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來了

新的一年開始了,首先用十更祝大家新的一年裡十全十美,心想事成。

再求一下各位手中的保底月票,這個月我繼續拼命,起步一百更,爭取一百一十更,一百二十更!

…………

“這廝……”王巨聽到前方稟報,忍不住爆笑。

仇縣尉與杜主薄也同時大笑,西夏這個小皇帝太慘了,都快逃到後方,居然又捱了一箭,還挨在屁股上。

不過王巨笑完後,開始在心中推演。

終於知道李諒祚下落了,就不知道前天一天他們這麼多人是躲藏在哪裡的。但不管怎麼躲的,這個龍頭是拿不下來了。

因此王巨在推演着李諒祚的傷勢。

大順城之戰過後,那天晚上大家在搶龍手之功,王巨沒有插話,不過等蔡挺主持完了,他將那十幾名兵士的刀拿過來一一觀看,這一條很重要。

不是一有刀傷就會感染,不能他前世還是這一世,有多少人沒有被剪子,刀子弄傷過,不可能一弄碰,就會感染。這個感染主要是兵器砍得深,如果兵器光滑還好一點,若上長了鐵鏽,凹凸不平,上面附着亂七八糟的東西,那纔是最悲催的。

但讓他很失望,這些人刀子保養得很好,全部光滑如鏡,就包林廣所帶的箭支,也都是剛剛打造的。雖然這也不保險,結果就不大好說了。

不過也不好說,並且李諒祚還耽擱了最重要的一天。也許李諒祚沒事,也許會早死。

李諒祚死不死無所謂。難道李諒祚不死。宋夏還能真和平?王巨在推算着李諒祚死西夏會發生什麼。梁氏必然上位。

或者李諒祚僥倖不死,西夏又會發生什麼。

過了好一會兒,他還是覺得李諒祚死了的好。

這小子現在慘敗,心中後悔,但是這小子實際本非一個良善之輩,好了後,看着斷手,必然故態復發。並且因爲這一敗,他學習句踐來一個臥薪嚐膽,那將是宋朝的大敵。

梁氏雖瘋狂,但只是一個女流之輩,不會形成大害,除非熙寧伐夏,那不管梁氏或者李諒祚,宋軍十之八九,都會吃大虧。畢竟那是保家衛國戰爭了,除非梁氏學習趙佶。不用將士用神仙。

當然,這是一個推演。李諒祚死不死,王巨是沒有能力控制的。

但這卻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王巨說道:“派衙役將此事廣爲流傳,讓所有百姓都樂一樂。”

…………

野利族民帶來的消息來得及時,正好蔡挺在反覆修改着這道奏稟時,他們將消息送來了,特別是野金小山聽到的那番話。

蔡挺刻意在奏章上寫了這件事。

不要以爲嵬名浪遇是好心,如果西夏真按照他的計策去執行,宋朝反而更兇險。

首先角廝囉死了,吐蕃四分五裂,几子皆不團結,包括河州的木徵,他們不象父親那樣了,對西夏不大排斥。

所以西夏如果採取李德明時的策略,與宋遼交好,換取一個好的外部環境,專心經營南方,說不定就會得逞。

再者古渭州以南生活的是大片的羌人,党項人原來生活在哪裡,正是洮州南部地區與大積石山下,不能說哪裡的羌人就是党項人,實際河湟吐蕃也不是高原上的吐蕃人了,他們是融合了吐谷渾人,漢人,甚至鐵勒人的新吐蕃人,但因爲這個聯繫,哪裡的羌人不會對西夏排斥。

宋朝的政策是消積防禦,因此從河北滄州拒馬河入海口處就開始廣建各城各關各鋪,到河東陝西的各砦各堡,如果西夏鑿穿了河州,將勢力漫延到洮州岷州,那麼宋朝只能被逼着將堡砦一直築到四川北部,否則西夏人南下入侵,對於富庶久不習戰的川北百姓將是一場惡夢。若是築,僅這個駐堡的士兵,用不了十年就能將宋朝經濟全部拖垮。

只要西夏實現了這一目標,宋朝消積防禦政策不改變,宋朝亡國在即!

