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扯皮

馮京看着趙頊的表情,十分擔心,但他又說不出口。

王巨對宋吉說遼國出兵山後了,又對那些將領說遼國不可能會出兵,韓絳先問其原因與用意,又問遼國會不會出兵相助西夏?王巨答道,不會,遼國絕不會傻到這份上。

王巨沒有在奏報上說,不過韓絳卻一五一十寫在奏報上,當然韓絳是無心的,他根本不知道馮京在延和殿說了什麼。

但馮京算不算造謠呢,也不大好算。

確實有這個風,遼國爲了安撫西夏,派人在遼夏邊境上揚言,說是遼國可能集兵于山後,相助西夏。只說是可能,不是肯定,肯定了,最後要交待的,連西夏人都沒有當真了。

然而這個揚言卻不知怎麼被河東路的密探得知,立即彙報給了呂公弼。

呂公弼與司馬光、文彥博乃是一路子的人,他們反對變法,反對戰爭。

不是這些人不想宋朝好,有些人變成了老油條,如文彥博,他第一次爲首相時,還是很盡力的,最後被言臣怦擊得一無是處,貶出朝堂,因此認爲宋朝想好是好不起來了,想壞也壞不到哪裡去,就這樣不變吧。

不過有的人還是想宋朝好的,如範純仁等人。他們反對變法反對戰爭,也有他們的想法,不打仗了,三國和平,那麼就不用養活那麼多士兵,就可以節約大量兵費與軍費,一年不用多,能節約一千幾百萬貫。國家其他方面再節約一點。財政足以維持平衡。何必要變法斂財?所以趙頊問範純仁陝西器甲城防。範純仁答道,初具,初具即可。

總之,反對戰爭的原因千奇百怪。

有的是擔心武將重新因爲戰爭而掌權。

還有的害怕又產生藩鎮割據之害,就象五代更替得爲什麼那麼頻繁,還不是因爲武將掌權之故?

文臣專權可手中沒兵,因此劉娥一二三就將丁謂弄下去,趙頊也逼走了韓琦。才上位的宋欽宗立即拿下蔡京。雖然軍事上軟弱了,可利於內治穩定。

還有的考慮的是財政。

又有人確實考慮到民生,比如範純仁,這不可否認的。一打仗,老百姓苦逼了。

但有一些人,那純是打壓異己的反對了,代表就是三個大佬,韓琦、文彥博、司馬光。

韓琦豈不是好戰分子,怎麼也反對戰爭了?韓琦現在不是好戰分子了,自從永興軍返回大名府後。他脫變得最厲害。

不管呂公弼是因爲什麼原因反對戰爭,但結果是一樣。

他聽到後立即向西府反饋。再由馮京略略誇大,就變成了探報契丹陰發腹裡兵三十萬往西界的故事。

結果呢,這麼多天過去了,王巨都在鹽州讓百姓挖鹽了,河東邊境連一隊遼軍的影子都沒有看到,更不要說三十萬大軍了。

所以趙頊看到韓絳呈上王巨的分析,就問馮京,況且王巨臨行前也解釋了遼國不會發兵的原因,當時問得馮京十分尷尬。

至少這段時間,他沒有發言權,於是東張西望。

他不便勸,但他的好朋友多啊。

不過馮京與文彥博司馬光也不相同,他雖屬於保守派,不過偏見並不算太深,這也是王安石推薦他上來的原因。因此曾經一度讓呂誨產生誤會,彈刻馮京所至嗜利,西人目爲金毛鼠,以其外文采而中實貪畏也。

至於吳充與王安石關係那就深了。

王安石另一個女婿蔡卞許多後人都知道,於是許多不懂的紛紛造謠,實際王安石不止蔡卞一個女婿,他有三個女兒,長女早夭,嫁給蔡卞的是幼女,但最有才氣的不是蔡卞的妻子,而是二女兒,曾寫了一首小詩:西風不入小窗紗,秋意應憐我憶家。極目江山千萬恨,依前和淚看黃花。

此詩一出,立即傳揚於整個京城。

因此吳充替其次子吳安持求親,兩人成了兒女親家。

不過論顏色,吳充則是更深一點,而且隱藏得很好。不過在對待戰爭上,馮京則是堅絕的反戰派。

他在瞅,他的好朋友孫固只好出面,他說道:“陛下,因爲王巨好戰,使生靈塗炭,無數人家從此陰陽相隔,不能再慫容了。”

其實不用看王巨奏章,楊繪早就將王巨這三條帶回京城了,但如何選擇,至今也沒有人想清楚。孫固的想法是最好不是這三條,而是立即撤兵回來,不過說不出口,因此說了這一句。

看,這一戰打了,打出什麼結果,陝西百姓掉到泥坑裡不算,還死了兩萬多將士。

呂惠卿說道:“孫學士,那有戰爭不死人的?”

