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瘋了

其實用這種粗暴的方法破局落下乘了。

但王巨也無奈,除了這個方法,還有什麼好方法破局嗎?就是這樣,還挾藉着西北所帶來的“利好”消息呢。

而且爲了那六十萬軍民,王巨只能進不能退。

趙頊略有些不悅。

“陛下,請用茶,”王巨替趙頊沏了一杯茶,又問:“陛下,可知楊業之死?”

“知道,王侁之害,潘美失誤。”

“似乎是,實際不是。曹彬岐溝關慘敗,我朝伐遼的中路軍主將田重進見勢不妙,立即將中路軍撤退回來,雖略有犧牲,可損失不重。不過太宗這時發出了一道錯誤的詔令,他以爲潘美西路軍在山後(太行山之西),暫時不用面對遼國主力軍隊,勒令潘美將雲朔百姓大規模地遷徙到我朝來。”

可能那時候趙匡義想學習趙匡胤,北漢就這麼被弄亡的,從柴榮到趙匡胤幾次攻打北漢不果,於是兵圍太原時,大規模地將河東百姓向南轉移,最後讓北漢只剩下可憐的幾萬戶百姓,無論河東百姓再頑強,就這麼一點人口基數,最後被宋朝拿下了。

但這一招對付燕雲能管用嗎?

“可實際當時山後還有一名遼國勇將,耶律斜軫,此人軍事天賦不亞於耶律休哥,太宗不知道,潘美知道,如果撤退得不及時,讓耶律斜軫的軍隊纏住了,耶律休哥的主力軍隊挾大勝之勢衝來,西路軍必然慘敗。因此對太宗這道詔令陽奉陰違。然而楊業得太宗恩寵,非要執行太宗的詔令。於是在兩人爭議之下,帶了一部分雲朔的百姓南下,大軍速度變慢。事實最後雲朔的百姓未撤離多少,遼國的軍隊已經追上,這纔有狼牙村血戰的故事。”

楊業之死,潘美肯定有責任。

但其實真正的責任者還是趙匡義。

“朕明白了。”

其實趙頊就是不悅,王巨也無所謂,只要明年銀行司看到收益。趙頊這個不悅就自動消失了。

但因爲現在趙頊悅了,銀行司失敗,以後趙頊會大大的不悅。

然而到了後年,銀行司可能制度基本就完善下來了。到時候趙頊難免要疑神疑鬼,不過王巨也快去陝西了,因此趙頊沒有必要卸磨殺驢。

等到西夏搞掂了,自己又要去彼岸了。

當然,王巨用這種粗暴的手段去解決問題。可能會引發一些嚴重的後果。

或如蔡確之死那樣,但王巨也不管了。

銀行司都不能成功,還管得上以後宋朝朝爭激不激烈!

第二天朝廷下了兩個詔書。

以謝景溫爲保安軍知軍。

謝景溫聽到詔令後,差一點急暈倒過去。

現在陝西路是什麼情況,他豈能不知道?況且保安軍位於最前線,別提西夏人議和的神馬,西夏人的信譽能相信嗎?

所以有些人,得讓事情臨到他自己頭上,才知道輕重。

至於其他人,有幸災樂禍的。也有嘆息的,但不是王巨先動的手,而是謝景溫先動的手。並且正因爲謝景溫動的手,如今朝廷已經收到了五六份彈劾王巨的奏章。

不是僅五六份,這個風頭還在繼續蔓延着,畢竟富弼在諸官員心中地位太高了。

接着是第二道詔書,那就是將樑燾貶放到棉州。

棉州肯定在海外了,可在海外什麼地方?原先王巨將安燾貶放到麗州,有人刻意地找來前年海客獻給宋朝的特大疆域地圖。

還真找到了麗市,並且麗市並不是離宋朝最遙遠的。在麗市的東北處還有一個裴市。實際他們手中這張地圖已經過時了,在斐市的東邊,彼岸陸續在一些較大的島嶼上又置立了安置點,小島嶼就放過了。所選擇的島嶼最少能容納數千人生存,前後找了十一個島嶼,用來做兩邊通航供給點的。並且今年彼岸打算派人經營石像島,也就是復活節島。那島上的石像是如何來的,王巨也搞不清楚,他也不想搞清楚。想的只是一系列的供給點,那麼兩邊航行就會安全,航行成本就會下降。

