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章 ,軍團行動

與此同時,中國軍隊在朝鮮作戰的進度一點都未放鬆。對於每一箇中國士兵而言,他們不會因爲長達一年的作戰而感到疲憊,更不會因爲有和談的消息而消極作戰。在全國上下瘋漲的民族主義薰陶之下,士兵們巴不得能打到東京去。

在他們看來,自己正在完成一項壯舉,是改變中華民族近一百年來受屈辱的歷史,是弘揚國威、恢復大國地位的奠基者。尤其是長久以來接受部隊文化部、宣傳部的教訓,深刻了解區區日本彈丸倭國在中華土地上犯下的罪行,於是在戰場上更是兼懷着一股復仇心理。

民族主義和復仇心理,兩大極端情緒成爲戰爭機器最有效的潤滑劑。在還沒正式談判之前,國防軍和三十八師已經攻破了日軍第二道防線,駐守第二道防線的第十師團殘部無路可逃,除了少部分人決死到底,其餘大部分都向中國軍隊投降。

而就在日軍第二道防線告破的前一天,春川戰役正式打響。

北方第一集團軍三十三師、三十四師、三十五師和三十六師經過五天時間的部署,完成對春川外圍的戰略包圍,之後纔有條不紊的開始圍攻作戰。

在平壤的三十七師和沙裡院的五個海軍陸戰隊旅,同樣在三月底時向前線推移,沿途控制了平壤與漢城之間三分之二的鐵路線,他們的目標開城。只要拿下開城,中國軍隊幾乎可謂是掌控整條平漢線的鐵路,從戰略橫切面上來說也徹底與東路戰場持平。

隨着中國在朝鮮戰場上步步緊逼,日本在談判桌上的氣勢越來越弱,日本政府也不得不開始考慮接受中國開出的條件。只是用如此巨大的犧牲換來一時的和平,日本有希望在這段時間裡恢復國力嗎?再者,一旦失去臺灣這塊資源領土和經濟跳板,日本的發展永遠都會受制於外國。

爲此,日本內閣每天都在召開討論會議,商討該如何做出決定,整個日本政界爲此事忙得焦頭爛額。同時因爲中國提出的屈辱條件,讓民主人士和國民大衆愈發認爲當初不應該發動這場戰爭,進而輿論開始指責日本軍閥勢力。

日本軍事派政治勢力越來越不得人心,再加上民主派政治勢力趁機不斷出手打擊,很快各地軍閥跌入政治低谷。

時間進入四月份,協約國陣營逐漸開始關注日本與中國議和的事情。

儘管英國不再對日本抱有任何希望,可一旦日本向中國投降,那將是協約國陣營第一個向同盟國陣營投降的國家,這對整個協約國陣營的士氣將會造成極其嚴重的打擊。

當然,西方國家必須承認日本在亞洲戰場上牽制了中國不少兵力,如果中日之間達成議和,對中國在亞洲的擴張必然會更助漲聲勢。到時候英國、法國在遠東乃至中東地區的殖民地都會遭受重大威脅。

不過由於之前已經放棄對日本的經濟援助,外交上也嚴厲斥責日本的無能,英國政府內部對此事分化成兩個不同意見的派系。

以財政大臣、外交大臣以及海軍大臣爲首的政治勢力認爲不應該干涉日本與中國之間的和談,趁着中日和談期間,集中所有資源擴大弗倫奇軍團和印度軍隊,由大英帝國及其附屬勢力完成對中國的打壓。

然而陸軍大臣、殖民地管理部大臣以及部分國X防部白廳的官員,則認爲在此時應該支援日本,最起碼要提供必要的聲援,確保日本即便在投降之後也保留協約國陣營的身份。尤其是陸軍大臣,他在與澳洲方面進行連續半個月的聯絡之後,一直贊成弗倫奇軍團由朝鮮發動進攻,一則具備有利的基地、後勤保障和正面戰場戰略實施等方面的優勢,二則更是最有力的支援日本,在世界大戰大局上形成東西兩頭的軸心互制。

