 ,特殊安排第40章 ,擒李福林第715章 ,共同敵人第14章 ,氣勢服人第83章 ,狀元商人第624章 ,寒冬未去第122章 ,迫在眉睫第1127章 ,建立太平洋艦隊第850章 ,吳紹霆的態度第670章 ,大變之前第159章 ,起義前夕第208章 ,張家晚宴第538章 ,整編協商會議第1049章 ,提前安排第663章 ,揭底第1188章 ,美國參戰第758章 ,全國軍事整編會議第445章 ,越南人突然再訪第724章 ,梧州火車站第923章 ,事後第713章 ,朝鮮學員第716章 ,杭州會戰第304章 ,蛇嶺對峙第681章 ,圍攻桂林第662章 ,怒火會堂上第937章 ,預計第1033章 ,聯合軍團第169章 ,血戰廣仁路第243章 ,上海俱樂部第380章 ,袁世凱的決定第1031章 ,風捲殘雲第322章 ,騎兵團的大破襲第1099章 ,大陸橋第二兵團第956章 ,血染鴨綠江第394章 ,湯鄉茗的手段第180章 ,巧遇德國領事第1197章 ,會孫中山第191章 ,老狐狸第1035章 ,斬首行動第1198章 ,安撫第375章 ,泄露第926章 ,沸騰反應第703章 ,換督第1137章 ,放棄南亞第366章 ,威脅和反威脅第777章 ,明確遠東戰略第672章 ,五十慘案第540章 ,舊式軍人第760章 ,十月底第213章 ,無理之下第818章 ,日本海軍的榮譽第332章 ,思索第1148章 ,暗示革命第137章 ,無奈陣亡第174章 ,戰新滘軍火庫第334章 ,韶關鏖戰第996章 ,從嚴辦理第143章 ,趙聲妥協第1121章 ,亞洲國際銀行第200章 ,宋教仁來訪第1128章 ,帝制苗頭第1092章 ,龍戟級二號艦第561章 ,廖仲愷突然來訪第1089章 ,僵局第672章 ,五十慘案第915章 ,兵變開始第341章 ,戰壕鼓舞士氣第623章 ,黨政一談
第588章 ,議定第552章 ,北京的冬天第607章 ,滇軍風波第876章 ,決裂第529章 ,李厚基覺悟第1140章 ,佈政第778章 ,迎風而向第110章 ,李琛變節第349章 ,次日的早晨第1070章 ,軍團行動第26章 ,協助進城第867章 ,掌握之中第827章 ,白熱化第624章 ,寒冬未去第890章 ,佈置第677章 ,鉅變發生第262章 ,高強度作戰第1116章 ,戰場和會場第486章 ,戶籍制度第158章 ,敷衍了事第589章 ,西南密謀第886章 ,中央政府工作會議第477章 ,盛業重工第1157章 ,亞洲局勢第936章 ,用意第638章 ,分割第946章 ,第三次會談第259章 ,臨陣換將第117章 ,會莫擎宇第1119章 ,貿易共同體第632章 ,夾擊第980章 ,夏季大雨第377章 ,特殊安排第40章 ,擒李福林第715章 ,共同敵人第14章 ,氣勢服人第83章 ,狀元商人第624章 ,寒冬未去第122章 ,迫在眉睫第1127章 ,建立太平洋艦隊第850章 ,吳紹霆的態度第670章 ,大變之前第159章 ,起義前夕第208章 ,張家晚宴第538章 ,整編協商會議第1049章 ,提前安排第663章 ,揭底第1188章 ,美國參戰第758章 ,全國軍事整編會議第445章 ,越南人突然再訪第724章 ,梧州火車站第923章 ,事後第713章 ,朝鮮學員第716章 ,杭州會戰第304章 ,蛇嶺對峙第681章 ,圍攻桂林第662章 ,怒火會堂上第937章 ,預計第1033章 ,聯合軍團第169章 ,血戰廣仁路第243章 ,上海俱樂部第380章 ,袁世凱的決定第1031章 ,風捲殘雲第322章 ,騎兵團的大破襲第1099章 ,大陸橋第二兵團第956章 ,血染鴨綠江第394章 ,湯鄉茗的手段第180章 ,巧遇德國領事第1197章 ,會孫中山第191章 ,老狐狸第1035章 ,斬首行動第1198章 ,安撫第375章 ,泄露第926章 ,沸騰反應第703章 ,換督第1137章 ,放棄南亞第366章 ,威脅和反威脅第777章 ,明確遠東戰略第672章 ,五十慘案第540章 ,舊式軍人第760章 ,十月底第213章 ,無理之下第818章 ,日本海軍的榮譽第332章 ,思索第1148章 ,暗示革命第137章 ,無奈陣亡第174章 ,戰新滘軍火庫第334章 ,韶關鏖戰第996章 ,從嚴辦理第143章 ,趙聲妥協第1121章 ,亞洲國際銀行第200章 ,宋教仁來訪第1128章 ,帝制苗頭第1092章 ,龍戟級二號艦第561章 ,廖仲愷突然來訪第1089章 ,僵局第672章 ,五十慘案第915章 ,兵變開始第341章 ,戰壕鼓舞士氣第623章 ,黨政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