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威名(上)

“諸位辛苦了。”王巨對着諸位海客拱了拱手說。

到了冬天,泉州港變得冷清。泉州主要是下南海的船,因此在這個時季,多借助季風離開港口南下了,要麼就是那些需要保養的船上了船塢在保養。

只有少量船是跑倭國高麗那邊的。

不過宋朝經濟一直比較富庶,因此對木材需求大,以至開國宰相趙普都派人經營木材生意。所以經過王巨推動,許多船隻又改成了密州港。畢竟那是在大海上拉木排,風險性很大,橫跨的距離越長,事故也越多。最搞笑的是一個海商,派幾艘船拉着木排,忽然大海風向轉變,改成了東南方向的颱風。結果未用一天,便強行刮到了遼國的營州。如果往南刮還好一點,大不了控制不了船,漂到海州,或者楚州,最終還會有辦法將這些木排卸下的。然而漂到遼國那邊,這個海商悲催了。

最後交了無數罰金,木排也丟下了,纔將他的船放回去。

當然,那是突發事故,總的來說,平安抵港的概率在九成以上。只要平安抵港了,就會獲取巨大的盈利。

這時代有很多聰明人的,隨着密州港的繁榮,又有一些人發明了一種平底海船,不是很大,吃水淺,一般在一千料到兩千料之間,然後從密州港再將木材裝卸到這種平底船上,春天過後,再順着季風,隨潮水自濟水入海口,再從五丈河直接抵達到京城。這又讓五丈河忽然變得繁榮起來。

但泉州到了冬季,相對而言則變得更冷清了。除了少量名貴板材。餘下的什麼高麗、高麗秘色、高麗絹以及倭國刀扇的什麼。那能佔有多大的空間?

實際說白了,無論高麗的絹、青瓷,或倭國的刀扇,宋朝同樣有之,還有許多比它們更出色,只是因爲它們是外國貨,所以好奇之下,纔有了一定的銷路。

但王巨也沒有慢怠。

自從他來到泉州後。也將慶州的一部分政策帶了過來。

比如簡化等齊商稅。

市舶司的抽解是十比一,王巨重新做了一個規訂,從兩萬貫以上起步,超過兩萬貫的稅率是百分之九,超過四萬貫的,稅率是百分之八,超過六萬貫的,稅率是百分之七,超過八萬貫的,是百分之六。十萬貫以上者全部是百分之五。不戒意互相併貨,反正只要你們能湊出十萬貫商貨。不論是多少家,統統是百分之五。

用此誘導大家主動交稅,而非是走私。

雖然走私不交稅,可黑幕太多了,與慶州那邊的私鹽一樣,需要賄賂官吏衙役,而且在海上卸貨,潮來潮往,風來風去,十分危險。又產生了一些黑道性質的組織。官府屢禁不止。

現在變相地將稅率降低一半,實際抽解達到了二十比一的時候,再走私就沒有多大意義了。

因此稅率下降了,市舶司的稅賦並沒有下降,反而逐步上升。

商稅還是慶州那個商稅稅率,商貨越多,稅率越輕,本州之內,只有一道過稅,本州之外,只能徵兩道過稅。但不管什麼人,必須得交稅。

最後一條會讓一些豪強們很不高興。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在王巨推動下,各項產業蓬勃發展,收益比以前多。

王巨又教導百姓養殖珍珠、海帶、海蝦,珍珠還未看到效益,不過海帶與海蝦看到效益了,泉州本來就是一個田少人多之地,每出來一項產業,就意味着養活更多的人。

因此這些豪強也就漸漸不作聲了,不管怎麼說,王巨確實是一個好官。

其實就是一個慣性問題,就象楚建中頂替王巨到了慶州,其實做得還好吧,而且也重視邊防,夏人以爲王巨走了,說不定能撿便宜,結果看到楚建中種種佈置,又不敢對那段橫山打主意了。