但宋朝這些官員不知道這其中的內幕啊。

他們趴在地圖上看,看了半天,未看到什麼棉州,倒是有人好奇地數了數各“市”,發現如今彼岸已經置了一百零九個市,並且各自有了名字。多是單字名,也有一些是雙字名。這與宋朝類似,宋朝的州也多是單字名,如陝州,延州,也有少數是雙字名,如保安軍,開封府。

找不到沒關係,因爲現在王巨從彼岸帶了很多人過來,不僅是各行務的經濟人,還有那個新機械有限公司的工匠,正帶着各個工匠改進一些機器,並且前段時間,爲銀行司製造了近七百套相關的設備。

因此有的官員便去了郊外詢問。

大多數工匠不清楚,彼岸面積太大了,而且不是一塊陸地,分成了若干島嶼,大大小小的島嶼可能接近上萬個,而移民所佔據的島嶼可能不足五百個。當然,這五百個不同,都是中大型島嶼,餘下未佔領的島嶼則多是中小島嶼,有的則是無人島無人礁。

不過有消息靈通的,知道一些這個棉州的情況,並且將彼岸的一些情況略略說了一下。

因此幾個官員得到了彼岸一些詳細的情報。

一開始遷徙的百姓多是來自福建路的,開發彼岸就是從泉州開始的,這也正常。

最苦的就是這批百姓,當然,有了耕耘就有了收穫,只要生存下來了,他們現在成了彼岸生活最好的一個羣體。

隨後置成了南北。

這幾個工匠肯定不知道彼岸已經分成了四個行省,因此他們將彼岸分成兩個區域,一個叫熱帶,一個叫溫帶,自呂宋島一直向南,直到那個澳州大陸的北面,都屬於熱帶,再往南,包括那個大陸周圍的一些島嶼,則是溫帶。

因此後面的移民根據這個情況在安置。來自南方的百姓多是遷於熱帶,來自北方的百姓多是遷於溫帶,只有一個特例,那就是王巨初到廣南。江浙大型旱災那年,將江浙的百姓多安置在呂宋島上,但也只限於呂宋島,沒有再往南,再往南則更熱了。

並且與官員們想像的不同。沒有海商發起的遷徙,實際福建路許多百姓已經自發地去了海外,包括占城、真臘以及三佛齊等國家。也就是順着主航線南下的,不是現在海商遷徙的這條路線。

其實在另一個時空,這些移民除了坡國外,還在彼岸建立了六個半國家。第一個就是廣東人羅芳伯在加裡曼丹島建立的蘭芳共和國,這個國家名氣最大,但還有。第二個則是廣東人吳元盛在加裡曼丹島北部建立的戴燕王國,第三個則是廣東人張傑緒在曾母暗沙西部的納土納羣島所建立的納土納島王國。不過這三個國家建立的時間太晚,勢力不是很大。陸續被荷蘭人滅掉了。

除了這三個國家外,還有三個國家,第一個是陸秀夫的幼子陸自立帶着南宋遺民在爪哇島上所建立的爪哇順塔國,第二個是明末義軍首領張璉攻下三佛齊島後,所建立的飛龍王國,還有清初時福建人吳讓在泰國邊上,馬來西亞的吳卡市所建立的馬來吳氏王國。

在這幾個國家外,還有半個國家,清初時緬甸攻破暹城,大城王朝滅亡。福建人鄭信帶着軍隊將緬甸人驅逐出去,光復了暹羅,然後派使者去北京,請入朝於大清。然而不久,他在宮廷政變中被卻克里殺死,否則說不定暹羅能納入大清版圖。

這是後來的故事了。

不過現在海外的移民數量也不少。

但王巨不會傻呼呼地爲他們去征服南海諸國,也不是不能打敗他們,但就是打敗了,能不能做到將當地的土著一起驅逐出去。建立一個真正的漢人政權?