四月六日,英國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召開國會,國王喬治五世親臨國會大廈參加會議。英國政府不能再因爲政治意見不同而僵持下去,必須儘快確定針對亞洲所有事務的政治態度,然後安排弗倫奇軍團出征。爲此,首相與國王決定採取投票表決的方式,來明確英國政府的政治意見。

按照國會投票之前的程序,政黨以及各部大臣將進行鍼對局勢的演講,來表達自己對此事的看法以及爲什麼要堅持政治意見的原因。事實上這無非是一些陳腔濫調,因爲在國會召開之前大家都清楚彼此爲什麼會有自己的意見。

不過,就在商務大臣站出來演講時,卻提出了另外一個見解,他認爲英國完全可以利用弗倫奇軍團出征朝鮮的時機,藉機擴大在日本的勢力,甚至可以干涉日本內部的政務,從而到達勢力擴張。一旦弗倫奇軍團作戰順利,以日本目前的狀況日後會更加依賴英國,而英國從中獲得的好處不言而喻。

商務大臣的演講立刻引起了衆多議員的關注,在場的議員大部分都保留着維多利亞時代的世界霸主思想,自然而然對“勢力擴張說”大爲傾心。

一上午的時間都是政治勢力的演講,午間休息時上議院和下議院各自進行了會商,到下午時正式開始投票決定對亞洲的政策。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大部分議員都贊成弗倫奇軍團出兵朝鮮,並且以協助日本的名義開戰,但對日本援助依然保留之前的決定。英國給予日本已經很多,如今即便什麼都不給,日本也必須無償提供協助。

當天晚上,英國首相阿斯奎斯簽署正式軍事命令,授權弗倫奇軍團隨時出戰。

弗倫奇軍團與曼特斯海軍基地早在三月三十日就確定了作戰方案,最終通過的作戰計劃仍然是從朝鮮進攻。儘管約瑟夫少將和弗倫奇上將都認爲應該在四月之前出兵,可惜由於通訊電報的延誤以及美國商船集合所需要時間,最終不得不延遲到四月上旬。