然而他不想擾民,結果呢,慶州不久故態復發。一些得利的商賈豪強們心中又是高興又是慚愧。這樣幹,他們受益了,卻愧對王巨當初的教誨了。至於其他人,那都不滿了。再加上災害到來,百姓一起反對。朝廷不得已,讓範純仁替代。範純仁不錯了吧,如果中間不是楚建中接了一下手,也許範純仁錦上添花,會使慶州變得更好。然而現在楚建中又將慶州原還原了,範純仁同樣不想學習王巨那樣,那就沒有撥亂反正了。結果百姓還是失望,但現在種古也不在環州了,若在,恐怕也不會出現百姓爲之跳河的局面。

這就是慣性的作用。

但王巨並沒有推出那個發展基金,手中人才不夠用了,雖然在培養更多的人才,可海外那攤子擴張的速度更快。其次王巨不想朝廷學習,推廣到全國。

不然泉州發展的速度會更快。

另一個則是其他官員無法仿佼的,其他人那有那根大手指,因此學習範純仁,反而說不定成了一名優秀的地方官,若是學習王巨,弄不好就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此外,便是對海商的重視。

在他的組織下,漸漸海客抱成了團。

包括大食那邊的海客,王巨也讓他們聯手,畢竟南海上有許多海盜,這些海盜比後世的海盜對海商威脅更大。

然後每支船隊過來,王巨只要在州衙裡,立即將各個船主請來,接風洗塵。

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這個貿易對地方經濟拉動太大了。

所以一個長者站出來一邊敬酒,一邊說:“當初明公初來泉州,大家聽聞慶州百姓上百萬民書,萬衆期盼,誰料到明公來到泉州,卻有諸多舉措,讓百姓不安,始至今天。才知明公之用意長遠。老朽忽然醒悟。春秋時子產治鄭,執政一年,百姓恨之,然而浮浪子不敢輕浮嬉戲,老人不必負重,孺子也不用下田耕種。二年百姓怨之,然而市場上買賣公平,不敢再囤積。三年過去。百姓終於喜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子產去世,舉國百姓痛哭,說,老百姓將來依靠誰。明公,當是我大宋之子產也。”

子產的事蹟有點遙遠,實際後來的諸葛亮與王猛,同樣有着這個特點,執法森嚴。但雖嚴,卻是公正。剛直,所以民不怨,而國得以大治。

某種程度上能說王巨與他們一脈相傳,雖然拋除了金手指外,王巨實際差了一點。

不過謙虛總是要的,王巨含笑道:“溫老丈,太過誇獎了。不要說治國,即便治理泉州,三年過後,我也不敢說讓所有百姓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王巨還是以妥協爲主的,如果讓他呆在慶州,那就能做到了,實際王巨臨離開慶州時,差不多已經出現了這種可喜的現象。

然而情況不同,在慶州王巨威信太高了,政令容易執行。然而在泉州能成麼?

當然,大家到擡花花轎子,也不能當真。

可那個溫姓老者話音忽然一轉,問:“聽聞明公將要離開泉州?”

“誰說的?”王巨警覺地問。

“曾公曾寫信回來,讓其家人打聽明公的做爲……大約曾公想推薦明公。我們聽聞後,雖然替明公喜之,可心中實是不捨。”溫姓老者說的也是實際話。

雖然王巨種種做法,即便是泉州本地的豪強也看得不大明白,但個個清楚,一旦換了一個知州來了,可能泉州就不會再有這番新氣象了。

王巨茫然:“曾公?”

曾公就是曾公亮,他就是泉州人氏。

不過曾公亮與王巨交情不深,爲什麼要推薦自己?