當然,這是一種假設,就算李諒祚回去調整政策,想要實現這一目標,最少也得十年甚至二十年時光。

那麼他要面對的是宋朝會不會給他這個外部環境?

再說洮岷羌人對西夏人可能不排斥,但對中原也不排斥,那就要看誰做得高明瞭,並且西夏南下,延伸得太遠,宋朝卻沒有這個問題,秦州本身就囤積大量士兵與糧食,離得很近。只要宋朝先動手,西夏人的夢想便破滅了。

因此蔡挺主要稟報的還是這一戰的經過,戰果,傷亡情況,將士的功勞。

大家注意的也是這一點。

前後數戰,共擊斃或俘獲了西夏將士計達五萬六千餘人,實際會更多,飄在華池水的西夏人死屍,華池縣派人清點過了,但有一部分將士,特別是大順城前期保衛戰中被宋軍擊斃的,讓西夏人掩埋起來了,還有一些逃散到山林裡,繼續在抓捕,也有一些人被野獸吃掉了。因此實際數量可能還會增加兩千人左右。

不日會將繳獲的兵牌派車子押到京城來。

另外還繳獲了大量戰馬,以及西夏人當成食物的牛羊,帳蓬武器鎧甲若干。

不過蔡挺有意沒有說清楚,擊斃了多少人,抓了多少戰俘。

宋軍傷亡也不小,包括蕃落保捷在內的官員犧牲了近四千多人,許多指揮都打殘了,必須重新編置,如王巨帶去的那三營保捷,另外還有近三千蕃強人壯馬也先後陣亡,並且有一千多人重傷,恐怕以後要退出行伍之列。

這個傷亡數量超過三川口的傷亡數量了。

但趙曙沒有太在意,雖然傷亡慘重,可相比於這場大捷又算得了什麼?

他等太監將蔡挺奏章讀完。問道:“衆卿家。西夏自李繼遷以來。可曾遭過這樣的重創?”

文彥博答道:“陛下,有,貓牛城之戰,李元昊敗得更慘。”

但那與宋朝無關,而是角廝囉殺的,那一戰從貓牛城打到鄯州城,再打到宗哥河,一共進行了三場大會戰。場場重創西夏人,保守的估計李元昊折了的兵力能達到十萬人。第二場大會戰吐蕃人同樣用了水淹之計。

趙曙有些不大滿意,又問:“那麼府麟路戰役,西夏有沒有遭到過這樣的重創?”

他所說的府麟路戰役,乃是一系列戰役的總和,苗繼宣的麟州保衛戰,高繼宣的三松嶺之戰,折繼閔的府州保衛戰,張岊王凱王吉的第一次兔毛川會戰,張亢的龍門川之戰。收復豐州系列戰役,琉璃堡之戰。柏子寨之戰,張亢李元昊王對王的第二次兔毛川大會戰。

李元昊打一場敗一場,兵力折傷近半,最終不得不退出府麟路。

文彥博想了一想說道:“府麟路那次戰役進行的時間很長,很零碎,西夏傷亡不可估算,不過依老臣想,兩相應當彷彿吧。”

這是一箇中肯的評價,若拋去開始的豐州之失,兩場戰役宋軍傷亡情況差不多,都是以輕傷亡大敗西夏人的,擊斃的西夏人府麟路那邊更多一點,大順城會戰抓俘的卻更多一點,綜合起來也差不多。兩場戰役動用的兵力也差不多,雖然府麟路打得更長更辛苦,不過宋朝派出的援兵真的很少,幾乎是府麟路當地的駐兵以及折家軍與當地百姓綜合起來,打敗李元昊的。環慶路這一戰動用的兵力也很少,如果將強人壯馬一除,官兵也少得可憐。

若看戰跡,環慶路這一戰勝得更光彩,因爲時間很快,而且打得更果決。

若看難度,府麟路那個難度更高,那可是李元昊親自帶兵的,李諒祚指揮能力能與李元昊相提並論麼?

反正是大捷吧,呂公弼說道:“恭賀陛下,恭賀大宋。”

趙曙顯然也十分高興,一張病臉上露出滿滿的笑意,心裡想到,若每一戰都象這樣打,何愁財政之困?