“有,陳慶之。”

“孫學士,那是梁書在造假,魏書在記載爾朱榮與元顥之戰,罕見陳慶之,只有一句,爾朱榮與元顥相持於黃河兩岸,欲渡河手中卻無船,打算北還,爲下屬勸止。恰好找到了一些船隻與嚮導,爾朱榮就命爾朱兆率精騎夜渡,破顥陷洛,陳慶之則單身逃免。即便梁書所說的是真的,那也太過妖異,所以天不容之!”

《魏書》說法不可信,《梁書》說法也不可信。

如果象梁書所記載的,那也太神了,七千白袍軍,護送元顥回洛陽稱帝,於雎陽對陣丘大千七萬兵馬,丘大千還是守的一方,結果丘軍大敗,全軍投降。又在三十萬北魏大軍虎口下,拿下了有七萬守軍的滎陽。然後又在滎陽城下背城而戰,以三千大破二十萬騎兵。於是這一路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前。接着又在滎陽城下,大敗近百萬爾朱榮的大軍,打到這份上,七千白袍軍居然一人未死。只是因爲洛陽被爾朱榮抄了。陳慶之只好南歸。結果被一場山洪將他百戰百勝的軍隊全沖走了。

好吧。有很多後人還真相信了。

但呂惠卿不相信。王巨更不相信。

真正的真相應當是陳慶之北上打了幾場光彩的戰役,不過最後一役,同樣也全軍覆沒了,陳慶之只好逃回樑朝。

趙頊也額首,這是一段比較著名的歷史,在座的基本都看過。顯然趙頊認可了呂惠卿的話,不要說七千白袍軍,就是七千個妖怪。那麼慘烈的戰役打下來,也要死上好幾百個。若真如梁書記載,那不是七千凡人在作戰,而是七千個齊天大聖在作戰。

呂惠卿又說道:“真實的,應當可以借鑑霍去病,那幾乎是漢家軍隊的巔峰。”

陳慶之的事蹟真真假假弄不清楚,不要搬出來賣弄了,看霍去病的吧。霍去病與匈奴左賢王一戰,殲敵七萬餘人,但他的部下同樣犧牲了一萬五千人。

王巨這一戰傷亡比例還沒有霍去病的高呢。儘管霍去病的那一戰難度更高。

王素也在邊上說道:“西夏軍隊沒有想像的那麼強大,但也不是現在我們想像的那麼弱小。此戰誠爲不易。”

他與王巨沒有什麼交接,頂多王巨知華池縣時,用酒換馬,請他幫了一下忙,那也是爲了國事,與私情無關。況且那時候王巨能有什麼資格與他攀私情?

王素也老了,因此召入京城,知通進銀臺司,不過因爲年老無法理事,又轉任工部尚書養老了。不過他久在邊陲,所以讓趙頊派人將他從工部召到延和殿諮詢。

王巨一直不敢自居愛民如子,是因爲宋朝真的有,甚至比包拯更愛民如子,眼下就有數人,包括程師孟、李肅之,以及王素。

以王素的政績、資歷、家世、出身與性格,自然不會賣面子給孫固的,他繼續說道:“況且三十萬夏軍入侵環慶,王巨乃是臨危授命,即便大敗夏軍,也沒有將大軍一路西向,而是集結於鹽州,聽候朝廷詔命,何來好戰之說?孫學士,你是翰林學士,替陛下草詔,莫讓功臣心寒!”

孫固討了一個沒趣。

文彥博只好親自出面,他徐徐說道:“如果想滅西夏,誠爲不易,故王巨在奏疏上說請求秦鳳、涇原、環慶、鄜延、府麟五路大軍齊發,並且還要從京城、永興軍與河東路調集兵馬支持。但是這樣一來,需花費多少錢帛?”

這時候不能攻擊王巨,無論用什麼理由,皆是自找沒趣的!