這正是趙頊那次問詢引起的。

王巨與曾公亮交情不深,不過也沒有什麼仇怨。況且在政治理念上,曾公亮與王巨差不多,不排斥變法,只是排斥王安石的這種變法。

當時曾公亮就想到了王巨。

防備契丹入侵,得有一個懂軍事的大臣。

置辦邊軍,訓練禁兵,得要有一個懂軍事的大臣。這是真懂,真懂的大臣並不多,不可能將老蔡再下放下去吧,王韶在西府還要監督着河湟。那麼除了王巨,還有誰?

實際他還真忘記了另一個人。

而且王巨在經濟與吏治上,同樣有一把刷子。如果讓王巨坐鎮鎮定府,什麼事情都解決了。

不過讓曾公亮擔心的是王巨性格很強硬,這是河北,不是陝西與福建,有多少權貴啦?就象程昉,明面上是文彥博出手給活活逼死了。實際不僅是文彥博,他主持水利,淹沒的耕地如何補償,新得的耕地想方設法侵佔,同意了,這個水利又成了權貴的玩物,不同意,就得罪了一大羣權貴。程昉也在謙讓,但謙讓得不夠,由是得罪了一大羣人。先是逼退回洛陽,經王巨推薦,又去了河北。然而這一回卻活活逼死了……

程昉如此,王巨下去還是如此,不要以爲鎮定府,權貴豪強同樣不少,最有名的就是曹太太的曹家。

弄不好就會鬧出天大的風波,最後連自己晚節都不保了。

所以曾公亮在奏章上說得很含糊,任用將帥,但就沒有說那一個將帥了。

但這件事比較緊急。

因此用快信通知他在泉州老家的親人,由他們打聽王巨的動靜。

慶州的那不算,那場大捷之下,百姓全部感激之,所以容易治理。泉州的這邊才能算數,雖然不象河北有那麼多權貴,但也有不少豪強,而且福建路百姓本身就比較剽悍,看看王巨是怎麼治理的,百姓與豪強又是怎麼評價的。如果做得還是不錯,曾公亮就敢推薦了。

由這頭猛虎坐鎮河北,遼國就算不畏懼,前來入侵,也未必能討得了好,那麼什麼事兒也沒有了。

這事兒就傳了出去。

不是所有人不捨,但在座的人肯定都不捨。

然而這樣有本事的官員,怎麼可能放在泉州埋沒了?

溫姓老者說話時,便帶着一份恭喜,一份惆悵……

但他們也想錯了,王巨纔不想離開泉州呢。

宴罷,大家散去。

瓊娘說道:“官人,這一回真的會離開泉州了。”

“爲何?”

“介甫公罷相,如今首相乃是韓公,副相乃是呂吉甫,一個與你有慶州之緣,一個與你交情莫淺,再有曾公推薦,官人必然會離開泉州。況且與你同樣功勞者,王韶擔任樞密副使,章子厚擔任三司使,而官人僅是泉州知州,豈不是莫名?”

“那倒未必,”王巨說道。

不看年齡,論資歷與功勞,最少王巨肯定在章惇與呂惠卿之上,與王韶並齊之。最少比熊本強吧,連熊本都賜了三品朝服,但王巨呢?

王巨搖了搖頭:“不然,章子厚若沒有救火之功,豈能得到三司使?”

這件事很是轟動。

今年夏後雖落了雨,但總的來說雨水很少,九月更是天干物躁之時。

三司判官宋迪在三司當值,他身體大約不舒服,讓手下替其煮藥。不知道怎麼搞的,導致失火了。

而且火勢迅速變大,趙頊站在西角樓觀看,恨不能自己跳下去救火。

這是三司的國庫,得燒掉多少錢哪?

三司司庫在皇城西邊,西邊還有軍營,一些武將的宅子,如潘美與楊業的家都在這一帶,也包括軍器監的許多作坊。

就在大家目瞪口呆之時,章惇召集了工匠與諸官兵,前來救火。

若不是章惇,還不知最後損失多少。就是這樣,也燒掉了一千零八十間房屋,財富與案牘不知損毀之少,將趙頊燒得肉痛了。一怒之下,將三司使元絳,宋迪等人全部貶官,然後以章惇替代了三司使。

也就是說沒有這把火,章惇依然監掌軍器監,儘管在王雱提議下,如今軍器監比以前的軍器監規格高,甚至在木棉司之上。

至於韓絳,王巨沒有得罪韓絳,但在慶州也沒有真正讓出多少功勞給韓絳,韓絳爲什麼提攜王巨?