這一戰也會用掉不少錢,戰前的撥款,戰後的獎勵撫卹,不能當真全指望着賣戰俘吧。還有器甲的損耗,可能得花費五六百萬貫。

現在宋朝財政吃緊,這個五六百萬貫又會替這個吃緊的財政戳上一個大窟窿。

不過相比於宋朝以前其他戰役,這個花費已經少得不能再少了。就如澶淵之戰,宋朝當時花費了七千萬貫,那是宋真宗時的物價,換到現在,可能會達到一億四千萬貫!

因此這個錢花得真心不多。

然後樂一樂吧,趙曙讓太監將錦盒打開,大家一起看龍手。

“這就是李諒祚的手啊?”大夥兒七嘴八舌地議論,一邊議論一邊笑意昂然。

司馬光說道:“陛下,這樣不妥,前線將士胡鬧,陛下不能隨前線將士失去儀制。李諒祚終是國主,尊卑有序,以其失手而狎玩之,實及失之大雅,充盈戾氣之舉。”

趙曙正高興着,加上司馬光也有從龍之功,因此說道:“將它拿下去吧,等西夏使者過來,讓他們帶回西夏。”

太監將“龍手”又裝回錦盒,趙曙說道:“頒告天下。”

一個濮儀之爭,讓大臣失望,讓許多懷念趙禎的百姓失望,因此這場大捷得利用起來,看看,這就是朕即位後所帶來的勝利。

有的大臣不大樂意,不過確實是大勝了,而且蔡挺也低調,將功勞歸於趙曙,歸於兩府宰執,說皇上你與兩府調度有方,再歸功於三軍將士,說三軍將士感懷朝廷恩德,奮勇向前,這才取得的大捷。

管趙曙與兩府宰執屁的事啊!

都火燒眉毛了,兩府仍在財政上斤斤計較,差一點就壞了大事。

但這正是蔡挺高明的地方,這麼一說,你們還好意思顛倒黑白麼?

趙曙揮手,準備讓大家散去。

這也不對啊,一場兩國的大型戰役嚴格說起來得分爲戰前準備,大會戰,戰後。

這個戰後很重要,往往處理不當,明明戰勝的,反而卻失了實利,往往處理得當,那怕戰敗了,照樣撈取好處。現在宋朝大捷,如果高明的話,得繼續謀劃如何利用這場大捷,而不是等着西夏人發牌,再來被動的應付。

還好,有一個人主動立功來了。

來了,陸詵。

西夏大軍出動,陸詵不知道上哪裡去了。

但現在他十分被動,於是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使者。

宋夏和議那個賜幣共分成四個部分,一個是拜年,宋朝賜銀五千兩,絹五千匹,茶五千斤,這是壓歲錢,拜過年後,由西夏使者帶回西夏。

一是賀乾元節,也就是宋朝皇帝的生日,回賜銀一萬,絹一萬,茶五萬斤,這個就看各個皇帝生日那一天了,拜完了乾元節,再由西夏使者帶回去。

一個是歲賜,絹十三萬,銀五萬,茶兩萬,一般也隨賀元旦過後,一道送到西夏境內,或者春天時送到邊境,因爲那時新茶新絲上來,天氣也不冷,不會冰雪封路,交通便利,運費節省。

一個是賜西夏國主生日,銀器兩千兩,細衣着一千匹,衣着一匹。

因爲趙曙與李諒祚都是春天出生,所以這四樣都賜完了,但還有一樣,那便是秋後的中冬時服,銀五千,絹五千。若是往年,西夏早就派使者去京城請這個中冬時服的一萬。

但今年沒有來,主要是李諒祚想看看這一戰的戰後,打到什麼地步說什麼話。如果拿下慶州,什麼不要也划算哪,如果只打下大順城,但又擊敗了環慶路的宋軍,就可以派使者進一步勒索宋朝。

想法是不錯的,但他就沒有想到會敗得這麼慘。

所以李諒祚逃回白豹城,立即派出使者,繼續請時服,次之也看看宋朝君臣的反應。

這個比較好猜,陸詵也猜了出來,於是這讓他看到了機會,將李諒祚派來的使者扣壓,然後主動寫信責問李諒祚爲何入侵宋境,讓西夏使者將這封信帶給李諒祚,再寫一篇奏章,對趙曙說道:“朝廷積姑息,故諒祚敢犯悖,不稍加折誚,國威何存?”