英國首相的命令正好在這個時間到達,弗倫奇軍團和中東艦隊立刻進入臨戰狀態。

第174章 ,戰新滘軍火庫第1039章 ,人肉炸彈第39章 ,突然交火第397章 ,海軍送別第145章 ,五月之後第893章 ,初次聯繫第350章 ,張小雅犒軍第8章 ,初到後哨第832章 ,內閣會議第945章 ,世界大戰的改變第1003章 ,北京大動第497章 ,履帶裝甲車第701章 ,浙省內訌第1199章 ,新年與春夜第970章 ,第二次援助第896章 ,日本計劃第278章 ,商隊第680章 ,掃清廣西第1041章 ,激戰惠山第1208章 ,馮國璋病危第831章 ,神尾光臣之死第21章 ,見革命黨第703章 ,換督第30章 ,小惡作劇第365章 ,初見袁世凱第325章 ,岑春渲效應第1060章 ,兩元老之言第1058章 ,越南制度第1059章 ,反殖民狂潮第508章 ,再逼第712章 ,黃埔事故第303章 ,誘敵深入第611章 ,首戰告捷第599章 ,多事除夕第784章 ,正式宣佈第1108章 ,繼續推進第909章 ,一場陰謀第1111章 ,意大利出兵第889章 ,分寸第123章 ,謀而後動第474章 ,張家重工第523章 ,鬆坡對百里第495章 ,力量加盟第1179章 ,臺灣海軍大學第791章 ,開戰第965章 ,進程第913章 ,前兆第751章 ,恩怨情仇第784章 ,正式宣佈第238章 ,滬寧鐵路醫院第755章 ,宋教仁的態度第249章 ,二次革命第209章 ,狙擊士官學校第975章 ,山地狼行動結束第1140章 ,佈政第231章 ,在瀛臺第239章 ,推測第450章 ,婚禮上的爆炸第905章 ,第二代戰鬥機試飛第715章 ,共同敵人第264章 ,堅持下去第877章 ,塵埃落定第1162章 ,正式國談第941章 ,接見朝鮮人第848章 ,局勢迫切第735章 ,梟雄病逝第361章 ,進步黨的出現第170章 ,會師第440章 ,引薦人才第771章 ,威脅第352章 ,北洋軍的痛楚第763章 ,孫傳芳第1210章 ,分裂第744章 ,趨勢穩定第607章 ,滇軍風波第318章 ,狙擊戰初露鋒芒第422章 ,壓力之下第688章 ,火車站遇刺第269章 ,爭奪第1149章 ,定局南亞第69章 ,營銷思路第27章 ,交通意外第50章 ,入同盟會第907章 ,東三省陰雲第919章 ,真相第731章 ,“獵雕”作戰室第896章 ,日本計劃第1027章 ,在越南第861章 ,事先的意向第1050章 ,行前事務第312章 ,樂昌大敗第566章 ,拋磚引玉第238章 ,滬寧鐵路醫院第338章 ,前線督師第792章 ,小試牛刀第422章 ,壓力之下第235章 ,再赴上海第62章 ,堅持到底第49章 ,翻譯翻譯第420章 ,風波暗起
第174章 ,戰新滘軍火庫第1039章 ,人肉炸彈第39章 ,突然交火第397章 ,海軍送別第145章 ,五月之後第893章 ,初次聯繫第350章 ,張小雅犒軍第8章 ,初到後哨第832章 ,內閣會議第945章 ,世界大戰的改變第1003章 ,北京大動第497章 ,履帶裝甲車第701章 ,浙省內訌第1199章 ,新年與春夜第970章 ,第二次援助第896章 ,日本計劃第278章 ,商隊第680章 ,掃清廣西第1041章 ,激戰惠山第1208章 ,馮國璋病危第831章 ,神尾光臣之死第21章 ,見革命黨第703章 ,換督第30章 ,小惡作劇第365章 ,初見袁世凱第325章 ,岑春渲效應第1060章 ,兩元老之言第1058章 ,越南制度第1059章 ,反殖民狂潮第508章 ,再逼第712章 ,黃埔事故第303章 ,誘敵深入第611章 ,首戰告捷第599章 ,多事除夕第784章 ,正式宣佈第1108章 ,繼續推進第909章 ,一場陰謀第1111章 ,意大利出兵第889章 ,分寸第123章 ,謀而後動第474章 ,張家重工第523章 ,鬆坡對百里第495章 ,力量加盟第1179章 ,臺灣海軍大學第791章 ,開戰第965章 ,進程第913章 ,前兆第751章 ,恩怨情仇第784章 ,正式宣佈第238章 ,滬寧鐵路醫院第755章 ,宋教仁的態度第249章 ,二次革命第209章 ,狙擊士官學校第975章 ,山地狼行動結束第1140章 ,佈政第231章 ,在瀛臺第239章 ,推測第450章 ,婚禮上的爆炸第905章 ,第二代戰鬥機試飛第715章 ,共同敵人第264章 ,堅持下去第877章 ,塵埃落定第1162章 ,正式國談第941章 ,接見朝鮮人第848章 ,局勢迫切第735章 ,梟雄病逝第361章 ,進步黨的出現第170章 ,會師第440章 ,引薦人才第771章 ,威脅第352章 ,北洋軍的痛楚第763章 ,孫傳芳第1210章 ,分裂第744章 ,趨勢穩定第607章 ,滇軍風波第318章 ,狙擊戰初露鋒芒第422章 ,壓力之下第688章 ,火車站遇刺第269章 ,爭奪第1149章 ,定局南亞第69章 ,營銷思路第27章 ,交通意外第50章 ,入同盟會第907章 ,東三省陰雲第919章 ,真相第731章 ,“獵雕”作戰室第896章 ,日本計劃第1027章 ,在越南第861章 ,事先的意向第1050章 ,行前事務第312章 ,樂昌大敗第566章 ,拋磚引玉第238章 ,滬寧鐵路醫院第338章 ,前線督師第792章 ,小試牛刀第422章 ,壓力之下第235章 ,再赴上海第62章 ,堅持到底第49章 ,翻譯翻譯第420章 ,風波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