做不到,以後必然被這些土著同化,那麼這些戰爭則是得不償失的。

其實就是南方人,纔開始遷徙到那些赤道附近的地區生存,也十分地不適應,但得怎麼看了,哪裡天氣雖酷熱,可是雨水充沛,一年可以三熟,而且出產各種水果與高價值的香料。只要能適應了,就能迅速取得收穫。

溫帶則不同,雨水少,河流少,許多地區是沙漠戈壁與半乾旱草原,這也是彼岸開始推廣畜牧業的原因。

這個棉市就在呂宋島南部的一個大島上,也是最熱的地方。

因爲這個島嶼很大,似乎與呂宋島面積相彷彿,上面有許多土著,又不在主航道上,因此彼岸以前一直視而不見,直到去年,因爲人口數量漸漸增加,彼岸纔派了五千口百生,四千甲兵,正式登島經營,並且將這個新安置點命名棉市。

朝廷所說的棉州大約就是這個棉市。

棉州找到了,可幾個大臣一起倒吸了一口冷氣。

想一想這些字眼吧。

最熱的地區,就連江浙的百姓都不往哪裡安置!

新開墾的安置點,無疑條件十分艱苦。

很大的島嶼,無疑上面的土著數量非常多,那麼戰爭肯定激烈。

樑燾去了這樣的所在,還有命回來麼?

然而這件事還沒有結束。

那次廷辨的小冊子印出來了,知縣以上的官員人手一本,將那次廷辨的經過一一記錄在裡面。讓你們看一看,富弼與司馬光如何顛倒黑白誣衊我的。還有,這些鄉紳們究竟做了什麼缺德事。

不僅有這次廷辨的經過,還有王巨行刺後路過洛陽,富弼與王巨的談話,以及廷辨后王巨提議對富弼的安撫,包括派御醫替他看病,一起寫了下來。

富弼是君子,我是奸臣小人,可種種做法爲什麼反過來了?君子做的是小人之事,小人做的卻是君子之事。

行刺後,我差一點掛掉,但就是這樣,爲了顧全大局,我說是西夏人做的。還要我怎麼的?

最後纔有一句批註:諸位乃朝廷之大臣也,當公忠體國,上輔君王,下安萬民。然因私心作祟,惑亂聖聽,蠱惑百姓,朝廷自嚴懲不怠也。

範純仁看到小冊子後喃喃說:“富公一世英名,毀於一旦了。”

富弼三個兒子看到小冊子後也不樂意了,長子富紹庭親自來到京城鳴聞登鼓訴冤。

然而隨着被王巨貶到保安軍金湯城擔任寨主。

李清臣抗議:“富紹庭還在丁憂之中。”

“即是丁憂,如認爲不平,上書一封即可,爲何從洛陽來到京城,能來到京城,爲何不能去金湯城。”

“富紹庭是文臣。”

“他是進士及第嗎?不是進士及第,何來文臣武臣區別?李尚書,你爲何三番五次與我阻難?”王巨最後面色不善地斥問道。

李清臣看着王巨眼中的寒芒,慫了。

離開中書,他喃喃道:“瘋了,瘋了。”

不能這樣幹,這完全破壞了大宋官場的規則。

王巨似乎是瘋了。

那兩百餘隨富弼來到京城的鄉紳,除了極少數確實算是好人,一一釋放回去,餘下大多數已經判決,送到陝西路“勞改”去了。但還有極少數人,調查下去,實在是罪大惡極,黃履不堅持就這麼勞改,以他們的罪行,就是死都算是輕的,怎麼流配處理呢。

於是這些人就關押在開封府大牢,一直沒有判決。

一共十六名鄉紳,以及二十五個罪行嚴重的惡奴。

正好秋到深處,不對,馬上冬天就到了。

那麼正好是執行死刑的好時光。

王巨翻悔了以前的承諾,一道命令下達,四十一個鄉紳惡奴,全部被斬首。

至於法不責衆,見鬼去吧。

樑燾流貶到了棉市,而且還殺人了,整整四十一條人命!