但老文這個問題卻問到點子上。

若是那樣,可能會用掉天文般數字的錢帛,然而國庫與內庫那有這麼多錢哦。

即便王安石也在邊上說道:“陛下,上策不可取啊,只能取中策與下策。”

中策就是佔領鹽州,爲什麼是中策?首先是經濟,鹽州控制着七成青鹽產量,另外還有鐵,西夏也有鐵礦,只是產量少,鹽州一帶的鐵礦產量便佔據了西夏的四成,因此控制了鹽州,甚至僅是從經濟便可以給西夏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軍事上更不用說了,只要控制了鹽州,隨時可以派一支騎兵威脅樂山與賞移口,南邊是鎮戎軍,東面是環州,三面包夾,西夏物產肥沃的蕭川一帶早晚會丟失給宋朝。如果膽色再壯一壯,將鹽州北面的鐵門關拿下,那麼整個將靈州與西夏東北的銀夏等州一切兩半。況且鹽州離靈州與興慶府又是那麼地近,隨時可以發兵征討。

缺點就是它是一塊飛地,但也有辦法解決,先在橫山連置諸堡,然後在鹽州與橫山之間連築十幾座堡砦,當然後面這些堡砦多在平川之上,堡砦必須要大,駐兵也要多。那麼便沒有當年的涿州靈州之觴了。

其實若真的經營鹽州,它就是第二個涿州,道理很簡單,鹽州一帶地勢太平坦了,眼下能守住,未來西夏稍稍恢復,主將再無能,必失無疑。

可這些人現在手中都缺少鹽州相當的情報,因此被王巨這些似是非是的道理迷惑住了。

文彥博又說:“若取中策,駐兵增加數倍,而且道路遙遠,供給困難,恐兵費會激增也。”

好是好,可錢哪!那一年得多花多少錢?

趙頊便看着楊繪,問:“楊卿,你去過前線,你來說說。”

“陛下,若佔鹽州,西夏必不甘心,以後不僅是文公所說的駐兵運輸費用激增,恐交戰連連,戰火不休,那時才真正是兵費激增。其實不僅是佔領鹽州不妥,臣以爲佔領橫山也不妥。就象臣的遭遇,橫山蠻如此兇悍,連朝廷中使都不放在眼裡,一旦邊臣安撫不當,便會產生內亂。裡應外合之下,橫山必失。那時不僅會有將士無辜犧牲,並且因將士都在前線,環慶後方兵力空虛,估計到時連環慶二州都會丟失。況且也有故事,以前正是朝廷佔據靈州飛地,隨後靈州失守,連帶着導致蕭關等地區全線隨之丟失。請陛下三思。”

“陛下,臣以爲元素所言極是有理,而且一旦佔領敵境,以後邊將爲爭功,會紛紛仿佼,國家也會從此不寧,”司馬光在邊上說道。

王素又看不下去了,他譏諷地說:“王巨下策僅是佔領一小段橫山,即便所有百姓作亂,又能有多少百姓?況且論錯,也是西夏反覆侵耕入侵在先。且看千里渭源,化爲焦土,君爲何不進一言?陛下,臣還是那句話,王巨大敗夏軍,並不意味着夏軍就那麼弱小。君實,忽裡堆之戰,因司馬光指揮失誤,但也不意味着夏軍就是那麼地強大。”

“王公,忽裡堆之戰與我有何干系?”司馬光慍怒地問。

“沒有你首肯,郭恩豈敢出兵忽裡堆?”

佔領鹽州雖前景美妙,那個變數太多了,王素不敢言。但只佔領小一段橫山,難道天就塌了。

所以王素語帶譏誚。

他不是有意曝司馬光在豐州的那段醜陋,而是說你司馬光對邊事根本就不懂,就不要胡說八道了。

這是大捷,馬上說着說着,似乎象是宋軍大敗一般,真是奇怪來哉。

老王還是沒有看明白,現在的朝堂早不是他原先所熟悉的朝堂了。

但老王歪樓了,文彥博立即糾正:“自去年五月起,陝西連連交戰,黎民悽苦,財政透支嚴重,陛下也要三思之。”