他也用快馬將此奏送到了京城,趕上了,趙曙看着奏章,說道:“陸卿之言,甚合吾心。”

蔡挺不是趙曙的人,不是趙頊的人,也不是韓琦的人,王巨算是趙頊的人,但陸詵呢,他卻是趙曙的人。文彥博不算是,他資歷太深了,深到趙曙都無法拉攏。

只有陳旭、呂公弼、韓絳、陸詵這些在趙曙手中得到迅速提撥的大臣,才能算是趙曙的人。

是朕的人,很勇敢,所以趙曙十分歡喜。

然而就是這個陸詵,馬上就開始打趙曙臉了。(……)

第422章 楹聯第587章 燕歸來第632章 右孫吳第402章 在等着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822章 是他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40章 空前危機第321章 松溪第14章 小翅膀第635章 抽解第630章 條件(下)第267章 龍手(中)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755章 你不懂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126章 捉婿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489章 慘戰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215章 希望第411章 第一天第450章 門客第556章 生疑第415章 潑(上)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835章 同意第25章 寶藏(下)第269章 那一公第679章 黃雀(上)第198章 遷徙第835章 同意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591章 良臣第592章 修房子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379章 不可行第727章 鬧劇第13章 殿下(下)第708章 聖儒(上)第805章 授業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233章 此堡不能拿第625章 有過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539章 會戰(四)第435章 嚇一跳第80章 磨練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571章 貴人第235章 孩子氣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35章 關學第291章 一扇窗第255章 分裂第163章 蕃騎(上)第731章 假像第263章 斬龍(下)第564章 退一步第419章 剋星第624章 縮影第479章 貪婪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814章 狗不如第458章 胃口好第177章 買撲第690章 正統第744章 擔擾第702章 大事(上)第466章 笑話第661章 自曝第107章 盜版第78章 不合格第537章 會戰(二)第328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287章 實話第327章 錦囊第7章 路窄第335章 高利貸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343章 贖人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702章 大事(上)第50章 滿意第258章 屹立(上)第238章 不能比第251章 地獄(上)第848章 誘餌第261章 家第792章 大捷(上)第178章 子安第684章 文豪的產生(下)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259章 屹立(中)第615章 威名(上)第16章 人情第237章 三百斤第235章 秋碩
第422章 楹聯第587章 燕歸來第632章 右孫吳第402章 在等着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822章 是他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40章 空前危機第321章 松溪第14章 小翅膀第635章 抽解第630章 條件(下)第267章 龍手(中)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755章 你不懂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126章 捉婿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489章 慘戰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215章 希望第411章 第一天第450章 門客第556章 生疑第415章 潑(上)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835章 同意第25章 寶藏(下)第269章 那一公第679章 黃雀(上)第198章 遷徙第835章 同意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591章 良臣第592章 修房子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379章 不可行第727章 鬧劇第13章 殿下(下)第708章 聖儒(上)第805章 授業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233章 此堡不能拿第625章 有過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539章 會戰(四)第435章 嚇一跳第80章 磨練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571章 貴人第235章 孩子氣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35章 關學第291章 一扇窗第255章 分裂第163章 蕃騎(上)第731章 假像第263章 斬龍(下)第564章 退一步第419章 剋星第624章 縮影第479章 貪婪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814章 狗不如第458章 胃口好第177章 買撲第690章 正統第744章 擔擾第702章 大事(上)第466章 笑話第661章 自曝第107章 盜版第78章 不合格第537章 會戰(二)第328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287章 實話第327章 錦囊第7章 路窄第335章 高利貸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343章 贖人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702章 大事(上)第50章 滿意第258章 屹立(上)第238章 不能比第251章 地獄(上)第848章 誘餌第261章 家第792章 大捷(上)第178章 子安第684章 文豪的產生(下)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259章 屹立(中)第615章 威名(上)第16章 人情第237章 三百斤第235章 秋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