繼續來,王巖叟在沂州,不象在澧州的劉摯,離京城還很遙遠,有的消息也不大靈通,因此他彈劾王巨的奏章同時也送到了京城。朝廷立即有了迴應,將劉摯調往香州擔任知州。

香州都知道,還要棉州之南,據說那幾個大島上,皆盛產香料。香料的啥,劉摯肯定沾不到任何便宜的,問題是它正位於王巨所說的赤道線一帶,也就是可能比棉州更熱。

如此強硬的態度,終於讓這些士大夫一起怕了,有的人已經呈上彈劾王巨的奏章,但現在呢,恨不能長着翅膀,將這些奏章收回來。(。

第488章 泄露第351章 共妾第688章 歪理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576章 錦衣晝行(下)第618章 大錢第833章 贊普的人選第45章 奇蹟之戰(二)第138章 鄉黨第580章 遙思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536章 會戰(一)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739章 裂車(上)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385章 鬱悶唐三少第38章 垂涎第772章 不殺第764章 進京第843章 朔正第174章 有條魚第69章 泄密者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12章 殿下(上)第458章 胃口好第23章 香玉第801章 後手第336章 安靜第63章 親戚第92章 第一躍(二)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138章 鄉黨第728章 黃河第742章 抵消第638章 一念之間(下)第28章 高人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69章 泄密者第213章 重要與派不上用場第453章 三十萬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40章 空前危機第43章 大哥第609章 兇狠第17章 有點少第659章 海戰(下)第5章 斬首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371章 爲難第679章 黃雀(上)第731章 假像第451章 聖斷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832章 慘第831章 降第772章 不殺第84章 鬧大吧(三)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688章 歪理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81章 命案第26章 送禮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859章 落幕第74章 成親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608章 下馬第704章 殺母(上)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78章 不合格第331章 寬厚第634章 足跡第292章 首相第715章 犧牲品第311章 屠刀(上)第95章 第一躍(五)第602章 南方第793章 大捷(下)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第150章 葬花第313章 後臺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727章 鬧劇第50章 滿意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34章 美人的煉成第404章 私軍(下)第384章 《感事》詩第672章 南帝第601章 保馬第265章 朱序(下)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156章 文臣(下)
第488章 泄露第351章 共妾第688章 歪理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576章 錦衣晝行(下)第618章 大錢第833章 贊普的人選第45章 奇蹟之戰(二)第138章 鄉黨第580章 遙思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536章 會戰(一)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739章 裂車(上)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385章 鬱悶唐三少第38章 垂涎第772章 不殺第764章 進京第843章 朔正第174章 有條魚第69章 泄密者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12章 殿下(上)第458章 胃口好第23章 香玉第801章 後手第336章 安靜第63章 親戚第92章 第一躍(二)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138章 鄉黨第728章 黃河第742章 抵消第638章 一念之間(下)第28章 高人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69章 泄密者第213章 重要與派不上用場第453章 三十萬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40章 空前危機第43章 大哥第609章 兇狠第17章 有點少第659章 海戰(下)第5章 斬首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371章 爲難第679章 黃雀(上)第731章 假像第451章 聖斷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832章 慘第831章 降第772章 不殺第84章 鬧大吧(三)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688章 歪理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81章 命案第26章 送禮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859章 落幕第74章 成親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608章 下馬第704章 殺母(上)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78章 不合格第331章 寬厚第634章 足跡第292章 首相第715章 犧牲品第311章 屠刀(上)第95章 第一躍(五)第602章 南方第793章 大捷(下)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第150章 葬花第313章 後臺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727章 鬧劇第50章 滿意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34章 美人的煉成第404章 私軍(下)第384章 《感事》詩第672章 南帝第601章 保馬第265章 朱序(下)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156章 文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