不要說邊事,大家都沒有發言權。咱們就說錢吧。

呂惠卿在邊上說:“陛下,依臣之見,就取下策。白豹城等地緊鄰環州慶州與保安軍,非是飛地,而且西夏屢屢入侵,所仗持的不過是地形之利,他們佔據橫山,可進可退,我朝只能嘆息之。現在我朝也佔領了一段橫山,儘管它的寬度並不大,但至少在地形上稍扳回一局。以後西夏再逾境抄掠,就會三思而後行。且王巨用戰俘繕修城堡砦關,所勞民力不多。雖用了一些錢帛,不過這些錢帛仍在朝廷所能承受範圍之內。”

當然,這一戰也快將內庫與國庫打空了。

不過就此收手,至少在財政上不會透支。

呂惠卿又說道:“並且錯不在我,先是西夏圖謀不詭,出動三十萬大軍,意欲拿下環慶,數戰失敗後,王巨寫信給樑乙埋,勸其撤兵,兩國議和,重歸於好,西夏仍不聽。錯不在我,大義在我。”

西夏都敢圖謀整個環州與慶州,我們大勝之下,只是佔領小片橫山地區,難道錯了嗎?

如果再辨下去,那麼呂惠卿的話就可以說得很難聽了,難道若大的宋朝,以中國自居,就是當孫子的命?

第256章 上火把第315章 青澀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218章 王巨的審判(下)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301章 等機會第28章 高人第739章 裂車(上)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536章 會戰(一)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676章 藉口第572章 提醒第5章 斬首第205章 禁馬第306章 愛護第820章 屍車第792章 大捷(上)第405章 頂替第327章 錦囊第657章 海戰(上)第314章 錦袍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273章 撈好處第705章 殺母(下)第532章 南來風第650章 海盜(下)第108章 姐第778章 瘋了第269章 那一公第690章 正統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514章 死亡樂章(三)第331章 寬厚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376章 共濟會第292章 首相第118章 舅家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17章 有點少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686章 山林第731章 假像第395章 富!第608章 下馬第418章 神臂弓第2章 黑蜂盜第415章 潑(上)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829章 機會?第342章 羣龍無首第218章 王巨的審判(下)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528章 開胃菜(中)第507章 逆轉(上)第738章 哭第158章 請權(下)第255章 分裂第90章 好兆頭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824章 遲了第401章 十條罪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290章 驚豔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392章 合資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507章 逆轉(上)第351章 共妾第538章 會戰(三)第782章 捨得第293章 一個訪客第402章 在等着第85章 鬧大吧(四)第619章 拉尼娜第539章 會戰(四)第829章 機會?第258章 屹立(上)第265章 朱序(下)第151章 弟仇(上)第446章 二王(下)第321章 松溪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768章 反轉(上)第645章 長城(中)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21章 朱鈔第703章 大事(下)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397章 名額第759章 張睦(上)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11章 圍殺第92章 第一躍(二)第792章 大捷(上)
第256章 上火把第315章 青澀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218章 王巨的審判(下)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301章 等機會第28章 高人第739章 裂車(上)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536章 會戰(一)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676章 藉口第572章 提醒第5章 斬首第205章 禁馬第306章 愛護第820章 屍車第792章 大捷(上)第405章 頂替第327章 錦囊第657章 海戰(上)第314章 錦袍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273章 撈好處第705章 殺母(下)第532章 南來風第650章 海盜(下)第108章 姐第778章 瘋了第269章 那一公第690章 正統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514章 死亡樂章(三)第331章 寬厚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376章 共濟會第292章 首相第118章 舅家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17章 有點少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686章 山林第731章 假像第395章 富!第608章 下馬第418章 神臂弓第2章 黑蜂盜第415章 潑(上)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829章 機會?第342章 羣龍無首第218章 王巨的審判(下)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528章 開胃菜(中)第507章 逆轉(上)第738章 哭第158章 請權(下)第255章 分裂第90章 好兆頭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824章 遲了第401章 十條罪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290章 驚豔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392章 合資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507章 逆轉(上)第351章 共妾第538章 會戰(三)第782章 捨得第293章 一個訪客第402章 在等着第85章 鬧大吧(四)第619章 拉尼娜第539章 會戰(四)第829章 機會?第258章 屹立(上)第265章 朱序(下)第151章 弟仇(上)第446章 二王(下)第321章 松溪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768章 反轉(上)第645章 長城(中)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21章 朱鈔第703章 大事(下)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397章 名額第759章 張睦(上)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11章 圍殺第92章 第一躍(二)第792章 大捷(上)