呂惠卿嘛,真不大好說,即便提攜王巨,也不會讓王巨擔心重職的。他馬上要獨立門戶了……如何讓王巨威脅他的地位呢?

然而曾公亮若是鐵心推薦,還真的不大好說。

可曾公亮爲什麼要推薦自己?

王巨苦思冥想許久後突然醒悟:“北方哪。”

河北路能去麼?那還不如提前去嶺南呢。

第381章 五分心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第524章 夜聲第644章 長城(上)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555章 和平派第146章 相約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135章 蠱母第61章 六拜(上)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第118章 舅家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316章 直臣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335章 高利貸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766章 天機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30章 以直報怨第268章 龍手(下)第693章 完了第64章 買馬社第332章 水與火第531章 斬第855章 囚籠(下)第447章 一頃第605章 冒泡(上)第95章 第一躍(五)第321章 松溪第644章 長城(上)第191章 初戰(上)第455章 存在第555章 和平派第593章 東施效顰第41章 聯親第808章 好消息第806章 三國第146章 相約第296章 胡鬧(上)第140章 明妃曲第802章 有了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129章 吹三秦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258章 屹立(上)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816章 驚喜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832章 慘第629章 條件(上)第94章 第一躍(四)第262章 斬龍(上)第1章 背騾子第773章 開業第434章 羞侮第661章 自曝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62章 六拜(下)第674章 惡婚(下)第125章 有點難第16章 人情第398章 困惑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447章 禽獸不如第632章 右孫吳第296章 胡鬧(上)第31章 幸運草第679章 黃雀(上)第816章 驚喜第788章 酒語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808章 好消息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779章 土豆宴第631章 不過第358章 不可傳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354章 驕傲(上)第693章 完了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19章 天翻地覆第305章 獻舞(下)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411章 第一天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第666章 入彀第140章 明妃曲第689章 待發第161章 立威(上)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上)第5章 斬首第446章 下江南第639章 八櫓船
第381章 五分心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第524章 夜聲第644章 長城(上)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555章 和平派第146章 相約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135章 蠱母第61章 六拜(上)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第118章 舅家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316章 直臣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335章 高利貸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766章 天機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30章 以直報怨第268章 龍手(下)第693章 完了第64章 買馬社第332章 水與火第531章 斬第855章 囚籠(下)第447章 一頃第605章 冒泡(上)第95章 第一躍(五)第321章 松溪第644章 長城(上)第191章 初戰(上)第455章 存在第555章 和平派第593章 東施效顰第41章 聯親第808章 好消息第806章 三國第146章 相約第296章 胡鬧(上)第140章 明妃曲第802章 有了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129章 吹三秦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258章 屹立(上)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816章 驚喜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832章 慘第629章 條件(上)第94章 第一躍(四)第262章 斬龍(上)第1章 背騾子第773章 開業第434章 羞侮第661章 自曝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62章 六拜(下)第674章 惡婚(下)第125章 有點難第16章 人情第398章 困惑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447章 禽獸不如第632章 右孫吳第296章 胡鬧(上)第31章 幸運草第679章 黃雀(上)第816章 驚喜第788章 酒語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808章 好消息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779章 土豆宴第631章 不過第358章 不可傳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354章 驕傲(上)第693章 完了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19章 天翻地覆第305章 獻舞(下)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411章 第一天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第666章 入彀第140章 明妃曲第689章 待發第161章 立威(上)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上)第5章 斬首第446章 下江南第639章 八櫓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